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大南岳旅游圈”背景下的南岳衡山竹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2012-09-19刘天曌杨载田刘沛林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年3期
关键词:衡山南岳竹林

刘天曌,杨载田,2,刘沛林

(1.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湖南衡阳 421008;2.湖南科技经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南衡阳 421009)

所谓竹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与竹子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我国人民历来喜爱竹子,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从远古时代女娲用竹做笙簧、“羿射九日”使用弓箭的神话传说开始,中国人种竹、用竹、爱竹、咏竹、画竹之风长盛不衰,绵延数千年。竹子的利用涉及竹简、竹纸、竹制服饰、竹制工具、竹制武器、竹类食品、竹建筑、竹林景观、竹工艺品等。中国竹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博大、深刻而独特的内涵,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以及伦理道德,对中国文学、绘画艺术、工艺美术、园林艺术、音乐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南岳衡山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等品牌。并拥有五岳独秀、中华寿岳、宗教圣地、湖湘文化源地、文明奥区、抗战名山、旅游胜地等盛誉,年接待中外游客已过503万人次(2011年)。但其核心景区面积仅100.7 km2,急待扩大旅游接待区域,增设旅游项目。而南岳衡山竹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加速南岳衡山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即为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1 竹文化旅游开发建设优势分析

1.1 竹文化旅游独具吸引魅力

随着现代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意识普遍由“小康型”向“生态型”升华。尤其是城市居民特别向往清新雅静的自然生态环境,尽情吸取绿色有机营养精华,以调节生理机能,维护生态平衡,“自然回归,绿色享受”也就成为了现代城市居民最为时尚的一种消费需求。竹子四季长青,姿态优美,风韵独具。其竹竿挺拔秀丽,竹枝婀娜多姿,竹叶青翠欲滴,竹林内空气清新,环境风雅宜人。集中连片的茫茫竹海,漫山遍野,绿光闪烁,令人陶醉。竹子还风吹有清声,月照有清影,雨来有清韵,月出有清荫,即所谓“四趣”。自古至今竹子备受国人讴歌、推荐、寄信言志,被视为人格最高境界的化身[1]。人们爱竹、种竹、用竹、敬竹、赏竹之风不绝,竹文化休闲旅游又成为当代最具吸引魅力的一种旅游方式,从而为南岳衡山的竹文化旅游开发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1.2 竹生环境适宜

南岳衡山漫山遍野的毛竹,《南岳志》称其为“岳竹”。毛竹又名楠竹,属禾本科亚科。具有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强、景观美学价值高等特点,素称“竹中之王”。但毛竹枝叶繁茂,终年常绿,竹皮薄,竹根扎土浅,对其自然生态环境要求相对较高。长势好的毛竹一般都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拔800 m以下的温湿低山丘陵地带。在砂岩、页岩、变质岩、花岗岩等成土母质的疏松深厚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2]。南岳衡山主体为燕山期花岗岩侵入断块山体,主峰祝融峰海拔1 300.2 m,在其周境海拔1 000 m以上的山峰还有44座,群峰林立于湘中丘陵盆地之中[3]。属于中亚热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湿热期长、冬寒期短且水热同期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7.5℃,年平均降水量1 370 mm,年平均无霜期280 d以上。土壤以红壤、山地红壤、黄壤、黄棕壤为主;盆地边缘多为砂砾岩、板页岩、变质岩发育而成的红壤。土层一般厚60~120 cm之间,含沙质成分高,结构疏松,呈酸性或微酸性,PH值为4.5~6.5之间。海拔800 m以下为毛竹生长的最适宜区域,但其上限可达1 100 m,从而形成“行尽千山与万水,衡山更在碧云间”特有的独秀景观。

1.3 交通区位条件优越

南岳衡山景区距正在迅速崛起的新兴工商业城市衡阳仅50 km,离省会长沙130 km,在其周境还有株洲、湘潭、娄底、邵阳、郴州、永州,以及江西的萍乡、吉安等大中城市,其车程均在1 d之内。在其宏观区位上,素有“扼两广,锁荆湖”的评价,并处于大桂林、大重庆、大武汉、大广州、大南昌等经济圈的交叉辐射地带,离港澳也不远。南岳衡山可供依托的现代交通设施有已建成或正在兴建的南岳机场、武广高铁,以及京港澳、京港澳复线(又称潭衡西线)、南岳(衡阳—南岳)、衡炎、衡邵等高速公路,以及湘江衡山大源渡千吨级水运线等现代交通设施。南岳衡山所依托的中心城市衡阳市,正在抓紧建设具有1个民用机场、1条千吨级黄金水道、8条高速公路、9条铁路的国家45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使包括南岳衡山在内的衡阳市正在迈向“高速”、“高铁”、“高飞”时代[4],为南岳衡山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带来了极为有利的区位交通条件。

