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高血压对靶器官损害的研究
2012-09-02赵光宇李海涛闫杰刁增利
赵光宇,李海涛,闫杰,刁增利
我国在高血压发病率显著升高的同时,肥胖和糖脂代谢异常的发病率亦在迅速升高[1]。有研究显示,在所有高血压患者中单纯性高血压仅占10%,绝大多数高血压都合并有不同形式的代谢紊乱,其对心肾等靶器官所造成的损害也更加严重[2]。其中有一类高血压常与代谢危险因素共存,与代谢异常有明确因果关系,在除外肾脏病变、内分泌疾病、大动脉炎等继发性高血压的基础上,通过纠正代谢危险因素,有助于血压的控制,临床上称之为代谢性高血压[3]。本研究拟对单纯高血压、高血压合并代谢异常及代谢性高血压的一般状况和靶器官损害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为临床高血压的控制和靶器官的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纳入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2011年1月1日~2011年10月31日住院高血压患者152例(男性94例,女性58例),年龄(39~72)岁。
高血压诊断标准主要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高血压学会(ISH)指南标准:收缩压(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张压(DBP)≥90mmHg,或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并经过治疗的患者。代谢性高血压诊断标准主要依据2009年代谢病专家建议的诊断标准[2]:①代谢性高血压的血压值可考虑为≥130/85mmHg。②高血压与代谢异常有因果关系,即代谢异常在先,血压升高在后。③排除其他继发性高血压因素,如内分泌疾病、大动脉炎、肾脏疾病及妊娠等。先有高血压,后有代谢异常,则称为“高血压合并代谢异常”。代谢异常包括脂代谢异常、糖尿病及肥胖,具体诊断标准如下:①超重(肥胖)根据2002年中国成人体重指数分类建议标准[4],超重为体质指数(BMI)(24.0~27.9 )kg/m2;肥胖为BMI≥28.0 kg/m2;②血脂异常根据1997年全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标准[5],总胆固醇(TC)≥5.72 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1.70 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4 mmol/L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mmol/L;③糖代谢异常根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6],以空腹血糖(FBG)≥6.1 mmol/L为空腹血糖异常,以FBG≥7.0 mmol/L为糖尿病。
按照上述标准将所纳入病例分为单纯高血压组(n=51)、高血压合并代谢异常组(合并组,n=55)、代谢性高血压组(n=46)。
在资料收集过程需注意:①严把质量关,由专人亲自询问患者的个人信息及填写调查表以避免信息偏倚;②调查患者的既往患病史、遗传史,详细记录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年限以供分组时参考;③对于年限相近的或因果关系不能明确的,予以从研究对象中剔除。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继发性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心功能Ⅲ级以上。
1.2 方法
1.2.1 一般情况调查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检测SBP、DBP,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并计算BMI;在次晨空腹状态(12h无热量摄入)检测FBG、肌酐(Cr)。询问烟酒史、遗传史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史年限等。
1.2.2 颈动脉超声检查 所有患者采用HP 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 MHz,由专人操作。受检者取平卧头仰位,头偏向对侧,充分显露颈动脉,分别在双侧的颈总动脉分叉近侧1cm处测定内膜-中层厚度(IMT)。
1.2.3 尿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 采用尿β2微球蛋白放射免疫测定试剂盒(北京市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患者清晨留取中段尿,以β2-微球蛋白含量≥0.675 mg/L为阳性。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试验操作。
1.2.4 超声心动图(UCG)检测 采用HP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为(2.5~4)MHz变频探头。在二维超声监测下获得乳头肌水平短轴的M型图像,采用美国UCG协会推荐方法测量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 (LVPW),按照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室质量(LVM)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7]:LVM(g)=0.8×10.4[(IVST+LVPW +LVDd)3-LVDd3]+0.6,LVMI(g/m2)=LVM/体表面积(BSA)。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l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表示为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2-MG、LVM、LVMI均为非正态分布,取自然对数后则符合正态分布,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各组性别比例、SBP、DBP和平均血压(PP)无显著性差异;合并组年龄比单纯高血压组显著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和代谢性高血压组的BMI、WC、FPG水平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表1)。
表1 一般情况比较
2.2 三组患者IMT、β2-MG、LVM、LVMI比较 ①单纯高血压组、合并组及代谢性高血压组的IMT无统计学性差异(P>0.05)。②合并组及代谢性高血压组患者的尿β2-MG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代谢性高血压组患者的尿β2-MG明显高于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合并组和代谢性高血压组患者的LVM、LVMI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代谢性高血压组患者的LVM及LVMI明显高于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靶器官损害比较()
表2 靶器官损害比较()
注: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aP<0.05,bP<0.01;与合并组比较,cP<0.05
