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渗透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2012-09-06王佩将戴全厚丁贵杰程富东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坡耕地刺梨喀斯特

王佩将,戴全厚,丁贵杰,程富东

(贵州大学林学院,550025,贵阳)

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渗透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王佩将,戴全厚†,丁贵杰,程富东

(贵州大学林学院,550025,贵阳)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喀斯特地区大湾小流域不同植被恢复阶段样地和不同经果幼林样地,以烤烟坡耕地和柳杉人工林作为对照,研究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渗透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渗透性能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李树+金银花>刺梨+猕猴桃>李树+刺梨>枣树+玉米,乔木疏林>灌木林>灌草>乔灌过渡林>草坡>柳杉人工林;2)烤烟坡耕地土壤平均入渗速率与稳定入渗速率均次于乔木疏林地,烤烟坡耕地土壤入渗性能较好;3)考斯恰柯夫方程是比较适宜于描述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阶段土壤入渗特征的模型;Philip模型和Horton模型对经果幼林的土壤渗透性能模拟效果较好,Horton模型的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与实测值较为接近,适宜于描述喀斯特地区的土壤入渗过程;4)土壤的渗透性能与>0.05mm砂粒质量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0.05~0.001mm粉粒质量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土壤渗透性能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土壤>0.05mm砂粒质量含量和0.05~0.001mm粉粒质量含量。

土壤入渗;植被恢复;经果幼林;土壤理化性质;喀斯特

西南喀斯特山区是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在于消除或者减弱地表径流,而土壤水分入渗规律是探讨地表径流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对明确地表径流的调节机制及土壤侵蚀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许多研究结果[2-3]表明,土壤的渗透性能越好,地表径流就越少,土壤的侵蚀量也会相应地减少。因此,在降雨量丰富且时间集中的西南喀斯特地区,研究土壤的渗透性能对于削减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意义[4]。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土壤入渗的研究较多,刘目兴等[5]研究了土壤初始含水量与入渗的关系,A.J.Franzluebbers[6]研究了土壤有机质与入渗的关系,L.D.Machiwa等[7]研究了土壤入渗的空间异质性,H.Kato等[8]利用人工降雨方法研究了蒙古牧区草地的入渗特征,但对喀斯特地区土壤的渗透性能的研究相对较少。陈明珠等[9]研究了土体成因及矿物成分对喀斯特土体渗透性的影响,刘建伟等[10]利用盘式入渗仪研究了喀斯特洼地菜地和玉米(Zeamays)地的土壤入渗性能,张治伟等[11]研究了岩溶草地、灌丛地、果园、旱地的土壤入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刘丽红等[12]研究发现,岩溶槽谷区旱地比荒地和林地的土壤渗透性能好。这些研究主要是对喀斯特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入渗性能的研究,对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入渗性能演变研究较少。笔者以喀斯特典型小流域——大湾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和不同类型经果幼林的土壤水分入渗特征,探讨土壤理化性质对入渗性能的影响,以期为该区生态重建及植被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南部羊场镇境内的大湾小流域,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白布河支流。地理坐标为 E 105°37'12″~105°44'51″,N 27°07'31″~27°02'34″,最高海拔 1 697m,最低海拔 1 304m,平均海拔1 500m,相对高差393m,属典型的低中山丘陵地貌,出露地层多为碳酸盐类石灰岩,其地带性土壤主要为石灰岩、砂页岩风化形成的黄壤,占土地面积的98.6%。气候为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8℃,多年平均降雨量1 118mm,降雨多集中于7—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1.4%。原生植被多被严重破坏,现存都为次生林,乔木多为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崖樱桃(Cerasus scopulorum)、香椿(Toona sinensis)、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等,灌木多为异叶鼠李(Rhamnus hetrophylla)、金丝桃(Hypericum bellum)、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等,草本层多为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金茅(Eulalia speciosa)、芒(Saccharum arundinaceum)等。流域土地总面积2 144.31 hm2,其中坡耕地面积937.15 hm2,经果林面积 36.36 hm2,林地面积436.21 hm2(其中有林地 109.02 hm2,灌木林地253.86 hm2,疏幼林地73.33 hm2),荒山荒坡面积55.60 hm2。

