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泉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见闻

2012-09-06谭芳芳彭美玉

当代贵州 2012年25期
关键词:绿壳福泉鸡苗

文Ⅰ图 本刊记者 马 芳 谭芳芳 张 舒 彭美玉

福泉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见闻

文Ⅰ图 本刊记者 马 芳 谭芳芳 张 舒 彭美玉

这个占地面积达138亩,集果树种植和林下养鸡等种养植(殖)项目为一体的基地正是由福泉市残疾人联合会创建的“福泉残疾人种养植(殖)扶贫示范基地”,也是我省第一个残疾人种养植(殖)扶贫示范基地。

靠着福泉市残联资助的绿壳蛋鸡,李桢伦一家日子越过越好。

走进福泉市城厢镇双谷村,放眼望去,是一大片绿油油的果树林,成群的绿壳蛋鸡在果树间窜来跑去。这个占地面积达138亩,集果树种植和林下养鸡等种养植(殖)项目为一体的基地正是由福泉市残疾人联合会创建的“福泉残疾人种养植(殖)扶贫示范基地”,也是我省第一个残疾人种养植(殖)扶贫示范基地。

创建新基地带来新发展

福泉市总人口32万人,其中残疾人有2.1万。过去,福泉市残疾人扶贫工作主要以“撒胡椒面”式的拨款帮扶为主,不仅帮扶效果不好,而且形不成规模。

2008年,省残联主要领导到福泉视察,建议福泉市根据助残工作的实际情况,整合资源率先创办新型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以基地为载体,大力开展就业、培训、实物扶贫等工作。

2009年,福泉市残联通过无偿租赁的形式,在双谷村建起了一个占地138亩,集残疾人扶贫、实用技术培训、安置残疾人就业为一体的综合性扶贫示范基地,其中果园110亩,种鸡场20亩,林下养殖实验房3亩以及残疾人培训楼5亩。

2011年12月前,由于缺乏资金和运营管理经验,福泉市残联与贵阳一家民营公司合资,按照“基地+公司+残疾人户+品牌+市场”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种鸡生产,后期由于在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上的分歧,为使基地能始终保持其公益性,2011年12月,福泉市残联将所有股份收归在其下属的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采取专业合作社运作模式进行自主经营。基地现有存栏绿壳蛋鸡种鸡1万羽,已销售出壳鸡苗50万羽,销售商品金谷鸡和淘汰种鸡4万余羽,种植优质饲草50亩,改造地产果园110亩,安置残疾人就业6人。

家门口的致富经

为了彻底解决当地群众因为不懂技术,担心养不活鸡的顾虑,福泉市残联在基地修建了占地5亩的培训楼。目前,基地已举办了4期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受训残疾人达300人。

双谷村村民李桢伦就是受训人之一。由于肢体残疾,过去只能在自己地里种些果树维持生计。2011年基地开展技术培训,他成了第一批学员。一开始他很犹豫,但基地培训不仅包吃包住,就连牙膏牙刷都备齐了,去看看也无妨。没想到,培训结束后,基地还免费赠送500只绿壳蛋鸡鸡苗给他,并不定期到他家进行技术指导,不仅没有一只鸡感染疫情,去年光靠养绿壳蛋鸡就给他带去1万多元的收入。尝到了甜头的他今年又从基地领了700只鸡苗,照他估算,加上果树今年收入能达到5万多,比在外打工的3个孩子的收入还高。李桢伦笑着说:“过去一没技术,二没胆量,现在有了技术指导,加上政策扶持,在家门口就能致富,养再多也不怕。”

600只鸡换回1条命

福泉市高平镇的村民李秀恒是一名肢体残疾人,2011年他到基地参加养殖技术培训后,基地免费赠予他600只鸡苗,才喂了3个月,他就生了重病。当时家里能卖的都卖了,就剩下那600只还没到产蛋期的鸡。由于没钱医治,他被当做死人停在家里的堂屋。家人只能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出600只鸡,这才把他救了回来。从那之后,他见着福泉市残联理事长李毅就一个劲儿地说:“嬢嬢,要是没有你们那600只鸡,我早就没命了。”

基地投产至今,无偿提供鸡苗8万羽,辐射带动400余户残疾人发展林下养鸡业,年人均纯收入增加500元以上。

福泉市残联理事长李毅说:“我们建立基地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过去残疾人扶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让他们能够真正得到帮助。”

基地专门成立了销售部,从提供鸡苗的农户那里回收绿壳鸡蛋,包装后以“金谷润泽”的品牌推向市场,真正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下一步,福泉市残联还将继续做大基地规模,增强基地的辐射力和带动力,造福更多的残疾人。(责任编辑/张 蓓)

猜你喜欢

绿壳福泉鸡苗
坝上长尾鸡与绿壳蛋鸡0~7 周龄生长发育比较
养殖端现抵触情绪 白羽鸡苗价格走低
绿壳蛋鸡的品种和养殖管理要点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绿壳蛋鸡生态养殖的技术推广
鸡苗春季孵化法
毛鸡补栏高峰将至 鸡苗开启涨价模式
绿壳蛋
致敬福泉(组诗)
福泉寻遗(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