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折纸变化 突破教学难点

2012-09-01安徽省界首市第一中学236500

地理教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陡崖山脊等高线

安徽省界首市第一中学(236500) 王 玲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山谷和山脊地形、计算陡崖高度,以及在其他等值线地图上,有关两点间的差值计算等问题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制作教学用具、模拟演示不同情形,有效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制作方法

如图1,在白纸上画平行线,标注海拔。可以用它模拟演示缓坡、陡坡、山脊、山谷、陡崖,观察等高线的疏密、弯曲变化状况,推导出陡崖的计算公式。这样的教学用具有取材方便、经济实用、操作简单的优点。

运用方法

探讨陡崖高度公式

如图2,陡崖处有3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100米,让学生说出陡崖顶部的高度范围[400,500),底部的高度范围(100,200]。启发学生利用数学方法交叉相减得出取值范围。也可以把纸张垂直放置表示陡崖,设陡崖顶部为A点,底部为B点。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纸片演示陡崖高度的最大和最小情形,化抽象为具体,推导陡崖高度公式。

图3中,陡崖相对高度最大:陡崖顶部A无限接近于500米陡崖底部B无限接近于100米其相对高度无限接近于400米约为(3+1)×100=400米

图4中,陡崖相对高度最小:陡崖顶部A刚好等于400米陡崖底部B刚好等于200米陡崖相对高度等于200米即为(3-1)×100=200米

这样,经过演示,学生理解了陡崖相对公式(n-1)•d≤H<(n+1)• d的来源和含义,为灵活运用公式作了铺垫。(H表示陡崖相对高度,n表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

区别山脊和山谷地形

如图5,把教学用具中部弯曲或对折向上,完成以下内容:①判断地形(山脊);②设想下雨情景,水的流动方向,折线部位能形成河流吗?(不能,为分水岭);判断图2陡崖处是否能够形成壮观的瀑布。(不能)③学生从上往下观察纸片上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画出各等高线,标出海拔数值。④沿分水岭和与之垂直方向作剖面,画出两个方向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同样方法,折纸中部向下弯曲,模拟山谷,让学生观察、判断、回答相应问题。

猜你喜欢

陡崖山脊等高线
简单如陡崖组诗
Saving the life of a wolf
初雪
过黄山
山脊新能源
地形图的阅读
一种基于Fréchet距离的断裂等高线内插算法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专题测试
“弋”字山上的斜钩精灵
基于约束连接方向的最速上升法提取山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