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 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发展纪实(二)

2012-09-17李林霞

山西水利 2012年1期
关键词:水利校企实训

◎李林霞

“十二五”时期,山西省提出“大水网”建设战略,这对水利及相关行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是山西省惟一一所水利类高职院校,自1956年建校以来,已为全国和山西省水利行业培养了3万余名各类人才。特别是近三年来,该学院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构建起了一整套“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改革、师资建设、实习实训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的好路子。

课程改革: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载体

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确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思路。首先,通过专业调研结果分析,明确本专业面对的主要工作岗位,确定专业适应的工作领域;其次,通过对工作领域相应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最后,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关系,从简单到复杂,从专项到综合,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我们打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从工作岗位需要进行反推,来实施我们的课程开发和建设。”该学院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国表示。

三年来,学院围绕这个基本思路,制定了17个专业262门课程的标准。其中,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知识划分章节、单元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体现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课程设计完全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教学做有机融合,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要求。学院还围绕各专业的核心技能,按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建成了3门省级精品课程、32门院级精品课程、32门院级优质课程。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水利工程专业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融为一体,根据岗位工作过程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要求进行重构,将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融入课程中,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筑工程专业以该专业施工员岗位的工作内容及能力需要为依据,用不同类型的典型工作过程作为教学案例,按照工程施工的顺序及施工员的工作过程和内容,明确施工员应具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类、归并,最后构成以项目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具有便于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和就业情况灵活调整专业方向,适时满足行业、企业用人需求,适应生产主导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引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特点。”该学院水利工程系主任白继中表示。

教学改革: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在专业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运城市水科所所长、教授级高工孙新忠1996年便开始在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兼职,现为学院客座教授,每周给学生上两节课,同时担任水利工程专业的企业带头人。学院多年坚持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及高技能人才,担任或兼职专业课程教师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形成了实践技能课主要由相应高技能的兼职教师进行教学的机制,为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外聘兼职教师的同时,该学院着力打造自己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包括选派教师与学生一起到企业跟班生产实习,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现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工艺等问题;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行业企业的实践工作,承担相关科研课题、工程任务等。

近三年来,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全面优化,重新组建了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动态组合的17个专业教学团队;2010年、2011年连续公开招聘,引进新教师20人;通过新知识、新技能培训,结合企业调研和实践锻炼等方式,培养专业带头人40名、骨干教师68名;在企业、行业中新聘请兼职教师133名,兼职教师总数达到205名;聘请95名荣誉教授、22名客座教授,重点承担学术专题讲座,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教育教学工作。发挥好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的作用,把校企合作的理念落到实处,学院三大重点专业探索并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水利工程专业创建了以“两综合实训、两个支撑、双向考核”为主要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两综合实训”,即学生在第三学年进行两个学期的综合实训,一学期在校内实训场综合实训,一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两个支撑”,即以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作为支撑,两人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双向考核”,即在两个学期的综合实训过程中,学生和企业指导教师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双向考核。此外,水利工程大专业下的多个专业还长期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办,比如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与山西省三门峡库区建设工程局合作共建,城市水利专业与运城市供水公司合作共建,机电排灌设备与运行管理专业与运城市夹马口引黄管理局合作共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构建了“行为导向,理实融合,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兼顾融合,把教学地点安排在施工实训场或仿真实训室等一体化教室,实现基础知识学习与项目工作任务同步进行,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同步推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确立了“一年级在系内,二年级在院内,三年级到社会”的三级岗位能力培养递进机制,即一年级按照岗位需求在系内实训室进行实践能力训练;二年级为学院各部门提供软硬件维护、网络管理、信息处理等实践服务;三年级进行顶岗实习,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

改革成果:学院成为水利部高职示范院校,师生屡获表彰奖励,学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不断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专门成立了由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企业副总经理和系主任组成的校企合作领导组,负责指导制定校企合作各项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取得了显著效果。

2009年,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被水利部确定为高职示范院校建设单位;2012年,顺利通过验收,正式成为水利部高职示范院校。

该学院荣获山西省职教系统“十一五”先进集体、“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山西省首届职业院校“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竞赛”银奖、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山西省思想政治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拥有山西省高职高专示范实训基地2个、省教改试点专业1个,省特色建设专业1个;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其中国家级论文14篇,EI收录论文6篇,立项省部级以上教科研课题12项;共有12名教师荣获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全国水利职教名师,山西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学院积极参加由中国水利教育协会组织的全国水利院校技能大赛,屡获佳绩——曾荣获单项个人特等奖3人次、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14人次、三等奖30人次,团体第四、第五名和优秀组织奖。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率达到83%。在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获三等奖3人次。学院学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

此外,该学院坚持“上善若水敦学笃行”的校训,以“水文化”建设为龙头,利用系列“水文化”景观,搭建多种校园文化平台,开展多种形式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认识水工程、学习水品质、感悟水文化、树立水精神,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实现“铸型”教育与“铸魂”教育相融合,为水利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水利校企实训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