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体系创新构建

2012-09-18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 2012年6期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标准化标准

卢 宏

(中航工业黎明,辽宁 沈阳 110862)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国家重大专项政策导向的促进下,发动机作为近代工业发展王冠上的明珠,需要信息化高科技的支撑,助推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规范化管理,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创新。因此,在发动机制造过程中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的前提下,如何构建并完善标准体系,提升标准化对公司发展的引领、规范和支撑能力,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已迫在眉睫。

1 标准与体系的内涵与作用

根据GB/ 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一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对“标准”的定义即“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这是狭义的“标准”概念。广义的标准是对规范和协调公司发动机制造产业链中各项活动的各类法规、准则、规范、指南等规范性、基础性、通用性文件的统称,即“大标准”概念。标准可以采用“标准”、规章制度、文件、流程与职能等多种形式发布,涵盖公司科研、生产、管理、质量、销售、服务等领域,涉及国际、国家、行业、企业、型号等级别标准和公司各种制度、文件。

GB/T 13017–2008《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中将企业“标准体系”定义为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全新的标准体系涵盖了“标准”、文件、规章制度、职能和流程等企业内所有的规范性文件,这些公司的“法律”按照公司管理与职能的内在联系而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体系”在管理范畴、涉及领域等方面是有区别的。

标准是公司科研、生产、管理等多领域的公用规范,标准体系是公司规范化管理和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基础和蓝图,标准和标准体系是公司规范化管理、创新工作机制、控制产品质量、提高竞争力的抓手,对公司跨越式发展起到引领、规范和支撑作用。

2 标准体系重构必要性分析

2.1 现状分析

早在1986年国家在“关于加强工业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加强企业管理基础,要“逐步建立起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化系统”。1987年原国家标准局专门发布“关于建立企业标准系统的意见”,提出企业标准化系统是建立企业标准体系、贯彻标准的能力及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统称,并认为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是强化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步骤。

因为在产品研制过程中,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不仅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对提高产品水平也将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我公司开展了标准体系研究和建设工作,但比较成熟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冶金、材料、工艺方法等方面。因此,标准体系也主要偏重于技术系统,对于信息化、经营管理、部门职能、人员要求等方面的标准比较少,而且标准就是狭义的“标准”范围,标准体系内容不是十分全面。

近年来,公司各部门各种规范性文件大量出台,促进了规范化管理和技术提升,这对于公司快速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各个业务系统都是根据各自的业务实际情况自主产生和管理标准,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监管。且由于部门各自为政和行政条块分割现象的存在,造成资源浪费和重复管理等后果,而衍生的不增值环节,提高了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更是难以满足公司对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需求。因此,必须关注多体系文件整合问题。

2.2 形势与要求

2011年,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召开了标准化工作会议,明确了“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优化体系、提升水平”的标准化工作思路,确定了“建立由集团公司标准体系、标准化运行体系、标准化服务体系和标准化实施体系构成的集团标准化体系,满足实施发展战略、深化改革调整、着力攻坚的需要”的总体目标。我公司近几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面对新形势,如何构建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提升标准化对公司发展的引领、规范和支撑能力是我们标准化人的重大课题。

围绕集团工作思路,落实公司要求,必须转变观念、统筹兼顾、着力创新,站在公司层面管理角度、放宽视野、建立标准单一数据源,重构标准体系。进而创新标准化工作机制,制定并贯彻能提升公司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标准,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2.3 重构思想

“有容乃大谈统一,管理多头寻简化。同舟共济讲协调,体系融合更优化。” 标准体系重构的基本思想是形神具备。“形”,就是标准体系应形成框架,每个标准在框架中都找得到具体位置;各类标准按照公司业务职能都分别由管理部门规范化管理。“神”,就是各类标准的内容要正确、程序合理、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各级标准之间要协调一致、衔接到位、逻辑清晰。因此,一是要迅速在公司建立“大标准”概念,整合多系统文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分层级地将“标准”、制度、文件等约束事项纳入相应的体系。二是继续健全公司原有的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标准体系,提升公司标准的整体水平。

3 标准体系创新构建

基于公司跨越式发展和管理创新对标准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公司信息化的最新发展,标准化工作从服务和管理对象、体系构成、标准载体、体系管理与开放程度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创建了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分层次等创新特点的标准体系。

3.1 扩延对象范围

传统的标准化工作以对技术标准的制(修)定管理为重点,工作重心是为公司科研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按照集团公司“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优化体系、提升水平”的标准化工作思路,随着信息技术深入而广泛的应用,标准化服务的对象和管理的范围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标准化工作由面向“科研技术系统”转变为面向“多型号、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全过程。管理的范围也由过去单一的标准体系对“标准”的管理,扩展到对其他管理体系“规章制度、文件”等的全方位管理。

3.2 重组体系架构

由于标准化工作对象的扩延,标准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新的标准体系从公司的整个管理大系统出发,将企业中存在着既有许多共性,又有其个性的管理标准体系、规章制度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技术文件体系等,用“标准”体系的概念认真梳理、正确划分,建立且健全行之有效的、涵盖“标准”、文件、规章制度、职能和流程等的标准体系。详细体系构成见图1。

3.3 变革标准载体

图1 公司标准体系结构框图

公司各业务主管部门已经制定并贯彻了不少管理、技术、岗位说明书等标准,但是以纸型标准的形式发布。由于快速服务和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不少部门不知道有这个标准,更别说实施标准了。随着信息技术在标准化领域的应用,标准以电子版文本形式出现,用户可以直接阅读研究相关标准,保证标准的快速有效实施。这种新型的标准载体,具有影响面宽、更新速度快、信息准确及时等特点,更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形势。

