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高校研究生党支部激励机制初探

2012-09-05蒲业虹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研究生党员

蒲业虹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高校研究生党支部激励机制初探

蒲业虹

研究生党建工作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抓手,针对目前研究生党员基层组织存在的积极性不高、效率低等激励困境的问题,以新公共管理为切入点,探讨高校研究生党支部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实行明确的党支部书记负责制、建立完善的党支部考评机制、健全合理的党支部民主机制、营造积极的党支部组织文化、重视组织的群体特点和利益诉求、采取新颖的党支部活动载体等方法,提高研究生党员的积极性,增强研究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在研究生党员教育中的作用。

新公共管理;激励机制;研究生党支部

研究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研究生中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研究生的桥梁和纽带,担负着教育培养与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重要职责。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指出,要“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做好党员服务工作,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健全党内表彰制度。”[1]

一、新公共管理理念

新公共管理运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兴起于新西兰,后在英、美两国应运而生,并迅速扩展到西方各国。新公共管理理论含义丰富,强调把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引入公共部门,强调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直接的职业管理、绩效评估、标准考核,强调把交易成本分析和激励结构引入公共管理中,通过新的激励制度安排制度机构,通过准市场的运作方式实现更有效的竞争。新公共管理理论反映了西方公共管理实践的发展趋势,这一理论为我国各级政府和公共部门的改革提供了诸多借鉴。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以市场导向的激励机制和以公司导向的管理方法为基础,与公共管理部门职能和体制特点密切结合的管理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政府行政管理中。以我国为例,在转轨时期之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公共管理存在很多弊端,如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权力过于集中;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自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兴起于西方各发达国家,各计划经济国家也受到了影响,开始了部分放弃或取消中央计划,面向市场过渡的改革。中国也进行着以市场为取向的渐进改革,政府公共管理由一种直接、微观干预的旧模式向一种间接、宏观调控的新模式转变。建立一个与市场相适应的灵活、高效、精简、协调的新政府管理体制,由重视“效率”进而转向重视服务和满意度,在组织体系中最大限度的争取员工的认同感和对组织使命及绩效的认同,本着以提高绩效为目标,已成为我国在公共组织建设中一直努力的方向。

新公共管理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在组织中的能动作用,渴望对人的创新能力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提高组织绩效,要着重采取措施对组织成员进行激励,以组织成员的成长,带动组织在正常的轨道上高效率、高质量的运作。我国政府注重将新公共管理理念运用于政府组织的发展,并非仅局限于部分政府部门,在其他公共部门中,其理念的运用,也显而易见。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公共部门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其运作的特殊性,但将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先进激励机制和理念应用于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对于探究有效的党组织管理方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体现我党的先进性理论和思想,党的基层组织在学生党员中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高校党支部作为党在高校中的基层组织,肩负着教育与培养学生党员、在青年学生中宣传我党的先进思想、发展和领导学生团体的重要职责。而研究生,又作为高校中思想文化水平层次较高的学生群体,其党支部建设成果如何,更能体现青年党员素质教育在高校中的发展。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党员教育和党支部建设,在研究生党支部运作过程中,结合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激励机制,借鉴其中的部分理念,以绩效为目标,以激励为手段,寻找适合的机制,创新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在党组织大政方针的指引下,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

二、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激励机制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人是组织的必要构成,而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这种动机对人的行为起激发、推动和加强的作用,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激励。

(一)激励机制的标准

作为引入企业管理方法和理念的公共部门管理机制,新公共管理反对传统公共行政重遵守既定法律法规,轻绩效测定和评估的做法,主张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制,实行严明的绩效目标控制,在设定的公共服务绩效目标的基础上对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并做出系统的绩效评估。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霍哲认为,把政府绩效作为切入点,把绩效评估作为改进绩效的一种管理工具。他设计了一整套绩效评估流程,还提出在绩效评估过程中要提高公民的参与度,因为这样的绩效评估结果和信息会对政府建设和项目管理有更大的帮助和启示。

