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藕套种田与常规种植田晚稻主要病虫发生对比研究

2012-09-11辛德育王华生黄及贵谢茂昌

植物保护 2012年3期
关键词:卷叶螟稻飞虱种田

辛德育, 王华生, 黄及贵, 谢茂昌

(1.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总站,南宁 530022; 2.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农作物病虫测报站,宾阳 530400)

宾阳县黎塘镇是广西传统的莲藕规模种植区,当地有目前广西最大的莲藕交易市场,产品非常畅销,经济效益十分可观。20世纪90年代起,为了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获得更高的农业产值,当地农民陆续尝试莲藕与晚稻的套种生产实践,近年来经广西农业技术部门的不断总结和推广,已成为一种技术成熟的生产模式。该套种技术解决了单一种植模式下土地利用率不高的问题,由最初单一产粮型的“稻+稻两熟”到单一经济型“莲藕一熟”,再发展为复合型的“莲藕+晚稻两熟”,既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又兼顾粮食生产保证家庭口粮供给。在套种技术的研制和示范推广过程中,笔者于2009-2010年对套种田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试验研究。本试验选取宾阳县黎塘镇辖区村屯的抛秧晚稻田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水稻3种主要病虫发生情况,与常规稻田同期比较,研究了套种稻田病虫发生动态,并结合生产实际分析种群变化成因。

1 试验设计

1.1 试验小区

本试验选取水稻品系相同、插期一致的邻近稻田3块,每块田约667m2,其中一块为不套种莲藕的常规种植田作为对照,另外两块为稻藕套种田设为处理。

1.2 试验作物

本试验供试莲藕品种为‘鄂莲5号’,晚稻品种为‘秋优998’。莲藕采用挖沟栽植法,每667m2投入种藕200kg。晚稻均采用抛秧移栽法,种植密度约为株距8~10cm,不同之处在于常规田大把抛秧,套种田碍于莲叶,小把定向抛秧。

1.3 调查方法

本试验分2年进行,试验时段对应水稻分蘖初期至乳熟期。3块田各选取田块的4个边角、距田埂2m处定点调查25丛水稻上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虫口密度及稻纹枯病发病株数,每5d系统调查1次,每年调查11次。

1.4 统计方法

取常规种植田4点算术平均数作为CK,与套种田的8个样点分析比较,统计水稻不同生长时段CK与T1、T2、T3、T4、T5、T6、T7、T8样点上述3种病虫害的虫口密度及病株数,进行单因素随机区组方差分析,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多重比较,揭示其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稻飞虱发生情况

表1结果表明:各处理区稻飞虱平均虫口密度前期维持在较低水平,后期数量突增,在乳熟期前达到最大,符合前期以本地繁殖为主,后期以迁入为主的规律。从年度间数量变化看,2009年对照及各处理区有一定数量的本地繁殖,而2010年则主要以稻飞虱回迁量为主。对照与处理间在0.01、0.05水平下差异显著。

2.2 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

表2结果表明:2009—2010年稻纵卷叶螟幼虫田间虫口密度极低,前期各处理数值大多为0,最大值仅为7.75头(2010年),试验区为轻发生年份。在0.01、0.05水平下,2009年差异不显著,2010年对照与处理差异显著。

表1 晚稻各时段稻飞虱平均虫口密度1)(2009-2010年,广西宾阳) 头/25丛

表2 晚稻各时段稻纵卷叶螟幼虫平均虫口密度1)(2009-2010年,广西宾阳) 头/25丛

续表2

2.3 稻纹枯病发生情况

表3结果表明:稻纹枯病的发病植株随时间呈正增长,符合病原随田间植株密度增长而传播蔓延的规律。年度间比较而言,对照及各处理区2010年病株数明显多于2009年,且中后期病情发展快。对照与处理间在0.01、0.05水平下差异显著。

表3 晚稻各时段纹枯病病株数1)(2009-2010年,广西宾阳) 株/25丛

3 原因分析

3.1 套种对水稻害虫有防避作用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对寄主植物具有趋绿、趋嫩的习性,套种田水稻生长前期由于莲藕叶片尚未完全枯败,对田面仍有着相当程度的遮蔽作用,客观上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产生“防避”作用(有别于化学防治上的驱避作用),因此套种田晚稻虫量少于常规田,特别是在水稻生长前期。

3.2 套种田低密度制约稻病发生

常规田前期相对充足的温、光条件可促使晚稻秧苗早生快发,秧苗密度高于套种田;但相应地为稻纹枯病发生创造了适宜的小生境,发病要早且偏重。

4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套种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有较好的控制或抑制作用,套种晚稻田病虫害总体发生危害比不套种的常规晚稻田降低,且差异大多显著。

该试验时段内虫源多为内地回迁广西的第7代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在当前害虫迁飞规律尚不十分明确,迁飞路线有待商榷的情况下,相对小面积的试验区内的试验种群数量易于受到干扰。本试验过程中试验种群数量偏小,处理间细微的数值变化或可对结果带来扰动,因此试验对两种害虫发生动态的量化反映功能稍逊。本试验套种田晚稻分蘖力未充分表现,植株密度与常规田有一定差距,对水稻病害的调查以病株数进行统计,结果分析难免存在不足。

本试验旨在检验稻藕套种对于水稻病虫的控害能力,因此试验设计要求水稻品种同一、生产管理同步、试验观察同期等基本前提,今后仍可在此原则下坚持套种试验的后续观察研究,在水稻病虫重发生年份可望使试验结果得到更好的验证。

还需指出的是,在当地生产实践中,农民往往对套种田加大肥力投入来保证莲藕获得高产,同时也促进套种晚稻分蘖能力并获得足够的有效穗数,还通过增施磷钾肥等措施提高结实率,所以实际上套种田可获得不亚于常规种植田的水稻产量。此外,稻藕套种模式下,经冬稻茬犁耙入土后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利于春季莲藕伸展生长,莲藕田形成的疏松土层也利于晚稻定植,因此莲藕及晚稻客观上起到改良土壤结构的作用,互为下轮作物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条件。

[1] 辛德育,王华生,谢茂昌,等.晚稻-莲藕套种田主要水稻病虫发生调查结果初报[J].中国植保导刊,2009,29(S1):86-87.

[2] 杨进成,刘坚坚,安正云,等.小麦蚕豆间作控制病虫害与增产效应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24(3):340-348.

[3] 周宝臣,王健,赵继艳,等.甘蓝套种油葵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9(9):191-192.

[5] 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总站.广西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技术[M].广西: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卷叶螟稻飞虱种田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手机在线浇水、施肥 5G种田就像在玩『开心农场』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江城县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AI”种田让农民“洗脚上田”
崇明区稻纵卷叶螟历年发生特征分析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中国农村真的“无人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