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咸宁市桂花品种资源调查研究

2012-09-12王振启蔡朝晖陈洪国

湖北农业科学 2012年16期
关键词:咸宁市桂花

王振启 蔡朝晖 陈洪国

摘要:通过对咸宁市桂花资源进行调查,制订了咸宁市桂花五级分类标准。根据分类标准,咸宁市桂花资源包括4个品种群,即四季桂品种群、银桂品种群、金桂品种群和丹桂品种群。其中四季桂品种群有品种9个,包括当地品种5个、引入品种4个;银桂品种群有品种19个、包括当地品种15个、引入品种4个;金桂品种群有品种18个,包括当地品种12个、引入品种6个;丹桂品种群有16个,包括当地品种7个、引入品种9个。

关键词:桂花;品种资源;品种分类;咸宁市

中图分类号:S685.13;S602(663XN)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6-3515-05

Investigation on Osmanthus fragrans Variety Resources in Xianning City

WANG Zhen-qi1,CAI Zhao-hui2,CHEN Hong-guo2

(1.Department of Biology, Xianning Vocationl Technical College, Xianning 437100,Hubei,China;

2.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Xianning University, Xianning 437100,Hubei,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osmanthus(Osmanthus fragrans) resources in Xianning city, a five-grade standard for osmanthus in Xianning city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ly, the osmanthus resources in Xianning was classified into 4 groups, i.e. Fragrans group, Latifolius group, Thunbergii group and Aurantiacus group. The Fragrans group contained 9 varieties, including 5 local varieties and 4 introduced varieties. The Latifolius group contained 19 varieties, including 15 local varieties and 4 introduced varieties. The Thunbergii group contained 18 varieties, including 12 local varieties and 6 introduced varieties. The Aurantiacus group contained 16 varieties, including 7 local varieties and 9 introduced varieties.

Key words: Osmanthus fragrans(Thunb.)Lour.; variety resources; variety classification; Xianning city

桂花[Osmanthusfragrans(Thunb.)Lour.]为木樨科(Oleaceae)木樨属(Osmanthus Lour)常绿阔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是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桂花原产中国西南的喜马拉雅山东段,印度、尼泊尔、柬埔寨也有分布。中国的四川、陕西(南部)、云南、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自治区)均有野生桂花生长,现广泛栽种于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区,其适生区北可达黄河下游,南可至海南,栽培历史长达2 500多年[1-3]。桂花株高3~5 m,最高可达18 m;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无毛。叶片革质,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0~14.5 cm,宽2.6~4.5 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呈楔形或宽楔形,全缘或通常上半部具细锯齿,两面无毛,腺点在叶片两面连成小水泡状突起,中脉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侧脉6~8对,多达10对,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叶柄长0.8~1.2 cm,最长可达15.0 cm,无毛。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或近于扫帚状,每腋内有花数朵;苞片宽卵形,质厚,长2~4 mm,具小尖头,无毛;花梗细弱,长4~10 mm,无毛;花萼长约1 mm,裂片稍不整齐;花冠黄白色、淡黄色、黄色或橘红色,长3~4 mm,花冠管仅长0.5~1.0 mm;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中部,花丝极短,长约0.5 mm,花药长约1 mm,药隔在花药先端稍延伸呈不明显的小尖头状;雌蕊长约1.5 mm,花柱长约0.5 mm;花极芳香,可作为香料、食品工业原料。果歪斜,椭圆形,长1.0~1.5 cm,呈紫黑色。花期9~10月上旬,果期翌年3月[4]。桂花适宜在亚热带的广大地区种植,其性喜温暖、湿润,最适生长气温14~28 ℃,在7月平均气温24~28 ℃、1月平均气温0 ℃以上的地区都能正常开花,并且能耐-13℃的低温[5,6]。湿度对桂花生长发育也极为重要,要求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在75%~85%、年降水量1 000 mm左右,特别是幼龄期和成年树开花时需要的水分较多,若遇到干旱会影响开花;强日照和阴蔽对其生长不利,一般每天需要6~8 h的光照。桂花树形态浑厚丰满、叶茂常绿、细枝下垂、婀娜多姿,树林群体十分壮观;盛开时香味馥郁、花姿文雅、清甜纯正、花香四溢,桂花以其花香、色雅、冬荣、寿长而倍受推崇,加之病虫害少、适应性强,是较耐寒的常绿阔叶观赏花木,因而在园林绿化、美化、香化及装饰盆景上占有特殊的地位[7-9]。桂花树不仅是名贵的园林观赏花木,而且是香精提取、食品生产、药材加工等轻工业的宝贵原料[10]。

