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鹏:人镜合一

2012-09-14摄影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2年10期
关键词:王鹏眼镜

文/傅 维 摄影/张 跃

王鹏:人镜合一

文/傅 维 摄影/张 跃

乐耕于行业

在王鹏眼里,没有比眼镜更好的行业了。形成这样的见解,也是付出了代价的,他也曾经凑热闹,搞过几天房地产。当记者笑嘻嘻地问他:“挣着钱了吗?”他带着几分自嘲的口吻说,都差点搞破产了。现在他是看得很清楚了,眼镜行业的员工收入,从稳定性看,远远超过房地产行业。为什么他现在认为没有比眼镜更好的行业了,对此,他认真总结了6点:1.讲感情,在眼镜行业就算再突出的矛盾,再难解决的问题,也没有不可以坐下来协商解决的,而且解决了以后,往往都能变成好朋友;2.稳定性好,主要体现为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眼镜行业一夜暴富或一落千丈的情况很少见;3.持续发展的态势很清晰,相较其他行业,眼镜行业比较好制定战略规划,并且可以逐步推进,整个行业的增长态势和发展轨迹也是相对清晰的;4.有利于建人脉,这点王鹏体会尤其真切,他说,在眼镜行业“行走”,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哪里都有心心相印的朋友,想起来都温暖得很;5.镜界没边际,他认为眼镜行业具备一切梦想元素:技术、品牌、时尚、美学、管理、营销、团队、市场、消费者……你能想到的元素,眼镜行业都具备,眼镜是能做出文化感觉的行业,有无限的提升空间,完全没有边际设限;6.眼镜是世代可以传承下去的事业,王鹏说,眼镜既可以造福社会,又可以惠及后人,怎么看眼镜行业都是一个再好不过的行业——这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行业。他认为,从事眼镜行业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真懂眼镜的人;二是对眼镜有真爱的人。

做强胜于做大

王鹏如今一年中大约有一半时间旅居加拿大温哥华。他在那边的生活状况如何?国内传闻说他整天过着狩猎、钓鱼的寓公生活。王鹏说:“这只是传闻啦,狩猎钓鱼肯定是有,但一年也就两三次而已。”其实王鹏现在对眼镜行业有更清楚的“观照”——他既是参与者,又是观察者。事缓则圆,目前王鹏眼镜的发展节奏与国内一些高歌猛进的零售连锁企业相比,节奏有所放缓。在做大与做强之间,王鹏选择了做强。那么,究竟什么是大?多大才算大?什么是强?多强才算强?在一个发展思路清晰的企业里,决策人首先必须是思路清晰的人。自王鹏从父亲手里全盘接下公司的经营,王鹏眼镜到今天,已有20年的发展历程了。在2000年以前,王鹏一直以加强视光技术基础为第一要务,在这一阶段,他办视光学校,储存视光技术人员力量,添置精良的视光设备,在整个长春,乃至吉林省,首先打造王鹏眼镜——技术口碑一流;从2000年到2007年,王鹏用了7年时间,建设公司运行模式,这个模式的评判标准第一是稳定,第二是在稳定中平稳增长。随后企业又进入企业文化建设和扩张阶段。与扩张相比,王鹏考虑得更多的是建立企业文化,这是他在当下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使命,也是王鹏最喜欢、最渴望达成的目标。按王鹏的说法,做眼镜最后就是做文化,但这跟盖房子一样,高屋建瓴,必须有坚实的根基,以前还没到这个阶段时,他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现在真做了,在加拿大安静的环境里,他成天想的就是这个。

眼镜人王鹏现在正处在人生的黄金阶段,财富、阅历、见解都到达最佳状态,他的观点见解极具穿透力,对眼镜行业知微见著,对自己未来要走的路,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清晰过。但是展望未来,也要追问过去——王鹏是怎样修炼到今天这个境界的?他在眼镜行业是如何“行走”到今天的?