3.4 提高开放程度

对于标准体系的建设、管理和应用来说,本质上不存在公司各业务部门谁管理谁的问题。按照“业务谁主管、标准谁负责”的原则,标准体系是“开放式”的信息化网络管理体系。标准体系构建即多体系文件整合过程中突出以“标准”为基础,简化、统一、协调、优化各类“文件和规章制度”及“职能与流程”,构建企业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企业标准体系的网上运行,做到方便查阅和动态管理,促进企业获取卓越绩效。

4 体系构建技术方案

在充分研究公司决策管理层的要求、了解公司基本现状和对各相关部门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统筹管理、信息共享”的标准体系构建目标。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按照系统工程的环节展开,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明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体系建设经过需求分析与分解、设计综合等环节,按照梳理现状、构建框架、纳入标准等步骤完成。

4.1 梳理各类规范性文件

调研公司现有标准、文件、规章制度等各类规范性文件的基本情况,分析研究彼此之间共性和个性。共性既是针对公司内管理工作、技术工作所做的统一规定,并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个性既是产生基础不同,制定过程不同,约束对象不同,发布和管理程序不同。“规章制度和文件”虽然不完全具备“标准”的属性与特征,但管理内容、目的性与标准是一致的。经过长期生产实践的考验,经过总结和提高,条件成熟也可以转化为标准。它们是标准的延伸,必须纳入标准体系管理。

4.2 构建标准体系框架

标准体系框架是编制标准体系表的前提,标准体系表是标准体系的具体体现,建立标准体系的原则既有标准的个性独立存在,又有其共性相容。首先构建的是体系框架图,体系的空间是由纵向和横向结构统一起来的科学有机整体。纵向结构代表体系的层次,横向结构代表体系的领域。

4.3 形成标准体系表

所有的规范性文件梳理清楚后,根据“标准”、规章制度、文件的特点,分别对其进行了技术、管理、工作标准专业分类,并按标准体系框架图将标准等文件纳入体系中,形成各子系统体系表。由于体系过于庞大,纸质形式不仅更改不能及时,而且很难实现动态管理。因此经过研究、论证,采用信息化手段来形成、管理与维护标准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和OA门户系统的优势,实现标准体系网络化,使公司的标准化资源在快捷传递中得到有效应用。

5 体系构建技术实施途径

5.1 构建目标解析

“统筹管理、信息共享”是将公司“标准”、规章制度、文件等规范性文件统一管理起来,形成体系数据库,并集成到统一的公司OA门户平台之下。开发“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在系统中动态管理标准体系与体系中的标准,实现标准化业务流程网上审批。通过实时网络化体现,方便使用、查询和管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共享,同时确保标准、规章制度、文件、流程与职能的有效与准确。

5.2 实施方案

遵循体系构建目标,在庞大的标准体系建设中,需要建立一个“核心”的系统总体框架,扣动这个“核心”就可以整合各类信息,把体系建立起来,开发并实施管理系统。

5.3 系统建设实施

5.3.1 标准信息的电子化

将公司各种标准资料搜集、分类汇总,整合成适合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使用的信息,建设专用数据库,纳入所有的电子版标准文件资料。而新产生的标准在系统业务审批结束后自动导入数据库,并且实时显现。

5.3.2 梳理标准化业务流程

建立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提高标准化工作效率。因此,在应用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之前必须对现有的标准化各项管理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不能再沿用以前的纸型文件工作流程,否则建立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意义将大打折扣。

5.3.3 开发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

标准体系的最终表现形式和实现方式就是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因此,针对各项功能开发了相应的配套软件,比如标准信息查询,就要通过标准体系查询软件来完成,业务审批就要通过网上审批模块来完成等。

5.3.4 保障措施

为在公司内顺利完成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以及实施应用工作,我们制定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规范操作行为和系统管理,确保了提供的标准数据信息准确而全面、系统的运行有序、规范、安全。同时开展相应的培训,以使公司员工熟练掌握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方便使用。

5.3.5 系统管理

通过对用户管理、用户授权控制和对配置的设置对系统进行管理。

6 思考与展望

建成后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首先是支持技术、管理决策和技术成果应用的知识数据库,是企业现有的标准信息的综合。其次,是多类标准信息集成到统一环境中的有效、协同集成。最终是经过提炼和挖掘历史数据、最新信息进行的科学重组。

标准体系建立以后,对标准体系自身的闭环管理更为重要。要不断地优化体系结构,淘汰落后内容,增加和补充适宜新要求的要素,使体系始终处于相互关联、相互协调、不断完善的最佳状态。通过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分析改进,以及再修订标准的动态过程,实现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7 结束语

标准作为经营管理、产品制造、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承载了科学管理和技术经验的结晶,体现公司创新管理和技术发展的水平。以标准为基础,涵盖规章制度、文件、流程与职能等的标准体系建立,实现了公司规范性文件的管理整合。通过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对标准体系进行了动态管理。标准体系创新构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今后标准化工作和公司科研生产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指导和支撑作用。

猜你喜欢

信息管理系统标准化标准
《大众标准化》2022年征稿启事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在选煤生产中的应用
信息管理系统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
标准化简述
基于三维TGIS的高速公路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SaaS模式下的房地产中介公司信息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