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科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创新活动开展模式探讨

2012-08-30汪建新

中国电力教育 2012年20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国内高校的商科类专业在本科生培养上非常注重基础理论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但在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上则显得相对不足。在对商科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内涵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商科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开展模式提出了六个建议,即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引导学生参加教师课题、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发表论文等和写作创新性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学生申报校级和校外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完善激励机制和做好毕业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访问。

关键词:商科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活动

作者简介:汪建新(1977-),男,安徽宿州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上海?20162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专业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027-03

自从中国各大高校扩招后,招收的本科生数量大量增加,使得教学资源紧缺,同时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社会对毕业生的动手能力、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进入“十二五”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更严峻的挑战,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将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任务,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对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创新。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责任。

很多商科类专业在本科生培养上非常注重基础理论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但在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上则显得相对有些不足。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但是现有的商科本科生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需要。面对国际人才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国家经济转型对创新型人才大量需求的现实,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培养商科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开展创新活动模式。

一、商科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大学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人才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不同,这也是不同大学的特色。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的是精英人才,一般本科院校绝大多数都属于教学型大学,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应该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商科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大都是应用型人才,属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即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较高、学科专业基础扎实、应用能力较强、具有一定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虽然“教育规划纲要”从顶层设计了商科类大学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但是在实践操作上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目前,商科类本科生能力培养手段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和作业、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三个环节。由于要照顾庞大的学生整体,因此这三个环节教学都无法提出指标性的创新要求,很少会有开放性的题目留给学生独立完成。

1.以“双语教学”课程等为主的建设

在中国高校,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非常重视课堂教学。商科教学工作盛行“仓库理论”,教育者把学生的大脑看作储存知识的仓库,过分看重现成知识的传授,考试也以记忆已知知识为主。这个“模式”本身没有错误,问题是:“讲”不能只是知识的灌输,“听”更不能只是知识的“接收”;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研究、思考意义上的“学习”,而非“读书”意义上的学习。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学生在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方面得到的锻炼及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相对不足。

鉴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很多商科类大学和综合大学提出了以“双语教学”课程等为主的建设,进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改革,期望把教学方法由传统的“注入式知识教育”转变为“研究式素质教育”;教学形式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多形式的互动交流”。但是,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角度看,由于大多数的“双语教学”师资是英语为非母语的教师,因而一个为很多学者所诟病的问题就是:这些师资能否用英语清楚、准确地表达科学概念? 学生能从中真正培养出英美大学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吗? 有没有统一的标准衡量这种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2.定期开展大学生科研和社会实践训练计划

很多研究型大学先后开展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引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文献查阅、分析论证、制订方案、设计实验、分析总结等活动;另外,一些学校也非常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各层级的竞赛活动,成为大型社会活动的志愿者,注重学生的实习经历。但是,能参加“大学生科研和社会实践训练计划”的学生人数毕竟很有限。此外,有些“研究性学习”或“研究性教学”主要是针对科研的前期训练或模拟效果,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关注很少。

3.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阶段应该是本科生大学四年经受综合科研训练的成果凝结,但是,目前的商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和设计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很多商科类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科研素养的培育,不具备尽快进入指导教师研究领域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创新思考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很多商科类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实践存在一定距离,对企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缺乏洞察,因而毕业论文设计浮于表面,易犯“假、大、空”错误。

二、商科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般来说,商科类本科生的创新不必要求解决非常难的专业问题,也不强调太大的工作量,但是强调创意和应用。总体上来讲,商科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具有创新性问题的识别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案的设计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实现能力。首先,创新性问题的提出是商科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核心,本科生要学会在对相关领域现状调研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分析所带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和参加各种挑战赛失败的项目,发现大多数创新项目和毕业论文的失败主要在于没有提出一个具有说服力和新颖性的创新问题。其次,解决问题的方案的设计能力是商科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基础。商科类本科生方案设计能力更多的是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既有各种基础知识,比如英语、数学、计算机、经济学、思政和职业道德,也有各种专业知识,比如外经、外贸和外资类课程、会计类课程、营销类课程。当然还有商科类大学生常见的各种挑战赛、国外交流等等知识的积累。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实现能力是商科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果体现。商科类本科生培养的特色之一就是强调应用性,培养出的商科类毕业生能否很快地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以及在岗位上的工作效果体现都检验着商科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效。实际上,从本科生培养的角度来看,这三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是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因此,商科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也自然是本科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商科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要考虑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推动,也需要考虑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培养主体的自我驱动。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是本科生的核心能力之一,是本科生长期学习过程中积累而获得的,外部环境的影响是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教师和学生的内部驱动。影响商科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主体(教师和学生)自我驱动的要素有三大类:道德、压力和机会。

1.道德要素

道德是教导商科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主体(教师和学生)认识自己对他人、对企业、对社会和对国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树立正确的义务、权利、荣誉和正义等观念,有助于培养主体把个人的诉求统一到国家的、集体的利益上,比如“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为了建设国家而努力学习”、“我的国家和家人将从中受益”、“爱岗敬业”。反之,倘若形成误导的道德观,培养主体就有可能因私利而进行舞弊、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等行为。

