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2012-09-19魏志文镇江市档案局江苏镇江212000

档案与建设 2012年2期
关键词:句容苏南镇江

魏志文(镇江市档案局,江苏镇江,212000)

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魏志文(镇江市档案局,江苏镇江,212000)

抗战时期的陈毅

新四军先遣支队司令员粟裕

1937年11月12 日上海沦陷之后,日军向西快速推进,在很短的时间内,京、沪、杭地区大片锦绣河山沦陷敌手。苏南大地遭到日本侵略军烧杀抢掠,人民身处水深火热之中。1938年5月,日军攻占徐州后,举兵西犯武汉、南侵广州等地,因兵力不足,只能对江南沦陷区的城市和交通线实行点线占领,无法控制众多的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国民党第三战区指定新四军主力深入京沪、京芜铁路沿线,钳制、阻滞日军西犯。中共中央则指示新四军在配合友军正面作战的同时,抓紧有利时机,东进苏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一、新四军先遣支队及其韦岗战斗

1938年2月15 日,毛泽东致电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领导人项英、陈毅:“力争苏浙皖边区发展游击战。但在目前最有利发展地区,还在江苏境内的茅山山脉,即以溧阳、溧水地区为中心,向着南京、镇江、丹阳、金坛、宜兴、长兴、广德线上之敌作战,必能建立根据地,扩大(新)四军基地。”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新四军军部委托陈毅组建先遣支队,深入苏南后开展战略侦察。先遣支队由第一、第二、第三支队抽调部分团以下干部和各支队的侦察连组成,共400余人,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为司令员,第一支队第一团政治处主任钟期光为政治部主任。

4月28日,粟裕率先遣支队从皖南歙县岩寺出发,一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由于受到土匪武装的阻挠,直至5月19日才进入苏南敌后战场。为了迅速弄清敌情,先遣支队组织了3个武装侦察组。一路往丹阳向常州方向侦察:一路往句容经下蜀、龙潭向南京方向侦察:一路往天王寺、茅山到宝堰、白兔、上党向镇江方向侦察,粟裕亲自参加了镇江方向的侦察活动。

6月11日,进驻溧水县里佳山地区的先遣支队接军部转来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电令:着请军派员一部挺进于南京、镇江间破坏铁路,以阻京、沪之敌,务于3日内完成任务。军部命令粟裕率部执行任务。粟裕于11日午后率部冒雨出发,15日拂晓抵达句容下蜀以南徐家边,当晚即完成任务:拆除下蜀火车站附近铁轨40米,并以1个连向驻车站的日军发起进攻,同时散发传单、标语。16日晨8时,日军火车1列驶至下蜀出轨,沪宁铁路运输一度中断。

国民党第三战区和新四军军部如此急迫命令破坏铁路,是因为日军西进由于黄河花园口决堤受阻,放弃了攻占郑州再南下武汉的作战计划,改为调集京、沪和北线重兵沿长江两岸西犯武汉。在此形势下,破坏日军铁路交通线至关重要。为了扩大战果,更有力地钳制日军兵力,粟裕根据10天前亲自带队侦察掌握的情况,果断决定在镇句公路距镇江15公里的韦岗伏击日军车队。17日凌晨,伏击部队冒雨进入镇句公路上的赣船山与高骊山之间的隘口。这里地处镇江、句容两县交界,东临镇江韦岗、西临句容竹子岗,地势险要,是进行伏击的理想阵地。上午8时20分,当粟裕率领机枪班在风雨中刚进入阵地尚未布置妥当,日军野战重兵第五旅团司令部所属30余官兵乘坐的由镇江开往句容方向的车队第一辆卡车已驶至阵地,仓促交火,敌卡车气缸被击中不能行使,但先遣支队后续部队未赶到,车上乘敌得以逃遁。待后续部队进入阵地后,敌军官乘包车驶来,其驾驶兵中弹身亡,包车翻入路旁水沟,乘坐此车的旅团司令部土井少佐被击毙,大尉梅泽武四郎潜伏车底,在射伤1名新四军战士后,也当即被击毙。此时风大雨大,敌后续汽车并未发现被伏击,陆续驶来,又被击中两辆卡车。但因机枪射程不远,第五辆卡车未被击中,敌兵停车跳下,射击抵抗,同时抢救伤兵,开车逃回镇江。整个战斗历时半小时,击毙日军15名,伤敌10余人,击毁汽车4辆,缴获短枪10余支,日钞7000余元以及车上全部物资。先遣支队阵亡1人,伤4人,打扫战场后即经青山至上元庄与待命部队会合,当晚至白兔镇宿营。