湖北省咸宁市是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花卉协会命名的全国著名的桂花之乡,也是中国最大的桂花香料产地,2004年统计就有桂花树约200万株,栽培面积达2 467 hm2,栽植范围已由以往的桂花、南川、马桥、麻塘、古田、汀泗和大幕等7个乡(镇)扩展到20余个,种植农户有8 000余户,年产鲜花60万kg,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10]。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了众多的桂花品种,并且随着咸宁市桂花产业的高速发展,桂花品种还在不断增加,使生产上普遍存在着同种异名或同名异种的混乱现象[10-14]。为促进具有本土优势的桂花产业大发展,迫切需要理顺桂花品种的亲缘关系,以便于建立栽培桂花的分类系统,从而为桂花优良品种选育以及推广新品种提供技术支撑。

1咸宁市桂花生产简况

咸宁市是中国著名的桂花老产区之一,地处湖北省的东南部,地理坐标位于北纬29°02′-30°19′,东经113°32′-114°58′;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山地、丘陵、平原兼而有之;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8 ℃;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 577.4 mm;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 754.5 h;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期为245~258 d;土壤酸碱度适中,特别适宜桂花的生长[10-12,14]。

咸宁市的桂花栽培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

2 300多年前战国时期诗人屈原途经咸宁就写下了“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的美妙诗句[14,15];500年前民间就有酿制桂花美酒的传统[14];咸安区现存有少量的千年古桂[16];并且咸宁市的桂花在种植面积、品种数量、古桂树量、桂花产量、桂花质量和桂花苗木生产等多方面均位居全国第一[17-19],现在全市桂花的品种数量、古树数量、基地面积、鲜桂花产量、桂花品质等主要资源指标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全市6个县(市、区)、45个乡(镇)分布有桂花,拥有金桂(O. fragrans var. thunbergii)、银桂(O. fragrans var. latifolius)、丹桂(O.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四季桂(O. fragrans var. semperflorens)4大品种群,几十个桂花品种;现存地径5 cm以上的桂花树150万株,折合面积3 400 hm2;特别是全市百年以上的古桂达2 000株,占全国2 200株的91%[11,12,14,16,18]。在1963年、1983年,国家先后两次命名咸宁县为“桂花之乡”;在2000年,国家再次命名咸宁市咸安区为惟一的“中国桂花之乡”,咸宁市以无可争辩的资源优势,先后赢得了众多的全国性荣誉。现在咸安区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国家级桂花苗木花卉基地,桂花产品已远销日本、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与地区。

2咸宁市桂花品种分类依据

桂花栽培品种起源于中国,品种形成的方式主要有形态上微小变异的累积、芽变和杂交等方式,并且在花期、花色、花型、花梗长度、花香、花朵大小、株型、枝姿、叶片形态等方面存在着丰富的变异。咸宁市的桂花由于种植历史悠久,当地群众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优过程中,留下了众多的桂花品种,拥有丰富的品种资源。现在生产上品种众多,使得同种异名或同名异种的现象普遍存在,并且随着咸宁市桂花产业的高速发展,桂花品种还在不断增加。品种的同种异名或同名异种给桂花生产与资源交流带来了很大困惑,迫切需要理顺桂花品种的亲缘关系,以建立栽培桂花的分类系统。咸宁市桂花的分类依据主要参照胡绍庆等的分类系统[20-22],同时也参考了其他学者的分类方法[23-33],从桂花品种间的进化关系入手,结合生产应用和传统的桂花品种分类,以类、群和品种递进关系为基础,选择出相对稳定的遗传性状及容易操作界定的形态特征作为桂花品种分类的依据[22],制订出五级分类标准,并应用在咸宁市桂花品种的调查与分类研究中。

