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酸缺乏症一例
2012-09-15刘娟娟
刘娟娟,吕 静,江 阳
烟酸缺乏症一例
A case of niacin defi ciency
刘娟娟,吕 静,江 阳
烟酸缺乏症
临床资料
患者,男,53岁。主因四肢红斑伴瘙痒4年,加重20 d,于2011年6月19日来我科就诊。4年前患者受日光曝晒后双手背出现水肿性鲜红斑,伴瘙痒和烧灼感,红斑逐渐变为红褐色,每到夏季加剧。皮损渐扩大至颈肩、四肢伸侧,严重时出现糜烂、渗液、结痂,可逐渐自行缓解。病程中无发烧、口角炎、头昏、头痛、腹痛、腹泻。20 d前颈肩、双上肢及双小腿伸侧原有皮损加重,瘙痒和烧灼感明显,在当地医院予中药药膏外用无好转。1 d前在我科门诊诊断为“接触性皮炎,湿疹样皮炎”,予抗过敏、止痒治疗后仍无好转。遂再来我科,门诊以“接触性皮炎,湿疹样皮炎”收入院。家属诉其有酗酒史30年,每日饮白酒6~7两,1年余前患者性格开始出现明显急躁,容易发怒。皮肤科情况:颈肩、双上肢及双小腿近踝部伸侧、双手背、双足背及侧缘暴露部位见大片状的暗紫红色水肿性斑片,边缘见略隆起暗红斑,境界清楚,部分上覆暗褐色痂壳,表面干燥、粗糙(图1,2)。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肾功能,血糖,血脂均正常。肝功能:白/球比例1.2(1.3~2.5),直接胆红素 7.2 mmol/L(0~7.0 mmol/L),总胆汁酸11.2 mmol/L(0~10 mmol/L)。腹部B超、心电图、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诊断:烟酸缺乏症。治疗:烟酰胺100 mg,每日3次口服,复合维生素B 1片,每日3次口服,肝素钠软膏外涂,每日2次;嘱患者戒酒,避免日晒等。治疗2周后皮损明显好转后出院。嘱患者定期门诊随访,但失访。
讨论
图1 烟酸缺乏症患者四肢皮损
图2 烟酸缺乏症患者肩部皮损
烟酸缺乏症又称为陪拉格,癞皮病,曾称为玉蜀黍疹,曾流行于吃玉米而不加辅食的贫困人群[1]。现本病发生于一些吸收不良综合征(如空肠回肠炎、胃肠吻合术、胃次全切术、克罗恩病),长期大量酗酒,代谢紊乱(如Hartnup病、类癌综合征)以及长期服用特定的药物者(如异烟肼、6-巯基嘌呤、氟尿嘧啶、吡嗪酰胺、苯妥英、氯霉素、硫唑嘌呤、苯巴比妥、乙硫异烟胺)[2]。本病常累及胃肠道、神经系统及皮肤。典型的三联症为皮炎、腹泻和痴呆,但三者同时出现较少。其中皮肤症状常有4型:①光敏性皮损;②会阴部皮损;③骨突出部位皮肤增厚及色素沉着;④面部脂溢性皮炎样改变[3]。消化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舌炎和腹泻。精神症状个体差异较大,以神经衰弱症状常见,也可有精神紧张、易激惹、情绪变化无常、定向障碍、幻觉、运动失调、多发性周围神经炎等。Hiraga等[4]报道1例以喉炎和声嘶为表现的烟酸缺乏症患者,提醒临床医生对本病的一些少见的临床表现需保持警惕性。烟酸缺乏症的组织病理学无特异性改变,实验室检查可测定血和尿中烟酸、烟酰胺及其代谢产物N-甲基烟酰胺(N- methylnicotinamide,NMN)、2-吡啶酮。血浆中2-吡啶酮值、尿中2-吡啶酮/ NMN比值、红细胞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adenine dinucleotide,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比值作为烟酸缺乏可靠指标。本病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试验性治疗而确诊。临床上应与日光性皮炎、迟发性皮肤卟啉症、接触性皮炎、药物光感性皮炎等鉴别。本例患者的诊断依据为:①典型的症状和体征:颈肩部、四肢暴露部位境界清楚的暗红斑,有烧灼痛,伴有性格急躁,易发怒;②长期嗜酒;③烟酸治疗有效。根据该例患者的皮损分布,无日光曝晒史、无外用药物接触史、无服药史可与前述疾病相鉴别。
治疗烟酸缺乏症,烟酰胺优于烟酸,因后者有血管扩张作用,大剂量时患者不易耐受。烟酰胺口服剂量为100~300 mg/d。严重腹泻、口服有困难或不合作者,可肌内注射。而出现脑病的患者烟酰胺推荐剂量为1 000 mg/d,神经症状多在用药后24~48 h缓解,但皮损则需要3~4周逐渐消退,烟酰胺的维持剂量为50~100 mg/d[2]。同时应补充白蛋白、其他B族维生素和铁剂。
[1] 赵辨.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1446-1448.
[2] Garg G, Khopkar U. Ethionamide-induced pellagroid dermatitis resembling lichen simplex chronicus: A report of two cases [J]. 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rol, 2011, 77(4):534.
[3] 赵玉磊, 许惠娟. 烟酸缺乏症1例 [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08, 1(2):98.
[4] Hiraga A, Kamitsukasa I, Araki N, et al. Hoarseness in pellagra [J]. J Clin Neurosci, 2011, 18(6):870-871.
R591.423
B
1674-1293(2012)04-0242-02
2011-10-10
2011-11-27)
(本文编辑 敖俊红)
400011,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刘娟娟,吕静,江阳)
刘娟娟,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变态反应性皮肤病,E-mail: paula_2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