2 材料与方法

2.1 样地选择

根据研究区内现存植被、土地利用方式等特点,运用时空替代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5个样地(草坡CP,灌草GC,灌木林GM,乔灌过渡林QG,乔木疏林QS),并选取了4个不同经果幼林样地(枣(Ziziphusmontana)树 +玉米 ZY,李(Prunus salicina)树+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LJ,李树+刺梨(Rosa kweichowensis)LC,刺梨+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CM,这些样地原为坡耕地,果树栽培3年,取样时玉米已经种植),以及坡耕地(烤烟(Nicotiana tabacum)地PG,取样时已经种植)样地1个和人工林(10年生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人工林RG)样地1个。样地大小均为20m×20m。样地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样地基本情况Tab.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sampling plots

2.2 土壤样品的采集

在每块样地内,按S形选取6点,用环刀采集表层原状土样,用来测定土壤密度、总孔隙度及田间持水量,并用铝饭盒取表层原状土以测定水稳性团聚体。另外用土钻采集表层(0~15 cm)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风干后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样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见表2。

2.3 样品分析

土壤密度、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等物理性质的测定采用环刀法(LY/T 1215—1999)。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采用比重计法,水稳性团聚体采用干-湿筛法,有机质质量含量的测定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

土壤渗透性采用渗透筒法(LY/T 1218—1999)测定,渗透筒规格为44.16 cm2×20 cm,取土深度为10 cm。土壤入渗能力的定量表示常常借助于土壤入渗速率,即最初入渗速率、最后入渗速率以及入渗开始后经单位时间的入渗速率。各指标的计算方法为:

式中:v0为初始入渗速率,mm/min;W0为最初入渗时段内渗透量,mm;t0为最初入渗时间,min,取最初入渗时间为2min;vc为稳定入渗速率,即单位时间内的渗透量趋于稳定时的渗透速率,mm/min;Wc为渗透达到稳定时的渗透量;tc为渗透达到稳定时所需的时间;v平为平均入渗速率,mm/min;W总为从开始入渗到稳定入渗时的渗透总量,mm;t总为从开始入渗到稳定入渗时总的时间,min。

选择考斯恰柯夫、Philip、Horton 3种土壤水分入渗模型对各样地的土壤入渗过程进行模拟。模型方程如下。

考斯恰柯夫经验模型

式中:v为入渗速率,mm/min;t为入渗时间,min;a与n是常数。

Philip模型

式中s和b为与入渗特性有关的常数。

Horton模型

式中k为常数。

2.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及分析。

表2 样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Tab.2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ampling plots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过程与特征

各样地土壤入渗过程曲线(图1)表明:土壤初始入渗速率较高,而后逐渐降低,最后趋于稳定;但不同植被恢复阶段、不同经果幼林类型之间存在差异。草坡(CP)和灌草(GC)的土壤入渗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比较平缓,灌木林(GM)、乔木疏林(QS)和烤烟坡耕地(PG)的入渗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较快。

图1 各样地土壤入渗过程曲线Fig.1 Soil infilitration curves of the sampling plots

各样地土壤入渗指标见表3。可知,不同经果幼林、植被恢复阶段的土壤入渗特征差异比较明显。不同经果幼林的初始入渗速率由大到小顺序为刺梨+猕猴桃(CM)>李树+金银花(LJ)>枣树+玉米(ZY)>李树+刺梨(LC);而稳定入渗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李树+金银花(LJ)>刺梨+猕猴桃(CM)>李树+刺梨(LC)>枣树+玉米(ZY),平均入渗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李树+金银花(LJ)>刺梨+猕猴桃(CM)>李树+刺梨(LC)>枣树+玉米(ZY)。有研究表明,平均入渗速率能较好地表征土壤的渗透性能[13];而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与土壤的饱和导水率相等或接近,常被用作定量描述土壤渗透能力的综合指标[14]。可见,李树+金银花(LJ)和刺梨+猕猴桃(CM)这2种模式的土壤渗透性能较好。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初始入渗速率由大到小顺序为乔木疏林(QS)>灌木(GM)>灌草(GC)>乔灌过渡林(QG)>柳杉人工林(RG)>草坡(CP),稳定入渗速率和平均入渗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乔木疏林(QS)>灌木(GM)>灌草(GC)>乔灌过渡林(QG)>草坡(CP)>柳杉人工林(RG)。可见,乔木疏林(QS)的土壤入渗性能最好,柳杉人工林(RG)的入渗性能最差。所有地类中,烤烟坡耕地(PG)土壤初始入渗速率最大,稳定入渗速率和平均入渗速率也都较大(仅次于乔木疏林(QS)),土壤渗透性能较好。从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入渗特征的变化可知,坡耕地退耕后,随着植被的演替,土壤的渗透性能会先变差,再逐渐变好。

