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信用合作社竞争力问题研究
2012-09-08贾冀南周善良
贾冀南,周善良
(1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北京100044;2河北工程大学,河北邯郸056038)
当前农村信用合作社竞争力问题研究
贾冀南1,周善良2
(1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北京100044;2河北工程大学,河北邯郸056038)
近年来,县域经济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这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县域金融市场发挥的巨大支持作用密不可分。但是,农信社在发展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竞争力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其次,以某县农信社为例,深入探讨了农信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农信社竞争力水平的路径选择。
农村信用合作社;竞争力;路径选择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向好发展,我国县域经济也呈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县域金融市场下,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县域经济的崛起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当前的农信社也面临极其严酷的竞争,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区域性商业银行在不断扩展其在县域经济的业务,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业务的铺开以及农村民间借贷组织等新型金融组织的不断兴起等,使得这场竞争显得更加激烈。农信社要保持住目前在县域经济中的市场份额和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就必须不断挖掘自身发展的潜力,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从而取得这场竞争的胜利。本文选择了某县农信社做例,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农信社今后发展相应的路径,以期对提高农信社的整体竞争力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农村信用社竞争力理论概述
1.农村信用合作社竞争力的含义
农信社竞争力就是农村信用社在有效地保证金融机构经营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凭借各种优势形成的抵御风险、获取盈利并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能力[1]。农信社竞争力的具体内涵包括:一是农信社竞争力是一种综合实力。既包括长期的盈利能力,又包括抗击金融风险的能力;既包括领导层的决策能力,又与普通员工的素质密切相关;二是农信社竞争力的前提是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这体现了农信社在经营的特殊性;三是农信社竞争力主要是一种过程竞争力。是在金融市场的互动中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中表现出来的,体现的是对新技术的利用能力、金融创新能力、对金融市场的应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农信社竞争力是复杂的系统。它由其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同时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而成,是个动态的、交互的和复杂的概念。
2.农村信用合作社竞争力构成要素
(1)资产规模。规模是农信社竞争力的基础。作为以公众信心而生存的银行类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大小虽然不是影响竞争力的惟一决定因素,但是资产规模大小对其竞争力优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资产规模越大就越能赢得客户的信任,规模越大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越强。
(2)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农信社竞争力的主要体现,代表着农信社竞争力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金融行业规模相差悬殊的格局下,盈利能力的高低更能体现竞争力水平。
(3)人才资源。人才资源是农信社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发动机。在其他资源一定的情况下,拥有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资源队伍,将会比竞争对手有更多的发展优势。
(4)经营管理能力。银行的经营管理是指银行为了实现其日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其中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是银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业务体系和创新能力是银行竞争力的源泉。
(5)外部环境。影响农信社竞争力的外在因素主要有金融市场成熟度、同行业间的竞争态势和社会信用环境[2]。农信社进行的经营决策、计划和执行等经营管理活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运行的,因此,对环境要素的分析和研究是农信社竞争力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三、当前农村信用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农信社普遍存在着吸储能力不足,贷款结构不合理和管理不尽完善等问题。本文选择了河北省某县农信社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营业绩也稳步提升,但由于竞争形势的变化,该农信社在竞争中又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吸储和贷款能力减弱
表1 2001-2010年9月某县农信社存款余额、贷款余额 单位:万元
