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风”扮靓移民村

2012-09-06杨发智

当代贵州 2012年25期
关键词:新村江西春风

文Ⅰ 图 杨发智

“春风”扮靓移民村

文Ⅰ 图 杨发智

移民是一部流动的史诗。党的政策如阵阵春风,吹绿了江西移民新村,温暖了移民心窝。走进新村,沐浴在瓜果飘香的乡间田野,仿佛置身于桃源境地。移民同胞正信心满怀地共建新家园、共创新风尚、共享新生活。

从平坝县城往东3公里处,宽阔的田野里,一条清澈的溪流贯穿而过,哺育着这片富饶的土地。纵横交错的硬化机耕道两旁瓜果飘香,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仿佛春天永驻——这就是夏云镇江西村。江西村第九村民组坐落在贵烟公路下方,一座座新楼在碧野间格外引人注目。近年来,各级领导纷纷深入该组调研,全县各乡镇组织村民到此参观学习,络绎不绝。村民们给这个村民组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叫江西新村。然而,新村里的村民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移民”。

开垦新的生活天地

时间追溯到1963年,贵州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国家将在猫跳河修建水电站。“高原出平湖”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水电伟业,打破了两岸农民世代守望故国山川的农耕观念。猫跳河两岸水淹区的农民以国为重,全力支撑国家建设,“移换”一个地方开垦新的生活天地。

移民带头人龙广明至今还记得举家搬迁到现居住地的那一幕:50年前,江西新村是一片黄泥荒地,人迹罕至,唯有一条毛路穿过这片荒地,证明曾有人来过。34户村民,携着老小共124人来到这里。面对荒凉的土地,山头外吹来的还带有阵阵寒气的冷风,孩子哭喊着要回家,妇女们一张张无奈的表情,大男人们不得不吞下泪水,咽下痛苦,搭起帐蓬,开始重建家园。

党和政府年年都向移民同胞伸出温暖的扶持之手,但移民比谁都懂得一个简单道理:任何一种温暖的扶持只是一床棉被,想暖和得靠自己……那段开荒造田的艰苦岁月已随时光流逝,但龙广明、罗顺他们却难忘其中的艰辛。他们清楚自己要生根,要自强自立、奋发图进,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走别人不敢走的路

江西新村移民点距县城3公里,距红湖厂2公里、距170厂5公里,这样好的区位优势,何不把种粮食改成种菜拉到县城、厂里卖?种了30多年粮食的共产党员龙广明突然想走种植蔬菜的路。他进城打听蔬菜价格,到县城周边的陶关、顺城、谢华等村了解种菜的收益,盘算一亩地出的菜与谷子的比较后,他踌躇满志地召集村民,谈了他想种菜改变生活现状的看法。

因是移民,他们在长期一起的劳动中形成一种特有情结——就是大家决定的事情,就大家干。龙广明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带领村民搞起了蔬菜种植。不懂技术就买书来学,组织有文化的年轻人到关岭断桥、贵阳、罗甸等地“取经”。别的村寨嘲笑他们自己砸自己的饭碗,就连江西本村1-8组的村民也投来了怀疑的眼光。但九组的移民坚信爱拼才会赢,别人不敢走的路才是移民的出路。

因管理不善,缺乏应对市场的能力,丰收却卖不出去,受到市场销售的挫折。他们没有失去信心,整夜整夜的开会,认真查找管理经营方面存在的原因,探索成立了“蔬菜种植协会”,形成 “公司+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为便于管理,他们自发流转土地200余亩,划片种植,统一种子、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公司与农户签定合同,保持长期合作,解决种植户销路难的后顾之忧。有了这种生产经营运作保障,他们生产的无公害蔬菜销往贵阳、重庆等地。移民同胞不愁种的菜卖不出,只怕种不出。

在县移民局及当地政府的引导下,他们提出了把江西村打造成贵阳菜园的发展战略。今年全村种植蔬菜3000余亩,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10年寒来暑往,江西新村实现了从“米袋子”向“菜篮子”再迈向“饭桌子”的发展转型。他们的产品还远销省外,走进了大城市的超市。

“三帮一扶”似春风

江西新村只是平坝移民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平坝县采取“三帮一扶”(即:优先政策给力帮扶、整合部门资源帮扶、上下联动借力帮扶、建机制加大产业扶持)的方式,为江西新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帮助江西新村科学制定基础设施规划、生产发展规划、科技培训规划,引导他们转变发展观念,寻找发展空间,转变发展方式,做大做强蔬菜产业。

县移民局认真落实移民条例,除每年每人600元扶持直补资金足额兑现外,还把一些项目政策的天秤倾向移民。投入移民资金共248万元参与江西新村移民示范新村建设,实施项目10个,硬化道路近4公里, 新建机耕道0.29公里,新建公共厕所20余平方米、球场802平方米、文化活动室113 平方米,建10个垃圾池、70米绿化带。危房改造22户,新建沼气池35口、邀请农业专家到村培训共350人次。

为弥补移民项目资金不足,增强发展后劲,自2007年以来,县移民局积极协调县农业局、县农办有效整合移民后扶资金与部门项目资金、青岛对口帮扶资金等参与新村建设。投入资金207.335万元建外二元母猪繁殖场1个,道路硬化1.04公里, 建蔬菜大棚50个、果蔬冷库1座30平方米。建722亩蔬菜基地1个,蔬菜灌溉设施2.25万平方米, 五连体育苗大棚960平方米,太阳能杀虫灯27盏,钢架单体大棚40个。以项目带动实现整村推进。同时,结合“四帮四促”、“党建扶贫”、“帮县、联乡、驻村”等活动,驻村干部搞好上下沟通,主动联系,形成上下联动借力帮扶的格局,力所能及地解决帮扶对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移民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增加移民收入是根本,引导和加大产业扶持是出路。县移民局紧抓蔬菜这个“龙头”产业,着力搞好产业规划,实施耕地连片整理,科学管理,极力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带动全村乃至周边阿腰等村发展蔬菜10000余亩,打造贵阳菜园的发展战略不再是口号。江西新村现有蔬菜种植大棚97个,常年蔬菜种植300亩以上。随着“一轴两横三纵”交通网络的加快建设,县城建设与夏云小城镇建设连接的推进,即将为江西新村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并将引导江西新村从出售蔬菜商品转化到观光农业,把土地租给城镇居民到农民实地种菜体验的服务业方面的转变,多渠道多方式多产业增加移民收入。

正因为有了一条产业支撑的发展之路,在项目带动下,江西新村基本农田有效灌溉农田面积达90%,形成“一村一特”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了蔬菜优势产业。2007年江西移民新村人均纯收入2500元,比县人均纯收入2460.83元多39.17元,到2011年底江西移民新村人均纯收入达4850元,比2007年增加2350元,比县人均纯收入4700元多150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村内建立了议事室,村民积极参与重大村务决策,唱响了基层民主的强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卫生室、计生室、文化室、小学等公共设施基本完善,县城交通车开到家门口,建起了乡村小超市,文化、体育娱乐设施让移民能享受城里人的生活。而且创建了“十无模范村”,社会和谐,从未发生一例移民上访事件,呈现出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作者单位:平坝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张 蓓 实习编辑/聂兵)

猜你喜欢

新村江西春风
云州区坊城新村 乡村蝶变万家兴
江西银行
江西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7个
春风将送你们归来
“贪吃鬼”小小
春风沉醉的夜晚
春风
我爱江西奶奶
评比的春雨,浇灌新人新村新貌
江西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