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2012-08-31刘晗

中国市场 2012年27期
关键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高校

刘晗

[摘 要]随着专项资金在高校收入中所占比重的日益增大,各类不同来源、不同使用范围的专项资金的管理越来越复杂,问题层出不穷,为了规范高校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活动,本文从绩效评价的角度试图探索一条适合当前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道路。

[关键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高校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7-0095-02

1 当前高校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专项经费的争取,轻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在高校办学经费普遍不足的情况下,专项资金成为学校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为申报专项资金,学校往往不惜动用学校一切资源,在预算编制、项目论证等环节上下足了功夫,而专项资金一旦进入学校账户,对其的监管大多仅限于票据本身的合规、合理性,对于资金使用的真实性,是否与申请时的预算相一致则无从判断,也就基本无人过问,造成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上的严重缺失。另外,申请时承诺的学校配套资金难以落实,挤占正常公用经费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剧学校资金紧张。

1.2 预算管理意识淡薄,经费支出随意性较大

预算往往成为资金申报时的作秀工具,为了项目能够申报成功,预算编制的依据往往不是学校实际的情况,而是如何让预算表格看起来更“漂亮”,加上学校的业务主管部门很少参与到项目申请过程之中,使项目论证的科学性、合理性大打折扣。而到了预算实际执行过程中,偏离预算、甚至背离预算的情况屡屡发生,经费支出的随意性较大。

1.3 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重复浪费现象严重

由于“专项资金”属于计划之外,高校在申报学科经费尤其是实验室经费时,一味追求性能或配置高端的设备和仪器,而不考虑教学实验需要,甚至不考虑场地条件,导致设备无处安置,造成了资金的实际浪费。同时某些公共实验室或仪器设备本可以放在实验平台由全校共享,但学校内部学院或个人为了使用方便或部门利益选择单独申报购置,造成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使用率不高,无形中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1.4 专项资金拨付时间滞后,造成突击花钱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种种原因,专项资金实际拨付到高校时,多为每年4、5月份之后,而非跨年度专项资金都规定了必须当年完成建设。有的项目到结项验收时仍存在较大结余资金等问题,出于对未使用的专项资金被收回的担心,高校在专项经费到达后,便立即组织各类论证、招标,有些仪器、设备购置方案根本就不成熟,或者实际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出于尽快将资金用掉的考虑,来不及修改建设方案,而购置了大量性能指标不符的设备和仪器,资金浪费严重。

1.5 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监管不到位

绩效管理是一种目标管理、也是一种责任管理。当前我国高校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大多停留在形式上,更注重专项资金的投入规模和分配使用规模,对资金的使用效益以及预算执行关注不多。由于专项资金来源的复杂性,绩效评价标准难以统一,评价指标缺乏可量化性,很难对专项资金的社会效益和长远影响作出科学准确的评估,可操作性不高,这也就导致了监督机制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合理现象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2 基于绩效评价的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

绩效评价在高校专项资金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缺少了绩效评价这一环节,就意味着高校的专项资金管理体系不完善,而且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基于绩效评价来构建整个高校专项资金管理体系,就意味着高校专项资金管理体系在设计时,必须时时刻刻以绩效评价为指向,最后的运行效果由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考核。

2.1 明确目标,提前规划

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重点支持方向和建设目标,着眼于学校定位和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科学规划,大力整合现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类资源,特别是在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加强建设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积极打造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大平台,形成合力,实现集成发展。只有这样,在专项资金申请时,学校才能做到细致规划、周密部署、有的放矢,保证各类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专项资金建设的既定目标,使专项资金真正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当前很多专项资金都有一定的连续性,如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每年上报、批复、下达的时间都比较固定,对于此类专项资金高校完全可以提前规划、提前论证,而不必等到上级通知时再手忙脚乱。

