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发展实证研究
2012-09-01陈琪
陈琪
(西北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民族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发展实证研究
陈琪
(西北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本文以多年外语办学经历的西部某民族类高校为案例,从该校外语教师的科研现状入手,利用数据分析阻碍其科研发展的相关原因,并提出发展民族院校外语教师科研相关可行性建议,旨在抛砖引玉.
民族院校;外语教师;科研能力;科研团队
外语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B a r t o nR. C l a r k认为研究与教学统一的理念不仅规定了教授的作用,而且意指教学活动必须与研究紧密结合,并且直接建立在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之基础上.大学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研究活动,并将从研究活动中获得的见解与成果直接用于教学.也就是说,开展其成果能够在教育中立刻发挥作用的研究活动,这是大学教师的义务.[1]民族院校的外语教师(以下均称外语教师),是大学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教学改革大流中,笔者认为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如研究对象)将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从而,把教学和学习合拢来成为促进知识的一个无缝的承诺之网,铸成了一个紧密的科研——教学——学习联结体”.[2]基于此,笔者对外语教师的科研现状做相关调研.
1“是什么”
本研究是以有多年外语办学经历的西部某民族类高校为案例,以问卷调查法为研究方法,针对外语教师近五年的科研成果、科研对教师自身的促进作用和科研动机、科研需求以及影响科研发展的主要原因为主要内容的研究.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91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8人、讲师57人、助教13人.他们都从事外语相关教学和科研3年以上.对自己的科研发展有一定想法,并且具有较强的科研发展潜力.在民族高校外语教师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采用发放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两种形式.共发放问卷90份,我们对反馈的问卷进行认真的比对筛选,确认
有效问卷80份.调查内容在设计上主要采用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相结合的办法.
2“为什么”
本研究主要通过图表形式呈现调查结果,并在相关图表后陈述和分析调查结果的相关原因.
2.1 科研成果调查结果
由图1、图2可知:(1)、外语教师五年来发表的科研论文、著作和申请的科研项目的量和质都有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2009-2011年发表在C s s c i及扩展期刊的文章有20篇.28项科研项目中,项目来源有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省级规划等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社科项目有三项.这对于民族高校来说,是可喜的成绩.说明,外语教师开始重视科研并且科研意识越来越强,能尝试高级别科研项目的申报,逐渐树立起科研创新精神.(2)、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相对于我们调查对象的数量而言,外
语教师高级别的论文、著作和项目较少,并且集中在个别教师.尤其是2007年发表在C s s c i及扩展期刊的文章1篇,省级刊物8篇,专著1部. 2007-2008年期间只有10项校级项目,其他项目均为空白.而且项目申报有断层现象(如2007-2011年省教育厅和教育部项目有四年是空白).据此,可以看出,该校没有形成科研梯队.同时,这一结论也可以从图4中直观看出.
2.2 发展科研对教师自身发展的促进情况和科研需求的调查
由图3可知,该校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科研能力对自身的发展很有促进;100%的教师认为提高科研能力对自身的整体发展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据此,外语教师对科研的需求很强烈.图4可知,外语教师在科研中最需要的是团队精神(41%),其次是科研方法(33%),再次是科研带头人(17%),最后是科研信息(9%).说明外语教师缺乏科研团队,科研还处于游离状态,急需建立以教研室为协调机构的科研小组.并且,需在有一定科研信息的基础上,加强科研锻炼和科研指导,树立学科带头人,才能打破现在科研成果较少并集中在少数人的无合力状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从外语教师的科研需求(图4)和科研制约因素(图6)的数据矛盾性上可以看出,教师的科研方向不明确.
2.3 科研动机和影响科研发展因素的调查结果.
由图5可知,外语教师的科研动机主要受外因影响.绝大多数外语教师是为了快速晋升职称(76%)而被动进行科研活动的.一部分外语教师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声誉地位(11%)才写文章,他们很少受内因制约并希望提高理论水平(6%)、紧跟学术前沿(4%)和保持专业兴趣(3%).说明,该校教师急需提高科研意识和强化科研精神.由图6可知,影响外语教师发展科研的主要因素是他们普遍课时量过于繁重(41%);其次是缺乏科研意识和方法(35%).说明外语教师的科研环境较差,科研氛围不浓.相关部门特别是图书馆或科研先进单位应该办一些与科研方法有关的的学术论坛或学术讲座,让教师真正获取学校图书资料和电子文献的全面检索方法.另外,学校应加大科研团队的构建力度和速度,积极宣传团队科研精神.增加教师的教研进修计划.
2.4 小结
总而言之,民族院校外语及教师科研现状及原因体现在:
2.4.1 虽然民族高校的外语教师的科研成果呈上升趋势,但因为没有形成科研梯队,所以科研成果宏观上出现级别较低、数量偏少、年份断层等现象,并且科研成果和项目主要集中在少数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手中.