2.1第一级标准

栽培植物的品种分类研究不同于野生植物的分类,但同样应当遵循生物进化的原则。野生植物的分类反映了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的演化发展趋势,进化的特性是最能适应环境、竞争力明显[34-38]。而栽培植物的品种演化是物种的人工演化,是在人为干预下发生的,反映了人类的意志,因此新品种的产生是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双重作用的结果,既反映了人们的主观意愿和能力,也反映了植物在栽培条件下发生遗传变异的客观规律[39,40]。如观赏植物在栽培过程中常常出现花器官变瓣而形成重瓣的现象,这样的变化因符合人们的观赏需要而通过无性繁殖被保留了下来,在品种演化上属于比单瓣花进化的高级花型[41];但在自然条件下,虽然也有花器官变瓣现象发生,但常因不能繁育后代而难以留存下来[42]。桂花的来源相对比较单纯,但秋桂和四季桂有着不同的起源,而且开花季节和叶片类型也不同,因此将其作为第一级标准可把秋桂类和四季桂类分开,这是符合品种演化规律的。下面根据开花习性和春、秋叶片差别[26,28,43],将咸宁市桂花品种分为两类。

2.1.1秋桂类(Autumn flowering class)包括咸宁市现存的大部分桂花品种,其共同特点为一年中只在秋季开花;春、秋叶片没有区别。

2.1.2四季桂类(Semper flowering class)该类型共同特点为一年多季开花,有的品种在适宜条件下花开不绝,如日香桂(O. fragrans var. semperflorens cv. Rixianggui)。在叶片形态上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叶片,春梢叶片呈倒卵状椭圆形或宽椭圆形,多全缘;秋梢叶片则形状多样,中部以下最宽,叶缘多有锯齿。

2.2第二级标准

按《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栽培品种是指具有明显的区别特征(包括形态、生理、细胞、生化和其他),并且在繁殖(有性或无性)后,这些特征仍能保存下来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44]。因此栽培品种的划分本身并无明确的标准,或者说只要一个栽培群体与另一个存在着明显区别,并且这些特征可通过繁殖保持,就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种,而无论这种区别是哪方面的。就桂花而言,既可以是叶片的形状、大小的差异,也可以是花朵大小、花冠形状或开花期的差异[45]。但是从品种识别、园林应用和建立品种分类系统的角度考虑,桂花的品种划分应当主要考虑与观赏有关的生殖器官特性,辅以参考营养器官特性。

桂花的品种演化主要表现在花序类型、花色、花径、花期、花型的变化上,这些生殖器官在年周期中出现的时间较短,因而其形态变异比营养器官更为保守,在品种内是比较稳定的,也是桂花最主要的观赏要素,因此桂花的品种分类应主要以这些生殖器官的特性来反映品种演化趋势[46]。由于花色是由系列多基因控制的一种数量性状,尽管同一色系内因栽培条件以及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不同而有颜色深浅的变化,但不同色系之间是相对稳定的,而非色质的差异,所以各品种群内花色的色质是很稳定的[26],除非发生单基因的突变或转座子的作用。因此以花色作为桂花二级分类标准也是能够反映品种演化实际的[26],下面根据花色色质,将咸宁市桂花分为4个品种群。

2.2.1四季桂品种群(Fragrans group)群中的桂花品种花朵颜色稍白,或淡黄,香气较淡,且叶片比较薄。与其他品种最大的差别就是它四季都会开花,但是花香也是众多桂花中最淡的,几乎闻不到花香味。包括色质为黄色或淡黄色、每年开花数次的桂花品种。

2.2.2银桂品种群(Latifolius group)群中的桂花品种花朵颜色较白,稍带微黄,叶片比其他桂花要薄,花香与金桂差不多,但不是很浓郁;严格在秋季开花,包括色质以白色为主(也有呈纯白、乳白和黄白色)、极个别特殊的会呈淡黄色的桂花品种。