2.2 周密论证,切实做好专项资金预算

预算管理是落实学校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手段,是项目申请、执行、验收和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学校应对事前的立项申报引起高度重视。学校在实施预算管理前,应组成由校领导、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科学技术处、学科建设与管理处、实验室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专家及专项经费项目负责人参加的项目申报小组,通过对高校发展目标和自身资源的深入分析,进行全面、周密、细致的论证,明确专项资金使用方向,在此基础上编制各项预算,确保项目的科学、合理和可行,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结合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按项目任务和费用定额,将预算细化到每一个开支项目,减少预算执行的随意性,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同时严格控制预算的追加,强化预算的严肃性。

2.3 大力加强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控制

针对高校专项资金预算只重编制、不重执行所造成的预算执行结果偏离、甚至背离预算的情况,首先,学校应成立专门的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负责专项资金的申请、执行、验收审计及绩效评价,严格控制专项资金预算支持,提高预算的权威性、严肃性。其次,开发、运用财务软件的项目管理功能,按照专项资金项目批复的预算明细下达到财务系统里,用预算指标来控制各类专项资金的支出,加强专项资金核算的控制与监督,保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使实际支出符合预算要求。最后,在专项资金预算执行过程中,不定期进行支出分析,及时掌握支出进度和结构,根据预算偏差幅度,分析偏离预算的主要原因,必要时可调整预算,杜绝违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事件发生。

2.4 学校财务部门全程参与,承担更多管理职能

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财务部门更像一个大的“出纳”,仅承担着费用收取、日常票据报销等简单的业务,而目前高校的资金量越来越大,资金的合理分配使用成为帮助学校发展的关键,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能作用日益凸显,教育部自2010年以来推行总会计师制度便是基于此种考虑。近些年来,专项资金的规模日益庞大,统筹规划、申报、使用专项资金需要财务部门整体考虑学校规划和资金需求等多项因素做出合理安排。

同时专项资金的申报、管理属于财务的专门业务,有许多的专门术语和业务要求,而资金的申请者对此知之甚少,因此财务部门作为具体的操作者和管理者,应更多地承担起总协调的职能,为专项资金项目从申请、执行到结项、审计,提供全程的财务服务。

2.5 建立有效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为高校专项资金的科学合理使用,为政府或上级单位及其他机构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绩效评价的有力实施,有利于规范高校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1)进一步完善高校专项资金制度体系的构建。完善的专项资金制度体系是有效实施专项资金管理和绩效评价的根本保证。高校不仅应有科学的高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特别是绩效预算与绩效评价制度,以便于为绩效管理提供有效的规范,还应根据各类专项资金的性质、类别,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从立项申请、资金拨付、使用及管理、绩效评价和监督等环节入手,设计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流程图、包括专项资金的使用原则、目标、开支范围、审批程序、核算办法、评价指标、组织管理、奖惩措施等,从制度上保证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构建完整的专项资金制度体系。

(2)制定科学、合理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高校专项资金要实施绩效管理,就需要建立一套能够反映不同类别、不同学科业务活动效能的指标体系,达到绩、效与预算相统一的管理目标。首先从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出发,结合高校的功能,分解出高校履行其功能的主要业务活动,并根据各类专项资金不同的要求,确定业务活动支出所要达到的绩效目标;然后按照完整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将这些目标用可量化的具体指标予以反映,以此考核、评价完成目标的情况和取得的业绩或效果,达到应有的绩效。对于那些无法进行过细的量化考核的项目,则应参考咨询专家和服务对象的意见,设计合理有效的考评方式和评价指标体系,以对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完整、全面的报告。

(3)形成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反馈机制。将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与高校财务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财务对专项资金项目的监督作用,在对外提供绩效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收集记录校内单位或个人专项资金使用信息,建立专项资金绩效监督信息资料库,作为今后对其申请、划拨专项资金的依据,逐步形成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长效机制。

专项资金是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管好用好这部分教育经费是高校和资金使用单位的责任和义务,关系到高校的长期稳定发展。高校不但要重视专项资金的申请,更要注重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在专项资金的投入、过程和产出达到、甚至超越预期目标,充分发挥专项资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覃洪,言文.高校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初探[J].财会通信,2009(17).

[2]张春云,宋俊菊.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8(3).

猜你喜欢

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高校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设立国家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