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群IL-1RN基因VNTR多态性与宫颈癌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2012-09-20黄加忠李靖杨学艺

中国医疗设备 2012年11期
关键词:纯合子易感性等位基因

黄加忠,李靖,杨学艺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淮安 223300

宫颈癌是指发生在宫颈阴道部或移行带的鳞状上皮细胞及宫颈管内膜的柱状上皮细胞交界处的恶性肿瘤。在妇女肿瘤病中,宫颈癌的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最近的全球资料显示,在全世界妇女中,每年的新发病例数为460000,其中,80%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我国每年新发病例13.15万,约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的28.8%,经过几十年广泛开展妇科普查,宫颈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降低了近68%[1],但宫颈癌的患病率仍居我国妇女恶性肿瘤之首,且宫颈癌的发病正呈现一种年轻化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初,人类致癌类型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被确定是宫颈癌发展的致病因素[2]。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研究注重风险因素在获得持续的HPV感染或预浸润性病变向宫颈癌发展方面的作用。文献已经证明,尽管HPV有致癌潜力,但它不足以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尽管一些遗传因素的作用已经被强调,其潜在性仍需要探讨。免疫因子对防止病原感染有重要作用,因此,预计对病毒相关疾病有很大影响,并可作为个体易感性的标志物[3]。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N)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与其他白细胞介素1家族成员(IL-1α和IL-1β)相竞争,具有消炎作用的负调控作用。其表达通过免疫反应导致促炎症反应信号传输的结束来避免细胞损害。前期研究已经表明IL-1RN基因内含子2的1个86bp的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变化特点,而且IL-1RN等位基因2似乎与几种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包括多种癌症以及病毒感染,最近两位作者描述了多态性对宫颈癌的影响[4-5]。因此,本文以病例对照方法来研究在中国汉族人群中IL1RN VNTR多态性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和对照

子宫颈病变组共有297名,年龄中位数在49岁(平均年龄49.1,标准差11.3),均为2010年1月~2012年10月来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及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女性,进一步病理组织学分类证实:37例为低级别上皮内瘤样变(LSIL),103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样变(HSIL),157例浸润性宫颈癌(ICC)。健康对照组包括201例同期来这两个医院体检且结果正常的女性,随机选取的年龄中位数在47岁(平均年龄47.7岁,标准差14.1)。根据“赫尔辛基宣言”,试验由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所有受试者均写了知情同意书。

1.2 样本处理和基因分型

外周血标本用含EDTA的抗凝管通过标准静脉穿刺技术采集,DNA用盐析的方法从白细胞中提取。对IL-1RN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基因分型,前向引物5'-CCCCTCAGCAACACTCC-3'和反向引物5'-GGTCAGAAGGGCAGAG-3'。用含5%溴化乙锭的3%琼脂糖凝胶(Cambrex Bio Science Rockland Inc, USA)对PCR产物进行电泳分析。鉴定以下片段:410bp(等位基因 1),240bp(等位基因 2),325bp(等位基因 3),500(等位基因4)和595bp(等位基因5)。所有可能的基因型分 别 为 A1*A1、A1*A2、A1*A3、A1*A4、A1*A5、A2*A2、A2*A3、A2*A4、A2*A5、A3*A3、A3*A4、A3*A5、A4*A4、A4*A5和A5*A5。

1.3 统计学分析

基因型分析用统计软件包(SPSS16.0)通过卡方检验(χ2)比较分类变量以5%的显著性进行评估。统计分析IL1-RN等位基因纯合子(A2*A2 vs非A2*A2)的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衡量基因型与疾病风险之间的关联。

2 结果

2.1 IL-1RN VNTR 基因型在正常对照组和宫颈病变组中的分布频率

在本项研究中,不可能鉴别的基因型如下:A2*A5、A3*A3、A3*A4、A3*A5、A4*A4、A4*A5和 A5*A5, 见 表1。基因型的分布表明,在宫颈病变或癌变患者中,19.5%的患者A2*A2是纯合子,而对照组中只有11.9%,两者比较有统计学上差异(P=0.016)。

2.2 IL-1RN VNTR 基因型与宫颈癌进展的关系

根据组织学资料把病人分组后,结果表明IL-1RN VNTR 基因型在对照组与实验组(即有LSIL或HSIL的病人)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0);但可能会增加近2倍的宫颈癌发病风险(OR=1.92;95%CI:1.09~3.14;P=0.013)。尽管如此,统计学分析还表明IL1-RN A2*A2纯合子患者的发病风险要高出HSIL患者近2倍(OR=1.94;95%CI:1.12~3.30;P=0.017)。