对表1的分析可以得出:2001-2010年9月,该县农信社存款余额总体呈现增长的发展态势,存款余额从2001年的87520万元增长到2010年9月的223844万元,存款余额增长数量为136324万元,10年间年均存款余额增长率为15.58%。但是,截止2010年9月,该县农信社的存款余额相对于2009年的存款余额仅增长了10669万元,即增长了5.00%,如果加上第四季度吸收的存款余额,其相对于2009年的存款余额的增长率也不会超过8.00%,也就是相当于2001-2010年10年年均吸储增长率的一半,这显示该县农信社吸储能力出现了明显下降的情况。
2001-2010年9月,该县农信社贷款余额一直在保持稳步增长,贷款余额从2001年的52493万元发展到2010年9月的162340万元,贷款余额增长额为109847万元,10年间年均贷款余额增长率为20.93%。但是,截止2010年9月,该县农信社的贷款余额相对2009年仅增长了5.73%,如果涵盖第四季度增加的贷款余额,其相对于2009年的贷款余额的增长率也不会超过8%,还不到2001-2010年10年年均贷款余额增长率的一半,这表明该县农信社贷款能力有了明显下滑的局面。
2.贷款结构不尽合理
表2 2010年9月某县农信社按贷款人性质划分、户数、金额及金额所占比例
分析表2可以得出:截止2010年9月,该县农信社的贷款按借款人性质划分主要投向了中小企业、大企业和小额信贷。其中,中小企业贷款户数为531户,贷款额为136094万元,占比83.8%;大企业贷款户数仅为2户,贷款额为15900万元,占比9.8%;小额信贷贷款户数为4913户,贷款额为10346万元,占比6.4%。显然,该县农信社贷款的主要方向是中小企业,所贷款项占到了总贷款额的绝大部分,而对大企业贷款和小额信贷的贷款所占比例都较低,占比均不到10%。目前,县域经济的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抗风险能力较差,收益率也相对较低,对于抵押和还贷都没有充足的保障,因此对其发放贷款比例过大也就具有较大的风险,从而不利于其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3.受教育程度较低
表3 2010年某县农信社员工受教育程度、人数及所占比例
对表3进行分析可以得出:2010年,该县农信社员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比为58.6%,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通过自学考试(80人,占比25.5%)和函授教育(63人,占比20.1%)取得的高学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中没有拥有硕士及博士学历的员工,而高中以下学历的的员工占比达到了41.4%。2008年,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有80%的员工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相比而言该县农信社员工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该县农信社员工学历普遍不高固然有其历史原因,但后期的再学习力度和引进年轻高学历人才工作的滞后也造成了该县农信社员工学历的偏低。员工学历水平偏低也体现了该县农信社的整体人力资源水平较低,从而影响了农信社提升其自身的竞争力。
4.缺乏相关的内部激励机制
由于体制等因素的原因,农村信用合作社都普遍缺乏科学合理的内部激励机制,这已经影响到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员工拓展业务的积极性,相关业务量的下降直接影响到了该县农信社在同行业间的市场竞争力。农信社在缺少相应的内部激励机制的同时,对岗位责任追究力度也在逐渐加大,这就更加影响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员工只是要求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对工作本身的期望值并不高,很少积极主动去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相关的业务能力,长此以往,就直接影响了农信社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国内各大国有股份制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都存在相关的内部激励机制,例如:一个员工或部门经理如果在规定的时间段之内能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就给予相应的奖金、红利、带薪休假、培训和职位晋升等激励措施。这些商业银行内部激励机制制定的原因就是为了与市场经济接轨,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最大程度的挖掘员工的潜力为机构服务,这将不断提高本机构在同行业间的业务量和业务水平,从而达到不断占领市场份额的目的,也就实现了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的目标。而目前该县农信社缺少相应的一整套内部激励机制,这应引起相关部门和高层领导的重视,把建设科学合理的内部激励机制和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来对待,努力通过系统完善的内部激励机制来促进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5.信贷产品单一
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业务品种主要有:农户小额信贷、农户联保贷款、个人质押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贷款、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和小企业联保贷款等品种。该县农信社的信贷产品也基本与上面所列吻合,但由于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各地金融机构竞争的加剧,一些盈利水平较高而风险程度较小的贷款领域被一些实力雄厚的大银行所垄断,所以导致农信社的信贷产品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贷款等极易产生信贷风险的贷款品种上。因此,农信社经营的信贷产品组合极易产生诸如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法律风险等方面的风险。根据国内外大型商业银行信贷产品发展情况来看,建立多层次、宽领域及深度的信贷产品综合体系,有利于其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也有利于自身的长久稳定发展。同时,农信社在发展相关信贷业务中的中间业务及创新型信贷产品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缺少完善的激励机制来保障和鼓励金融产品的创新,才导致其出现了信贷产品单一的局面。