说到王鹏的领路人,只有一位,就是他的父亲王瑞政老先生。王瑞政老先生是中国眼镜行业教父级的人物,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眼镜生涯,他的家乡温州瑞安马屿这个地方,地少山多,人们无法依赖土地生活,马屿这个地方很多人流徙辗转全国各地,都是做眼镜生意——那时的眼镜生意,说是生意,其实连养活家人都得付出比常人数倍的辛劳。王瑞政老先生说:“那时的艰苦,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像,当年我只有五分钱就去走江湖,当渡过马屿飞云江时,已身无分文,直到下午做成一笔生意后,赚得一两块钱才得以温饱。到文革时期,曾几次被红卫兵和造反派抓起来,勒令回家‘抓革命,促生产’”。

“文革”结束后,王瑞政老先生进入了人生的新阶段:从那时他开始了一个温州人闯关东的生涯。去东北的原因是考虑到东北这个地方冷,去的人一定少,所以机会多一些。一开始王瑞政老先生带了几个徒弟出发,在大连下船,来到盖县,眼镜摊子一摆,生意果然不错,修配眼镜的人排成队,有时忙得饭都顾不上吃。两个月后,他返回家乡,但从此他决定在东北扎根,因为东北是个好地方,人憨厚朴实,和东北人做生意也爽快。随后,他又带领几个徒弟和大儿子王鹏第二次来到东北,还是在大连下船,一路摆摊北进,徒弟们边走边学技艺,以后又相继离去。只剩下他们父子俩来到长春,客居西四马路红光旅行社,在胡同口摆摊。第二年,二儿子王凯也来到长春,父子三人开始了在长春谋生的历史。刚开始,父子三人在西四马路摆摊,修眼镜、配眼镜、卖眼镜。当时条件艰苦,阴天下雨也得在外面干。因为是手工磨片,手要不停地浸在水里,夏天还好,冬天真是彻骨地凉。其间风风雨雨,苦多于甜。而且,在上世纪80年代初,整个社会比较乱,治安也不好,外地来长春的人比较多,总有些小青年来捣乱偷眼镜,为了应付场面,他们只好挺住,有些时候只能节衣缩食,减少开支。直到1983年,他们正式租到一个店面,真正开始了吉林王鹏眼镜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80年代初王鹏(左)和弟弟王凯(右)与父亲王瑞政(中)合影

王鹏向本刊总编贺庆(右)、万新光学集团副总经理汤峰(中)介绍王鹏眼镜加工中心的管理心得

比起王瑞政老先生,王鹏的眼镜之路就要顺畅很多。他第一次接触眼镜是在9岁,学校放暑假,他跟着父亲去浙江丽水卖眼镜。1976年,他初中毕业,以为肯定考不上高中,就正式随父亲到武汉做生意。到了武汉后,却传来消息,他考上高中了,于是父亲给了他50元钱,让他回家念高中。那时的王鹏连普通话都还不会说,一人独自乘车先到了长沙,当时已是下半夜,他念着毛泽东的《橘子洲头》就跑到橘子洲,一人坐到天亮,那个时候,王鹏有“鱼翔浅底”的清亮,也有“鹰击长空”的豪情,又正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岁月,对未来满怀着憧憬。随后他转车经金华回到温州,念了一年高中,学习成绩不错,还当了班长。但紧张又枯燥的课程还是让他有些郁闷,更主要的是他时时想起父亲在他乡辗转漂泊的身影,心里觉得很痛。他觉得更应该为家里承担一份责任了。所以念完一年高中后,就坚定地跟随父亲开始了闯关东的生涯。

