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酒精性肝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及其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相关性的研究

2012-09-11刘景云吴文治陈顺平胡元平刘新颖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内皮

刘景云,吴文治,陈顺平,胡元平,刘新颖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温州 325000)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绝大部分的ALD诊断只能借助于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而往往在这些检查出现异常之前肝脏已经受损,本研究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酒精性肝病患者颈动脉弹性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相关性,以期探讨ALD是否损伤血管内皮,影响大动脉功能以及大动脉受损能否成为ALD早期评估的一项评价依据等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7月—2011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ALD患者50例,男 47 例,女 3 例,年龄 33~67 岁,平均(40.6±5.4)岁,采用2003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 g/d,女性≥20 g/d,超声表现脂肪肝,临床综合诊断为酒精性脂肪肝及酒精性肝炎(本次研究主要致力于发现酒精性肝病患者早期的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因考虑到酒精性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会导致多系统功能异常,不予参与),对照组 50例,男 45例,女 5例,年龄 29~66岁,平均(36.9±7.6)岁,不饮酒或偶尔少量饮酒,所有受试者均排除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合并病毒性肝炎,除外代谢异常和药物等引起的肝损伤。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Aloka Prosound-10彩色超声诊断仪,配置ETracking 技术,探头频率 10~13 MHz。

1.2.1 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测

静息状态下测量血压3次取平均值,取仰卧位,连接心电图,在颈总动脉中-内膜最厚处测量其厚度(IMT),在血流频谱图上测量颈总动脉阻力指数(RI)、博动指数(PI)及收缩期、舒张期比值(S/D),分别测量左、右侧颈总动脉各项数据并取平均值。

1.2.2 E-Tracking技术测量颈动脉弹性

取双侧颈总动脉分叉部近心端2 cm处为测量内径部位,当动脉前后壁内膜显示最清楚时,将追踪门置于内膜中层交界处(图1),启动E-Tracking,在同步心电图记录图形及血管跟踪曲线走行平稳状态时,选择8~10个心动周期的满意图像输入e-DMS,可自动计算出下列参数:①压力应变弹性指数(Eρ);②硬度指数(β);③顺应性(AC);④增大指数(AI);⑤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图 2)。 依次获取左、右侧颈总动脉的图像资料并取平均值。

1.2.3 超声测量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受试者在颈动脉弹性功能测定后卧位体息15 min后,取仰卧位,测量血压和心率。右上肢外展15°,掌心向上;在右侧肘关节以上扫查右侧肱动脉,清晰显示其纵轴图像。在血管舒张末期测量肱动脉内径 (D0),舒张末期以心电图R波为准。每位受试者分别测量基础状态时及反应性充血期间肱动脉的内径(D1)血流速度时间积分。反应性充血由以下方法诱导:将血压袖带置于前臂肘关节下2~3 cm处,充气使血压计读数达 300 mmHg(1 mmHg=0.133 kPa),持续 5 min,然后突然放松血压带以增加血流量(即反应性充血),放气后15 s内测血流速度时间积分,60 s时测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值,按(D1-D0)/D0×100%计算内径百分变化率(EDD%)。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s表示,组间差异用非配对t检验。

2 结果

①ALD组与对照组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测指标比较:见表1。 IMT、Ds、Dd、RI、PI、S/D 值均无明显差异。

②E-Tracking技术检测指标比较:见表2。ALD组的Eρ、β、PWVβ参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C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ALD组与对照组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测指标比较

表2 ALD组与对照组E-Tracking技术检测指标比较

③ALD组 EDD%为 5.73±2.47, 对照组为 12.53±2.67,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④ALD组各项E-Tracking参数与EDD%的相关性比较:Eρ与EDD%的 r值为-0.643,β与 EDD%的 r值为-0.512,AC与 EDD%的 r值为 0.679,AI与 EDD%的 r值为-0.298,PWVβ与EDD%的r值为-0.303。

3 讨论

ALD是西方国家导致肝硬化的最主要病因,也是十大常见死因之一。近年来酒精已成为我国继病毒性肝炎后导致肝损害的第二大病因[1]。研究表明在饮酒量与心血管发病率之间存在一种“U”型关系[2-3],即适度饮酒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而过量饮酒导致多重损害。

传统超声检测动脉是否有硬化主要指标是动脉中-内膜厚度的测定及粥样斑块的分析,但动脉硬化是一种形态、功能损害共存的病变,功能损害出现在形态异常之前,已有众多研究表明在动脉中-内膜厚度改变之前已存在血管功能变化,主要表现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在正常情况下内皮细胞可以释放NO等血管活性物质,调节血管张力,其中NO是重要的扩血管物质,可维持血管张力并抑制血小板聚集,这种特殊现象被称为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始动因素,甚至在光镜和电镜都未发现动脉管壁结构改变时,内皮功能就已经受损[4]。

颈动脉作为监测大血管病变的窗口,目前临床上多将超声测量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作为监测早期动脉硬化的敏感指标[5],但其只能反映动脉的结构特征,本研究中,ALD组IMT及其他常规动脉测量指标与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表明仅用IMT及常规指标无法评估酒精对大血管的早、中期损伤。临床上尚无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的直接方法,目前主要通过超声间接进行评估。以往多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探头用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的测定(FMD技术)。

E-Tracking技术是一种对血管功能进行检测和评估的全新技术,本研究结果显示:ALD 组的 Eρ、β、PWVβ 参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C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ALD患者血管弹性、硬度指数增高,顺应性减低,扩张性增高,即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ALD组各项E-Tracking参数与EDD%的相关性比较,FMD与AC呈正相关,与Eρ、β呈负相关。提示ALD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动脉顺应性降低,动脉僵硬度增加,并且动脉内皮功能和动脉弹性呈显著性相关。其中,相关性最强的指标为Eρ和AC。

E-Tracking技术结合血管内皮功能测定,能够量化评价动脉的弹性,在传统检查方法未能作出明确诊断时,从血管功能性方面较早的判断血管有无硬化的趋势,从而对血管内皮功能作出准确评估[6],实时、简便、重复性好,为临床早期评价动脉功能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对早、中期ALD患者来说,临床应早期采取措施,保护和恢复受损的内皮功能,从而有望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1]庄辉.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病学[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11):689.

[2]Klatsky AL,Armstrong MA,Friedman GD.Alcohol and mortality[J].Ann Intern Med,1992,117(9):646-651.

[3]Deutscher S,Rockette HE,Krishnaswami V.Evaluation of habitual excessive alcohol consumption 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risk in coronary disease patients[J].Am Heart J,1984,108(10):988-995.

[4]Osborne JA,Lento PH,Siegfride MR,et al.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acute hypercholesterolemia in rabbits.Reversal with lovastatin treatment[J].J Clin Invest,1989,83(2):465-473.

[5]Bernard S,Serusclat A,Targe F,et al.Incremental predictive value of carotid ultrasonography in the assessment of coronary risk in a cohort of asymptomatic type diabetic subjects[J].Diabetes Care,2005,28(5):1158-1162.

[6]王建华,王岳恒,吴春玲,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正常人颈动脉弹性[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4):292-294.

猜你喜欢

酒精性肝病内皮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水平及意义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内皮前体细胞亚型与偏头痛的相关性分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意义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