项目 单纯高血压组(n=51) 合并组(n=55) 代谢性高血压组(n=46)IMT(mm) 1.05±0.27 1.18±0.29 1.14±0.30 Lnβ2-MG(mg/L) -1.43±0.45 -1.15±0.47a -0.83±0.49bc LnLVM(g) 5.01±0.19 5.12±0.22a 5.26±0.26bc LnLVMI(g/m2) 4.31±0.21 4.45±0.16b 4.57±0.24bc
2.3 靶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分别以IMT、尿β2-MG、LVH为因变量,以年龄、BMI、WC、FPG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是导致IMT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MI和WC是LVH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3)。
3 讨论
近年来,肥胖和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病率持续增高。诸多研究证实[8],肥胖和糖脂代谢紊乱都可导致血压升高,而且此种合并不同形式代谢紊乱的高血压较单纯性高血压也更为常见,且对靶器官造成的损害更重[9],值得临床重视;但针对代谢性高血压的独立研究及其对靶器官影响的报道尚不常见[10]。
过去认为,肥胖、糖脂代谢异常、高胰岛素血症、高尿酸血症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均为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但近年研究发现,血压升高只是高血压相关疾病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多种代谢危险因素通过损害内皮、肾脏及血管平滑肌都可导致血压升高[11]。随着对高血压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提出了“代谢性高血压”这个概念,并对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靶器官损害及治疗原则提出了新的观点[2]。
已有研究证实[2],代谢异常可导致血压升高,而血压升高同样可以促进代谢异常的发生,两者互为因果。在除外继发性高血压疾病的前提下,如能明确高血压的发生是代谢异常所致,且纠正代谢因素后有助于控制血压,即可诊断为“代谢性高血压”;而先有高血压,后有代谢异常,则可称之为“高血压合并代谢异常”。本文数据显示,合并组的年龄较单纯高血压组要高,代谢性高血压组的BMI、WC及FBG水平较单纯高血压组均增高。本研究还发现,代谢性高血压组的左室质量、左室质量指数及尿β2-微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及合并组,这不仅证实了代谢性高血压的真实存在[12],同时也提示了其可能对机体靶器官带来的损害更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是导致IMT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MI和WC则是LVH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它们分别与发生IMT增厚及左室肥厚程度成正比,与既往报道相符[8]。
综上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单纯高血压、高血压合并代谢异常、代谢性高血压均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靶器官损害。三者对靶器官损害的严重程度由高到低排序可能依次为代谢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代谢异常、单纯高血压。这提示在高血压防治中应当早期识别代谢性高血压,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采取调脂、减肥和降糖等综合治疗代谢紊乱,以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并减少靶器官损害[13]。
表3 β2-MG、IMT、LVH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刘力生,龚兰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
[2]王志华,初少莉,陈绍行,等. 高血压住院患者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J]. 高血压杂志,2005,13(8):504-9.
[3]祝之明. 代谢性高血压的概念、诊断和危险性评估[J]. 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2009,4(6):458-60.
[4]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 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5-10.
[5]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组.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3):169-75.
[6]The Expert Committee on the Diagnosi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Diabetes Mellitus. Report of the expert committee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J]. Diabetes Care,1997,20(7):1183-97.
[7]O’Rourke RA,Hanrath P,Henry WN,et al. Report of the joint international society and federation of cardiology/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ask force on recommend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of measurements from M-mode echocardiograms[J].Circulation,1984,69(4):854A-7A.
[8]徐兴森,杨万涛,刘道燕,等. 高血压合并代谢紊乱及对心肾血管的影响[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6,14(11):894-8.
[9]祝之明. 代谢性高血压——一个新的理念[J]. 中国社区医师,2007,6(23):10.
[10]祝之明. 代谢综合征病因探索与临床实践[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52-7,275-6.
[11]祝之明. 高血压代谢危险性的评估与控制[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8,14(2):80-1.
[12]祝之明. 代谢性高血压的真实存在与临床意义[J]. 世界临床药物,2009,30(10):581-4.
[13]祝之明,周芳明,张刚,等. 代谢综合征心血管重塑的特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9):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