崇尚技术

王鹏做眼镜,很早就感受到眼镜行业技术含量深厚,要做好一副眼镜,其中奥妙无穷。他从事眼镜行业一路走来,很少为价格、利润、销售额等账面上赚多少钱的事情伤神。早期的王鹏绝对称得上是一个超级技术流派,对眼镜技艺的提升极为陶醉,就算当初蹲在街边给人修眼镜,也是干得津津有味,他是稍显木讷且不是很乐于表达的人,但心思机巧,极为聪敏,在钻研技术方面乐此不疲。1986年,王鹏不惜重金到重庆眼镜职业学校进修,成为该校第一届学员,学习和掌握了许多现代化眼镜制作的技术知识。目前,吉林省拥有视光学方面主任级教授4至5人,王鹏眼镜公司就占了2人,拥有国家职业鉴定中心考核的高级技师3人,占全省验光高级技师的60%,而且其所有连锁店的验光人员均获得了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做到了100%持证上岗,吉林省验光和装配的中高级人才70%集中在王鹏眼镜公司。对于使用的验光、磨片、配镜设备,他更是不厌其精,如果你告诉他这是全球领先的顶级验光或者加工设备,就一定能打动他的心,他一定会设法引进。他是验光收费、加工收费的最积极的拥趸。他认为中国眼镜行业在这个方面是本末倒置,把原本最有价值的部分当成了没有价值的东西,如弃敝履。在今日的王鹏眼镜,验光收费、加工收费被严格分为数个等级,将选择权交给消费者,既然要收费,就必须体现出技术价值,要让消费者自觉自愿买单。从2009年开始,王鹏眼镜的各连锁店陆续实行视光师验光收费和定配师加工收费项目。通过实行验光收费四级制,既满足了顾客的不同需求,也是对视光师的技术和服务的肯定。第一级是免费的视力检查,主要针对那些本身没有明确配镜意愿,希望查查视力,看是否需要配镜的顾客;第二、三级为标准验光,由店内的一般视光师(多数为高级验光员)进行,收费20~50元;第四级为特级验光,由具备多年视光经验的技师级视光师负责,并采取限量预约制,收费100元,检查的科目多于第一、二、三级。另外,配一副清晰舒适并能持久的眼镜首先需要进行验光检查,之后还有一项应该同样被大家重视的环节——定配加工。所以,在2011年底,他继续推出定配师加工收费项目,同样根据专业等级资格证书、工作年限、笔试和实操考试等,将定配师分成四个等级,除了在各连锁店内展示,以便顾客更有效、快捷地了解和选择外,公司还打造了技术中心VIP专区,顾客可以坐在沙发上,一边喝茶,一边观看眼镜制作的整个过程。在王鹏眼镜,技术总监几乎是最受人尊敬的职位,也是年薪最高的职位。在王鹏眼镜,凡是上万元的高端眼镜的销售过程,都被切分为10个左右的步骤,加工过程全程透明,让消费者全程参与,每个步骤都仔细地向消费者讲解,让消费者明白自己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并且能够与自己的朋友分享,从而获得相应的满足与荣耀。对消费者而言,看似枯燥的眼镜加工过程,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奥妙解析,从中得到了体验和快乐;对王鹏眼镜而言,达成的口碑效应,不可估量——把验光配镜过程同样变成美妙的美学体验,王鹏眼镜做得津津有味,独步行业!

闲来垂钓

收获不小

只要空闲下来王鹏就坚持锻炼

厉行“改制”