韦岗战斗规模虽小,但意义和影响却远远超出了战斗本身。它戳穿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沦陷区人民的抗日斗志,极大提高了新四军的威信。广大民众无不欢欣鼓舞,宝堰等地群众扶老携幼、成群结队地赶到宝堰镇东桥村部队驻地慰问先遣支队指战员,参观了集中陈列的战利品。战后第四天陈毅欣然赋诗一首:“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粟裕也题诗一首:“新编第四军,先遣出江南;韦岗斩土井,处女奏凯还。”陈毅、粟裕的诗真实再现了新四军指战员当时的战斗激情和胜利喜悦。不久新四军军部转发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嘉奖令:“叶军长:所属粟部,袭击韦岗,斩获颇多,殊堪嘉尚,仍希督饬继续努力,达成任务。”

新四军先遣支队胜利完成任务后,于6月22日奉命撤销,指战员原部归建,粟裕回第二支队司令部。

二、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开辟抗日游击基地

先遣支队出发后不久,新四军第一支队在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的率领下,于1938年5月中旬从岩寺地区向苏南地区进发。第二支队在司令员张鼎丞的率领下,于6月中旬挺进苏皖边区的当涂、芜湖地区,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

新四军行进途中,在当地群众和地方游击队的援助下,以简陋的武器装备向敌人不断发起进攻。7月1日夜,一支队二团一营在丹阳抗日自卫团配合下,突袭镇江、丹阳间的新丰车站,全歼日军40余名。当地游击队和老百姓也按预定方案,破路基、拆铁轨、割电线,使日军在江南最重要的交通运输线陷于瘫痪。7月6日,二支队三团一营在京芜铁路当涂段颠覆日军一列军车,缴获大批军需用品。7月14日,一支队一团夜袭南京近郊西善桥据点,并破坏了京芜铁路一段路轨。8月13日,一支队二团奇袭句容县城,毙伪军40余名,捣毁汉奸建立的维持会。8月23日,一支队二团第三营在丹阳珥陵镇附近与友军配合,伏击日军汽艇,毙日军32人,伤17人,俘1人。此外,新四军一、二支队还取得了新塘、竹子岗、高资、仓头、华山、横溪桥、当涂等大小百余次战斗的胜利,连南京近郊日军重兵把守的飞机场和雨花台下也不断传来抗日游击健儿的枪声。