2 南岳衡山竹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2.1 竹林面积大,分布相对集中

竹子、竹林和竹品,都是竹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历史上的南岳衡山概指以南岳衡山山体为核心的邻近区域,包括现在的南岳区、衡山县和衡东县3个行政单元。现代湘潭县的南部茶恩寺一带,双峰县的东部荷叶一带,也曾属于老衡山县。虽行政区划单位各异,但天然形成的竹林连绵不断,构成竹林面积逾100万亩(6.66万hm2)的“湘中竹乡”,故有“青松翠竹是衡州”之说。南岳区西部3个乡和与之相连的衡山县西部以东湖为中心的5个乡可统称为南岳衡山后山片,集中分布有竹林面积9 718.8 hm2(13.58万亩)(表1);地处南岳区南面包括衡山县店门镇和衡阳县以岣嵝峰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的4乡镇、1林场,可称为南岳衡山南片,集中分布有竹林面积7 329.3 hm2(近11万亩)(表2)。

表1 南岳衡山后山片竹林面积分布情况 hm2Tab.1 The distribution of bamboo area in the back of Heng-shan Mountain

表2 南岳衡山南片竹林面积分布情况 hm2Tab.2 The distribution of bamboo area in the south of Heng-shan Mountain

2.2 竹品开发历史悠久,用途广泛

南岳衡山竹品开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其功用广泛涉及到人们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据《南岳志》记载:“岳竹前山后山皆有,而后山为多。大者截之可甑以炊,可盆以盥;中分解其节,可枧以引流;若作室,可柱可瓦。”[5]南岳衡山山高坡陡路峻,古代士大夫和达官贵人登山多选择乘舆(竹轿)代步,素有“衡山舆夫矫健冠天下”(广阳杂记)之说。其毛竹往往开花结子,竹实饥可度荒,民国七年(1918年)大饥,斗米三千有奇,且无粜。近岳居民“争相往取,日可得实六升”(南岳竹实记)。南岳衡山竹笋产量大,加工和食法多样。《旧岳志》载:“衡山有山笋,笋之小者,当春怒发,就林间煮之,曝干饷客。有南笋,笋之大者,煮而熏之,名素火腿。有冬笋,岁冬生竹根下,味甘美”。据洪迈《夷坚志》载衡山西北昌山“环而居者千室,寻常于竹取给焉,或捣以为纸,或售其骨,……其品不一”。南岳衡山作为宗教名山、中华寿岳,为祈福、求寿、保平安的敬香活动历久不衰,以竹为骨的香烛和以竹浆为原料的香纸销售市场很大,具有“南岳不种田,烧炷香吃三年”之说。南岳衡山竹笋是其素餐美食不可缺少的内容;其竹制日用品,以其品质类型多样且美观、实用、价廉而深入到了当地社会经济生活之中的方方面面。

2.3 竹文化工艺品位高,知名度大

竹文化工艺包括竹雕、竹编、竹乐器、翻黄等,具有文化品位高、资源消耗少、增值率高且购买收藏市场潜力大等特点。南岳衡山的竹雕艺术,始于秦汉,至两宋“事雕艺者如过江之鲫”,明清为鼎盛时期;建国后更是轰行海内外。南岳丰助工艺美术培训中心的梁丰助从事竹雕艺术30年,他所塑造的“南极仙翁”——《福星、禄星和寿星》曾获1991年湖南省国际烟花节“湖南传统工艺新作品层出”二等奖;他的《麒麟送子南天门》获第二届华人艺术大赛国际荣誉金奖;他雕塑的弥勒佛憨态可掬,十八罗汉神态各异。1994年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艺术总会联合授予“中国民间艺术大师”称号。地处南岳衡山后山衡阳县石市乡的刘启玉,于1972年创作的《牧童放牛》被周总理选中作为回赠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礼品。石市乡荣获国家级“中国民间艺术雕刻大师”称号的人达20余人,1997年6月,衡阳电视台在石市摄制的专题片“雕韵”1998年3月在中央电视台一、四、七套节目播出,并被美国熊猫电视台所转播,轰动一时,由此而荣获国家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艺术(竹木雕)之乡”称号[6]。南岳镇的竹制日用竹艺品、竹乐器品,以及竹花伞、竹纸扇、竹挂屏、竹扎龙艺术等,在全国均具有相当知名度。