比起做技术,王鹏眼镜在体制建设方面就要生涩不少。王鹏从少年时代就开始做眼镜,一路上没有遇到过不去的坎儿,对于早年的那些辛苦,王鹏都没有觉得很苦,他说早期的眼镜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而且自己一路上还得益于父亲的指点、兄弟的帮助。后来王鹏眼镜逐渐做大了,家族体制就成为前进路上最大的障碍,这次有点让王鹏倒吸一口凉气,想起改革,他脊背上都是凉飕飕的,因为改革的对象依次是父亲、兄弟、妻子和自己。这次王鹏无法做到坦然无惧,无法大刀阔斧。这次他要治大国如烹小鲜。从2000年到2007年,这一段路,不是王鹏一生中走得最艰难的,却是他一生最为小心谨慎的一段路。他先是安排父亲回家翻修祖屋,这让父亲很开心。接下来,父亲在家乡瑞安当上了第一任眼镜商会会长,徒弟满瑞安的王瑞政老先生也做得很开心,同时又在乡里建爱心亭、造长廊、修龟山公园,是当地极其受人尊重的“乡绅”。在王瑞政老先生担任会长的10年间,瑞安眼镜行业突飞猛进。到2007年时,仅马屿镇就有眼镜企业82家,年产值达5亿元。这些都让王鹏足以宽慰。对兄弟则更加耐心,他帮助兄弟摸索了好些发展空间和项目,直到兄弟找到自己喜爱的事业和发展道路,才放下心来。最后是对自己和妻子,这次他对自己下手却比较狠——直接把自己全家都“流放”到加拿大去了。临走之前,王鹏眼镜的组织架构、部门设置、利益分配机制都已经建成,完全能够自由运转,他是要故意流放自己,不要自己“越权”介入到公司事务中。在走之前企业架构已经建成,在国外观察与思考,得到启发以后再回来修正。此时主要是局部调整,不再是大改革。王鹏认为,对自己而言,移民是有好处的,可以常年观察外国公司的运行方式,借鉴吸收其精华,再结合自己公司的实际加以利用。他说是去移民,实际是上去学习的。具体说,就是在国内发现问题,然后在国外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高境界:人镜合一

王鹏特别喜爱阅读,谈到书籍他有说不完的话题

眼镜行业的企业文化该怎么做?这是在眼镜行业被广泛探讨的问题——整个眼镜行业开始探讨眼镜文化,这本身就是眼镜行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有力佐证。在行业大部分公司都还处在眼镜文化迷惘的时期,一批企业已经脱颖而出,王鹏眼镜就是其中代表之一。《王鹏眼镜》已经问世好几年了,为了办这样一本精美的杂志,王鹏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成本,到现在为止,有5个人在编辑这本杂志,人员构成也非常高端,从主编、编辑到美编都来自吉林省知名媒体。对于报道对象的选择上,设置了高门槛,不是著名品牌,不能刊登相关信息及广告。发行对象是赠送公司会员制顾客、高中端顾客、吉林省高端商业会所、高端酒店、宾馆、茶楼、机场等免费读物区——“这么精美的杂志都能编辑出版,没有理由不在这里配眼镜”——《王鹏眼镜》赢得了消费者的普遍赞扬,这也是王鹏眼镜预期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王鹏眼镜》成了王鹏本人对眼镜文化理念实践和检验的有效平台。在王鹏看来,无论多么好的文化理念,其核心部分还是在于传播,否则就是“锦衣夜行”。但是王鹏现在回到了一个更加基本的命题——眼镜文化。他认为要靠有文化的人来卖眼镜。“什么样的人在销售第一线才算是有文化的人”,王鹏看来,这是眼镜行业的核心命题,也是必须要翻过的大山。王鹏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什么样的人才能将上万元的眼镜卖给顾客。这首先要排除瞎猫碰上死耗子的情况。要让消费上万元的消费者有根有据、持续不断地来找你配高端眼镜,凭什么?王鹏说,对于品牌没有切身的体验,没住过“香格里拉”档次的酒店,没有开阔的眼界,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能卖上万元眼镜,是不可思议的事。所以,王鹏在眼镜行业中,是最在乎提升员工收入的老板之一,看了加拿大、美国、欧洲以及香港、台湾的眼镜店以后,王鹏更加深信不疑,只有员工在文化层面和眼镜文化合一之后,人镜合一才有实现的可能,有文化的人才能做出眼镜文化。王鹏提出做眼镜文化,至少包含以下内容:第一,眼镜文化得有文化的人来做;第二,传承就是指在时间中的积累;第三,文化作为精神层面的东西,需要氛围;第四,做眼镜文化的人要有开阔的视野,没住过香格里拉,没坐过公务舱,怎么服务高端客人呢。不过,王鹏同时也承认,做眼镜文化是要以企业实力为基础的,他举例说香港某知名眼镜零售企业店长年薪达到40万港币,这是绝大部分国内零售企业还无法达到的标准。目前,眼镜零售企业的“瓶颈”是员工的生活水准。不解决这个问题,物质文明都解决不了,怎么解决精神文明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谈提升,有点超前了。目前王鹏眼镜正在酝酿和完善员工股份激励机制,王鹏看得很犀利也很简单,公司是品牌公司,员工也必须是品牌员工,才能做出真正的眼镜文化,才能一步步向人镜合一的境界迈进。

