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年上半年中国饲料和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报告

2012-09-22王金勇刘颖莉

饲料工业 2012年22期
关键词:赤霉烯酮黄曲霉

王金勇 刘颖莉

(百奥明饲料添加剂(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1801)

霉菌毒素污染现象世界各地情况各异,即使在国内,各地饲料和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现象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防控霉菌毒素的第一步就是了解饲料和原料中主要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并根据实际污染情况,结合霉菌毒素自身特点与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2010和2012年小麦部分主产区都发生过赤霉病,小麦在减产的同时霉菌毒素污染也加重,不少区域反馈小麦替代饲料中显现了霉菌毒素问题,因此,我们在常规霉菌毒素检测的基础上,对主产区的小麦进行了抽查,借以发现霉菌毒素污染大致规律,为饲料生产提供部分参考。

1 样品与检测方法

2012年上半年百奥明饲料添加剂(上海)有限公司共检测421份来自全国各地的饲料和原料样品。其中,饲料134份(猪料86份、禽料37份、奶牛精料6份与水产料5份);玉米129份,玉米副产品35份(DDGS 15份,玉米胚芽粕等20份);1~6月小麦11份,麸皮20份,饼粕18份,粗料(青贮与牧草)25份;23份其他原料和不作动物饲喂用途样品26份(此49个样品未纳入统计数据)。2012年7月份新收获小麦普查样品18份。

上述样品研磨后采用四分法进行次分样、毒素提取、净化,用HPLC方法进行AFB1(黄曲霉毒素B1);ZON(玉米赤霉烯酮);DON(呕吐毒素);FUMB1(烟曲霉毒素 B1)、FUMB2(烟曲霉毒素 B2);OTA(赭曲霉毒素 A)检测。各霉菌毒素的检测限为:AFB1为1 μg/kg;ZON 10 μg/kg;DON 50 μg/kg;FUM(B1、B2)均为 100 μg/kg;OTA 0.5 μg/kg,方法参见罗马实验室霉菌毒素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按照百奥明以往数据统计常规,毒素水平超过设定数值就认作阳性样品,本报告中阳性样品设定限值黄曲霉毒素B1为1 μg/kg;玉米赤霉烯酮为 32 μg/kg;呕吐毒素为 50 μg/kg;烟曲霉毒素(B1、B2)均为 100 μg/kg;赭曲霉毒素 A 为 2 μg/kg。

2 检测结果与分析

2.1 2012年上半年送检玉米与玉米副产品霉菌毒素污染情况

从霉菌毒素污染的阳性检出率(图1)与污染水平(表1)来看,目前玉米中重点关注的霉菌毒素只有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对于两种仓储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关注意义不大。从百奥明近几年的检测数据来看,国内玉米中这3种田间毒素污染最普遍也最为严重,由于国内各玉米产区气候差异很大,而且玉米国内流通环节较多,加上南方养殖密集区的高温、高湿加重了贮藏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污染因素,所以判断玉米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较难。借助于霉菌毒素的检测当是最佳的判断方式,凭借对玉米产区霉菌毒素污染规律的大致掌握,也能做出初步判定。简单来说,中南部产区玉米中3种田间毒素污染都普遍,东北和西北的玉米主要毒素就体现在呕吐毒素上,在高养殖风险的现状下对这些规律的认识,对我们规避养殖风险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膨化玉米与压片玉米,虽然近年检测样本不多,但几乎一致地表现出高霉菌毒素污染的特点,营养成分的暴露和吸水特点使存储难度加大,可能是这两种原料高霉菌毒素的原因之一,当然膨化与压片前未知的玉米状态也会是原因之一。

表1 2012年上半年送检玉米样品霉菌毒素污染水平

在玉米副产品中,DDGS和其他玉米副产品(如玉米皮、胚芽粕、蛋白粉)的霉菌毒素污染的主要类型也是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具体数据见图1与表2。有所不同的是DDGS中贮藏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的阳性污染率高于玉米,也就是比玉米多了两种霉菌毒素的污染风险,但从应用比例上考虑,其污染水平对于猪、鸡而言还构不成威胁。DDGS最大的特点是呕吐毒素的污染水平相当高,尤其是国产DDGS。DDGS的另一大致规律是烟曲霉毒素并不高于玉米,在能够有效防控呕吐毒素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应用品质稳定的DDGS也是可行的方案。玉米胚芽粕、玉米蛋白粉、玉米皮这些玉米副产品中体现了高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的特点,这些原料在猪、鸡饲料中风险较大。

