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觅失去的道德

2012-09-09齐林

中国新时代 2012年1期
关键词:民众道德企业

| 文· 齐林

道德沉睡的论断甚嚣尘上,但如何让沉睡的道德苏醒并发挥作用,或许更为艰难

从小悦悦事件引发的中国社会道德意识方兴未艾,但民众对此似乎反响平平。为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中国政府本月初下发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要所有公务员在五年里接受不少于6小时的职业道德培训。

此举很可笑。

与之有关的另一个事实是,本年度《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的发布资料显示,即便企业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被证实,大众仍然看好该市场主体。显然,盈利机会的成本要低于环保成本,公众还是选择了对企业道德缺失行为视而不见。

这已演变成一个社会现象,面对社会性的道德滑坡,人们视而不见与听而不闻,却似乎很有道理。国人的道德出现了什么问题?中国社会如何重建道德?

“中国社会的道德意识已然沉睡太久。”如果这个命题成立,那么当下社会诸如医生遗弃病人生命、食品安全问题、民众见死不救等事件频出的背景下,探讨中国人已然丢弃“道德”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丢失的道德

当下中国,社会问题频发,而曝光率最高的莫过于与民众息息相关的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及虚假经营问题。中国民众已然习惯了生活中存在的黑心棉、毒奶粉,习惯了地沟油与添加剂,习惯了企业高污排放与摧毁生态的做法。

由学院派研究人员发布的《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践行情况调查报告》显示,从当前社会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践行指数来看,农民群体的评分最高,国家公务人员的评分最低。“耻”与“廉”被认为是当前社会践行得最差的两个理念。在相关的系统打分中,面对中国道德文化的核心理念:忠、孝、和、礼、义、仁、恕、廉、耻、智、节、谦、诚,公民教育程度的高低与得分程度是成反比的。

这个结果虽然可悲,却是再正常不过的现实。

中国企业担当着社会经济主体的责任,由企业所担当的社会责任在经济社会中本无可厚非,但是当下的中国企业,又有几个在社会责任面前面无愧色呢?

此前发生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问题,反映出社会主流群体的道德践行状况较差,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公务员作为中国社会的精英群体,代表着社会道德规范的践行标准,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杆,但现实是,社会中坚阶层群体性丧失廉耻观,那些将他们作为膜拜对象的人们在前赴后继的同时,也不断抛弃本就稀缺的德操。

就在海外华裔努力把《弟子规》、《论语》等精神遗产、道德教诲传承下去的同时,这些古文明的智慧却已在不知不觉中被自己的起源地抛到脑后,丢失了生存的空间。有人称,中国人正在丢失或者说已然丢失了道德。

从“乏耻”到“无德”,社会或将一步步沦丧,这样的担忧日益充斥着无数自诩为有责任心的媒体报道中。

企业无公德、官员无政德,偏偏就最底层的农民担当了中国社会的道德标杆,这样的事实如若成立,让人不由得发问:中国社会怎么了?

道德为何被丢弃?

社会公德为什么大面积缺失?

当下的中国,令观察家以及意见领袖忧心忡忡的是,经过大浪淘沙式的时代变迁,社会并没有真正进步,民众整体的价值观反而愈加混乱。仅仅在社会表层游走的道德理念,远远不能抵达在剧烈转型期彷徨的民众心底。全社会的趋利化,价值观念的功利主义长期得到鼓励和膨胀,终于从昔日的“道德滑坡”发展到今天的“道德危机”。

在社会急剧转型的当下,“成功人士”受到全体社会成员的顶礼膜拜。但膜拜的背后,并没有人思量如何使社会正常运行。客观上不成熟的市场机制与主观上不惜代价获取终极利益的行为相融合,就产生了当下社会失衡的结局。全体性的民众逐利化吞没了社会公德,尽管执政者一再强调追求公平与正义,但是改革初期的原始性漏洞已然无法弥补。

企业以逐利为生,但中国社会的企业生存境况让企业家们时常要多几分挂念。少有企业家有多余的精力关注社会道义。很多企业经过少为人知的资本原始积累后,做出的“反哺社会”之举,亦受到从社会到业内的多方质疑。民众基于跨阶层的原始的不信任,亦不会真正看好企业的社会道德水准。况且中国企业在资本积累、市场运营等方面并没有真正与社会建立起有效的平衡机制,如何期待他们做出有德之举?