(二)激励机制的手段

公共部门人员是政治人的同时又是经济人,个人正常的物质利益追求不是个人主义,而同样是调动人们内在因素的动力。在管理学中,各国学者经常利用“人性假设”对劳动者追求什么进行界定,而新公共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其管理理念中透露了对人进行管理的核心,对人的管理的核心就是对人的激励。从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到梅奥的“社会人”假设,再到马斯洛和麦格雷戈的“自我实现人”假设,甚至后来沙因等人的“复杂人”假设,都从不同角度体现着劳动者追求什么,间接的从需求层面反映了采取何种激励机制在当时的环境下最有效。新公共管理自发展以来,通常被冠之以多种称谓:“新公共管理”、“管理主义”、“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后官僚制典范”、“企业型政府”。不管这些称谓怎么花样翻新,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精神实质是不变的。尽管这些特质在不同学者的论述中各有不同,然而,其基本手段还是可以大体达成一致,诸如管理而非行政、市场化而非官僚制、竞争而非垄断、服务而非执行、分权而非集权、过程而非结果、负责而非逃避等。新公共管理的这些手段使政府管理模式有了创新,其中公共部门的各种激励机制和手段也包含在内。

(三)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

新公共管理思想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尊重并重视满足组织成员的利益需要和成就需要,追求人性的回归及其个人价值的实现。[3]因此,将精神激励与适当的物质激励结合起来,新公共管理思想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给我们以很好的启迪。对于学生党员,依然是以精神激励为主要方式,注重对工作对象的表扬、嘉奖等。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激励理论,激励机制要力求体现和满足个体需求,做到内在性激励措施与外在性激励措施相结合。

三、当前高校研究生党支部激励不足的原因

(一)研究生党员再教育工作不足

随着要求入党的学生急剧增加,研究生党员中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管理的现象,对新党员的教育不够及时,对党员的继续教育和继续学习缺乏探讨与研究,支部学习和工作有时流于形式。在入党后考核减少,往往在入党前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以备考核,良好表现以争取入党资格,而在入党尤其是转正后则工作热情下降,党支部对于党员的再教育工作不到位,导致学生党员缺乏紧迫感,使其形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导致了激励困境。由于流动性比较强,对研究生党员中出现的一些不符合先进性要求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其管理没有形成比较好的约束、激励机制,党员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目前有些学校尚未建立起符合研究生党员实际的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无法对各方面表现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和有效的监督约束;有些建立了监督制度的党组织,在执行时也出现了执行不力、督促不到位、流于形式的现象。

(二)研究生党员权利和义务不对称

研究生是一个拥有较高知识背景和独立意识的群体,在党支部中他们除了尽到党员的基本义务外,还重视自身权利是否得到尊重。而支部现状往往是仅把研究生党员作为教育对象、管理对象、改造对象、提高对象、被要求发挥作用的对象,较少注重使他们成为党的建设的能动主体。这样一来,研究生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决定权、选择权、监督权在党内现实生活中往往很难落实。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党员很难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也自然难以确立起党员主体意识,难以自觉地以党的事业为己任,其主体作用的发挥显然受到很大的削弱。久而久之,义务和权利的天平发生了严重的倾斜,导致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在组织中不能受到应有的激励。

(三)党支部缺少规范有效的考评机制

在研究生党支部内部,通常是通过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由党支部书记和委员根据日常观察和经验印象来评定党员的综合表现,这导致了规范不足、激励不公的激励困境。党支部缺乏长期、持续、客观、公正的党内监督,对于党员的约束具有随机性主观性,不能有效规范党支部成员的行为;党支部缺乏规范的考核机制,导致奖惩不公平不合理,考核的可信度与权威性不足。

在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考评机制“模糊”的特点,使考评标准难以量化,如上所述,仅凭一些日常观察和经验印象作为综合考评的指标,这种方法实际上很难产生具有实际价值的结果,严重时有可能出现“注水”现象,造成考核结果荒废。

(四)党支部内缺乏积极民主的组织氛围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党支部的组织文化是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组织所形成的价值观及以此为核心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管理制度、团队意识、社会责任等,从而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吸引力、凝聚力及育人功能。

