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2012-09-20林洪
林洪
(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林洪
(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应根据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新需求,进一步加大专业群建设,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主动接轨,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深化校企合作,密切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适应性,保持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平衡、规模与发展结构的协调。
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引言
云南省地处西南边疆,是集边疆、山区、民族为一体的省份,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在全国31个省区中处于第8位,全省辖16个州市,其中有8个民族自治州,共有129个县(区、市)。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省总人口为4596.6万人,人口总量居全国第12位、西部第3位,占全国人口总量的3.43%。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1978-1995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期”、1996-2000年“烟草、生物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等四大支柱产业的培植与建设时期”、2000-2005年“具有云南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时期”、2006-2009年“云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成熟时期”,现进入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一是经济总体实力增强,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GDP)实现8750.95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13.7%,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是30年来的最好水平。二是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工业完成增加值3205.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6%,第一产业增加值1407.81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3990.97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增加值3352.17亿元,增长11.8%,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5.4:44.6:40.0调整为2011年的16.1:45.6:38.3。三是“一圈、一带、六群、七廊”的战略格局已初步形成。与此同时,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也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截止到2011年 12月31日,全省共有高职院校37所,占全省高校数量的56%;2011年招生人数60490人,全日制在校人数164534人(不包括民办高职院校2011年招生人数15073人,全日制在校人数43171人),占全省高校2011年招生总数的37.5%,占全省全日制在校人数的33.7%,由此可见,云南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云南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推动云南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十二五“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都为云南区域经济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此背景下,对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并探寻出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从1984年昆明大学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发展至今,经过初创阶段、内涵发展探索阶段、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引领3个阶段,基本建成了初具规模的体系构架。[1]截止2011年12月31日,全省共有37所高职院校,占地面积16157.18亩,全日制在校人数16.4534万,非全日制在校人数1.1359万,教职工1.3098万,固定资产748164.17万元,一般图书1093.86万元,电子图书30700.92片,专科专业数988门,分别占全省高校总数的57%、29.1%、33.7%、6.2%、29.1%、2.6%、25.9%、24.6%、68.4%。作为云南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输送了大批的技能型高职人才,为推动云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的重要的贡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协调。具体如下:
1.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供给与需求不平衡,规模与产业结构调整不协调。云南省高职院校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1年招生数分别为41179人、45608人、41939人、52376人、55690人、60490人,全日制在校生人数分别为107320人、116712人、126637人、123835人、138708人、164534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数和全日制在校人数成逐年上涨趋势。但在对云南省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中,仅仅只有5%的学生认为非常容易就业,38%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就业前景不乐观,18%的学生感到迷惘和困惑;[2]而且高职院校“结构性失业”现象,主要体现为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对口率比较低,就业难,一方面体现为专业技能型岗位长期空缺,这些现象充分说明了云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的不适应性。
2.高等职业院校布局结构的不合理,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昆明市高职院校为24所,占全省高职院校总数的64.9%,集中了最优势的资源,而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怒江傈傈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这些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和“桥头堡战略”发展前沿的地区一所高职院校都没有,资源配置布局的不合理将严重影响云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局。
3.专业重复设置和趋同化现象严重,难以适应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如高等职业教育前几年热门的会计、法律等专业,近几年就出现就业率低下的现象,这便是区域经济发展在学校办学方向上的“晴雨表”。而有的紧缺性人才却又无相应人才培养体制。如云南实施“桥头堡”战略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战略,急需的越语、缅语等小语种专业人才、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的对外贸易等专业人才;云南实施“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战略急需的旅游管理和文化产业发展专业人才;云南实施“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战略急需的生物医学和生物制药专业人才等。[4]与此同时,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调查的过程中发现,54%的学生认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应当做出调整,6%的学生认为专业设置不合理。
表1:云南省第二、三产业活动单位分布情况和高职院校分布情况[3]
4.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效益不高,社会服务能力不强。影响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与效益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取决于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投入与规模。从师资队伍建设角度来看,云南省高职院校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1年专任教师数分别为5074人、6510人、6549人、7573人、7793人、9279人,师生比分别为21.2:1、17.9:1、19.3:1、16.4:1、17.8:1、16.9: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虽然高职院校每年都在逐步增加专任教师的人数,但是师生比仍达不到要求,这将严重影响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从投入和规模来看,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数据显示:各地区高职高专院校中投入到学校专用设备的价值按省平均,江苏为26797.7万元,居首位,广东为26311.2万元,居第二位,西藏为56万元,居末位,而云南是3692.2000元,列全国第19位,教学条件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高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效益不高直接制约其社会服务能力,导致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欠缺,进而影响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为出发点,以区域资源、资本、技术等综合生产要素的禀赋为基础,以优化特色优势农业、烟草及其配套、能源、冶金、生物、化工、装备制造、旅游文化、商贸物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布局为重点,以“一圈、一带、六群、七廊”空间骨架为依托,以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为目的,努力构建滇中、滇东北、滇东南、滇西和滇西北、滇西南5大板块各区域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分工有序、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5]根据云南省“十二五规划”的精神和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未来5—10年,高职教育培养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总体需求将呈现以下特点:
(一)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需求总量将继续上升。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支撑、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全国主体功能规划”的保障、把云南建设成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大举措将给云南带来第三次经济跨越发展期,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支撑,由此,未来5-10年,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需求总量将会继续上升。
(二)对高级技能型人才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将会更高。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高级技能型人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扎实的实际操作能力,迫切需要高级技能型人才能快速地投入工作岗位中并产生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三)更加要求高级技能型人才具备综合性素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发展和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决定了未来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在具备基本的专业能力之外,还须具备外语(小语种语言)、计算机以及懂得国际贸易法则三项基本的社会能力。
(四)更加强调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自主发展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强调自我在实践中不断发掘自我潜能,最终获得人生意义的彰显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超越的一种能力。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变性和复杂性要求高级技能型人才不断挑战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