反观另一个阶层——政府公务员。中国社会从来没有真正摆脱权力社会的阴影,专制皇权思想衍变了数千年也只不过不断地换汤不换药而已。况且面对着几乎是世界最复杂的民众群体与社会状况,中国公务员阶层不可避免的将沦丧在无底洞中。他们知晓社会道德的真实含义,他们也从来都明白如何践行道德标准,但是一旦掌控权力之后,出于灰暗的权力场潜规则熏染,以及对一旦离开权力生态圈后的未知的巨大恐惧,公务员们莫不纷纷改变做人的标尺。用“最清醒的无德者”来形容这一群体毫不为过。

当社会化的犬儒主义流行,让社会各个阶层纷纷为伦理的失守辩护之时,意味着精英群体已不再坚持良知,并借助强大的社会公器将自己的辩解泛化为共同的社会和心理背景。在此前提下,底层人们的不满情绪始终无法得到法理与道德上的突破口。于是道德缺失的社会依旧可以在稳定的表象下维持歌舞升平。

或许正如此前的调查结果一样,中国农民依旧保持了道德追求。但不可不知的是,中国农民之所以被这样评价,缘于千百年来他们从没有决定过自身的命运,从来没有话语权。缘于对土地天生的依附力,中国农民从来就没有摆脱最原始的人性,去投入到足以彻底改变他们的社会洪流中。

故此,道德调查报告与其是在褒扬农民,还不如说在抽社会的耳光。

没有人再愿意维护社会道德的底线,社会公德的维护、监督及惩戒体系整体缺失,导致规则意识在当下中国彻底消散。

当一切评判标准被功利的量化后,作为上层建筑的道德,已然缺失了自身的评判系统,或者说,千年以来,道德自身的评判系统,始终没有真正与这个社会最真实的人性相吻合,因此,当人性深处的原始欲望战胜规则意识后,道德也就无从附着了。

况且,一个没有安全感、缺乏归属感、抵抗风险的能力及自我保护与修正能力都极差的社会,又有何资格要求民众的道德水准呢?

如何解决道德缺失

如何解决道德缺失?

民众固然需要提高自身的道德自主性,此外,政府、精英与民众间的平等互动即扁平化的沟通平台建设也必不可少。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当法制与规范不再具有公信力,道德也就成为虚幻的名词。

改革之前自上而下确立的道德体系在改革开始后就轰然倒塌,导致公民道德从机制上缺乏约束。故沟通之外,仍需关注制度建设。通过法律强制拯救滑坡的道德,也是针对当下社会道德缺失的无奈之举。

整个社会的冷漠让人们失去了对道德约束的信心,转而寻求法律约束的力量。但事实上,民众对于司法机关的失望进一步导致了社会道德体系的衰落,当此时,法律约束恐难见效。

在法制规范的外层,还需不断壮大社会公德维护者、监督者和惩戒者的队伍,形成“失德受惩”的局面。

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公民道德教育不是单纯的个人道德完善,而是要注重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和生产所需要的基本道德素质。这就需要在细节处培育社会各群体的道德素质。而这绝非朝夕之功。

重要的是,当下社会的道德体系究竟该如何表述,并没有达成共识。道德沦丧的拯救体系是否需要从公器层面上重新建立?仁者见仁的结果是,更多的道德价值被抛弃。

故此,若要解决当下社会的道德缺失,还需从制度建设、道德教化体系建设等方面妥善思考。而深入挖掘道德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持传统道德的传承性,仍不失为一个稳妥的办法。

但是毕竟,当代中国社会道德话语体系的构建并非朝夕之功。一个悲哀的现实是,泱泱古国的文明已然逐次凋落,未知在此后的时光里,我们是否还能拾拣起蒙尘的道德?

猜你喜欢

民众道德企业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企业
企业
企业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