当前,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的内部结构,大都呈现一种自上而下的垂直化管理,这有利于党支部内部的决策统一、信息传递和任务分解,但权限集中同时也造成了组织文化的激励困境。党支部内部决策制定不够透明,部分党员没有足够的知情权,限制了他们发挥工作自主性和创新需求,不利于他们准确理解和完成支部的工作任务,限制了他们不断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成长追求的满足,组织氛围缺少积极性和民主性。“学生党支部只有尊重党员个体差异性、满足党员发展需求,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广大党员成材的主体性和发挥作用的主动性;只有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激发和保护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不断增强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4]

四、研究生党支部激励机制的实践途径

(一)实行明确的党支部书记负责制

新公共管理论与传统的行政理论相比,在“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主要的方法和经验就是责任的明确,更确切的来说就是责任的细化与具体人员负责制。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管理的一个现状或是困境就是责任的不清,这给研究生党支部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是一个有高思想性和人格独立性的群体,在具体的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管理中,我们必须借鉴新公共管理的思想,充分的发动基层党支部的作用,实行党支部书记负责制或党支部成员负责制。这种负责制,必须是责、权、利相统一的负责制。即支部活动开展的好,成员得到良好的发展,党支书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和荣誉称号;但如果党支部出现很多问题,党支书也必须接受相应的处分。这里的责任不是具有压力的、很难达到的责任,而是贯彻基本的大政方针,起到基本职能的组织工作,难度系数较小,更多的是需要党支部书记端正态度和认真负责。这里的负责制不是行政化的一层层的分派任务,而是调动基层党支书的积极性,与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管理机构形成互利合作的机制,达到双赢的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管理的效率,降低方针政策落实的难度,也充分锻炼了基层党支部成员的能力。

(二)建立完善的党支部考评机制

为了提高考核结果的参考价值,学生党员的考核应当将定性定量结合。把抽象标准细化为更加便于操作的小项,实现评分有据,奖惩有因。激励机制的前提是科学合理的考评,因此考评机制不仅是与激励机制密切相关的一个环节,也必须作为激励机制的一部分,为激励机制服务,推进激励机制的科学性与针对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在高校研究生党支部激励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考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考核的工具方法

在高校研究生党支部激励机制中最为重要的是定量问题,这也是我们平时工作中最为缺乏的方面。只有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定的、规范化、制度化的定量考评机制才能实现党支部激励机制的公平、公正与公开。

如下图,考核主要包括5个大类20个小类,对每一个小类进行量化记录,对每个基层党组织进行详细的考评,按照这一具体的标准进行,防止考评时的不公平现象的出现,同时对同学更有威信力,促进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完善。

2.定期的考核与党支部评议相关联

以下图的考核制度为基础,对党支部进行定期的考核激励,一方面可以检查相应的方针政策和思想的落实,一方面调动党支部的积极性,避免逃避责任,或是无事可做的现象。对于考核成绩优秀的党支部应予以表彰和鼓励,在大的方针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对党员发展名额、党支部荣誉称号等进行倾斜,以实际的收益来调动党支部的“创先争优”。

这种考核和奖励机制是建立在大的方针政策和大的原则不变的基础上的,名额的倾斜必须首先建立在合理、合情、合规定的基础之上。一方面调动研究生党支部的活力,完善党支部的活动;另一方面优化了原有的僵化的政策实施途径,创建研究生党支部主动式宣传的良好氛围。

(三)健全合理的党支部民主监督机制

新公共管理理论更为强调分权而不是集权,这也是现代社会多元治理的需要,也是符合高校实际的良好思路。一个健全的、运作良好的党支部民主机制,在党支部的激励机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党支部激励机制的组织基础和运作方式。

高校研究生党支部激励机制的民主机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民主决策机构的建立,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民主决策机制,首先必须先决定民主决策的人员。民主机制的制度安排,主要包括与基层党组织情况相符合的组织规章制度、党员成长手册、党员活动制度、党员定期化组织生活制度等。