由表2和表3可知,乔木疏林(QS)的有机质质量含量和1~0.5mm砂粒质量含量最高,>0.25mm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含量也较高,说明乔木疏林(QS)的土壤较疏松,质地较轻,颗粒粒间空隙较大,有利于水分下渗,因而,乔木疏林(QS)土壤入渗性能较好。柳杉人工林(RG)土壤有机质、砂粒质量含量和>0.25mm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含量均较低,其土壤入渗性能较差。坡耕地(PG)经常受人为扰动,种植的作物很少返还给土壤,土壤有机质质量含量较低,且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发源地,土壤中较细颗粒被径流搬运,剩余较大的颗粒,土壤逐渐砂化,是造成坡耕地入渗速率较大的主要原因。4种经果幼林中,李树+金银花(LJ)和刺梨+猕猴桃(CM)的土壤入渗性能较好,可能是因为这2种经果林地的土壤砂粒质量质量较高,土壤较疏松,使得土壤的入渗速率较大。

3.2 土壤入渗模型拟合

土壤水分入渗是个复杂的物理过程,是地表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土壤水分入渗是径流计算和评价水土保持效益的重要指标,而合适的入渗模型是研究水源保护林保水功能的重要手段[15]。有关土壤水分入渗的数学模型很多,包括纯经验模型和半理论、半经验模型,如Green-Ampt模型、Philip模型、考斯恰柯夫模型、Horton模型、方正三模型等[16]。

表3 不同样地土壤入渗特征指标Tab.3 Characteristics indices soil infiltration of the sampling plots mm/min

选择常用的考斯恰柯夫模型、Philip模型和Horton模型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过程进行拟合的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入渗模型对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结果Tab.4 Simulated results of the sampling plots by using soil infiltrationmodels

3个模型对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判定系数都超过0.85,可知3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土壤入渗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比较不同入渗模型的R2可知,拟合效果较好的考斯恰柯夫模型有4个,Horton模型有4个,Philip模型有3个。对于植被不同恢复阶段的土壤入渗拟合效果,考斯恰柯夫模型比Philip模型和Horton模型更好;对于4种经果幼林,Philip模型和Horton模型各有2个R2较大;Philip模型对烤烟坡耕地(PG)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效果较好,考斯恰柯夫模型对柳杉人工林(RG)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效果较好。

考斯恰柯夫模型是经验模型,而Philip模型是在水分运动基本方程式的基础上经简化推导出来的,比考斯恰柯夫模型多一个参数,可以认为是考斯恰柯夫模型的改进式[17]。Philip模型和Horton模型是物理模型。Philip模型中的参数b是土壤稳定入渗速率,s是反映土壤入渗能力大小的有效指标,其值越大,入渗能力越强,反之相反[18]。将 Philip模型表达式和表4中Philip模型的拟合结果对比可以看出,烤烟坡耕地(PG)的s值最大为35.31,入渗能力最强,灌木林(GM)和刺梨+猕猴桃(CM)地次之,李树+刺梨(LC)地和草坡(CP)的土壤入渗能力较弱。

Horton模型中包括了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初始含水量决定了曲线的坡度,初始含水量越低,入渗初期曲线变化越陡。由Philip模型和Horton模型拟合所得的稳定入渗速率与实测值比较可知,Horton模型的稳定入渗速率与实测值较为接近,而且Horton模型的初始入渗速率也和实测值相差不大,说明Horton模型比较适宜于描述本研究区土壤的入渗过程。

3.3 土壤理化性质对渗透性的影响

土壤入渗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土壤含盐量、水稳性团粒含量、土壤密度等[19-20]。土壤稳定入渗速率随着>0.25mm的水稳性团粒质量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壤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土壤砂粒质量含量越高,黏粒质量含量越低,越利于水分下渗[21]。由表5可以看出:1~0.05mm砂粒质量含量与3个土壤渗透性能指标呈正相关,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0.05~0.001mm粉粒质量含量和3个土壤渗透性能指标呈负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0.001mm黏粒质量含量、有机质质量含量、>0.25mm水稳性团粒质量含量与土壤渗透性能呈正相关,但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0.01mm物理性黏粒质量含量、土壤密度与3个土壤渗透性能指标呈负相关,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结合表2和表3也可以看出,渗透性能较好的样地1~0.05mm砂粒质量含量较高,0.05~0.001mm粉粒质量含量较低。由此可知,坡耕地退耕后,随着植被的逐渐恢复,土壤的渗透性能逐渐变好,所以,在喀斯特地区,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量,从而减少水土流失。