2.4.2 虽然民族高校的外语教师对自身发展科研有客观需求,但因为知识结构单一,加上缺乏科研必要的团队精神和科研意识及方法,所以出现教师科研方向不明确、研究成果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连续性.
2.4.3 虽然民族高校的外语教师能认识到科研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但因为他们的科研环境较差(课时量繁重等),再加上他们的科研动机主要受外因影响,很少受内因制约,所以科研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怎么办”
本研究根据民族院校外语及教师科研现状及原因提出以下建议:
3.1 形成科研梯队,构建“校本”教研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说:“任何一所大学.只要是高等学校,教师要提高水品,提高业务素质,都得搞科研.”是的,作为大学教师的一员,必须具备科研能力.而矛盾的是,影响外语教师搞好科研的不利因素是课时量太重.表面上看,是由于,外语教师代课太多从而没有时间去搞科研,其实,本质上,是外语教师没有将课堂和科研结合好,从本次调查的资料来看,坚持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校本教研之路是民族类高校外语教师打破科研迷茫的有效途径.当然,搞科研一定要有团队意识,形成专家带队,同伴协商的金字塔型科研梯队是非常必要的.在专家的指导下,年轻的科研队员会逐渐提高自身的科研意识并掌握中外文献检索、科研选题、项目申报、论文撰写等相关科研技能.科研梯队以4-5人为宜,每个教师都要确定好自己的研究任务,全面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3].
3.2 优化知识结构,构建科研文化
高校外语教师搞校本科研的优势是比较容易获取教学研究对象学习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外语教师科研团队一定要积极优化成员中不同的人的知识结构,努力克服单学科知识在研究过程中的局限性,使不同知识结构的成员能够把不同的理论结合起来,做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在方法和关注点上是多元化的,是由科学求知欲或是实际需求所驱动的.跨学科工作出于实用的需求,超越学科的边界,以便观察和处理那些因单一学科的局限所不能观察和应对的问题,跨学科的方法可以对一些习以为常的狭隘观念或学科内知识工作的限制造成冲击,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发现学科研究的遗漏.除此之外,跨学科的倡导者呼唤统一性,即将各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以作为解释的共同基础,并认为这是科学进步、知识发展和人类觉悟的最有希望的道路.[4]同时,20世纪中叶以来,为了弥补分析式思维给人类发展和知识进化带来的缺陷,超越学科边界的跨学科研究以及构建超越分科大学的跨学科大学就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选择.世界范围内“现在跨学科已经变成了科学研究的‘规则’,成为了这个科学时代标准的研究范式.”[5]所以,我们只有努力优化知识结构,以不同的研究方法来达到研究目标,这是外语教师搞好科研必须重视的问题.同时,“质量的实现既要求建立各种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多种评价模式,同时更需要在机构内部形成一种质量文化.”[6]我们要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的习惯,塑造团队核心人物的人格魅力,在现有的科研物质条件下,优化科研制度,强化科研意识和信念,建立起具有民族院校外语教师特色的自觉自主的科研文化.
3.3 加大奖励力度,构建科研措施
从国家层面来讲,目前,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中,高等教育部分占G D P的0.6%,这在全世界属于较低水平,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已超过1.0%,主要发达国家平均为1.7%.[7]因此,构建高校科研措施,首先就是提高我国财政性教育中高校教育支出占G D P的比例.从学校层面来讲,要鼓励外语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和访学进修活动,以此促进教学和科研双提高.当然,尽量挖掘内部潜力,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实行奖励,优教优酬,重奖优秀科研成果,这是目前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8]
4 结束语
总之,外语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外语教学是可以产生科研对象和科研内容的,同时,外语科研又是促进外语教学的手有效段.民族院校外语教师要努力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意识到自己的生存危机,积极克服课时量繁重的不利科研环境,在科研团队模式下,踏踏实实地优化单学科知识结构,强化教研锻炼和钻研精神,学会教研方法,掌握现代化教研技术,走教学型学者之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适应新型民族院校外语教师的要求.
〔1〕Barton R.Clark.大学院教育の研究[M].东京:东信堂,1999.16-17.
〔2〕贺国庆.德国和美国大学发达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62-66.
〔3〕朱宁波,张萍.教师同伴互助的校本教研模式探析[J].教育科学,2007(06):16-19.
〔4〕E.O.Wilson .InterdisciplinaryResearch:Trend or Transition, in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Items&Issues,Vol.5,No.1~2,2004.
〔5〕刘仲林,等.国外交叉科学(跨学科)研究新进展[J].河池学院学报,2009(1).
〔6〕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公报:高等教育与研究在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中的新动力[J].世界教育信息,2009(9).
〔7〕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访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N].中国教育报,2008-3-12.
〔8〕杨忠,张绍杰,谢江巍.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与问题分析[J].外语教学,2006(6):79-83.
G 645
A
1673-260X(2012)07-01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