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信息化的主动权交还给企业
——浅析同望V3平台的设计理念
2012-09-06◎
◎
借助计算机将企业运行规范化、程序化的工作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是如何让预先编制好的运行程序能够与后来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相吻合,则是一个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如在运行中发生需求变更,则不论内容多少都要求助于软件商(虽然已有一些支持配置的功能,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用户对变化的需求),而软件商接受了变更需求后对系统进行改造所花的时间也会很长。
这个问题随着现代经营环境的快速变化变得日益突出,对解决这个问题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急迫。
软件商与用户对业务的理解是相同的,但对系统开发的要求往往是相互对立的。用户对导入系统以后的对应感到不安;软件商则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频繁的需求变化而感到疲惫。
用户视角:
● 软件商总是说我们的需求不合理,总是要求我们改变需求以满足他们提供的产品;
● 软件商今天宣传是按照某理论开发的系统,明天理论变了,我们的系统就落后了;
● 我们导入的系统能随着企业的成长而变化吗?
● 有没有一个可以随着企业的变化而变化的产品?
软件商:
● 如何用最少的功能覆盖最多的需求?有没有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
● 有没有在最短时间内快速地响应用户变化的方案?
● 有没有一个可以支持用户能够随着经营环境变化而改变的平台?
客观来说,每一个成功企业的经营者都有一套最适合自己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者需要根据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对战略进行实时的调整以应对变化。而一个固化的,并且是由软件商按照普遍规律设计开发的系统很难满足每一个经营者的需求。因为所谓的“满足”只能是在某个时间段上一时的“需求与功能的平衡”,所以功能不能满足需求是常态的。
为了扩大销售规模,软件商开发的系统往往都是基于“普遍通用”的思路设计开发的,这也带来了某些矛盾,用户总是要面对 “是为适应系统而改变自身,还是为适应自身而要求改变系统”的问题。
用户:要么选择省钱但不适应变化的标准系统; 要么选择具有一定可变性但价格昂贵的定制系统(定制系统也未必能够支持使用中的全部需求变化)。
软件商:要么拒绝用户的可变性需求从而导致失去商业机会;要么接受用户的可变性需求,但陷入可能没有利润甚至亏本的定制开发。
按照传统的系统开发形式,无论软件商如何通过分析已经积累的经验,并不停地在已有的系统中增加新的功能,也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用户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带来的需求变化。
由于传统上软件商都是将用户的“变”作为特例,而将“不变”作为常态来处理,所以当用户发生变化时,就必须时时依赖软件商对系统进行改造。这个技术问题,使用户要受制于系统,也使系统的使用者处于“被管理,被约束”的地位,失去了对信息化的主动权,系统的状态总是落后于企业的要求,甚至拖延了企业的战略推进速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同望下一代的平台(V3平台)就定下了这样一个设计理念:
要让系统的使用者成为系统的主人,将信息化的主动权交还给用户!
实现这个理念的关键是:如何让系统的开发工作从专业技术人员的手中解脱出来。系统的设计可以完全从业务的视角出发,不用考虑技术因素,通过非代码开发的方式来开发系统,使得系统开发或变更只需要通过配置行为就可以实现。(注: 使用者必须要接受一定的软件知识和操作培训,但不需要懂得代码)
通过这样的平台开发出来的系统可以实现由企业自身来完成下述工作:
● 企业可以在预定的时间内,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己来实现系统的变化;
● 根据需要将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规则等信息融入到每一个业务的操作环节;
● 对业务流程与审批流程进行持续不断地优化活动;
● 增加或减少业务处理内容或是组件内的信息等;
有了这样的平台,基于这个平台开发出来的系统在运行时,企业就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合适的时间实现想要的变化。由于彻底地突破了传统上遇到系统需要变化时所面临的瓶颈问题,从而使得信息化真正成为支持企业战略落地的工具,让系统的使用者成为自己企业信息化的主人。
让信息化为用户产生直接价值,是我们软件开发行业追求的最高目标,我们的价值也是通过客户价值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