(四)营造积极的党支部组织文化

建立考核奖惩机制是一种显性激励机制,此外还应塑造党支部的组织文化,发挥党支部内的隐形激励效应。在当今社会中,组织文化不可忽略,各组织和单位为加强组织文化,提高组织成员的学习意识,充分发挥其能动性,以知识带动发展,纷纷建立学习型组织。高校研究生党支部作为基层党组织中的优秀团体,有必要对研究生党员的知识进行及时更新,建立学习型党支部。组织文化的巨大力量在于它能用无形的方式去影响与管理学生党员,要在党支部内营造善于学习积极向上的氛围,促进其自觉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党支部为党的理论知识学习提供平台,组织党员跟随党中央理论创新的脚步不断学习新知识,与时俱进地更新知识体系;鼓励民主参与的交流和沟通,激励党员同学在决策中多发表建设性意见,实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此外,党支部内还应建立相互合作友爱的组织氛围,培养党员间相互信任帮助的团队合作精神。[5]

(五)重视组织的群体特点和利益诉求

研究生作为高校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党员所占比例较高,因此做好研究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对于提升研究生群体的整体思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研究生党支部成员的群体特点和利益诉求,虽不同于其他政府部门,也有别于一般的基层党组织,但在其管理和建设中,同样可以借鉴和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激励机制和思想模式,以此优化党支部建设。虽然没有一套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应用于所有的组织,但研究生党支部在设立激励机制时,仍可遵循一定的规则。

类同于一般公共部门,研究生党支部在发展过程中,以党支部成员为基本单位,重视人本管理,如何发展和提高研究生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便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点。例如,根据期望理论,人都是有一定的物质需求的,尤其是在付出努力和劳动后,都希望得到相应的物质奖励。而研究生党员的教育中,在对优秀党员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还要更加重视精神奖励,毕竟学生组织更注重从思想和精神上进行指引。新公共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因此,研究生党支部有必要提高成员的民主参与意识,尤其是对于研究生这样的更具文化素养、思想更成熟的学生群体来说,他们更加珍视自己的权利,有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和想法,并希望自己的建议、意见被采纳。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大多数研究生来讲,他们渴望在力所能及的组织中做出显著成绩,得到老师、同学的赞许和认可,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因此,如何在这些需求层面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将这些潜能激发,以研究生党员自身的发展,带动研究生党支部整体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成为各个高校研究生党支部需要考虑的问题。

(六)采取新颖的党支部活动载体

研究生党支部还应不断丰富党员活动形式。一方面可以将学生党建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大学生“三下乡”、志愿者服务西部等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高校党支部应带领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增强党员意识,锻炼党性。党组织可以调研社会热点为专题,让学生党员对党的政策有更全面的了解,对国家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有一个基本认识。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工作,使研究生党员充分发挥才干,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锻炼组织能力,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另一方面,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为研究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占领网络教育平台,利用网络对研究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并进行教育和引导。同时可以开辟网上虚拟社区,建立网络党建工作平台的形式,开展网上谈心,开展党支部活动,让研究生党员互动交流,并针对某些网络热点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这些形式方便学生交流,充分发挥网络在研究生党支部工作中的作用。

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优化党支部建设,需要不断应用新公共管理思想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对党支部的体制进行改进和完善,需要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加强激励机制,增强支部的活力和凝聚力,从而提高研究生党员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1]胡锦涛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1人民日报,2009-09-28(1)1

[2][5]曹光璐,蒋小忠,卜建昆1新公共管理视角下高校学生党支部激励机制研究[J]1科教文汇,2010,(7)1

[3]张佳1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分析——基于新公共管理思想的角度[J]1时代金融,2007,(7)1

[4]吴永祥,朱飞,张晓燕,王东红1组织文化视角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探析[J]1科技信息,2010,(22)1

(责任编辑 马晓黎)

蒲业虹,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邮政编码 250100)

D26716

A

1672-6359(2012)02-0072-05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研究生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激励机制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