2.2.3金桂品种群(Thunbergii group)群中的桂花品种花朵为金黄色,且气味较丹桂要淡一些,叶片较厚;严格在秋季开花,包括色质主要以黄色为主(柠檬黄与金黄色)的桂花品种。

2.2.4丹桂品种群(Aurantiacus group)群中的桂花品种花朵颜色橙黄,气味浓郁,叶片厚,色深;严格在秋季开花且花色很深,包括色质主要以橙黄、橙红和朱红色为主的桂花品种。

2.3第三级标准

根据桂花花器官的形态特征,包括花色深浅、花径大小、花冠裂片形状、雌蕊发育状况、花梗长短、颜色、花芽数目及开放整齐度等进行区分[19]。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是植物生殖阶段生长发育的中心,所以花能优先得到营养供应得以充分发育,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不大,从而具有稳定的遗传性状,是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据此,将咸宁市的桂花区分出了紫梗籽银桂(O. fragrans var. latifolius cv. Zigengziyin)、大花金桂(O. fragrans var. thunbergii cv. Dahuajingui)、球桂(O. fragrans var. thunbergii cv. Qiugui)、银星(O. fragrans var. latifolius cv. Yinxing)、橙红丹桂(O.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 cv. Chenghongdangui)等一些品种。

2.4第四级标准

植物的营养器官形态特征容易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异,因此只能是品种分类的参考[31]。我们根据桂花叶片的形态特征,包括叶片的质地,颜色、形状、叶缘、叶片大小、叶柄长短等对咸宁市的桂花品种进行了区分。虽然说叶片属于营养器官,营养生长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其遗传性状不太稳定。但在叶片的所有特征中,以叶形、叶缘的特征较为稳定,是该级分类的主要依据。根据叶片的特征区分出的品种有柳叶桂(O. fragrans var. latifolius cv. liuyegui)、波叶银桂(O. fragrans var. latifolius cv. Boyeyin)、齿丹桂(O.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 cv. Chidangui)、白洁(O. fragrans var. latifolius cv. Baijie)等。

2.5第五级标准

根据桂花的花期进行区分,由于桂花开花期是一个较为稳定的遗传性状[21,26],并且绝大多数桂花品种的花期差别不大,所以作为第五级标准。除四季桂品种群四季开花外,其他3个品种群的品种均在9月中、下旬或10月上旬开花,而且不同品种间的花期常有交叉,且受环境影响程度不同,所以很难以花期区分品种。但花期特殊的少数品种是可以用该级标准区分的,如月桂(O. fragrans var. semperflorens cv. Yuegui)、日香桂、早银桂(O. fragrans var. latifolius cv. Zaoyingui)、圆叶银桂(O. fragrans var. latifolius cv. Yuanyeyin)、小叶丹桂(O.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 cv. Xiaoyedangui)等。

3咸宁市桂花品种分类结果

3.1四季桂品种群

本群品种有9个,其中本地品种5个,分别为大叶四季桂(O. fragrans var. semperflorens cv. Dayesijigui)、小叶四季桂(O. fragrans var. semperflorens cv. Xiaoyesijigui)、月桂、大叶佛顶珠(O. fragrans var. semperflorens cv. Dayefodingzhu)、长梗素花(O. fragrans var. semperflorens cv. Changgengsuhua);引入品种4个,分别为日香桂、天香台阁(O. fragrans var. semperflorens cv. Tianxiangtaige)、淡妆(O. fragrans var. semperflorens cv. Danzhuang)、天女散花(O. fragrans var. semperflorens cv. Tiannüsanhua)。