3 南岳衡山竹文化旅游开发对策措施

3.1 主打“中华寿岳”竹文化旅游品牌

南岳衡山的福寿文化源远流长,知名省内外。据《周礼·职方氏》、《史记·天官书》、《春秋》、《墨经》等典籍记载,认定南岳衡山对应星宿28宿之轸星,轸星主管人间苍生之寿命,故称寿岳。公元738年,唐玄宗派专史到南岳衡山朱陵洞投放《金龙玉简》,以“祈福求寿”[7];公元1105年,宋徽宗专程游历南岳,留下祝融峰皇帝岩上的“寿岳”石刻;公元1707年,清康熙皇帝在亲撰《重修南岳庙碑记》中,称“南岳为天南巨镇,上应北斗玉衡,亦名寿岳”;雍正皇帝在其上谕中,称“南岳为皇上主寿之山”;1988年,当代权威词典《辞源》明释“寿岳,即南岳衡山”。中国传统文化为老人祝寿多用“寿比南山”以表恭维,其“南山”即南岳衡山亦被世人所公认。唐代诗仙李白在其“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名句中的“南极老人星”即为“寿星”;清代名僧智梨在《重修广济寺》中称:“南岳为天下五岳之一,世称为寿比南山者,即此岳也”。近年在祝融峰顶发掘出的“寿比南山”碑刻,进一步佐证了南岳衡山“寿比南山”的至尊地位。现代的南岳衡山,诸如寿佛、寿佛殿、寿佛节、万寿宫、寿宁宫、延寿亭、仁寿亭、百寿亭、仁寿阁、万寿大鼎、万寿广场、寿涧溪、寿涧桥、延寿路、中华寿坛公园、寿文化村、寿岳工艺品店、寿岳酒店,以及寿酒、寿茶、寿果、寿面、寿饼等寿文化元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南岳衡山人民因势利导,围绕“健康、长寿、祈寿福”主题,正式亮出了“寿岳”品牌,作为南岳衡山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竹文化旅游也必须以此为总领,深入发掘其竹寿文化底蕴,主打“中华寿岳”竹文化旅游品牌。

3.2 重点发展竹文化长寿养生休闲度假旅游

休闲旅游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五大推动力之首。为迎接21世纪中国休闲时代的到来,早在2006年南岳衡山景区就开办了全国首家“国际自然健康之营”,并被作为2006年“南岳衡山国际寿文化节”的主打项目之一。进入21世纪,南岳衡山景区便提出建设“休闲南岳”的发展目标,并已明确提出“将大力开发以寿文化为核心的南岳福寿养生旅游产品,促进以往的观光游览向休闲度假转变”。而新型的竹文化福寿养生休闲旅游产品不仅是当代休闲旅游者的一种消费新时尚,而且南岳衡山在这方面确实具有多方面的长寿养生优势:①南岳衡山处处茂林修竹,溪涧库塘密布,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一般达到每立方厘米11.6万个,最高达20万个,有益延年益寿。②南岳衡山具有绿色食品标准的竹笋产品年产量便可达325 t。而竹笋是“南岳素斋”美食的主要原料之一。竹笋每500 g含蛋白质15 g左右,并含谷氨酸18种,营养价值极高,且竹笋纤维是治病长寿良方;所产竹汁为饮料中之珍品,竹荪为山珍之首。③“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称永州“竹间茶”为“灵芽”,饮之如“甘露”(《撰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南岳衡山著名岩茶“云雾茶”,茶园同样与竹林相伴分布,“茶禅一味”、“竹茶一味”已成为南岳衡山竹文化、茶文化一大特色,有利延年益寿。④《养生延福录》云:“静绿养神,动以炼形,可以长生”。南岳衡山群峰林立,山高坡陡,而竹林分布最高上限可达1 100 m,有利于旅游者开展爬山越野等健身长寿活动。因此,南岳衡山自古以来寿星多。据《南岳志》记载:著名道人司马祯89岁、妙应130岁、承远高僧活到92岁、石头和尚希迁90岁、寿佛全贞139岁;明代著名学者湛若水晚年退隐南岳衡山讲学活到96岁;徐霞客楚游日记记载南岳云雾堂东窗老僧“年九十八,尤能与客同起。”[8]从最近的一次人口寿命调查中,仅5万人口的南岳区,百岁以上寿星8人,90岁以上有50多人,足见南岳衡山竹文化长寿养生休闲旅游潜在市场前景。

