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应作为档案
2012-09-19左凡凡张幸媛刘艳玲
左凡凡 张幸媛 刘艳玲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微博应作为档案
左凡凡 张幸媛 刘艳玲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作为近年来新兴的网络交流平台,微博因编辑简便、传播迅速等特点,广受青睐。本文从档案本身出发,分析微博的档案属性,最后得出部分微博可以作为一种档案资源的结论。
微博 档案 资源
微博时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这么来了,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互联网。微博即微型博客(M icrob1og),用140个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能通过表情、图片、视频、音乐等方式配合所写文字,突出主题;也能通过发表话题、投票等引起他人的关注,从而展开讨论。是个人或团体便捷发布自己的心得,并及时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流,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由于微博的传播速度快、传播门槛低、体验便捷、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等特点,受到了众多机构、企业、名人、草根的青睐。微博已成为一种档案信息资源,同时也可以将微博作为宣传档案的一种手段,为档案事业添砖加瓦。
1.重视微博的必要性
重视微博的必要性,可以从数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说明。
1.1 数量方面
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测算,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增至36.2%,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而仅2011年上半年,微博用户就从6331万增至1.95亿,增长约2倍,半年增幅高达208.9%,同时手机微博也成为了2011年上半年增长最快的手机应用。[1]从中我们可以预见,微博作为一种网络交流方式将继续发展和普及。
1.2 内容方面
有人评论说“在微博客上,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显然,微博与需要考虑文体、修辞、语言的传统博客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微博就是这样的一个舞台:用电脑或手机,几句话就可以记录下此刻的心情、感悟或者值得分享和收藏的消息。而且无论你是明星还是草根,都能在这里尽情展示自己。也正因为如此,微博的出现使得大量用户原创内容得到爆发式增长。[2]除此之外,微博的传播速度也非常迅速,特别是对突发和热点事件的信息传播速度甚至超过了传统的新闻媒体,这在微博的鼻祖Tw itter上体现得非常明显。譬如2008年5月12日,在中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地震发生时间是在14时28分,而Tw itter在约14时35分33秒就披露了这一震撼性的消息,其快速的信息传播方式超过了传统的媒体。[2]2009年11月1日北京因大雪导致首都国际机场大批航班未能出港,大量乘客长时间滞留机场,有些航班乘客甚至被困机舱十几小时,既不能起飞也不能下飞机,情绪激动。谷歌中国前总裁、创新工场CEO李开复也被困于机舱内,他一直通过微博进行网上文字直播,将十几个小时缺水、缺食及有人在机舱里因缺氧而晕倒等真实记录瞬间传播开去,引发了众多网友和媒体的关注,也成为本次航班事件中被传播最广的文字。[3]因此可见,微博的及时性是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这也正体现了“幸福档案资源体系建设论坛”中付华所说的“在突发事件中,微博可以迅速传递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情况,这是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4]
另外,与普通网页短暂的生命周期相比,微博虽然保存的时间更长久,但随着微博数量的继续发展及膨胀,保存它们的数据库必然会达到饱和。如果不重视这个问题,不加以保存,必将损失很多宝贵资源。
2.微博是一种档案资源
微博是否能够成为档案资源,必须将其放在档案的定义中求证。虽然人们对于档案定义的认识并不统一,但是档案定义中一般都包含了下面的几个基本含义。
2.1 微博是否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
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纪录,即档案具有文件的原始记录性及历史再现性。微博中有一部分内容为转载所得,并非原创,这一部分就不能转化为档案资源。但还有一部分微博是由博主直接发布的,表述自己的思想、看法等。不仅如此,博客中每篇微博发布时都会产生具体的日期和时间,甚至精确到秒。譬如在“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中微博成了其最早信息源,其文字和照片实际上就是此次事件中最原始的记录。[5]因此可以将这类微博看成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微博这一难得的信息资源将更好地还原真相、记录历史,将成为未来档案构成的一部分。[6]
2.2 微博的形成者
档案是由官方机构、半官方机构、非官方机构以及一定的个人、家庭和家族形成的。在国内,根据微博的用户构成,可以将其分为个人用户与机构、组织用户。其中又可再分,见图。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草根、名人、公司,还是相关部门、机构、组织都未超出档案形成者的范围。
2.3 微博是否来源于文件
档案来源于文件,档案是由文件有条件地转化而来的,这里的“文件”是指广义文件,即一切由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形成的各种材料。
纵观微博的形式,无一不是由文字、图标、声像等形成的可供参考或作为素材的事物,因此微博也属于广义文件。同样遵守着这样的法则: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文件是档案的基础,档案是文件的精华;文件是档案的素材,档案是文件的组合。
2.4 微博的形式
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从载体来看,有甲骨、金石、缣帛、简册、纸质、胶磁等;从制作手段来看,有刀刻、笔写、印刷、复制、摄影、录音、摄像等;从表现方式来看,有文字、图表、声像等。
