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产妇第一产程服务需求的调查与护理对策
2012-09-22韩思敏林静吟吴春翠
韩思敏 林静吟 吴春翠
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初产妇因产前焦虑、分娩痛等因素而选择剖宫产,因而增加了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人为本”的护理观是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核心理念,简单的传统经验护理操作已无法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我科为降低剖宫产率,提升产科护理质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2011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5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观察了改进护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收到了理想的成果,现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调研阶段,选取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于2010年6月~2010年11月收治的37例初产妇,年龄21~32岁(平均25.3岁),平均孕周(39±2)周,编为对照组;改进护理方案实践阶段,选取2011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5例初产妇,年龄21~33岁(平均25.5岁),平均孕(39±2)周,编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无妊高症等严重合并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调研阶段 经过科室医护人员集体以对照组产妇临床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讨论,认为初产妇于第一产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前焦虑和分娩过程中逐渐加剧的子宫收缩痛。因此产妇第一产程的主要服务需求应是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以及简便易行的止痛措施。
1.2.2 传统护理方案 认真监测并记录胎心、宫缩、宫颈扩张、胎头下降、破膜及羊水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鼓励产妇在宫缩间歇期少量多次进食,摄取足够的水分,对于消耗大、呕吐者,可给予静脉输液;宫缩较弱者未破膜,可鼓励其在室内适当活动,已破膜者应卧床休息,若胎头已衔接则取平卧位,否则应取臀高位;协助产妇进行全身清洁,尽可能在进入待产室前进行一次全身擦浴,更换内衣,进入待产室清洗外阴、阴阜和大腿内侧后,保持会阴部干燥以预防感染;临产后鼓励产妇及时排尿,避免尿潴留或膀胱充盈影响宫缩;第一产程末产妇有排便感时应禁止产妇自行上厕所,避免胎儿娩出。
1.2.3 改进护理方案 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我们查阅大量文献及资料[1-3],针对本科实际情况,在第一产程的护理服务中加入健康宣教、心理安慰以及呼吸减痛法。具体操作如下:(1)观察组产妇进入产程后,由助产士专人陪伴,用浅显的语言和温和的态度讲解分娩的3个过程及其相关注意事项。(2)对于焦虑症状明显的产妇,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可使用地西泮等抗焦虑药物。(3)由助产士向产妇讲解并示范呼吸减痛法。宫颈口开大5cm前,采用深慢腹式呼吸:鼻孔深吸气——稍屏气——经口缓缓呼出;宫颈口开大5cm后,采用浅快呼吸:口微张,呼吸短促而充实;两种呼吸方式的过渡阶段,采用喘样呼吸。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全部数据统一采用SPSS 16.0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数据组间比较采用chi-square检验法/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法,计量数据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第一产程时间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1),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对比表(min)
2.2 分娩方式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82.86%,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54.05%,两组自然分娩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娩方式对比表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对比表(ml)
2.3 产后出血情况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3。
3 讨论
分娩是产妇重大应激事件,传统产科护理认为产前焦虑和分娩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实际护理中未对其足够重视。然而,焦虑可使得交感神经活动过度兴奋,造成子宫缺氧、宫口扩张障碍、产程延长,进而大量消耗产妇体力,增加了分娩的风险。此外,焦虑情绪可使产妇对分娩痛过度敏感,表现不能耐受疼痛,喊叫不止,过度疲劳等,进而导致不良分娩结局。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可明显缩短第一产程,提升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这是由于心理干预可消除产妇的不安和恐惧,使其心率、呼吸平稳,肺换气充分,同时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减少儿茶酚胺等激素的释放,平稳血压,避免胎儿出现缺血缺氧或胎儿窘迫等不良事件[4-5]。心理干预与药物干预相比,不良反应更少,适用性更广,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而呼吸减痛法易学易行,不需额外设备支持,经济负担小,产妇接受度高,疼痛缓解明显,从而大幅度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升产妇舒适度。
本次研究中,我们通过改进第一产程的护理方法,不仅提高了自然分娩的成功率,也增加了产妇生理、心理的舒适度,体现了综合护理的原则,从而体现了护士的多角色功能,丰富了产科护理的内涵。
[1]范秀兰.人性化服务在分娩过程中的护理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2):107,63.
[2]郑桂香,刘春华,吴丽萍,等.27家医院孕产妇围产期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33-36.
[3]任才."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助产模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9):45-47.
[4]尚秀萍.产妇分娩由家人陪伴的优越性[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8):34-35.
[5]杜世兰,张林,林秀娟,等.产时心理干预对母婴预后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2):1803-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