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中医药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2012-09-21李巍巍闫朝升王晓磊
李巍巍 闫朝升 王晓磊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 150040
基于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中医药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李巍巍 闫朝升 王晓磊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 150040
本文通过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探索,分析了新形势下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结构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需求,提出在中医药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要以学生信息素质培养为目标,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改革。
计算机基础教学; 信息素养; 教学体系
引言
信息素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通过对我校中医、中药、临床等不同专业的学生500份有关信息素质方面的抽样调查可以看出学生的信息能力较差。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学生不能更好地通过网络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没能更好地在网络教学环境下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大部分学生上网是想消遣娱乐,真正通过计算机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只有32%。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我校学生的信息素质并不高,信息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
·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教育素质机制。
·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窄化。
·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各种类型的生活、学习、科研、社会交往以及择业等实际问题的能力不高。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许多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水平的高低,也反映着学生专业水平的状况,并已成为毕业生用人单位选材的重要标尺。为此,如何通过计算机基础教学来提升我们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值得我们探究!
1 信息素养的定义
信息素质一词,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工业协会的会长(Paul.Turkows)首次提出的。当时他对信息素质下的定义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发展到今天,对它最广泛性的解释为作为具有信息素质的人,必须具有一种能够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有效的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的能力。它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于信息素养的定义陆续出现很多,其中比较有权威的是美国国家信息素养论坛在1990年的年度报告中提出的信息素养人的标准:
(1)了解自己的信息需求;
(2)承认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制定明智决策的基础;
(3)能在信息需求的基础上系统阐述问题;
(4)具有识别潜在信息资源的能力,能指定成功的检索策略;
(5)能检索信息源,包括能利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或其他技术;
(6)具有评价信息的能力;
(7)能为实际应用而对信息进行组织;
(8)具有将新信息结合到现存的知识体系中的能力;
(9)能采用批判性思维,利用信息并解决问题。
2 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信息教育改革已迫在眉睫,我校在新形势下要构建一种全新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由于计算机技术与其他学科和专业课教学的融合,各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有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许多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水平的高低,也反映着学生专业水平的状况,并已成为毕业生用人单位选材的重要标尺。通过在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学平台、教学模式与体系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革,以达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改革的目的。
2.1 全面改革的教学方法
以计算机基础教学来提高学生们信息素养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构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进入一种主动的学习状态,积极探索性地学习,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强调实验环节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这首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也要有实验的环境,既在多媒体实验室边理论授课边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学生们可以发现并解决新的问题,这样构成一个良性循环,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创新意识。与此同时,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采用网络考试的方式,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
2.2 全面改革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采取任务教学法,围绕驱动任务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地从传授“知识与技能”转移到“信息素养培养”的创新教育上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及教学思路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教学模式。结合我们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专业背景,将教学内容分为一个或多个教学任务,将计算机技术融合在学生的专业中,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目的明确,在从获得任务、分析任务、反复实践任务直至最后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2.3 多层次的教学体系
最近一次对我校2011级学生关于教学内容方面的调查,共发出1935份调查问卷,收回1355份。问卷显示,我校2011级入学的学生上大学前学习过计算机的占43.25%,对现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内容中关于计算机文化基础部分有25%入学前已基本掌握,程序设计部分仅1.33%入学前基本掌握。在实际授课中,我们发现,选择已经基本掌握的部分学生中大部分的掌握程度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要求相差较大,并且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的需求也不同。具体情况如表1、表2所示。
表1 学生问卷调查
表2 学生问卷调查
改革后的新体系将计算机基础教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必修课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数据库部分);第二层为限选课《计算机实用技术》、《图像处理》、《网页制作》、《中医药数据库系统》,学生根据兴趣四选一;第三层为SPSS、等级考试基础知识等若干公选课。
调整后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体现出根据学生不同层次讲授不同内容的分层次教学模式,按照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对信息知识的需求,符合医药类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学生学习后具备将来工作、学习中所需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继续学习其他信息类课程的能力。
10.3969/j.issn.1001-8972.2012.19.09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基金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