表5 土壤理化性质与渗透性的相关系数Tab.5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soil infiltration capacity and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土壤总孔隙度越大,越有利于水分下渗。王国梁等[22]通过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植被恢复对土壤稳定入渗的影响发现,土壤总孔隙度与稳定入渗速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田间持水量、土壤有机质质量含量也与土壤渗透性能密切相关[23-25]。本研究中,土壤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土壤有机质质量含量与土壤渗透性能呈正相关关系,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土壤水分入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加明确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渗透速率的影响作用,进一步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法以筛选影响土壤渗透速率的主导因素。对初始入渗速率Y1(mm/min),稳定入渗速率Y2(mm/min),平均入渗速率Y3(mm/min),土壤密度(g/cm3)X1,总孔隙度X2(%)、田间持水量X3(%)、1~0.05mm砂粒质量含量X4(%),0.05~0.001mm粉粒质量含量X5(%)、<0.001黏粒质量含量X6(%)、<0.01物理性黏粒质量含量X7(%)、>0.25mm水稳性团粒质量含量X8(%)、有机质质量含量X9(%)做逐步回归分析,自变量取舍标准为显著性水平α=0.05,得到回归方程如下:

可知,1~0.05mm砂粒质量含量与 <0.05~0.001mm粉粒质量含量是影响土壤渗透性能的主导因素。

4 结论

1)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烤烟坡耕地土壤的入渗性能较好。

2)在喀斯特地区,实施灌草坡的封育和乔灌搭配式的生态恢复措施,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水分入渗,减少地表径流。

3)考斯恰柯夫、Philip、Horton3种模型都可以很好地描述土壤入渗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考斯恰柯夫入渗模型对柳杉人工林和植被恢复不同阶段的土壤入渗过程拟合效果较好,Philip模型对烤烟坡耕地和李树+刺梨、刺梨+猕猴桃2种经果幼林的土壤入渗拟合效果较好,Horton模型对枣树+玉米、李树+金银花的入渗过程拟合效果较好。Horton模型适于描述本研究区的土壤入渗过程。

4)土壤渗透性能与土壤0.05~0.001mm粉粒质量含量和1~0.05mm砂粒质量含量密切相关,可根据其相关关系构建线性方程定量描述土壤水分的渗透速率。

在实验中得到贵州大学农学院卜通达与凌邦元老师的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5 参考文献

[1]林代杰,郑子成,张锡洲,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学报,2010,24(1):33-36

[2]吴钦孝,韩冰,李秧秧.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2(6):125-129

[3]杨海龙,朱金兆,毕利东.三峡库区森林流域生态系统土壤渗透性能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3,7(3):63-65

[4]赵中秋,蔡运龙,付梅臣,等.典型喀斯特地区土壤退化机理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性能比较[J].生态环境,2008,17(1):393-396

[5]刘目兴,聂艳,于婧.不同初始含水率粘质土壤的入渗过程[J].生态学报,2012,32(3):871-878

[6]Franzluebbers A J.Water infiltration and soil structure related to organicmatter and its stratification with depth[J].Soil& Tillage Research,2002,66:197-205

[7]machiwa L D,Jham K,Mal B C.Modeling infiltration and quantifying spatial soil variability in a wasteland of Kharagpur India[J].Biosystems Engineering,2006,95(4):569-582

[8]Kato H,Onda Y,Tanaka Y,et al.Fieldmeasurement of infiltration rate using an oscillating nozzle rainfall simulator in the cold,semiarid grassland ofmongolia[J].Catena,2009,76(3):173-181

[9]陈明珠,阎长虹,王玉英,等.土体渗透性影响因素:以普定陈旗堡为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4):66-70

[10]刘建伟,陈洪松,张伟,等.盘式入渗仪法测定喀斯特洼地土壤透水性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8,22(6):202-206

[11]张治伟,朱章雄,王燕,等.岩溶山地不同利用类型土壤渗透性能及影响因素[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6):71-76