微博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的,文字、图表、声像是其表现方式,在具体归档储存时,可以将其归到电子文件一类,内容以数码形式固化存储于磁盘、光盘等载体,制作和管理手段可参考电子文件管理办法。
2.5 微博的属性
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性等特点,其中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其他特点为其一般属性。
纵观微博的内容,不难发现它不仅有微博主所感兴趣、所关注的一些内容,还有微博主的个人心得和想法。而这些内容包括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时政消息的个人看法、评论,也有可能是博主灵机一动的一些奇思妙想、摄影作品等。作为微博,它所提供的内容可以用来进行交流和为他人提供帮助,是可以包容整个互联网的,具有极高的共享精神和价值。当然这些都反映了当时的文化、思想、事件等,因此也具有历史再现性这个本质属性以及知识性、文化性等一般属性。
综上,档案被称为社会的记忆,微博也应该作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档案资源,加以保管和利用。
图 微博用户的构成
3.微博可以丰富档案馆藏内容
2010年4月15 日,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国会图书馆已经与微型博客Tw itter签署协议,将收藏后者用户发布的消息。美国国会图书馆官员表示,这一协议是数字媒体收藏策略的一部分。Tw itter也发表声明称:“对网站消息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感到兴奋。”Tw itter消息将归档到国会图书馆的“网络收藏”部分。该部分主要收藏了涉及重大历史事件的网页、网络新闻和文档,数字资料总规模达到167万亿字节,信息量远远超过该图书馆收藏的2100万册图书[7]。Tw itter中也有很多名人,例如美国总统奥巴马、著名经理人李开复,连90多岁高龄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也加入Tw itter博主行列。
通过美国国会图书馆收录全部(全部意味着保存对象不仅限于美国总统奥巴马等著名人物,还包括普通人的发言记录)Tw itter消息这则新闻,我们可以看出博客确实对文化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学术人士指出,数百年来,历史一直是由社会精英记录的,而与普通民众无缘。耶鲁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副馆长、讲师弗雷德·沙皮罗(Fred Shapiro)指出:“这将是由普通人记载的历史新一章。”
其实此举的目的就是让后世能够以此为线索了解目前人们的想法。当然,笔者并不认为图书馆比档案馆更适合这项工作,但这种做法确实很值得推崇,也为档案工作开辟出一条新思路。
不仅有反映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心得、感受、实践的微博,也有学术性的交流、讨论等专业性很强的微博以及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可以反映在过去某一特定时期人们在某一问题上发表的看法。所以这些微博内容是应该被存档的,供后人研读、利用。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微博内容都要归档的,和任何一个文件要变成档案一样,都要经历鉴定、整理这个阶段。例如,微博中的一些内容是对其它内容的转载或者重复,这种就不必归档。可以这么说,微博内容可以遵循鉴定、整理这些标准。此外,将微博引入档案资源也可以引起大家对档案的兴趣,人们或许可以从最初的猎奇心理,到最后逐步认识和了解档案,更好地利用档案,增强这个社会的档案意识。
4.总结
档案是一种社会记忆,微博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记录了这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记录了博主们对各种问题的观点及意见。因此,微博的内容是否能够作为一种档案资源,值得我们去讨论和探寻。另外,微博简单、友好的操作,以及快速传播及免费的特性,也成为进行档案宣传的良好平台。世界在不断发展着,档案事业以及从事档案研究和工作的我们更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注释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1-6。
[2]刘佳.微博来了[J].互联网周刊,2009(22):45。
[3]谭人玮.人工增雪乱了北京[N].南方都市报,2009-11-3(A32)。
[4]黄丹彤.微博将成为档案一部分[N].广州日报,2011-08-29(A16)。
[5]霍仟,来扬.动车追尾事件的微博版本[N].中国青年报,2011-07-25(01)。
[6]黄丹彤.微博将成为档案一部分[N].广州日报,2011-08-29(A16)。
[7]晁晖.美国国会图书馆将收藏Tw itter消息[DB/OL].腾讯科技,2010-4-15[2011-4-12].http://tech.qq.com/a/20100415/000443.htm.
Microblog Can Become Archives
Zuo Fanfan,Zhang Xingyuan,Liu Yan1ing
(ManagementSchoo1of AnhuiUniversity,Hefei,Anhui,230601)
M icrob1og as theburgeon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 p1atform for recent years,itenjoys greatpopu1arity for its featuresasediteasi1y,spread fastetc.Based on the definitionsof archives,this artic1eana1yzes thearchiva1featuresofm icrob1og,and come to the conc1usion thata partofm icrob1og can bean archiva1resourses.Itenriches the contentof thearchives.
M icrob1og;Archives;Resourse
G27
左凡凡,1986年生,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管理学院2009级档案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档案学基础理论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