3.3 择优发展后山竹文化旅游

为了集中有限的资金、技术和人力物力,保证重点有序开发,应该在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其资源家底,并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多方案比较论证的基础上,择优开发大面积集中连片竹林,且林相景观上乘,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区内区际资源组合度好,交通区位条件有利,有助于大南岳衡山旅游圈的形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据此,南岳衡山后山片应重点优先开发。其理由如下:① 以东湖古镇为中心,集中连片竹林13.58万亩,区域内自然生态环境原始天然,竹林依山就势跌宕起伏,优美壮观。且区域内陡崖峭壁、奇岩怪石、溪涧峡谷、瀑布跌水、古树名木,以及古寺庙、古墓葬、古书院、古碑刻密布。还有竹仙传说、岳北民歌、皮影艺术等与之交相辉映。②地处南岳衡山后山,过去交通闭塞,旅游者足迹罕至。至今野趣盎然,农民热情好客。近几年岳林乡杉湾村依托其竹林、茶园和古朴民俗发展农家乐旅游和家庭式避暑度假活动已初见成效,这正是建设“大南岳衡山旅游圈”和改变后山落后乡村面貌所期待的。③ 潭衡西、娄衡、衡邵等高速公路的建成并直通后山,使落后的交通面貌得到根本改观,而且环山公路和“东湖—南岳”、“福田—南岳”等穿山公路的开辟,使这里对内对外交通都变得十分便捷。④南岳云雾茶、高山寿米、湘黄鸡、黑山羊、名贵花木、毛竹、雷竹等特色高效农业基地的建设,为其竹文化旅游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 结语

南岳衡山竹文化旅游开发是一大新兴命题,但竹文化旅游符合现代都市人的消费心理需求,且竹文化生态旅游男女老少皆宜,市场需求量很大。兼具农业、林业、茶叶观光、竹海休闲度假避暑、运动健身和名山游览观光,健康长寿、禅意人生等多种功能的南岳衡山竹文化旅游更具吸引魅力。同省内外其他“竹乡”或“竹海”相比,这里有名山可供依托,有包括高铁客运、高速公路、航空等最现代立体交通方式为凭借,有作为湘中、湘南城市群的生态“绿心”、“绿肺”的特殊区位条件和处于以大重庆、大广州、大武汉、大上海等城市群及其所形成的经济圈交叉辐射地带的特殊宏观区位,预示着南岳衡山竹文化旅游前景广阔。但必须规划先行,科学兴竹,开发与保护并重。

[1]邱尧荣,陈大钊.研究竹林地理环境,开发竹文化旅游资源[J].华东森林经济,2003,17(4):35-38.

[2]杨春林.试论南岳区毛竹生产与衰败林复壮[J].南岳树木园通讯,1998(10):41-44.

[3]熊绍华,杨载田.衡山景观资源开发[J].人文地理,1992,7(1):29-33.

[4]雷昕,谢辉.衡阳是个好地方(衡阳优势3)[N].衡阳晚报,2011-09-28(9).

[5]南岳志编纂委员会.南岳志[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6.

[6]杨载田,章勇,刘沛林.湖南乡村旅游研究[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

[7]雷昕,谢辉.传世国宝——唐南岳投龙告文佐证寿岳祈福历史向前推进四百年[N].衡阳晚报,2011-11-21(7).

[8]徐宏祖.徐霞客游记[M].褚绍唐,吴应寿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猜你喜欢

衡山南岳竹林
竹林察记
竹林察记
竹林察记
传承南岳游干班红色基因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南岳篇章
田汉与南岳衡山的不解情缘
南岳寿文化的现代养生价值研究
衡山独如飞
竹林奇俊
河山纪行·衡山篇
衡山“四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