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能源建设 开辟报业蓝海——《中国能源报》创刊三周年发展纪实

2012-09-20杨驰原

传媒 2012年5期
关键词:报纸能源

本刊记者 杨驰原 高 方

三年,对大自然来说,不过是1000多个黑夜与白昼简单的轮回;三年,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从出生到学会走路的人生最艰难的历程;那么,三年对一张新创办的报纸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创办当年收支平衡,第二年实现微利,第三年完成全媒体构架,广泛的社会和行业影响——作为一份行业周报,《中国能源报》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从艰难出生到快速成长的过程。

三年前在《中国能源报》创刊酒会上,《人民日报》张研农社长要求《中国能源报》“在办报实践中专心、专注于能源行业,通过专心地学习和探索,专注地实践和耕耘,做到权威、专业,使国家能源政策得到更有效地宣传贯彻,正确引导能源产业舆论,并在对能源的国际传播中增强影响力。”三年的专心和专注,三年的学习和探索,使《中国能源报》在宣传国家能源政策、正确引导能源产业舆论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能源国际传播的影响力也在增强。《中国能源报》用三年的时间,初步实现了张研农社长的要求,实现了李庆文社长对《中国能源报》所设计的“成长”规划。

三个月:寻找方向的艰难之旅

《中国能源报》报名的确定和诞生,孕育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

众里寻他千百度。2008年下半年,中国汽车报社社长李庆文接受了主管单位人民日报社编委会的一项新任务——兼任处在极度困难之中的《市场报》总编辑。在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新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市场报》摆脱困境的出路在哪里?如果改办新报纸,定位在什么方向?新报纸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这是摆在李庆文面前的第一要务。

为了定准办报方向,李庆文带领他的团队组织了多次专家论证会,并广泛听取人民日报社内外的意见和建议,对选中的几个方案进行了深入调研,最后把目标对准了能源行业,一份《<中国能源报>可行性分析报告》在征求多方意见后,李庆文下定决心向人民日报社编委会建议把《市场报》改办为《中国能源报》。超出李庆文想象的是,人民日报社编委会立即批准了他们的建议。回想当年,向《人民日报》张研农社长、何崇元副社长汇报创办《中国能源报》的情景,李庆文至今仍感慨万端。“他们的决定之坚决果断,让我感动,更使我信心满怀。”很快,《中国能源报》筹备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确定了,从单位注册、管理模式、版面策划、组织架构、人力资源、清算善后、沟通合作、新媒体建设、资本来源、队伍建设等10个方面同时推进工作。

2009年1月16日,人民日报社正式向新闻出版总署提交了《关于将〈市场报〉更名为〈中国能源报〉的请示》,并在短短15个工作日内获批。

招募人才,新报诞生。报名确定了,当务之急是要招到一大批办报的人才。为了解决人的问题,《中国能源报》的筹办人员一方面从市场报及中国汽车报社抽调骨干力量,组成《中国能源报》创办初期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从2009年2月起,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招聘工作。

大家从四面八方迅速聚集到当时的人民日报社1号楼,参与创办《中国能源报》的各项工作。2009年4月6日,《中国能源报》第1期试刊如期出版,2009年6月1日这一天,《中国能源报》正式创刊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创刊酒会。

“能源这个题目抓得很好。”当李长春同志得知《市场报》拟改办《中国能源报》时,马上肯定说:“能源这个题目抓得很好。”这对《中国能源报》极具纪念意义。它的诞生同样凝聚了国家领导人对能源行业的高度重视和对能源类专业媒体的极大期待。

在中国能源报创刊不久,即收到了各方好评。

一位国家领导人打电话给他过去的秘书,希望能看到《中国能源报》。

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李东东表示:“中国能源报定位于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围绕国家政策与经济发展趋势, 为能源产业广大从业者提供决策参考,不仅搭建了一个信息发布的平台,也必将成为能源业界互相交流和讨论的有用媒介。”

时任国家能源局局长的张国宝说: “《中国能源报》办得很好,我每期必看。非常支持《中国能源报》在能源产业报道、特别是国际能源新闻方面的探索,期待《中国能源报》能够代表中国能源在世界媒体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有两位电力央企的老总分别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说了同样的话:“我每天只看三份报纸,《中国能源报》是其中之一。”

一位油气专家给中国能源报社领导打来电话说:“我原以为我们已经有很多能源细分领域的报纸了,再创办一份《中国能源报》是多余的,看了报纸后,我完全改变了看法!”

三年:打造核心竞争力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一份专门为能源领域专业人士服务的综合性能源产业经济报,以有效传播国家能源政策,科学指导能源行业实践,及时反映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办法,引导能源产业健康发展。《中国能源报》的创办,适应了中国经济、中国能源产业的内在需要,寻找到了可以植根的深厚沃土。

行业为基,内容为王。科学明晰的定位,是一份报纸健康成长的基础。《中国能源报》根据定位,以能源行业为基础,精心组织设计内容。

新闻版是核心版面,定位于最重大的新闻报道和最重要的评论;国际版是特色版面,定位于对国际能源新闻进行既全面系统又重点突出的报道,为国内能源业界提供丰富的国际能源信息;油气煤专刊和电力与新能源专刊则定位于报道能源领域的细分行业,反映业界声音,发现行业焦点,展示先进企业风采。通过这些板块和版面,覆盖能源领域的所有报道对象,有统有分,分工协作,共同落实中国能源产经传媒的独特定位。

