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扎的百货业
2012-09-10本刊综合
本刊综合/文
“千店一面,同质化竞争严重;经营上以联营为主,缺乏经营特色,没有话语权;缺乏专业高级买手;真正懂得经营的人才短缺,以及服务水平不高……”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秘书长范艳茹如是描述了目前百货业存在的种种问题。
受通货膨胀的影响,租金和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百货业随之也承受了巨大的经营压力,而经营服装、化妆品、体育用品和日用品的专业店也分得了百货店曾经的一杯羹,新兴网购和电子商务又进一步冲击了这个原本脆弱的实体店典型代表。这些多业态的疯狂竞争更导致百货行业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的大幅下滑。与此同时,给消费者以多种体验的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通过为客户提供包括购物在内的休闲、娱乐,甚至学习和教育等一体化的体验,也在逐步侵占了百货业的市场。
可以说,随着消费习惯的变化,以及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大多数百货商场都面临着“挣扎”的现状。或在生死线上奋力挣扎,或因为盈利状况每况愈下而苦苦挣扎,或因思虑转型谋变而不得不挣扎。
闭店潮来袭?
近日,位于上海淮海路上的永新百货传出了将于明年初歇业的消息。据悉,“快时尚”品牌优衣库将入驻永新百货,开设其在中国最大的门店。此消息一经传出,有人觉得可惜了,感叹“今年百货闭店潮要来了吗?”但也有分析认为,“互联网时代,永新关店是迟早的,它甚至没有官网,而优衣库的中国网店早在2009年就开张,每天能卖几千件衣服。”
以上海市百一店、二百永新等为代表的“十二号码”商场曾是上海百货业的骄傲。继上海四川北路一带第七百货、新凯福商厦、春天百货商城等知名百货商店先后关门后,从第一百货到第十二百货,直接以号码命名的老字号百货商店现在剩下的只有5家。并且随着永新百货转型消息传出后,上海原有的“十二号码”百货商场或许将只剩下一百、六百、九百和十百(华联商厦)这4家了。
在北京,继8月底甘家口百货全新“面世”之后,北京市百货大楼西配楼也于近期重装亮相。北京几家大型百货商场相继修整亮相,这似乎不约而同地暗示着现如今百货行业的一个难题——经营状况不景气。
据悉,甘家口大厦新装亮相的新意无非是增加了新品牌,扩大或缩减了各个分区的经营面积,增加了典当行,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是投入了COSTA咖啡店。这些变化的确让人耳目一新,增加了许多新鲜的体验。北京市百货大楼也是以调整品牌为策略。继卡地亚、爱马仕等国际品牌落户之后,又陆续有香奈儿腕表、登喜路男装、帝舵表等入驻,这“新中国第一店”似乎要变身为高端时尚精品百货店了。这些调整和改动也许确实给老北京百货商店带来了“改头换面”,但仍然掩饰不了百货业已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老北京这几家王牌百货店的改造和更新无不是其他各地传统零售业萎靡不振状态的一个真实写照。
据媒体报道,西武百货深圳店从10月起停业,而广百百货成都店也从9月底就开始撤离富力天汇Mall,其称为“停业调整”。
受到今年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百货零售企业普遍面临客源、整体购买力和消费意欲三重下降的冲击。传统的联营扣点模式更使百货零售进入发展瓶颈期,百货业业绩低迷的警报四处响起,一些百货商场甚至落得黯然闭店的下场。
对此,北京商业联合会副会长高波在采访中表示:“早在几年前,就有人说今年是百货的倒闭年,明年是百货的倒闭年。可是过了这么多年,传统百货店依旧存在,而且其中不乏有一些过得不错的百货店。上半年百货业普遍低迷,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不单是传统百货店的问题。个别百货店难免生生死死,然而传统百货店不会消失。”
一线城市百货业销售萎缩
2012年中秋、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8.49%,在近些年十一黄金周销售增速首次低于10%。以日均销售额来计,今年较去年仅微增0.6%,为2005年以来最差记录,2005年以来,黄金周日均销售额增长最低也有11%。在被调查的100家大型零售企业中,66家大型零售企业销售增速低于整体8.49%的增长水平,其中39家大型零售企业销售同比下降。主要一线城市百货零售形势根本没有回暖迹象。黄金周期间,北京40多家百货商场初步统计同比下降6.23%。北京市商务委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实体店客流明显减少,65家重点百货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368.1亿元,仅增长5.9%,其中销售下降企业占31%。