2.压力要素

压力是创新能力培养主体的行为动机,是直接的利益驱动。培养主体自我驱动的压力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经济压力和工作(学习)压力。经济压力是指作为培养主体的教师、学生为了获取当前和未来的回报或者由于经济上的困难而产生的动机,比如学生期望能从培养中获取未来工作中的高工资,改善家人和自己的生活水平,归还读书欠下的债务;教师期望能获得学校和社会的奖励(奖金、荣誉称号)、加工资,弥补家庭的意外财产损失和应急需要,赡养父母,抚养儿女,买车和买房。工作(学习)压力包括学生希望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通过各门课程的考核等;教师失去工作的威胁,提升受阻等。经济压力和工作(学习)压力是结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并且这些压力具有两面性,既可以发挥推动作用也可能会造成破坏,取决于如何引导和制衡。

3.机会要素

机会是教师和学生借以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条件。机会要素包括实现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和学创结合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机会。这对商科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来说尤为重要。我国的商科类本科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大都没有很多工作经验,因而试图通过大学四年的大学教育,把这些学生培养成有潜力的适应经济发展的应用性创新人才,关键点是培养主体要有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的机会。

三、商科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开展模式

国内外各高校在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比如浙江大学提出把本科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开展“基于研究的教学”,促进学生研究实践与学习过程相融合,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实现自主性、探究式学习。

美国大学教育素来重视培养人才的创造性。Hutchins提出,大学教育中的过分专业化会导致人的工具化,非智力化则使得大学培养的人才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与自由。美国在1991年制定的《国家教育目标报告》提出要“培养学生对学生领域问题和现实生活问题的批判思考能力”。麻省理工学院对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之一是“鼓励学生获得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继续学习的兴趣,并成为创造性的智力探索者,能够独立追求学问”。为了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美国名校的普遍性做法是让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即本科生要和研究生、教授共同进行科研工作。从大学新生入学第一年开始就要参与各项研究活动,在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科研的方法,比如怎样安排科研进度、如何运用科研技能、如何设计科研项目以及撰写科研报告。在科研过程中,本科生可以逐渐积累科研兴趣,明确将来科研的方向以及合作的精神与技巧。

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并借鉴国内高校(如浙江大学)和美国大学在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经验,考虑到我国商科类本科生培养的现实,本文建议的“基于课题研究的商科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如图1)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

商科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充分借助最成熟的、传统的课堂教学,通过对教师自身科研素养的提高和对先进的多媒体手段的利用(例如网络等),有计划、有目标地培育学生综合科学研究和创新思维能力。

首先,课程设置要以通识教育为核心。通识教育现在已是国内外各著名大学的共识。通识教育就是通才教育,具体到大学本科教育方面,它是指通过大学教育让本科生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以培养具有综合思考判断能力人才的教育培养方式。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方面,要把课程的“专”和“博”结合起来,既要避免“太专”使得学生所学知识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又要避免“太博”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无系统。

其次,教师教学过程要把教师的科研和课堂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由于这种教学过程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所以,提高专业基础课教师的科学研究素养是前提。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入思考那些最本质的问题。

2.积极组织和引导低年级本科生参加教师课题

一般来说,教师承担的课题既有高层次的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又有各种各样的横向课题,可以把专业教师研究团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及老师构成向全体学生发布,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团队。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意向,再结合团队实验场地、设备及学生年级分布等情况,从中挑选部分学生加入团队。另外,对参加创新活动的本科生人员,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各种培训,主要包括团队内部培训、团队之间交流及走出去请进来①等方式培养。

3.以项目为支撑,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发表论文等和写作创新性的毕业论文(设计)

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结合其专长进行组织和指导,充分做好赛前各项准备工作,可以建议参加教师纵向课题的学生主要备战科学学术论文类比赛;参加横向课题的学生主要备战实践操作类比赛。

毕业论文(设计)方面,可以先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课题提出毕业论文题目,然后发给学生选题。同时,为了让学生对教师的研究课题了解更多,便于选题,可以让每位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研究课题内容及对毕业论文相关要求和自己的指导思路等,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进行选题。

4.积极组织、指导学生申报校级和校外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本科生通过参加老师课题,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时机积极组织发动学生申报学校及校外的课外创新实验项目,以进一步发挥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水平。

5.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为了使本科生的创新活动具有持久性,可以在学校的具体指导下制订系统的激励制度。第一,要从思想道德上解决培养主体参加创新的自我驱动问题,要使得他们明白“为什么”,协调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之间的冲突,从“要我学(教)”转向“我要学(教)”等。第二,将“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列入到商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对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发表科技论文和撰写研究报告给予相应学分。第三,可以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对指导老师制订一整套激励办法和量化标准,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长效性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6.做好毕业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访问,调整培养思路和方案

商科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水准的高低需要社会实践检验,绝非“闭门造车”就可以培养出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高校需要借助校友平台,或者通过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对已经毕业的学生和其工作单位进行调查反馈,了解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优缺点、不足之处和可以调整的方向等等,并对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注释:

①即:其一,邀请企业、经济部门的负责人和教师一起担任参与横向课题的本科生指导教师。其二,让学生走出去,直接让学生到企业去从事项目工作,真正做到产学研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韩青青,钟鸣文.探索本科生创新培养模式——浙江大学的案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

[2]房德东.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化经贸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山东工商学院国际商学院为例[J].才智,2011,(1).

[3]王巍,王声乐.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型大学”创新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责任编辑:王祝萍)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室内设计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分析
浅谈体校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创新举措
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农科类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设计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创新能力培养:“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一条红线
浅谈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面向独立学院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