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孙泽轩
2012-09-06
人物介绍
——孙泽轩
孙泽轩,男,汉族,1966年6月生,重庆市人,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1989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地质系铀矿地质勘查专业,获学士学位,2007年获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学专业博士学位。1989~1999年,在核工业西南地质局281大队工作,2000年至今,在核工业280研究所工作。现任核工业280研究所总工程师,《世界核地质科学》、《四川地质学报》杂志编委。
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在第一线从事铀矿地质生产与科研工作。主持完成铀矿地质生产与科研项目25项,参与8项,获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优秀地质报告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1990~1995年,主持并参与完成了康滇地轴1:20万会理幅、武定幅、昆明幅、米易幅、东川幅铀金综合区域地质调查等项目。对康滇地轴中南段出露的各种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铀金矿化类型及其富集规律有了全面的认识,预测了找矿远景地段。
2000~2002年,主持并参与完成了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东乌珠穆沁旗1:50万铀矿区域地质调查”和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沙麦地区构造地质特征研究”项目。对内蒙古东北部巴音宝力格隆起带山间盆地发育类型、盖层沉积体系、水文地质特征、氧化带发育特征和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预测了成矿远景区。提出沙麦地区中新生代发育有伸展构造,研究了伸展构造发育特征,并对伸展构造控制山间盆地发育类型、盖层沉积体系、地下水水动力条件和深部氧化带发育程度,以及与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
1996~1999年、2003~2007年,主持并参与完成了 “滇西盈江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带钻区调(1:5万)”、“滇西陇川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带钻区调(1:5万)”、“滇西梁河盆地地浸砂岩铀资源评价”、“滇西龙川江盆地地浸砂岩铀资源评价”、“造山带山间盆地潜水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特征与成矿模式”、“滇西新生代盆地与砂岩型铀矿成矿”等生产与科研项目。对滇西新生代盆地盖层沉积体系和层序地层、盆地沉积演化与盆山耦合、氧化带发育特征、铀矿化特征等开展了系列研究。认为滇西地区存在两种类型的新生代盆地,其盆地沉积演化、火山活动、地貌景观等不同,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亦存在差异;提出滇西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是发育于冲积扇沉积体系上的潜水层间氧化带类型,初步建立了潜水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为在区内开展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2008年至今,主持并参与完成了 “康滇地轴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康滇地轴中南段铀矿找矿方向研究”等项目。对康滇地轴主要铀矿点(带)的基础地质条件、控矿因素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以晋宁—澄江期地质构造演化重大转折事件与铀多金属成矿作用为主要找矿方向,将安宁河断裂带两侧混合交代古老变质岩区作为下一步重点探索地区,这对康滇地轴铀资源勘查规划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在国内学术刊物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6篇,合作发表论文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