新光天地和赛特购物中心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7.9个和9.6个百分点。广州12家主要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下降8.86%,几家百货店销售持平,实际业绩同比下降。上海395家大中型商业企业销售64.30亿元,比今年春节黄金周、“五一”小长假的销售增速分别下降4.8个、2.4个百分点,福州市的百货客流量减少15%,业绩下滑近10%。杭州总体百货店业绩下降8.7%,上市百货企业股价应声下跌,杭州零售业更是被形容过了史上最惨淡的一个黄金周。国信证券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也指出,今年黄金周一线城市消费增速下滑和业态分化明显,其中百货业销售萎缩。尽管二三线城市仍能暂时维持高位,但短期不构成消费主力
“香港媒体有报道分析说是长假、高速免费影响,果真如此吗?在宏观经济不振的大背景下,消费者真的不消费了吗?看看网络销售的增长幅度、看看中国游客为韩国三大百货做出的消费贡献”,翠微广场总经理助理、北大企业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潘玉明认为:“我们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恶性通胀带来的经济危机已经显现;在网络国际化和通胀压力双重交织下,消费价值观已经出现重大转变,跨渠道跨文化消费分流趋势已经形成;传统百货店已经全面落后于消费时尚潮流,享受封闭的泡沫经济成果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
高端店前途未卜
9月15日,位于北京西四环五棵松桥附近的卓展购物中心正式开门迎客,来自香港的舞狮表演队专程到现场道贺。
刚送走了来自台湾的太平洋百货,这家来自香港的卓展集团又接踵而至,这家以7个楼层、30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堪称中国最大的高端百货实体店,能够在竞争似乎并不激烈、但却很难“存活”的五棵松商圈得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吗?
据介绍,随着2008年奥运会毗邻五棵松体育馆兴建起来的这些商业体,在奥运会结束后都面临着如何持续经营下去的挑战,而华煦乐茂作为最先运作该物业的运营商,在2009年成功引进了太平洋百货作为主力店。但是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太平洋百货不仅没有将整个华煦乐茂商业项目盘活,而且自身经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1年5月,太平洋百货五棵松店正式宣布关闭,随之而来的便是卓展集团的签约进入。
“打造京西的新光天地”——开业伊始,卓展购物中心就企图以号称汇集了1200多家国际著名奢侈品牌和国内一线品牌的高端百货店定位。据报道,卓展购物中心的体量达到30余万平方米,是目前北京面积最大的百货店。
卓展购物中心的理想美好,但摆在其面前的竞争形势却颇为严峻。据报道,尽管是以百货店模式经营,但从店铺的经营环境看,这家商场更接近购物中心。
中国奢侈品消费正遇到前所未有的寒流。此前,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中国区的销售业绩罕见地出现了轻微下滑,中国中高档钟表分销商亨得利今年上半年的销售增长仅为6%,而去年同期高达38%。香港旅游业议会总干事董耀中预计,“十一”黄金周期间,香港奢侈品销售至少同比下降10%。
贝恩咨询公司及意大利奢侈品协会Altagamma日前发布研究报告称,因中国及欧洲的消费者控制支出并担心全球经济的影响,今年全球奢侈品市场销售增速将大幅放缓。
作为内地奢侈品百货的先行者,西武百货的落幕,令业界颇为关注。谁能想到,曾经被同行视为“百货业贵族”的西武百货如今在内地却穷途末路?据报道,继成都、沈阳、长春门店陆续关闭之后,在深圳运营长达10年之久的西武百货福田店也于9月30日结束营业。目前人员安置和清算工作接近尾声,深圳西武已向工商部门提出公司注销申请。
可见,随着消费习惯的变化,以及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这意味着消费需求不足很可能将比较长期地存在。必须要重视的是,消费萎缩是经济下行过程中的必然结果,而零售企业的业绩和宏观经济关联度非常高。零售行业观察者陈岳峰认为:“至少目前来看,形势依然很残酷,四季度整体行情也不会有根本性的改观,零售业仍将在一片飘绿的业绩中苦撑,惟有耐心等待拐点到来。但经济环境太过复杂,零售业行情远未回暖。”可以说,大多数百货商场都站到了“不得不变”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