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进三出”到“知、懂、信、行”
——以“概论课”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例*
2012-09-13王志润五邑大学思政部广东江门529020
王志润(五邑大学思政部,广东江门529020)
从“三进三出”到“知、懂、信、行”
——以“概论课”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例*
王志润
(五邑大学思政部,广东江门529020)
如何提升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尤其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一直是从事这一课程教学的教师们面临的难题之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证明,通过联系中国的近现代史、国际政治经济的现实、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等来讲授“概论课”的内容,可以使这些理论变得尽可能浅显易懂,是提高“概论课”教学效果,进而达到“三进三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和出教材、出课堂、出头脑”、和“三通——通教材、通课堂、通头脑”的教学目的和使同学们做到“知、懂、信、行”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之一。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之一。
课堂教学模式;“三进三出”;“三通”;“知、懂、信、行”;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党和我们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新的形势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也是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大政治责任。
作者长期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线,在教学中,深感使这些高深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的重要性。强迫灌输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极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根据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理论,以及赫尔巴特的“注意与兴趣理论”,如何改进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认知,潜移默化地深刻领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无疑是最好的方式。2008——2009年第一学期对《概论课》进行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三进三出”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体系研究与实践》课题教学改革实验,我所任教的部分班级也参与了这次教学改革实验。所谓“三进三出”就是“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出教材、出课堂、出头脑”。这次教学改革实验,取得了部分成果,也使我对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了进一步的思考。本文将首先对所取得的成果和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将对如何更好地进行政治理论课教学,展开思考和总结。
一、对已取得的部分数据的分析
我们通过课题研究以及教学改革实验,取得了部分数据,首先,让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1.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开学测验平均成绩对照表
实验班对照班1对照班2开学测验平均成绩47 45 50
从开学测验平均成绩来看,实验班的成绩介于两个对照班之间,而且,成绩的差距很小,说明同学们在初期的知识储备差距不大。
2.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期末考试成绩对照表
实验班对照班1对照班2期末考试平均成绩85 78 80
从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实验班的平均成绩高于两个对照班。这一结果表明,我们的教学改革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成绩起了一定作用。
3.学生行为表现情况统计表
项目实验班对照班1对照班2 1.出勤率98%82%93% 2.入党率27%30%20% 3.入团率46%55%98% 4.奖学金获得率22%20%25% 5.受表彰率75%70%70% 6.参加社团率95%96%98%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人数百分比91%90%91%
上表的数据表明,表彰率和出勤率实验班高于两个对照班之外,这些数据说明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对于实验班的学生行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综合上面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虽然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必须对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必须作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下面,作者对“三进三出”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中的经验和思考稍作总结。
二、在理论联系实际——历史和现实过程中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
“概论课”是一门比较纯粹的理论课,它阐述了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改革开放所涉及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等等内容。纯理论课程,极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又极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如何深入浅出地讲好这门课,如何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讲授内容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进而达到“三进三出”、“三通”的教学效果,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理论课的讲授,必须使所讲授的内容建立在坚实的现实基础之上,才能达到我们所要求的结果。我认为,“概论课”所要涉及的现实基础,就是中国的近现代史、中国社会当今的现实、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国际政治经济情况,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因此,理论所要涉及的实际,只能是上述问题。因此,只有在联系上述历史和现实问题讲授,才能使政治理论课变得浅显易懂,才能取得“三进三出”和“三通”的良好效果。
1.联系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对“概论课”的教学目的进行说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由于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了“概论课”的很多相关内容,因此,对于在大学阶段开设该门课程有厌烦情绪和逆反心理。如何消除学生的厌烦情绪和逆反心理,是该门课程能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的第一关。我在上这门课的开始,就开宗明义地向学生说明,这门课程虽然是政治理论课和意识形态内容,但是,正是在这门课所涉及的理论指导下,中国的革命才取得了成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才得以突飞猛进地进展,因此,我们上这门课的目的,正是需要了解执政党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了这样的理论体系,并且在这样的理论体系指导下使中国人民摆脱了被奴役的命运而走上了现代化征程,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更好地投身于开创中国未来美好前景的奋斗中。因此,使“概论课”的理论,联系到中国革命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实际,是课堂教学内容“三进三出”和“三通”的有效途径。
2.联系中国的历史讲授“概论课”
近代历史虽然是中国人民的血泪史,但是,它也向中国人民提出了由传统农业社会转型为现代工商业社会的历史使命。中国人民正是在这门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的指导下,浴血奋斗、艰苦创业,走上了现代化的征程。因此,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学习,深刻理解何以中国人民只有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取得革命和现代化事业的成功。因此,联系中国近现代史,是使同学们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方法。
3.联系国际政治经济情况和中国现实讲授“概论课”
学生由于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加之中国依然是一个比较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因而存在着众多令人不满的现实情况,从而对“概论课”的课程内容产生怀疑。作为教师,我在课堂上联系历史、国际政治经济情况和中国现实向学生说明,西方发达国家确实在诸多方面强于中国,但是,正是由于它们大多是殖民——帝国主义国家,它们通过对其他国家的掠夺相对快速完成了资本积累,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因而,在由传统国家转型为现代国家的进程中,它们抢得了先机,时至今日,它们依然在诸多方面占据优势地位,自然在国内民生等方面强于中国。虽然如此,但与众多曾经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而今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已然取得了众多成就。因此,中国人民虽然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和艰难险阻,但是,在执政党的理论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也是伟大的。对这些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是理解中国的现实问题的一把钥匙。
4.联系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在每节课上,我都会要求同学们提问,并且要求同学们尽可能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我给同学们一个尽可能客观理性的解释,帮助同学们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政府的立场、困境和对策,从而使同学们对一些长久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民生问题,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对现实问题的理解,是深刻理解理论问题的有力途径。
通过上述课堂教学实践改革,达到了“概论课”理论教学的“三进三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和出教材、出课堂、出头脑”、和“三通——通教材、通课堂、通头脑”的教学目的和使同学们做到“知、懂、信、行”的教学效果。因此,综合上述实践和思考,“概论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应该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即使这一课程的理论有针对性地联系中国革命、中国近现代史、国际政治经济的现实,以及当代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实际,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三进三出”、“三通”,使同学们做到“知、懂、信、行”。这也是“概论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之一。
G642
A
1006-5342(2012)08-0084-02
2012-05-19
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三进三出”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体系研究与实践》阶段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