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2012-09-08王东伟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16期
关键词:心功能病情症状

王东伟

黑龙江省医院南岗分院心内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王东伟

黑龙江省医院南岗分院心内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49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49例采用护理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症状等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病情复发,提高治愈率,患者住院时间短且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护理干预;老年;心力衰竭;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器质性病变发展到终末不可避免的综合征,是老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严重的心脏病,5年病死率高达50%[1]。由于老年患者身体状况及恢复能力均较弱,加之心脏功能逐渐恶化,严重影响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其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负担[2]。为了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本院选取9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98 例,年龄 50~72 岁,平均(57.4±13.8)岁,其中,男性62例,女性36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的诊断标准,分级为心功能Ⅱ级患者34例,心功能Ⅲ级患者51例,心功能Ⅳ级患者13例。合并高血压患者17例,合并糖尿病患者21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49例为对照组,采用护理干预的患者49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内容为:(1)吸氧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纠正吸氧,尽量缓解心脏负荷。(2)用药护理。监测患者心率和心律的同时,给予其药物治疗,严密关注患者的尿量变化。(3)饮食护理。告知患者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缓解病情。(4)日常护理。解答患者的提问,医院常规进行知识宣传教育,住院期间限制患者活动,以减轻患者心脏负荷等。

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包括:(1)排便护理。老年患者往往由于长期卧床不起或精神错乱导致大小便失禁,为患者留置尿管并定期冲洗,关注尿量变化,谨防其泌尿系统感染。(2)休息护理。指导老年患者采用准确舒适的卧位休息,以半卧位最佳,可以大幅减轻患者心脏的负担,减少静脉回流;定期为患者翻身和按摩,可以防止压疮的发生。(3)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多与其进行心理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尽量消除其不良心理状况,增强其耐心和信心,使其进行有效的自我心理调节,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4)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养成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每天保持良好情绪生活的好习惯。平时运动要适时适量,坚持有恒,有序有度。叮嘱患者一定要戒烟戒酒。(5)出院指导。由于患者的病情受多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反复,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根据自身病情的变化进行自我调整,避免病情恶化。

1.3 评分方法和判定标准

生活质量评估:采用MHL评分进行评估,分为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症状 4个方面,分为 0(最好)~5(最差)个维度,计算每个维度的分数总和,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差[3]。

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2)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和各生命体征有所改善,心功能进步1级而未达Ⅰ级。(3)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心功能无变化,甚至加重、恶化[4]。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症状等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s,分)

组别 例数(n) 体力限制 社会限制 情绪 症状对照组观察组49 49 t值 P值13.1±7.2 10.3±6.4 5.257 0.030 5.2±1.1 4.3±0.9 4.501 0.040 9.6±3.2 6.5±2.4 6.283 0.021 9.7±3.1 6.3±1.8 6.176 0.023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n(%)]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近年来我国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大约为0.9%,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竟高达10%[5]。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生理环境的改变,老年人器官功能出现了严重的衰退,适应能力逐渐变差,一旦出现呼吸困难等病症,其身心将会极度痛苦,更加加重了心脏的负担,使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更加恶化,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除患者的痛苦,使其有受重视的感觉,增加了患者对病症的自控能力,改善其紧张焦虑的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6]。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还要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多与其进行思想沟通,给予其必需的鼓励和支持,生活上更加体贴,帮助其保持舒适的良好体位,放松心情,谨遵医嘱并合理用药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的不适感觉,可以避免部分并发症的发生。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症状等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有效的护理干预确实取得了独特的临床效果,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大幅缓解,其生活质量也得到了相应改善。综上所述,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病情复发,提高治愈率,患者住院时间短且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钱俊峰,姜红,葛均波.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和治疗现状[J].中国临床医学,2009,16(5):700-703.

[2]樊君娜,李文静,王静.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0,31(17):2738-2739.

[3]尹红.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0,16(17):18-20.

[4]梅霞云.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1,29(1):147.

[5]雷小红,苗丽,邓万俊.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2):2995-2999.

[6]王晓梅.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16(12):104-105.

R473.5

A

1674-4721(2012)06(a)-0126-02

2012-03-19 本文编辑:赵丽萍)

猜你喜欢

心功能病情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参蛤散对腹主动脉缩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