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常见问题

2012-09-06张文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22期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常见问题施工

张文勇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construction,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construction; common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逐渐普及,所以任何建筑企业都必须要保证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质量,必须要做好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质量控制工作,由此建造出的建筑工程才能保证质量。这对于建筑企业以及使用者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1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问题

保护层厚度的规定是为满足结构构件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保护层厚度太小,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太大则构件表面易开裂,在框架结构施工中,由于楼面标高是一致的,双向框架梁同时穿越柱节点时,必然造成一侧框架梁面筋保护层厚度偏火(往往会超过 40ram)。井字架梁节点也有同样问题,这些问题无法避免,但需注意:一是梁箍筋的下料问题,由于一向框架梁面筋需从另一向框架梁面筋底下穿过,因此梁端箍筋下料时高度可减小20~30mm(仪一向框架梁端需要),二是施工时以哪一向为主,因保护层厚度增大,截面有效高度变小,正截面受弯承载能力减小(约 5%),设计时是否考虑了这种影响,另一方面构件表面容易开裂。

2 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问题

2.1 一般施工做法的弊病

梁柱节点施工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节点构造复杂,钢筋分布密集,操作人员高空作业,施工难度大,特别是中间柱子钢筋纵横交错,箍筋绑扎不便,采用整体沉梁时节点区下部箍筋无法绑扎,致使梁节点部位不放或少放柱箍筋,留下严重隐患。部分施工人员意识到钢筋骨架整体人模后柱节点内箍筋绑扎困难,便采用两个开口箍筋拼合,然而在整个节点区均采用开口箍筋显然不符合规范规定。规范对箍筋封闭和箍筋末端弯钩的构造要求,是保证箍筋对混凝土核心起有效约束作用的必要条件。

2.2 改进的对策

近几年的做法是将梁板模板(含侧模板)全部安装完毕后才安装梁板钢筋并整体沉梁。该施工程序的优点是钢筋堆放、运输及绑扎较安全,交叉作业少,支模和绑钢筋不冲突,工效较高。但若不采取特别措施,会出现节点箍筋少放或者箍筋间距无法保证的问题。对此,可采用如下措施解决:

2.2.1 下料时每个节点增加若干根纵向短筋(可用细钢筋);

2.2.2 柱节点区箍筋现场焊接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再将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穿梁钢筋并绑扎,为防止附加纵向短筋位置与柱纵筋冲突而造成套箍困难,附加纵向短筋应偏离箍筋角部约50mm,采用该法可保证柱节点箍筋的间距与数量,实施效果较好.需要说明的是,当结构较复杂时,采用该方法可能也会有困难,施工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3 框架柱纵筋的搭接

按照规范和规程的规定允许搭接的矩形,异形柱纵筋应优先采用机械连接或对接焊,但有些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或贪图方便,更愿意采用搭接。这种做法往往会造成柱在纵筋搭接部位的截面过小,因该部位箍筋尺寸并未变化,使柱纵筋难以紧靠箍筋(相差柱主筋1d 的距离,其直径通常在 18 以上)。这一问题在柱截面较大时还不太突出。随柱截面的减小就显得较为突出。特别是异型柱通常柱宽仅200mm,如端部配 2 25 纵筋。减去钢筋保护层 50mm。则此时两根纵筋的净距仅 100mm。若采用搭接,则搭接处两根纵筋的净距如按搭接1 根考虑也仅 75mm,若两根同时搭接则只剩下 50mm。显然对柱有效截面削弱太大,使钢筋搭接末端延伸部位成为柱的薄弱点。