表2 2012年上半年送检DDGS与其他玉米副产品霉菌毒素污染水平

2.2 2012年上半年送检饼粕样品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见表 3)

从表3可以看出,饼粕中呕吐毒素出现较高的阳性污染率,考虑到饲料中应用的比例较大,需要注意的是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会在一定程度上抬高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水平。棉粕、棉籽与花生粕是最常见的高黄曲霉毒素B1的饼粕原料,对于奶牛来说,这是牛奶黄曲霉毒素M1超标后首先要怀疑的对象之一。此外,饼粕中的T-2毒素问题目前在国内有些检测,例如来自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的研究中提到普查的114份豆粕样本中T-2毒素污染平均值为163 μg/kg,这是饲料中T-2毒素的主要来源。目前一些大型饲料与养殖企业也开始了对T-2毒素的检测。

表3 2012年上半年送检饼粕样品霉菌毒素污染情况

2.3 2012年上半年送检小麦与麸皮样品霉菌毒素污染情况

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与地域和收获年份的气候条件关系极大,玉米的数据印证了此规律,小麦也同样如此。为了便于看清这种关系,先将近几年的小麦数据罗列如下,见表4。可以看出,由于2010年小麦赤霉病的大面积爆发,养殖企业开始关注并要求检测小麦中霉菌毒素情况。2010年赤霉病的爆发带来的是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加重,尤其是呕吐毒素,其污染情况几乎与玉米持平,这种情况在2010年秋冬季与2011的春夏季都有体现。很明显2011年8月份以后送检的小麦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就明显减轻了,偶有送检样品毒素高的情况,这与2011年小麦产区没有爆发赤霉病应该有直接关系。

表4 近年小麦样品中主要霉菌毒素污染情况(μg/kg)

2012年上半年各地送检的麦麸样品中霉菌毒素污染较轻,从污染阳性率与污染水平来说,需要关注的只有呕吐毒素,数据见表5。从近几年的检测数据来看,小麦与麸皮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几率很低。在配料中有时所用麸皮水分高、储存时间长,此时需要留意是否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污染已经加重。对于下半年与明年上半年的麸皮应用来说,在发生过赤霉病的地区,当地的麦麸中呕吐毒素水平就需要在配料时多加注意。

2.4 2012年上半年送检猪、禽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

从需要关注的霉菌毒素类型来看,猪、禽饲料中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是最值得关注的。禽类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阳性污染率略高于猪料,但从毒素污染水平来看,禽料中这3种毒素都高于猪料,尤其是禽料中玉米赤霉烯酮远高于猪料,见图2、表6,这也反映出禽料在霉菌毒素防控方面的力度不及猪料。高霉菌毒素增加了养禽难度,这一点在各地已经成为共识,有针对性、策略性地防控霉菌毒素对于禽业同样很有必要。

表5 2012年上半年麦麸样品霉菌毒素污染情况

表6 2012年上半年送检猪料与禽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水平

2.5 2012年上半年送检奶牛精粗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

奶牛精料中霉菌毒素污染问题很常见,本次的检测报告中列举的数据(表7)也可以看出,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烟曲霉毒素都会成为奶牛精粗料的问题,在猪禽料中不常见的黄曲霉毒素会偶尔出现,并导致奶中黄曲霉毒素M1的超标。由于奶牛饲料原料变动大,饲料稳定性不好把握,但其大致的霉菌毒素规律基本上是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烟曲霉毒素普遍,黄曲霉毒素B1时有发生。目前,奶牛精、粗饲料的抽检样品都是源于国内高水平养殖场,数据量不大,以后将在此方面加大监测力度,争取尽早得到更准确的规律。

表7 2012年上半年送检奶牛精料与粗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水平

3 结论

当前国内饲料和原料中主要污染的霉菌毒素为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而且多种毒素并存现象普遍;猪、禽料中黄曲霉毒素风险不大。2012年部分省份由于赤霉病灾情较重,小麦中呕吐毒素污染水平较高,值得注意。

猜你喜欢

赤霉烯酮黄曲霉
复合免疫亲和柱净化-UPLC-MS/MS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赤霉酸处理对核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IAC-HPLC-ESI-MS/MS法测定不同产地柏子仁中4种黄曲霉毒素
鸡黄曲霉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与防治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研究
异长叶烯酮合成条件优化及动力学
铀酰-Salophen与环己烯酮的作用模式
家兔黄曲霉毒素中毒的治疗与预防
水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一个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