三、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适应性,保持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平衡、规模与发展结构的协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导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供需失衡,规模与产业结构不协调的主要原因为:第一,区域经济发展对实用型人才需求的上移,使得现有人才结构、类型、数量与需求不匹配;第二,高等职业教育对就业半径上的区域经济要求、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缺乏调查预测能力和服务能力;第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效益、结构、规格等不能适应经济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为经济、为个人发展的功能被弱化。其具体的调适路径应如下:
1.加大以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回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么样培养人才”两个根本性问题,从狭义的角度来说,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具体构造和运行模式主要是依托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来实现的。
高等职业院校一定要明确目标的定位。首先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定位培养目标,应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特别是“桥头堡”建设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建设的需要设置专业,培养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其次要有广阔的视野,要瞄准市场,主动预测市场需求,测试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服务能力,使高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并且在适应的前提下,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
根据云南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各高职学校的特点,云南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适应滇中、滇东北、滇东南、滇西和滇西北、滇西南5大板块特色型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主要是应用型“白领”、“蓝领”、“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2.控制云南省高职院校的规模和数量,扎实推进“内涵式“发展模式。
云南省高职院校2003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1年招生数分别为29600人、41179人、45608人、41939人、52376人、55690人、60490人;全日制在校生人数分别为69500人、107320人、116712人、126637人、123835人、138708人、164534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在校人数急剧上升,对于云南省人口总数来说,高职院校的数量和规模已经能够适应云南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现在迫切需要高职院校扎实推进“内涵式”发展模式,保持规模、效益、质量的均衡发展。
3.保持高职教育供给与需求平衡。
当前云南省高职教育供给与需求之间呈现不平衡态势,主要表现为供不应求与供大于求并存。一方面,在云南省范围内,人才呈现供不应求,如云南“绿色经济”的生物医药、花卉苗木业等人才供不应求,出现“脱销”现象,又如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人才——以商品住宅建设为主的建筑建材人才、以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人才、以旅游为突破口的现代服务流通业人才又鲜有相应学校、相应专业来培养,导致市场技能型人才空缺;一方面,在云南省范围内,出现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难、总体质量明显下降等问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发展,保持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4.立足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全局,合理布局高职院校,配置教育资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云南省高职院校布局极具不合理,昆明集中了最优势的资源,而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怒江傈傈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高职院校为零,教育资源极具缺乏。结合云南省现有的情况,一方面应挖掘现有高职院校的发展潜力,使其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和发挥;一方面应根据云南州市的地方特色和发展情况,至少设立一所高等职业院校,使其能够培养一批“用得上、留得住、能够切实服务地方”的区域性发展人才。
(二)进一步加大专业群建设,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主动接轨。
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还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正在建设过程中且未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和特色发展效应,而且专业结构与当地产业、行业人才结构不协调,专业重复设置现象严重,对地区需求量大的一线生产、服务专业缺乏重视,造成劳动力市场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针对以上现象,云南省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制定并发布《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要以专业群为依托,组建和完善行业性、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支持一批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色专业和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建设”。
同时由云南省政府牵头,云南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三家联合推动世界银行贷款“云南省职业教育发展项目”。该项目建设目标为:围绕专业群建设,提升项目院校办学水平,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满足相关行业发展的技能人才需求,服务于云南省“十二五”经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着力开拓地矿、生物、旅游、汽车四大专业群,形成云南省专业集群效应,打造云南职业教育的专业特色和品牌,冲击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满足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乃至国内经济整体发展的需要的策略。
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把握此次机遇,制定具体的专业群发展规划,拓展专业群辐射的范围,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主动接轨。
(三)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深化校企合作,密切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随着云南省区域经济第三次黄金期的到来,云南省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和校企深化合作形式将会不断地加强,两者将逐渐演化成链接云南省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桥梁,为此,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深化校企合作,对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全方位社会服务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全方位社会服务能力可以通过以下路径来实施:第一,以“项目”为载体,加大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现实转化力度,以便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撑。第二,承接企业职工技能培训,提升企业职工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综合能力。第三,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境口岸地区人口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能培训,为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和边境口岸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第四,以“实验实训基地”为平台,打造社会服务项目。
2.深化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院校深化校企合作可以通过以下路径来实施:第一,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应借鉴和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应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的需求,校企共同确定培养对象,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第二,校企合作办学。云南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激励配套措施,鼓励企业向学校注入资金以获得相应的股份,同时保证企业可以以股东的身份参与高等职业院校的决策与管理,以此来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实现校企的真正的联动发展。
[1]乐莉,丁世婷,毛颖,余宇楠等.区域经济影响下的云南高等职业教育[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
[2]孟丽涛.云南高职人才培养与就业现状的相关分析及策略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3]乐莉,丁世婷,毛颖,余宇楠.区域经济影响下的云南高等职业教育[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
[4]段家开.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J].吉林教育,2007,(3).
[5]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云南日报,2011-07-07.
(责任编辑:登康)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Yunnan should make a further step to intensify the building of specialty groups,promote the active integr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regional economy,enhance social services,deepe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keep a close relation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y,enhance its development adaptability,and maintain the balance of supply and market demand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scale and development structure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Yunnan,regional economy,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udy on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Yunnan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LIN Hong
(School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Yunnan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Kunming,Yunnan,650031)
G710
A
1009-4814(2012)02-0030-05
2012-04-24
林洪(1960-),男,回族,广东揭阳人,云南民族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