这些战斗的胜利,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有力钳制了向武汉等地进犯之敌。同时新四军通过在敌后作战实践也初步取得了在江南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的经验。敌人在受到不断重创后,为了解除宁、镇、芜地区所受到的严重威胁,迅速调整兵力部署,疯狂反扑。宁、镇、芜地区的兵力由过去的不足三个联队剧增至两个师团,其据点也由20多个猛增至一百五六十个,然后采用分进合击、多路围攻的战术,频繁“扫荡”。新四军各部紧紧依靠群众,在梅花桩式的据点之间穿插迂回,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从1938年9月至年底的四个月共粉碎敌人大小“扫荡”32次、并主动攻袭据点十余次,大部获得成功。新四军不但战胜了敌人,而且解放了部分乡村,安定了人心,逐步把日军占领控制的地区变为由新四军控制的地区,先后在镇江敌后的丹北、镇丹、丹句、江句、江溧句、横山、小丹阳及宣城、高淳边界地区建立起10多处小块游击基地,拥有40万人口,从而建立起许多小块的抗日游击基地,为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1939年是苏南新四军实施战略展开的一年。1月21日,粟裕率第二支队第三团长途奔袭芜湖日军飞机场外围宫陡门伪军据点。“从开始攻击到解决战斗,大约经过8分钟光景,连清扫战场总共耗时20分钟,全歼守敌300余名”,创造了出奇制胜、以少胜多的战例。2月8日,第一支队第二团在句容天王寺附近以夜袭火攻、围点打援的战术,拔掉了京杭国道上日军东湾据点,并在伏击中数次重创增援之敌,共毙日军79名,伤32名。接着第二团又于2月17日,在地方武装和游击小组配合下,从句容白兔奔袭丹阳延陵日军据点,歼敌20余名,缴获钢炮两门,打下延陵迎春节。3月7日,第二团宿营在镇江县上下会地区,遭敌包围,发生上下会战斗,突围中毙敌50名,伤敌43名,但第二团伤亡较大,团政治处主任肖国生等58名指战员英勇牺牲,82人受伤。3月12日,第四团一部破坏溧水至洪兰埠的公路桥一座,电线6华里。2月26日,第三团第一营营部和一、二两连在云台山遭敌五路面攻,经浴血奋战,突出重围,毙敌50余名,但第三团伤亡亦较大,牺牲营长以下指战员65名。同月第六团在句容北山战斗中,粉碎了日伪军数千人的“扫荡”。4月10日,日伪军1300余人分三路向固城湖畔狸头桥进攻,第四团一部与第三团一部占领九龙山一带阵地,与敌对峙,激战5小时后安全转移,毙敌40余名,伤敌30余名。从1939年2月至5月,新四军第一、二支队先后进行了博望、陶吴、朱门、横溪桥、索墅、水阳和孟河等一系列战斗,大部获胜。在新四军沉重打击的威慑下,伪军内部开始分化。在中共组织策反工作配合下,金坛直溪桥伪军王德成部60余人、镇江韦岗绥靖队姜希安部100余人,于3月中旬相继带枪反正。

在新四军的沉重打击下,敌人被迫改变计划,放弃小据点,加强大据点,同时增加新的兵力,计划作更大规模的“扫荡”。为了牵制敌人,主动选择时机打击敌人,1939年9月25日,第二团夜袭镇江东南之渣泽车站并伏击镇江方向来的两批援敌,毙伤敌军百余名。10月4日,第四团一部伏击京沪铁路线上仓头至龙潭间的敌军,毙伤敌军70余名,并炸坏一列军车,炸死车上日军约50名。10月8日,第二团第三营及特务连在团长王必成指挥下,在镇澄公路线上发起有名的陈巷桥战斗,毁敌汽车五辆,毙、伤敌大队长以下日军180余名。11月8日,新六团和第二团在丹阳独立支队及孔庆哲、樊玉琳、巫恒通等地方武装的配合下,进行了贺甲战斗,激战近30个小时,消灭日军168名(内官佐4名),俘敌3名。这一胜利即为江南人民称颂的“延陵大捷”,振奋了苏南人民的抗日斗志,也回击了反共分子对新四军的造谣中伤。

新四军及地方武装通过积极地打击敌人,不仅巩固了原有阵地,而且进一步扩大了活动范围,开辟了新的游击基地,到1939年下半年,茅山抗日根据地控制的人口已增至140多万。

三、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统一苏南军事指挥。

新四军挺进苏南后,在频繁的战斗中,从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入手,根据群众的觉悟程度,在强调自愿的基础上,有步骤地进行扩军工作,打破国民党在建制上的限制,独立自主,逐步实现了新四军的地方化、江南化。1939年4、5月份的扩军过程中,金坛直溪和西旸一带就有170多青年参加了新四军,在丹阳第三区也有100名青年加入新六团第一营,各地的扩军运动搞得轰轰烈烈。扩充壮大部队的另一重要途径就是积极扶持地方武装,将他们有计划、有步骤地上升为新四军主力。管文蔚领导的丹阳游击纵队、朱春苑领导的金坛游击纵队、丹阳独立支队、句容县东北区国民抗敌自卫团、许维新的游击队等,都经过整训,以“枪换肩”的方法先后编入新四军。同时,自卫团、区大队等小型武装,以及游击小组等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成为主力部队不断扩充的后备兵源。到1939年秋,新四军第一、二支队由初入苏南时的4000人发展到14000余人。