4 混凝土的具体施工方法

4.1 混凝土的浇筑方案

一般来说混凝土都具有厚度较厚的特点,所以混凝土内部水化热的温度都会存在较高的现象,而内外的温差以及降温速率的实际控制难度较大,所以目前都会选择斜面分层浇筑法。

4.2 混凝土的浇筑

由于混凝土经常会出现冷缝现象,所以要避免冷缝的出现就必须将浇筑搭接时间加以控制,一般来说控制在5 小时内最佳。我们必须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就将所有的事项安排好,例如浇筑的顺序、流向、长度、厚度、宽度以及搭接时间都进行细致的计划。首先要做好基础设施的准备工作,混凝土输送泵、罐车等必须要提前准备好;其次从北至南利用斜面分层浇筑法进行浇筑,要达到一个坡度、薄层浇筑、一次到顶的效果,在实际的浇筑中应采用2台输送泵来布料,输送泵的控制范围应保持在6M,罐车应控制在18到20台,并且备用5台;最后底板从北至南按顺序进行浇捣,每台输送泵控制范围都应保持在 6M 的宽度。这里要注意的是针对混凝土的振捣必须要及时并且均匀,坚决避免出现漏振的现象,也避免过振的现象,要防止离析问题的出现。

4.3 混凝土的表面处理工作

由于混凝土的表面水泥浆相对较厚,所以在混凝土浇筑之后的3到4个小时内应利用水长刮尺进行刮平,并在水凝浆初凝前使用铁滚筒进行碾压,一般来说碾压2遍相对效果较好,之后在利用抹子进行压实。由此来保证混凝土的表面不会产生裂缝的现象。

4.4 混凝土内部温度的监测工作

首先应在承台的范围内埋设四根垂直的测杆,并且每根测杆应沿着混凝土的厚度设置 3 个不同的测点,也就是说应设置 4 跟测杆以及 12 点测点。其次在头三天应每间隔 1 小时就进行一次温度测量,三天之后应保证每隔4 个小时就进行一次测量。再次相关人员应针对每次测量的数据进行细致的记录,并根据温度的变化制定曲线图,图中要将不同测点的问题以及中心测点和表面测点温度差表现出来。只有做好混凝土内部的问题监测工作,才能有效的防止产生温度裂缝。

4.5 混凝土的养护

在浇捣 4 到 5 小时之内,应针对表面进行抹面,之后浇温水进行保养,保养之后在混凝土表面应铺上一层塑料薄膜,中间应覆盖 2层麻袋,之后在上面再铺一层塑料薄膜由此来进行保温处理。在整个养护期间应及时针对混凝土表面的干湿情况以及温差进行检查,并及时给混凝土浇水来保证混凝土的湿润。如果温差超出了25℃,那么就应采用灯照或者搭设塑料保温棚等方式来将温差逐渐控制在 25℃的范围之内。

4.6 混凝土施工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4.6.1 首先必须选择质量合格的原材料,原材料在使用之前必须要进行细致的检验,杜绝使用不合格的产品。除此之外应注意原材料的温度问题,由此保证混凝土入模时的问题与理论相近。

4.6.2 在搅拌过程中外加剂的添加必须由专人负责,并且添加量必须要做到准确无误。

4.6.3 用于混凝土浇筑的基槽是事先进行清理,将槽内的杂物都进行清理。

4.6.4 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必须要保证连续进行,其中的间歇时间不应超过5 个小时。

4.6.5 混凝土的测温以及养护工作必须要求专人负责,在测温和养护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必须要及时的通知有关技术人员。

5 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工艺技术的进步,新的生产方式产生并发展起来,这样就势必要求有多种形式的建筑模式来适应这种发展。很多建筑正在向多层及高层发展,合理利用并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土地使用。随着建筑工艺的革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已经出现,但是对其应用时间并不长,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摸索。只有切实加强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质量进行控制把关,才能进一步扩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范围。本文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的几个问题,对控制工程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来彩.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延性设计的理解[J]中华民居.2010(12):44

[2]郑冬菁.浅谈钢筋砼框架结构在抗震中的延性设计[J].福建建设科技.2002(3):20-21

猜你喜欢

钢筋混凝土常见问题施工
挂篮悬浇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的常见问题分析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技术
超薄水泥混凝十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