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潘琦:我就是吃饱了撑着的那位

2012-09-06赵杰

中国新闻周刊·能源专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博里种树网民

赵杰

青岛姑娘潘琦刚过完自己的27岁生日,在2012年平安夜到来的前一天,她上夜班至凌晨,睡到九点半才起床。

在报社上班近四年的她,爱好之一是睡觉,“向往能睡到自然醒”。但在行将过去的一年里,她一度牺牲自己的爱好,投入地做了一件事:质询青岛市政府斥资40亿元种树的行政过程。

那段时间,被各方声音包围,她也曾“很烦很乱”,在微博里安慰自己:“无论在怎样的体制和环境下,每个人都有权选择做自己。”

“事情不普通是因为社会不正常”

如果不是被今年3月微博博主“作业本”一条被转发五六千条的微博引发“去看看”的念头,身为娱乐记者的潘琦应该还是会一如既往地不太关心时事。

那一条微博的大致意思是:青岛要铲除草坪建树林。由于消息所言的事发地距离自己很近,潘琦决定去看看事实究竟如何,“当时根本没想太多。”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那天起开始关心时事,从此就关心上了。

这一天的青岛,在潘琦的眼中变得不再一样。老街区里的一些建筑物被推倒铲平,中山路的百年老树,已然消失,成为永远的回忆。“由于政府事先没有任何公告或者听证,有老市民曾经拦阻过砍树行为,但是无效。”

之后的潘琦,也曾跟着一些网民在微博里指责政府行为的不公开和粗暴。但是,她很快意识到自己应该安静下来“做有用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围观式的呐喊,“这个社会会喊会叫的人多了去了,事后发现除了愤怒还是愤怒,很少能获得有效答案”。

说干就干,潘琦开始逐一拨打市长热线、市建委热线、市园林局热线,在一圈“踢皮球式”的通话之后,自始至终保持温和与礼貌的她没有得到来自官方的正面回应;同时,她走访市民、种树工人等等,详细计算种树的成本与政府预算之间的差距。最终,她将自己的录音和调查结果予以整理,并于4月11日发出长微博,题目为《一个普通市民如何向政府表达自己意见的过程》。

在这条博文的开头,这名青岛姑娘先以不乏自我反省的口吻表示:决定不骂人了!而后,她通过查询《宪法》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了法律依据: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权利提出批评和建议。

那一刻,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这篇文章中对政府行为的质疑和建议,只是在行使法律赋予一个公民的权利。这篇博文迅即引发高度关注,几天时间被转发近三千次,评论近千条。

“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做着很普通的事情。至今我都不懂为何会被放大。”潘琦不认同有人称她“英雄”之类的说法,认为很多人喜欢寻找或者树立“英雄”,是因为这个社会太不正常了。

体会到打造公民社会的两难

以潘琦为代表的网民质疑最终引起青岛市政府的注意,4月18日,该市园林局公开发布《关于我市植树增绿工作有关情况的答复》,对于这些质疑予以感谢,并承认此项工作开展前期忽视了宣传和沟通工作,提出其间存在的四个方面问题,表示将予以纠正。

第二天,青岛市副市长王建祥在网络问政平台回答网民提问,潘琦坐在电脑前,一度看到同时在线网民数量高达近25万,以至于网络瘫痪。此间王建祥回复了网民集中关心的“40亿经费、规划不合理、追责不明确”等问题。

似乎是一个圆满的结果,但潘琦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体会到打造公民社会的两难:一方面,法治的不健全,使得普通老百姓權利无法得到保护;另一方面,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的不够,使得“大家都很急,行为处事却缺乏智慧”。

这次真真实实参与到政治当中的经历,使潘琦体会到“原来政治就在你身边,你可以不关心它,但是一定离不开它”。期间,她难过的不是自己的行为不被一些网友认同,不是身边有些人对自己“别有用心”的猜忌,而是发现“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好的东西,但都习惯性地选择向利益妥协而放弃自我原则”。

这让她清楚地明白,所谓的“公民精神”何等稀有和宝贵。当然,这段时期,潘琦也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正能量”。署名“青岛塔下”的80后市民就提出要响应潘琦号召,并发布《另一个普通市民行使知情权的记录》;有人匿名送花到她办公室,内夹字条“加油”;也有领导、同事给予理解与鼓励。

一次与同事的聊天让潘琦发现自己“似乎就是吃饱了撑着的那位”。这名同事当时对她说:质疑种树这事儿,也只有你会做。

“很多人不解的是,我关心的事情和我的切身利益太遥远。”潘琦笑言,朋友们都说,别人要么因为自己的房子被拆了奋起抗争,要么是工资没有按时发放怒而讨要,她却是为了让政府公开行政行为这种“有点儿不着边的事情”。

猜你喜欢

博里种树网民
“台独联署”被岛内网民嘲
回到我们大自然中的家
种树
一起来种树
有感“网民节”
种树
2.9亿
首届网民节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