3.2银桂品种群

本群品种有19个,其中本地品种15个,分别为长瓣银桂(O. fragrans var. latifolius cv. Changbanyin)、柳叶桂、圆叶银桂、银盏碧珠(O. fragrans var. latifolius cv. Yinzhanbizhu)、江南丽人(O. fragrans var. latifolius cv. Jiangnanliren)、长梗白(O. fragrans var. latifolius cv. Changgengbai)、白洁、秋韵(O. fragrans var. latifolius cv. Qiuyun)、银粟(O. fragrans var. latifolius cv. Yingsu)、波叶银桂、鹅黄(O. fragrans var. latifolius cv. Ehuang)、紫梗籽银桂、银星、赤苞黄(O. fragrans var. latifolius cv. Chibaohuang)、银铃(O. fragrans var. latifolius cv. Yinling); 引入品种4个,分别为玉玲珑(O. fragrans var. latifolius cv. Yulinglong)、长叶碧珠(O. fragrans var. latifolius cv. Changyebizhu)、九龙桂(O. fragrans var. latifolius cv. Jiulonggui)、早银桂。

3.3金桂品种群

本群品种有18个,其中本地品种12个,分别是大花金桂、大叶黄(O. fragrans var. thunbergii cv. Dayehuang)、潢川金桂(O. fragrans var. thunbergii cv. Huangchuanjingui)、醉云(O. fragrans var. thunbergii cv. Zuiyun)、齿叶金桂(O. fragrans var. thunbergii cv. Chiyejingui)、咸宁晚桂(O. fragrans var. thunbergii cv. Xianningwangui)、圆瓣金桂(O. fragrans var. thunbergii cv. Yuanbanjingui)、柳叶苏桂(O. fragrans var. thunbergii cv. Liuyesugui)、阳光(O. fragrans var. thunbergii cv. Yangguang)、波叶金桂(O. fragrans var. thunbergii cv. Boyejingui)、金光(O. fragrans var. thunbergii cv. Jinguang)、球桂;引入品种6个,分别是万点金(O. fragrans var. thunbergii cv. Wandianjin)、金球桂(O. fragrans var. thunbergii cv. Jinqiu)、速生金桂(O. fragrans var. thunbergii cv. Sushengjin)、杭州黄(O. fragrans var. thunbergii cv. Hangzhouhuang)、矮黄桂(O. fragrans var. thunbergii cv. Aihuang)、丛中笑(O. fragrans var. thunbergii cv. Congzhongxiao)。

3.4丹桂品种群

本群品种有16个,其中本地品种7个,分别是朱砂丹桂(O.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 cv. Zhusha dangui)、小叶丹桂、满条红(O.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 cv. Mantiaohong)、齿丹桂、大花丹桂(O.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 cv. Dahuadangui)、柳叶红(O.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 cv. Liuyehong)、橙红丹桂;引入品种9个,分别是红艳凝香(O.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 cv. Hongyanningxiang)、状元红(O.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 cv. Zhuangyuanhong)、醉肌红(O.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 cv. Zuijihong)、硬叶丹桂(O.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 cv. Yingyedangui)、雄黄桂(O.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 cv. Xionghuang)、速生丹桂(O.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 cv. Sushengdan)、平脉红(O.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 cv. Pingmaihong)、浦城丹桂(O.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 cv. Puchengdan)、早花丹桂(O.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 cv. Zaohuadangui)。

参考文献:

[1] 杨康民,朱文江.桂花[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 向其柏,刘玉莲,中国桂花品种图志[M].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 丁朝华.桂花栽培与利用[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

[4] 杨康民.中国桂花集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 杨庆华.桂花的地理分布及其抗冻性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6.

[6] 邱乾栋,臧德奎,张立才,等.部分桂花品种的耐寒性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0(3):33-35.

[7] 曹受金,田英翠.桂花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西南园艺,2005,33(1):23-25.

[8] 朱桂才,李显凡.荆州市城区桂花品种资源调查及园林用途评价[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3,23(5):334-336.

[9] 史佑海.四川桂花品种资源调查与桂花的园林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4.

[10] 陈洪国,汪华.我国桂花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及咸宁桂花发展现状[J].咸宁学院学报,2004,24(3):116-118.

[11] 刘清平,汪双鱼,刘恒贵,等.咸宁市桂花品种调查[J].湖北林业科技,2011(5):63-68.

[12] 段一凡,王贤荣,梁丽丽,等.湖北咸宁桂花品种数量分类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3):289-293.