四、提升农村信用合作社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1.增强吸收存款的能力
一是要大力增加营业网点。要增加农信社的吸储能力,各地农信社可以根据区位划分,合理考虑各村镇的交通状况,增加农信社的营业网点。考虑到网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在人口密度较大、经济基础较好的几个村庄间选择一个大村设立一个营业网点,合理增加农信社的营业网点可以解决农信社代办员被陆续撤销的不利影响,同时也能增强农信社吸储的能力。在更加宽广的领域对农村进行网点覆盖,加强对广大农户的吸储工作,这既能提升其在广大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又能改变农信社吸收存款增速放缓的现状,对提升农信社竞争力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二是要加强吸收大企业存款力。农信社在吸收大企业存款时要善于把握机会,主动出击。可以通过培训专门的业务人员和业务经理,同时利用政策优惠、高水平的服务等措施,最大程度的挖掘本地区及邻近县(市)的大企业客户,从而实现大幅度增加农信社存款余额的目标。
2.优化贷款结构
一是要不断增加优质大客户的贷款。要事先进行优质大客户的筛选工作,在众多大客户中优中选优,选出质量较高的优质大客户进行贷款营销;要成立公关部门,培训专门的人员进行大客户贷款营销,不断提高优质大客户的数量,不断提高农信社的贷款水平;做好相对应的服务工作,使得这些优质大客户能感受到农信社的良好形象和信誉,周到的服务不仅能起到留住大客户的效果,而且对优化农信社贷款结构也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二是要有梯度的减少中小企业的贷款。由于中小企业的贷款现阶段占据农信社贷款的绝大部分,应把中小企业中业绩优质良的客户保留下来,对于信用等级较低、防范风险能力较差和盈利能力较弱的客户要逐步减少贷款额度和不予贷款,从而达到优化农信社贷款结构的目的,从而保证贷款结构的合理高效运转。
3.优化人员学历结构
现阶段,各地农信社员工的学历普遍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信社竞争力的提高。农信社员工学历不高的情况由来已久,这是主要是由于之前招聘的农信社员工没有经过严格的程序就进入到农信社系统,且以前的招聘对学历本身要求不高。农信社要想建设一支高学历的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引进高校人才的步伐,使得农信社招聘的高素质人才既符合本社发展的要求,又能优化农信社员工学历结构;另一方面,农信社老员工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自身的学历水平,比如说自学考试、函授教育等,这既能能开拓自己的视野,又可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这不仅有利于农信社长远的发展,也有利于增强农信社的软实力。
4.加强内部激励机制建设
一是要进行政策导向激励。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落实重用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年轻有为的人才,用政策保障这项激励机制的有效实施,这对于增强农信社的市场竞争力将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二是要加强岗位竞争激励。加大岗位交流和岗上竞争力度,把创业有功的人提拔起来,守业有效的人留下来,败业有过的人撤下来,增强组织内聚力、亲和力和战斗力。实施全员劳动合同制,实行内部业务技术“末位淘汰制”,激发员工岗位练兵的积极性,建立一支高素质、能实干的员工队伍;三是要试行利益导向激励。农信社应制定相应的利益导向激励,对能按时或提前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利益激励,如奖金、红利、假期和职位晋升等,多措并举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5.创新金融产品
一方面,农信社要根据农户需要,在现有信贷产品的基础上开办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通知存款、定活两便储蓄存款等业务,并加大宜传力度,使广大农户对农信社各种存款品种有较全面的了解,并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当降低贷款利率,调整贷款的期限和额度,尤其是开发一些期限较长、金额较大的贷款品种;另一方面要丰富中间业务产品。农信社应积极主动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及时开发适合本地经济特征、有市场前景的新型中间业务品种。要调查、分析客户的需求,及时了解客户的业务发展动向和业务需求,设计出既符合农村信用合作社自身特点又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项目和服务种类。尤其要结合客户结构特点开发方便快捷的个人理财业务。充分运用农信社自身资源优势,开展各类经济信息、资产管理和财务顾问等咨询类业务。在调查研究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信用社在机构网络、技术管理、人才信息等方面的条件,选择适合市场需要、发展潜力较大、风险度较低、成本适宜而收益较高的中间业务品种,并系统地开展市场营销,培育和发展新的客户群体,实现中间业务的良性运行。
五、结论
县域金融市场下对农信社进行竞争力问题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文分析了某县农信社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农信社市场竞争力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储蓄水平、优化贷款结构、优化人员结构、制定内部激励机制和创新金融产品等,这些解决措施的实施既能帮助解决农信社在发展中所积累的众多问题,又能达到提升农信社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农信社的长远发展,对县域金融的繁荣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陈洪转,王飞.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谢平.农村信用和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经济,2010,(10)
[责任编校:张勇]
F832.35
A
1009-5462(2012)02-0023-05
2012-06-06
贾冀南,男,河北保定人,经济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经济增长理论,金融安全理论,人力资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