为全面落实版面定位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中国能源报》决定坚持持续改版,先后经历了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三次改版,或进行版面结构优化,或进行版面定位调整,或进行版面内容丰富,或进行报道方法革新。每次改版,都使报纸质量提升了一大步。通过持续改版,重点在“专业性、权威性”上做文章,提高版面质量,报纸在报道的广度、深度和专业性,以及业界影响力上也都有所进步,已经初步超越了能源领域内各细分领域的报纸,受到了能源领域核心读者的高度肯定。

高度深度兼备,舆论影响力提升。坚持“重点新闻必有我,行业报道见深度”,力争“期期有亮点、有独家”。《中国能源报》既有立足国家能源战略和能源政策的高度,又有覆盖国内国际能源产业、辐射各种能源形态的广度,兼有专家资源、研究团队和一线采访的深度,以专业精神迅速在能源行业内塑造了品牌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先后推出“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系列报道、“中国水电百年”专题、“各国驻华大使谈能源”连载等重大报道受到读者好评,成为业内媒体的舆论新秀。

在创办三周年之际,《中国能源报》进一步提出了“独家”、“专业”、“批判”、“建设”四路径。独家新闻是稀缺资源,要通过独家发现和独家表现体现独家;要通过专业报道、专业解读、专业表述体现专业性;媒体要有批判意识、批判精神,要通过提高专业素养提升批判质量,但同时也要明确,不管是独家、专业还是批判,终究都是为了“建设”。通过这些路径,《中国能源报》的报纸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柔性生产,体系创新。在报纸创办后一个多月,中国能源报社就开始了自己的新媒体业务探索,创办了官方网站——能源网(www.cnenergy.org)。该网站以“网尽天下能源新闻”为定位,以打造国内外影响力为核心目标,力争打造成为能源行业门户网站。同时与国家能源局政策法规司合办了中国能源手机报,定位于“能源高管的信息秘书”,已成为能源高管的必读内容。

在两年多的新媒体业务基础上,今年为适应媒体竞争形势需要,继续在竞争中领先,编委会提出要构建柔性多媒介生成体系,实现向全媒体转型的目标。在新的运作框架内,在机构职能上,中国能源报编采中心既是《中国能源报》的生产业务单元,又是能源网、中国能源手机报的柔性生产业务单元。其“柔性”体现在:根据不同类型媒体的需要,由编采中心同时完成不同媒介的内容生产;生产过程上,每一件新闻作品的生产过程,同时就是报纸、网站、手机报内容的生产过程。

《中国能源报》已经初步形成深度互补的能源信息传播格局,通过柔性生产体系的构建,将在制度和机制上全面实现“深度靠纸媒、快速靠手机报、大容量靠能源网”的格局。

三条线:以全媒体创新品牌

创刊以来,《中国能源报》经营业绩持续提高:2009年还处于亏损状态,2010就基本实现了盈亏平衡,2011年报社经营收入已经达到1842万元,能源类收入增长41%。报纸作为报社主要的资源平台,在全世界报业形势都不乐观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收入、尤其是能源类收入和发行的快速增长。

全媒体发展与全链条经营相互促进。全媒体发展是构建多形态、多介质、多周期、多平台的传媒综合体,形成相互促进的立体传媒体系。全链条经营是要跳出原有广告、发行的单一经营模式,形成策划、传播、广告、论坛、研究咨询等多种经营工具,构建适应传媒经营新挑战的多元收入体系。全媒体发展与全链条经营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2009年7月17日,《中国能源报》官方网站上线;2009年11月6日,中国能源手机报正式开通,成为国内第一份能源类手机报,获得能源业界好评。目前,中国能源报社又细分能源行业目标用户群,推出中国煤炭手机报、中国核电手机报两大手机报业务。中国能源报整合资源,将单点支撑的传播平台转化为多点支撑的复合型平台,探索报业盈利新模式,拓宽品牌深度和广度,让品牌之“根”延展开去,形成了报纸、网站、手机报等业务延伸的立体传播平台,经营能力和品牌效应不断提升。

品牌活动成果显著,成为扩大影响力和拉动经营增长的重要力量。三年多来,中国能源报成功举办了“2009中国新能源产业投资与发展国际峰会”、“2009低碳经济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2010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等一系列大型品牌活动,不仅扩大了报社的影响力,还有效拉动了经营创收。此外,由中国能源报举办的“中国能源集团500强”的评选,是针对国内能源行业的公益性评选。此次评选明确我国能源企业市场地位,全面提高中国能源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树立我国能源行业标杆,同时着眼能源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和获利能力,引导“十二五”能源产业发展。

坚持深度专业,创办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

2009年末,中国能源报编委会研究决定成立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建院以来,社会影响力不断凸显,众多研究成果不断被社会各界认可,中国能源智库地位初步确立。研究院共完成2项国家能源局课题和1项美国能源基金会资助课题结题,成功设计、申报了4项国家能源局课题,在国家权威出版社出版2本专著,在国家一级期刊及重点期刊上发表了30余篇学术论文,社会影响力不断凸显,众多研究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2011年,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超额实现全年经营目标,总经营收入达170余万元。

盘点三年成果,中国能源报编委会向人民日报社和广大读者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采访就要结束时,李庆文表示:“三年里我们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这仅仅是基础。我们想把《中国能源报》建成一座大厦,现在我们不过是刚打好了地基。在文化大发展、能源产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背景下,《中国能源报》辉煌可期。对此我和我的团队充满信心”。

猜你喜欢

报纸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报纸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报纸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最清洁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