APP下载

腾冲五课

2012-09-22宋晓雁

莫愁·时代人物 2012年4期
关键词:黑鱼腾冲土司

宋晓雁

腾冲,古称滇越,位于滇西边陲,西邻缅甸,西南丝绸之路之要冲。在这里,我们一天之内体验了五堂内容跳跃的“课程”,领略到了这个边陲小城的人文历史,以及地质地貌。

第一课:悼国殇,祭先烈

提起腾冲,脑海里立马闪现出“铁血”二字,腾冲抗战、远征军、飞虎队、驼峰航线、陈纳德、史迪威……一个个关键词从脑海中蹦出。晨曦时分,我们走进国殇墓园。在上世纪那场与倭寇法西斯的惨烈搏斗中,中国远征军第二十军团和盟军,让腾冲这个边陲小城的英名直冲霄汉。

缅怀先烈,我们不能忘记滇西抗战中的这组数据——抗战中,滇西反攻部队历时四个多月全歼顽敌,击毙日少将指挥官及大佐以下军官100余名、士兵6000余名,生俘日军官4名、士兵60余名、营妓18名;中国军人阵亡9168人,其中官佐493人、士兵8178人;腾冲民众随军作战死难者6400人;盟军阵亡将士14人;另受伤者万余不计。战后,腾冲没有一间完整的房屋,没有一片树叶没被枪弹击穿或炮火熏毁,无数中国军人僵卧于废墟,气绝而怒目不瞑。

第二课:领略“傣族小故宫”

出了腾冲城,我们来到梁河。梁河有个“傣族小故宫”之称的南甸宣抚司署,是研究中国土司制度的活化石。

土司的形成,起源于元朝,完备于明朝,民国时期仍然沿续。解放前,云南德宏州地域由十个土司分别统治。现今,在南甸宣抚司衙会客厅外,仍能看见悬挂着的“十司领袖”匾额。

世袭南甸宣抚司刀龚氏,自明洪武三十一年被委充为百夫长起,继升千户、千户长、南甸宣抚,直到1950年5月6日梁河解放为止,共迭传二十九代,历时552年。令人意外的是,这个世代统治一方“蛮夷”的家族,竟然是汉人血统,而且是我的南京老乡。据民国元年第二十八代土司刀樾椿向国民政府提请改名为龚绶的公文,述其先祖本姓龚,南京应天府上元县人,于明朝开国初期随大将沐英征云南,累功驻守南甸,“因南方诸族服从刀姓”,“始赐姓刀”。在这里,我们活生生地看到了中国封建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也看见了汉傣文化几百年的融合。

南甸宣抚司署始建于清咸丰元年,古建筑群占地十余亩,按汉式衙署式布置,共有47幢、149间房屋组成,分为公堂、会客厅、议事厅、正堂、后花园,按照地势逐级升高。土司住在后花园,每日在那里习武坐禅诵经,看上去真是个汉傣合壁的小王国。

第三课:火山遗址观空山

人说:“好个腾越州,十山九无头。”腾冲素有天然地质博物馆之美誉,地处阿尔卑斯—喜玛拉雅地质构造带之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急剧聚敛的接合线上,地下断层发育活跃,岩浆活动也十分剧烈,是我国最著名的火山密集区之一。腾冲以北14公里处的打鹰山是腾冲火山群的中心,以它为轴心,东西有规律地排列着七十多座火山,我们去的大空山、小空山就在其中。

以前,人们一直以为这里是新生代死火山群。1993年5月,新华社发布了一条令人惊异的消息:我国科学家用气体地球化学研究火山并取得重要发现,已熄灭了380多年的云南腾冲火山群不是死火山,而是处在休眠状态的活火山!这一全新的定性,给腾冲火山群平添了一抹新的威严与神秘,让人们在游山观景时,心里多了一份敬畏与刺激。

第四课:路寻柱状节理

离开火山,我们来到龙川江畔寻找地质学上称为柱状节理(当地人称为神柱)的大自然奇观。

柱状节理是火山喷发时,喷出的未露于地表的岩浆冷凝后形成的柱状结晶,由于岩浆含有六方柱体的斜长石、橄榄石、角闪石、辉石等矿物质,所以冷却后形成了六方柱体。龙川江两岸的青山间,岩壁上到处都可寻见积挤的六角型石柱,它们或横或纵,横的看上去像堆放在一起的六棱方钢,竖的有如远古宫殿的遗柱,还有弯曲向下如水之倾泻的“石瀑”,让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第五课:踏访黑鱼河

腾冲火山脚下的黑鱼河为什么被称为巨泉?因为,它以前是一条地下暗河,后来受地壳运动的影响,使地下水见了天日,所以被称为巨泉,因每年夏秋之际,出水口会流出成千上万条黑鱼而得名黑鱼河。

这是一条孔雀绿色的河流,水源有两处:一处在山根处,水波缓缓推着水底的绿草,让我想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另一处在山间灌树丛中,那里晶莹的山泉湍跌而下,让我想起了九寨沟。虽然脚受了伤,但我还是一手拄棍,一手拿着相机,拍下了这些令人难忘的景象。

编辑 家英宏

猜你喜欢

黑鱼腾冲土司
瑕瑜互见的《土官底簿》
贵州土司史籍编年系列总序
从土司军事活动窥探土司文化
腾冲:慢一点,更幸福
Fort Besieged
多看一眼都不行
赴汤蹈火 腾越游踪
多看一眼都不行
极限挑战火了腾冲还是腾冲火了极限挑战?
多看一眼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