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枝屑培养料配方的含水量对黑木耳栽培的影响
2012-09-19方国平余维良程全通
方国平 余维良 程全通
(浙江菇老爷食品有限公司,浙江 开化 324300)
为提高桑枝屑栽培黑木耳的效益,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牵头组建的浙江省黑木耳协作组的统一安排下,进行不同培养料含水量对黑木耳菌棒成品率和产量影响的试验。具体结果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黑木耳916菌株,由浙江省开化县农科所菌种厂提供。
1.2 供试配方 桑枝屑88%,麸皮10%,碳酸钙1%,糖0.5%,石灰0.5%。
1.3 试验方法
(1)采用同一配方设置3个不同含水量进行对比试验。桑枝屑培养料加水比例分别为1∶0.85(编号A,含水量 46%),1∶1(编号 B,含水量 50%),1∶1.15(编号C,含水量53%)。按每袋装干料0.7 kg计算,3个处理每袋装料量分别为1.3 kg、1.4 kg、1.5 kg。各处理分别搅拌、装袋,均装150袋,统一灭菌、接种、培养、刺孔和排场出耳管理。
(2)试验点选择在开化县池淮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寺坞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于2010年8月28日装袋,9月5日接种,置于毛竹搭建的大棚内进行养菌管理。10月25日进行 “Y”形刺孔催耳,孔的直径与深度均为0.5 cm,每棒刺孔180个。每处理随机取30袋,设3个重复,于10月28日下田排场,试验小区随机排列,统一管理,分批采收,晒干,统计产量。
2 试验结果
2.1 发菌情况和烂棒率 从表1可知,3个处理菌丝均可正常吃料,其中,处理B菌丝活力较强,色泽浓白,冬耳出耳率较高,烂棒率较低;处理A发菌快,菌丝活力次于处理B,为米黄色,烂棒率高于处理B;处理C菌丝长势弱,呈细羊毛状,发菌较慢,出耳迟,烂棒率较高。
试验中还发现,处理A在刺孔下田后菌棒收缩最快,易脱壁,袋内耳基形成多,但孔口耳芽形成慢。
2.2 干耳质量 3个处理冬耳色泽、厚度没有明显差异,而春耳则有所不同:其中处理B菌棒春耳略厚,潮次明显,产量较稳定,采后菌棒菌丝恢复较快,菌棒袋壁紧贴培养料,孔口出耳齐,菌棒抗性强,软筒烂棒慢,木耳耐水性好,不易烂耳流耳。
2.3 产量 从表2可知,处理B平均产量较高,为每袋 69.60 g,烂棒率低,冬耳比例高,为43.41%;处理A产量较低,平均每袋为62.81 g,其冬耳比例比较接近于处理B,为42.63%,但处理A菌棒后期软筒烂棒快;处理C平均每袋产量64.46 g,其冬耳比例较低,仅39.08%,这是由于处理C发菌慢,出耳推迟,产量集中在春耳。平均总产量以处理B为高。
表1 桑枝屑培养料不同含水量菌棒发菌情况比较
表2 桑枝屑培养料不同含水量处理菌棒的产量比较
3 小 结
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桑枝屑栽培黑木耳,培养料的不同含水量对菌棒成品率和产量有较大影响。
3.1 从菌袋发菌情况看,以含水量为50%的处理B菌丝活力较强,菌棒紧实,烂棒率较低;含水量46%的处理A发菌快,但菌棒偏松,后期软筒烂棒快;含水量为53%的处理C菌棒发菌慢,菌丝活力较弱,烂棒率较高。
3.2 从菌棒出耳情况与产量看,处理B菌棒出耳快,菌丝恢复快,冬耳比例高,平均产量较高;处理A菌棒刺孔排场后易收缩脱壁,袋内耳基形成多,菌棒孔穴耳芽形成慢,春耳偏簿,后期菌棒松软烂棒快,影响产量;处理C出耳偏迟,冬耳比例偏低,产量集中在春耳,菌棒紧实,总产量接近处理B。
3.3 桑枝屑栽培黑木耳培养料含水量高低对菌棒成品率和产量均产生直接影响。在本次试验条件下,料水比以1∶1为最佳,菌丝长势好,烂棒率低,产量高。如使用不同基质、不同配方培养料时,料水比则需另行试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