表1 IL-1RN VNTR 基因型的分布频率

表2 IL-1RN VNTR 基因型与宫颈癌进展的关系

3 讨论

宫颈癌几十年来一直是全世界研究最多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致癌因素HPVs的感染被证实是宫颈癌发展的必然原因,但并不是所有被感染的女性都会发生癌症。持续感染HPVs被证实是正常上皮细胞向前期侵害性损伤,并且最后向侵袭性宫颈癌发展的关键因素[6]。

文献已经揭示HPV感染是受环境和宿主自身情况影响的,比如饮食和宿主免疫状态,这将导致免疫抑制状态。因此,关于遗传因子在免疫应答调节作用的研究能为HPV感染易感性提供重要数据。白细胞介素1超家族包括了在宿主-病原体免疫反应中的一些重要细胞因子。然而IL-1α和IL-1β有强大的促炎作用,IL-1受体拮抗剂(IL-1RN)导致促炎信号的终止,最终导致免疫反应的终止。事实上,很多研究已经报道了IL-1RN水平是有效地预示宿主免疫反应,因为其水平在炎症反应的最后一步会升高。

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IL-1RN基因VNTR多态性在宫颈癌发展方面的作用。数据提示IL-1RN等位基因2纯合子能够增加宫颈癌发展的危险性。我们在LSIL或者HSIL病人中没有发现有意义的结果,可能是因为病例数较少,但我们的数据指出在HSIL/ICC中增加了将近2倍的发展危险性。这个数据是和其他文献相一致的,因为已经证实在LSILs中损伤自动修复时HPV会频繁感染。根据文献,携带IL-1RN等位基因2的循环IL-1RN水平会比较高,因此我们假定这些状态将会缩短免疫反应,这有利于HPV持续感染和损伤向癌症发展[7]。

综上所述,在中国人群中IL-1RN等位基因2可能与缩短免疫反应导致HPV易感性增加和宫颈癌发展有关。因此,IL-1RN VNTR多态性可能是宿主免疫反应和肿瘤易感性相关病毒的一个有效标记。但我们对于基因型与IL-1RN血清水平的相关性和其在宫颈癌致癌性方面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1]王临虹,邱琇,郑睿敏,等.我国宫颈癌流行病学状况及防治策略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0,1(3):146-149.

[2]Sankaranarayanan R,Ferlay J.Worldwide burden of gynaecological cancer: the size of the problem[J].Best Prac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2006,20(2):207-25.

[3]ACCP.Cervical Cancer Prevention for all women-the time is now[EB/OL][2008-03-21].Http://www.alliance-cxca.org/files/ACCP_shortpaper_2008.pdf.

[4]Mustea A,Sehouli J,Konsgen D,et al.Interleukin 1 receptor antagonist (IL-1RA)polymorphism in women with cervical cancer[J].Anticancer Res,2003,23(2A):1099-1102.

[5]Singh H,Sachan R,Goel H,et al.Genetic variants of interleukin-1RN and 368 interleukin-1beta genes and risk of cervical cancer[J].BJOG,2008,115(5):633-638.

[6]郝瑞凤,王培玉.宫颈癌流行病学及高危因素探讨[J].医学综述,2009,15(10):1495-1498.

[7]Witkin SS,Linhares IM,Gerber S,et al. 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 gene polymorphism and circulating levels of 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RNA in Brazilian women[J].J Virol,2001,75(13):6242-6244.

猜你喜欢

纯合子易感性等位基因
亲子鉴定中Penta E稀有等位基因28的确认1例
NRG1-ErbB4基因多态性与局灶性癫痫易感性的关系
亲子鉴定中男性个体Amelogenin基因座异常1例
β4GalT1基因点突变为GalNAcT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广东汉族人群Penta D基因座off-ladder稀有等位基因分析
贵州汉族人群23个STR基因座的OL等位基因研究
烟酰胺N-甲基转移酶(NNMT)基因rs2256292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优秀青少年手球运动员血红蛋白的影响
生物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TLR9和VDR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FcγRIIA受体131位点多态性与肺炎易感性关系的荟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