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离部位对羊肚菌组织成活及菌丝生长的影响*

2012-09-19石建森张锁峰

中国食用菌 2012年5期
关键词:羊肚菌种菌丝

石建森,张锁峰,武 旭,李 青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6)

羊肚菌是一种野生名贵食、药用真菌,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1-4]。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及较强的实用性,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导致野生资源被过度的采摘[5-7]。近20多年来,我国许多科技工作者在羊肚菌的栽培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虽然已有栽培成功的报道,但出菇不稳定,产量低,无法达到大批量生产的目的[8-10,12]。由于大规模人工栽培羊肚菌未实现,上世纪60年代起,人们转而大规模生产羊肚菌菌丝体。菌丝体的化学成分、功效与子实体几乎等同[11],生产要相对容易,因此引起了世界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有不少科技工作者就碳氮源、温度、pH值、微量元素等因素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做了大量相关报道[12-16]。菌丝体主要来源于野生或人工栽培羊肚菌的组织分离培养[17-19],但关于羊肚菌不同分离部位菌丝生长情况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旨在研究羊肚菌不同分离部位的组织成活率和菌丝生长的情况。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羊肚菌菌株来源

本研究中的羊肚菌为尖顶羊肚菌,采集于山西省吕梁地区方山县麻地会乡阳圪台村紧邻的山丘上的阔叶林中。此地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温差很大。

1.1.2 试验培养基

母种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即土豆300 g、葡萄糖15 g、琼脂粉 30 g、KH2PO43 g、Mg2SO41.5 g,水 1 500 mL,pH 6.5。

制作方法:将土豆煮沸20 min左右过滤取汁,加入上述配方,装入18 mm×180 mm玻璃试管的1/4处,塞入棉塞,在120℃下高压灭菌60 min,做成斜面培养基备用。

1.2 试验方法

将新采集的羊肚菌子实体及子实体与树根共生体放在操净台上,首先用酒精棉擦拭消毒,然后紫外线灭菌10 min。分别对菌盖、菌柄菌盖结合部位、树根与菌丝共生部位 (以下用根部表示)3个位置进行分离,接种于PDA培养基斜面中部,在25℃下恒温培养,定期观察菌丝生长状况,记录菌丝萌发时间、长势及成活率,每处理重复10次。

将上述获得的羊肚菌一级试管菌种分别接种于PDA培养基斜面中部,在25℃下恒温培养,定期观察菌丝生长状况,记录菌丝密度、色泽、边缘整齐度、长势及生长速度,每处理重复10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分离部位对组织成活的影响

羊肚菌不同分离部位对组织成活的影响见表1。

表1 羊肚菌不同分离部位对组织成活的影响

由表1可看出,组织成活率与菌丝生长势均表现为盖柄结合部位最好,其次为根菌共生部位,菌盖处较差;根菌共生部位分离的组织菌丝萌发最快,菌盖与盖柄结合部位萌发时间相差不大。

2.2 不同分离部位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羊肚菌不同分离部位对菌丝生长的影响见表2。

表2 羊肚菌不同分离部位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由表2可看出,不同分离部位的菌丝萌发时间相同,菌丝形态均为短绒毛状,菌丝均呈黄白色,但菌丝生长势、菌丝密度、菌丝均匀度均表现为盖柄结合部位最好,其次为根部,菌盖处最差,且不同分离部位间菌丝密度差异较大。

2.3 不同分离部位对菌丝平均生长速度的影响

不同分离部位对菌丝平均生长速度的影响见图1。

图1 不同分离部位对二次转管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

由图1可看出,不同分离部位组织菌丝平均生长速度差异较大。表现为菌盖处平均生长速度最快,满管时间最短,盖柄结合部位最慢,满管时间最长。但菌丝满管后,都有一个回菌过程,随时间的延长,培养基上菌丝密度会进一步增加。