第一、二支队领导机关在艰苦复杂的游击环境中,提出了一边打仗,一边建军的口号。在发展壮大部队的同时,建立健全政治工作制度,经常性地对于部、战士进行政治形势、斗争任务、方针政策和红军优良传统的教育,通过总结实战经验和根据实战需要,进行战术技术训练,提高部队的政治和军事素质。进入苏南后,逐步吸收大江南北、城乡知识青年及爱国华侨加入抗日队伍,有的编入战地服务团,有的条件成熟的直接编入部队,从而提高了部队的文化素养。注重在实际斗争中培养工农分子和知识分子骨干,在配备使用上注意了新老干部、外来干部与本地干部的适当比例,充分发挥各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特长。

1939年国民党五中全会后,消极抗战、积极防共的步骤也随之展开。国民党在苏南设立江苏省政府东南行署,国民党第六十三师师长冷欣为行署主任,下辖第一(京镇地区)、第二(苏锡常地区)、第三(淞沪地区)三个专区。7月第三战区把第一、二专区划为其第二游击区。顾祝同、上官云相先后任总指挥,冷欣任副总指挥。兵力部署上,将国民党主力第四十师由赣东北调到苏南句容、溧水交界的赤山地区活动。国民党当局以“冬季反攻”为名,派忠救军一部驻防于东路地区,派“保九旅”深入到长滆、金丹武、澄武锡一线,力图保持与苏北韩德勤的联系。9月21日,国民党第三十二集团军规定“新四军各支队非本部命令,不得推进金丹锡以东地区活动”。显而易见,企图把苏南新四军压缩在茅山地区狭小地带,阻止我向北发展,置我新四军于危险境地。在形势急转直下的情况下,为加强对新四军第一、二支队的统一领导,集中力量,坚决打破日伪顽的夹击,坚持江南敌后抗战,确保完成“向北发展”的战略任务,1939年8月14日,新四军军部策略性地电呈国民党第三战区:“本军第一、二支队活动地区毗连,为便利作战及在战役战斗中能配合行动以收协助之效,故将二支队暂归一支队陈司令指挥”。8月17日获第三战区批准。11月7日,第一、二支队两个领导机关于溧阳县水西村合并成立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由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罗忠毅任参谋长,刘炎任政治部主任,钟期光任政治部副主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成立,统一了苏南地区新四军第一、二支队及地方武装的指挥,对于进一步巩固发展苏南抗日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四、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壮大苏南敌后抗日力量。

在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的过程中,第一、二支队领导机关要求各级干部遵照中央关于“在大胆的向外发展和积极的抗战行动中,扩大与巩固统一战线,扩大与巩固自己的力量”的指示精神,认真调查研究社会情况,学会灵活运用策略,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切实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防止关门主义倾向,团结各阶层人士一致抗战。部队每到一地,一面组织发动基本群众,一面广泛联系社会名流、开明士绅、民族资本家及地方武装上层。采用各种形式,深入了解和掌握各阶层人士的经济利益、政治动向,因势利导地进行团结、教育和争取工作,动员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投入到抗战行列上来。经过新四军的艰苦工作,越来越多的人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下。原国民党句容县第二区区长樊玉琳,原泰兴县教育局局长、爱国知识分子巫恒通,经过陈毅等领导人的启发教育,自愿接受党的领导,在斗争中光荣地入了党,成为我党的军政干部。其他如句容南乡拥有万亩土地的大地主王诚龙、王诚凤,横山地区的业文明,溧阳地区的陈湘甫,金丹武地区的岳道仁、夏震等开明士绅、社会贤达以及茅山地区的宗教人士,也都成为党和新四军在苏南开展统战工作的成功典型。在他们的带领下,大批处于观望的中间派人士,转变态度和立场,纷纷同情和支持新四军,以实际行动帮助新四军逐步克服初到江南缺乏人员、武器、经费和情况生疏等困难,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