[13] 陈洪国,刘顺枝.湖北咸宁地区桂花开花和衰老过程中花瓣的某些生理生化指标变化[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42(1):112-114.

[1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咸宁市委员会.咸宁文史资料第8辑·咸宁桂花[R].湖北咸宁:咸宁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3.

[15] 马茂元.楚辞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6] 雷瑞虎,俞勋林.中国野生桂花群落研究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337,2354.

[17] 刘玉莲.桂花品种资源及其分类研究[J]. 江苏林业科技,2000,27(增刊):26-31

[18] 段一凡,王贤荣,梁丽丽.我国古桂研究现状及桂花品种起源和演化初探[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4):375-379.

[19] 臧德奎,向其柏.中国桂花品种分类研究[J].园林植物,2004(11):40-49.

[20] 胡绍庆,宣子灿,周熙浪,等.杭州市桂花品种的分类整理[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23(2):179-187.

[21] 胡绍庆,张后勇,吴光洪,等.桂花品种分类系统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31(4):445-448.

[22] 吴光洪,胡绍庆,宣子灿,等.桂花品种分类标准与应用[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3):281-284.

[23] 刘玉莲,曹光树.桂花品种分类性状的初探[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3,2(2):44-48.

[24] 刘玉莲,向其柏.桂花品种分类研究[A].姜伟贤. 中国花卉科技20年[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631-642.

[25] 尚富德,陈仲芳,刘玉莲,等.桂花品种资源调查方法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3(1):9-13.

[26] 臧德奎,向其柏,刘玉莲.中国桂花品种的起源与演化[A].向其柏. 中国桂花——申报桂花品种国际登权论文集(Ⅱ)[C].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2.

[27] 朱长山,李瑞符,袁建都,等.河南桂花品种的分类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2(2):192-201.

[28] 鲁涤非,王其超.桂花品种分类标准的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6,5(2):179-181.

[29] 李梅,侯喜林,郝日明.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桂花品种亲缘关系研究[J].园艺学报, 2009,36(11):1667-1675.

[30] 韩远记,董美芳,袁王俊,等.部分桂花栽培品种的AFLP分析[J].园艺学报,2008,35(1):137-142.

[31] 臧德奎.桂花品种分类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4.

[32] 臧德奎,向其柏,刘玉莲.木犀属品种分类研究[J].林业科学,2006,42(5):17-21.

[33] 赵小兰,陈振锋.武汉地区桂花品种的数量分类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6(6):11-12.

[34] 沈立新.杭州桂花及栽培品种的主要特征[J].浙江林业科技,2000,20(5):56-59.

[35] 万斌,朱廷朴,鲜小林,等.四川桂花种质资源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3):1214-1218.

[36] 尚富德,伊艳杰,胡楠.木犀属(桂花属)(Osmanthus)种质资源和系统分类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3):47-50.

[37] 邓荣艳.广西木犀属、桂花品种资源调查及其开发利用[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4.

[38] 曾明颖.四川省桂花品种调查与分类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5,21(1):113-118.

[39] 汪小飞.安徽省桂花品种资源调查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8(增刊):35-40.

[40] 王一涵,田子涛,孙晓晖,等.河南省南阳市桂花品种资源调查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2010(2):16-18.

[41] 孙美萍.无锡桂花品种资源调查研究及其应用[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42] 翟丽丽,段晓梅,宋鼎.昆明市主城区桂花品种资源调查与分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229-7230,7243.

[43] 季春峰,向其柏,裘利洪,等.南昌市桂花品种分类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37(3):564-569.

[44] (英)TREHANE P.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CNCP)[M].第七版.向其柏,臧德奎,孙卫邦,等.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45] 邓荣艳,向其柏,黄莹.广西桂花品种资源与园林利用调查[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8(增刊):30-34.

[46] 汪小飞,史佑海,王芳.四川桂花品种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8(增刊):26-29.

猜你喜欢

咸宁市桂花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做桂花糕
工友艺苑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桂花蒸
那一年桂花飘香
打桂花
好香好香的缅桂花
咸宁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分析
此so非彼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