延伸阅读:他们有话要说

王鹏眼镜技术中心总监吕彦武说——

转眼到公司已经17年,我从一个孩子变成孩子的父亲,跟随着公司一路走来,我越发喜欢这样的企业。公司33年来一直坚持做眼镜,坚信眼镜行业是光明的,我也一直坚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坚信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从去年开始,我们成立了技术中心,打造了收费加工制作团队,并打造了VIP专区,做到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王鹏眼镜人力行政经理李庆源说——

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很吸引我,老板真正做到了“与员工共享财富”,无论是薪资,还是人员培训方面,公司一直都在加大力度,特别是人员培训,这两年一直在抓,做到了因材施教。公司会根据个人期望的发展规划,有目的和方向地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或专业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公司精心选拨培训师,进行诸如幸福营销、口才生产力、顾问式管理、服务礼仪等方面的培训。此外,公司还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学习培训和交流活动,每年都派管理人员到意大利、日本等国以及国内的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进行交流学习,既开阔了员工的视野,又促进了员工素质的提高。

王鹏眼镜企业部经理助理刘婷婷说——

王鹏眼镜是我所知道的眼镜行业内对VI和品牌形象更新最快的企业。33年来,更新VI体系4次,每次调整都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就拿这次我参与的OPO标识的更新来说,标识整体识别性强,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感。OPO标识中首字母“0"为0NE(一),与其上方的蓝色横线组合,象征高品质永远是王鹏眼镜的第一诉求;“P”为professional(专业),即产品和服务专业化;第二个“0”为0ptical,即光学。标识颜色采用光学蓝和忠诚灰,蓝色为行业色彩,预示着给消费者带来美好、明亮、清澈的视界,灰色体现了王鹏品牌对于专业的操守和对顾客的忠诚。蓝灰搭配具有高贵雅致的视觉感受。

王鹏眼镜的顾客说——

我是王鹏眼镜的老顾客,前段时间去店里选了一副新款DIOR,在配镜顾问的介绍下,我知道了王鹏眼镜的新服务——收费加工,我选择了吕彦武技术总监的加工收费项目,算是为自己的眼镜买了份保险。从此,吕总监便成为了我这副眼镜的专属装配师,除了装配眼镜外,还负责跟踪眼镜佩戴情况及上门维修服务。还记得当时我得到邀请参观我的眼镜加工的整个过程,所以在镜片到货后,我被预约来到了王鹏眼镜的VIP加工车间。吕总监用他专业娴熟的技术向我演示了整个加工过程,包括检测镜片、电脑磨片、抛光开槽……虽然很多专业的词语我不太懂,但是我知道,他在用心为我服务,用爱在做眼镜。事实上,制作一副眼镜并没有之前我想象的那么容易。现在每天都戴着这副眼镜,很舒服也很开心。

猜你喜欢

王鹏眼镜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眼镜布不是用来擦眼镜的
眼镜知识知多少
中国画《山居祥夜》
有所见,有所鉴——王鹏眼镜40周年庆典
眼镜为什么打了折还那么贵
艺术百家:王鹏 张凯雷
从天而降的眼镜
Applying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to treat digital signals∗
青蛙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