五、统一中共在苏南的领导。

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一直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早在1938年7月,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派吴仲超、丘东平带领一批干部,以“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名义,在丹阳延陵地区发动群众,成立抗日团体,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不久就成立了中共苏南区工委,吴仲超为书记。9月18日,苏南区工委改为中共苏南特委,书记仍为吴仲超,委员王丰庆、郭猛。同月,第一支队政治部派曾昭墟到镇江、丹阳边境地区开展建党工作,不久建立了以曾为书记的中共镇江特别区委。8月,王丰庆到句容二区开辟工作,相继建立几个村的党支部。10月,中共苏南特委派周苏平到丹北地区负责工作,在镇江、丹阳、武进北部和扬中等地建立党的基层组织。1938年冬,第一支队又派丘布等到句容北部发展党员,成立了中共句北区工委,随后,相继建立以王伯划(后叛变)、任迈、胡荣佳为书记的中共句容、丹南、镇丹三个县委。1939年7月,丹北县委成立,书记为周苏平。1938年7、8月间,第二支队政治部即在苏皖边境的小丹阳、大宫圩地区开展工作,发展党员,10月成立以彭冲为书记的中共当芜工委,后改为县委。第一支队第一团刘亚奇在溧水、高淳边境开展工作并建立中共溧水工委,1939年3月改为中共溧高县委,曹明梁为书记。

1939年1 月,新四军第一支队政治部派惠浴宇到江都、泰兴、泰县一带开辟工作,5月建立以惠浴宇为书记的中共苏北工委,7月改为苏北临时特委。以后东南局又派韦一平到苏北,1939年10月,苏北临时特委改为中共苏北特委,韦一平为书记,惠浴宇为副书记。

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还分别建立了溧阳地区、江当溧地区和溧江句地区党组织。1938年12月,陈毅派张之宜、陆平东、朱行厚三人回家乡工作,并组成以张之宜为书记的中共溧阳工委,建立20多个支部,1939年5月建立以张之宜为书记的中共溧阳县委。1938年7月,第三团派江阿流、夏定才到江当溧边界开辟工作,1939年5月,成立了以陈章为书记的中共江当溧工委,7月改为江当溧县委。1939年春,第四团派姜杰到句容地区工作,并于7、8月间建立以姜杰为书记的中共江溧句县委。

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在新四军第一、二支队活动区域里,已经建立了3个特委,14个县(工)委,为了进一步扩大党的力量,加强党对根据地建设的领导,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决定成立苏皖区党委。1939年2月,在金坛县建昌圩丁家塘召开了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12月19日,会议通过了《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宣布成立中共苏皖区党委,标志着新四军进入江南一年半以来先后在各地创建的十多块分散的抗日根据地和数十块游击基地,不仅在地理上造成了一片,军事上统一指挥,而且从党的领导体制上也实现了统一,从而为迎接新的斗争风暴,完成向北发展的战略任务准备了最重要的条件,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新四军在苏南敌后实行了战略展开,中共各级组织自上而下地逐步建立起来。党和军队与苏南人民一起,巩固了原有的抗日阵地,积极发展新区,至1939年底,抗日根据地控制人口超过140万人,新四军已从1000人发展到1.4万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经过艰难斗争,终于建成。

猜你喜欢

句容苏南镇江
苏南年俗亦动人
江苏省句容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从句容的“容”到茅山的“隐士哲学”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心系句容百姓的徐九经
解放思想,推动句容农业提质增效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镇江是这样调价的
近代苏南义庄与基层社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