3 讨论与结论

目前子实体组织分离法是羊肚菌菌种分离主要采用的方法之一,由于子实体中空且组织结构较薄,操作要求极其精细,一般技术条件下分离的结果往往污染率较高[18,19]。本研究采用子实体组织分离法,结果表明对羊肚菌的菌盖及盖柄结合部位进行组织分离,组织成活率分别为20%、60%,污染率较高。现阶段,关于羊肚菌的地下菌丝,特别是连接羊肚菌子实体的土壤菌丝与来源于子实体组织分离的菌丝间是否存在差异的研究鲜有报道。黄保敬[19]研究表明采用带羊肚菌菌丝团的土壤进行羊肚菌菌种分离是可行的,且此方法相对于采用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具有明显的优点。本研究通过对树根与菌丝共生部位 (根部)菌索进行菌种分离,组织成活率达到40%,符合黄保敬的研究结果。本研究还表明,从树根与菌丝共生部位分离的菌种菌丝萌发最早,但菌丝长势不如盖柄结合部位,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中组成成活率最低的为菌盖分离部位,与王广耀[20]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侯志江[21]等在关于不同浓度草木灰对尖顶羊肚菌菌丝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中,羊肚菌的菌丝呈白色、黄色和黄褐色,菌丝形态为丝状或绒絮状。本研究中,羊肚菌菌丝的色泽与形态同前人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菌丝生长势、密度及均匀度均表现为盖柄结合部位最优,其次为根部,菌盖部位最差;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表现为菌盖部位>根部>盖柄结合部位,菌丝满管时间表现为菌盖部位<根部<盖柄结合部位,这可能与菌丝的均匀度和菌丝的密度有关。

[1]章力建,侯向阳.我国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研究进展[J].作物杂志,2005 (5):1-3.

[2]张广伦,肖正春.羊肚菌的营养成分及其利用[J].食用菌,1993,15 (3):3-4.

[3]刁治民,鲍敏,祝鲜宁.羊肚菌菌丝营养生理特性的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3):62-66.

[4]吴素蕊,侯波,郭相,等.黑脉羊肚菌营养成分分析比较[J].食品科技,2011(7):65-66,72.

[5]孙大成,郭晓科,崔微.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综述[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11 (6):21-22.

[6]赵琪,康平德,戚淑威,等.羊肚菌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 (1):266-268.

[7]朱斗锡.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进展[J].中国食用菌,2008,27(4):3-5

[8]徐中志,赵琪,戚淑威,等.羊肚菌产品流通初步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7,26 (2):41-42.

[9]张文科.羊肚菌秸秆无机栽培技术初探[J].现代园艺,2012 (6):39-41.

[10]李素玲,尚春树,刘虹.羊肚菌子实体培育研究初报[J].中国食用菌,1999(1):8-10.

[11]赵桂云,马庆斌.羊肚菌液体培养基配方的研究[J].食用菌,2002 (6):15-16.

[12]李书兰,和晓娜,李安利,等.不同配方培养基对羊肚菌菌丝生长及菌核和子实体形成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5):2587-2588,2593.

[13]李洁,张云霞,邱德江.不同因素对羊肚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J].河北林业科技,2004(2):1-2.

[14]肖锋,王得贤.温度、pH值、光照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00,19 (5):13-15.

[15]朱永真,杜双田,车进,等.不同碳源及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113-118.

[16]黄冕,张松.尖顶羊肚菌母种培养基的筛选[J].食用菌,2007(6):32.

[17]朱斗锡,何荣华.羊肚茵不同菌株生物学特性及优良品种选育[J].中国食用菌,2008,27(6):15-16,23

[18]王秀云.羊肚菌的自交与杂交试验初探[J].食用菌,2000 (1):9.

[19]黄保敬.用羊肚菌菌柄基部土壤分离羊肚菌菌种的方法初探[J].食用菌,2010 (2):24-25.

[20]王广耀,蒋晓成,程吉吉.羊肚菌菌种分离及母种培养基筛选[J].北方园艺,2009 (9):211-212.

[21]侯志江,程远辉,戚淑威,等.不同浓度草木灰对尖顶羊肚菌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2011,24(5):2020-2022.

猜你喜欢

羊肚菌种菌丝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鸡菌菌丝体固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小体格,大能量!鑫中渔用9年玩转超浓缩菌种
《羊肚菌“喝水”有学问》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菌种的管理
微量元素Zn、Mg、B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