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国不想打造远洋进攻性海军恫吓美国
2012-08-31
日本《外交学者》8月30日文章,原题:中国真正的蓝水海军中国海军并未步苏联后尘———时刻准备穿越太平洋去恫吓美国。就连中国最具民族主义和野心的战略家与决策者,都没谋求在短期内组建一支远洋进攻型海军。中国的海军具备两个层级。
首先,中国已拥有强大的高端海军和“反海军”力量。像其他军事对手一样,它全神贯注于自身附近的争议区域。此外,中国也在发展低端力量,但主要用于在较远地区执行低强度的和平时期任务。这两股大不相同的力量不能混为一谈。
近来第二个领域颇为吸引眼球。中国正发展有限的区域外作战能力,以在非洲和其他不稳定地区扩大政治影响、保护关键经济利益和海外中国公民。其实,中国是想在不承担构建名副其实的高端海军力量的经济成本和政治责任的前提下,向东亚以外地区展示军力。
尽管中国海军对地中海和黑海港口进行了历史性访问,但其重心仍停留在自身周边区域———主要是黄海、东海和南海。作为一个在近代史上受过委屈的大国,它正寻找机会重新屹立。北京还通过在近海开辟一种国际海洋规则不适用的特殊模式,重申对先前领土的控制。
中国主要有争夺近海影响力、保证能源供应链及保护海外公民等三大利益。北京正打造一支能在大型常规潜艇舰队、陆基导弹和飞机支援下应对一场近海高强度冲突的海军。相比之下,目前并无证据表明北京有意打造一支能在东亚和东南亚海域外同美军这类现代部队相抗衡的蓝水海军。北京正在逐步积累一种有限的远征能力,但并不想同美国在东亚和西太平洋以外区域的航母战斗群硬碰硬。
本质上,中国在未来数年谋求打造的是一支“区域”蓝水海军,而非“全球”蓝水海军。中国战略家将其称为“区域防御进攻型”海军。
中国的定位、导航、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等系统能帮助其发动大范围军事行动,但还不足以赋予其蓝水海军的属性。在反潜战方面,中国近年来进步寥寥。同时,远程隐形轰炸机和直升机是其软肋,航空发动机仍是其国防工业的薄弱环节。此外,中国目前还不具备远程修复能力,战备能力也有待提高。
达到上述各方面标准需要战略集中、资源、努力和时间。北京已实现了一些里程碑式进步,但在可预见的短期未来很难实现其他目标。单就硬件而言,北京可能需打拼十多年才能达到标准性能,更复杂的人才培养和作战经验积累至少还需10年。不过,国内和周边争议地区挑战的逼人态势,可能会在未来令中国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