[12]刘丽红,蒋勇军,王翱宇,等.岩溶槽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入渗规律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0,30(4):51-56

[13]刘艇,王继红.不同植被覆盖土壤水库容特征及渗透速率[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0,28(4):471-475

[14]黄高宝,罗珠珠,辛平,等.耕作方式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渗透性能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07,27(6):5-9

[15]吴长文,王礼先.林地土壤的入渗及其模拟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1995,2(1):71-75

[16]赵洋毅,王玉杰,王云琦,等.渝北水源涵养林构建模式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0,30(15):4162-4172

[17]刘卉芳,曹文洪,王向东.黄土区不同地类土壤水分入渗与模拟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8,15(5):42-45

[18]闫东锋,杨喜田.豫南山区典型林地土壤入渗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1,9(6):43-50

[19]田积莹.黄土地区土壤的物理性质与黄土成因的关系[J].水土保持研究,1987,5(1):1-12

[20]蒋定生,黄国俊,谢永生.黄土高原土壤入渗能力野外测试[J].水土保持通报,1984,4(4):7-9

[21]马晓刚,张兵,史冬梅,等.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紫色土入渗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7,21(5):25-29

[22]王国梁,刘国彬,周生路.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植被恢复对土壤稳定入渗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5):529-535

[23]刘广路,范少辉,漆良华,等.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渗透性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8,22(6):44-48

[24]周维,张建辉.金沙江支流冲沟侵蚀区四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入渗特性研究[J].土壤,2006,38(3):333-337

[25]霍小鹏,李贤伟,张健,等.川西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枯落物持水与土壤渗透性能[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5):540-546

In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nd its affecting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vegetation recovery in Karst region

Wang Peijiang,Dai Quanhou,Ding Guijie,Cheng Fudong
(Forest Department of Guizhou University,550025,Guiyang,China)

Effectmechanism of vegetation recovery on soil infiltration capability could provide scientific bases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Karst region.Compared withNicotiana tabacumfarmland andCryptomeria fortuneiplantation,this study selected differen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stages and different young economic fruit forests as subject.Interchangeable space-timemethod were employed to study soil in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its affecting facto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1)soil infiltration capability was given as the sequence ofPrunus salicinaintercropped withLonicera japonica>Rosa kweichowensisintercropped withActinidia deliciosa>Prunus salicinaintercropped withRosa kweichowensis>Ziziphusmontanaintercropped withZeamays,and thin arbor forest>shrub>shrub and grass>arbor and shrub>grassland>plantation forest.2)TheNicotiana tabacumfarmland had better soil infiltration capability as a result of itsmean infiltration and steady infiltration rate were only lower than thin arbor forest.3)Infiltration process was performed well by Kostialovmodel for differen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stages in this region.However,to young fruit forests soil,Philip or Hortonmodels could give better performance.Initial soil infiltration rate and steady infiltration rate simulated by Hortonmodel were similar to themeasured values.So Horton infiltrationmodel was the bestmodel to describe soil infiltration process in the study region.4)There wer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and concentration(1-0.05mm in diameter)and soil infiltration(P<0.05).Soil infiltration were obviously negatively related to silt concentration(0.05-0.001mm in diameter)(P<0.01).Sand concentration(1-0.05mm in diameter)and silt concentration(0.05-0.001mm in diameter)weremain affecting factors to soil infiltration.

soil infiltration;vegetation restoration;young economic fruit forests;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Karst

2012-03-04

2012-07-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喀斯特坡耕地产流产沙特征及过程研究”(41061029);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水土流失治理评价体系及预警系统构建”(2007BAD53B002);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喀斯特坡耕地养分流失特征及过程研究”(黔科合人字[2011]13号);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草海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1BAC02B02)

王佩将(1985—),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恢复生态。E-mail:peipei164@163.com

†责任作者简介:戴全厚(1969—),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重建。E-mail:qhdai river@163.com

(责任编辑:宋如华)

猜你喜欢

坡耕地刺梨喀斯特
多因素影响下的喀斯特山区坡耕地分布特征
——以贵阳市花溪区为例
坡耕地治理助推西和县万寿菊产业发展
贵州刺梨专题书法作品
贵州刺梨专题纂刻作品
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别有洞天”的喀斯特王国
云南省坡耕地现状调查及分析
喀斯特
————水溶蚀岩石的奇观
资阳市雁江区:防治并重 建管结合 创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
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等入选世界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