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01-21曹珺珺

卷宗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美术教育中小学

曹珺珺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每个教学阶段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小学教育是普通学生进行系统性学习的初级阶段,而创新思维的培养也需要从小抓起。中小学美术教育,有它自身的独特性,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把握好中小学美术教育课,需要抓住低龄学生特有的心理年龄特点,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美术教育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部分,也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重要的一门学科。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美术教育以审美为中心,以学生的实践感受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感受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育中对于学生的培养包括认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这些素质也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组成部分,所以,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在美术教育中也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拓展其思维模式,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能力,激发美术创作灵感,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汲取国外文化的精髓,在此基础之上,使得学生能够立足于现实,在美术创作的方法和内容上积极的创新,去表现真、善、美。

1 中小学美术课教学现状分析

从美术课教育开展的基本状况来看,尽管素质教育的开展已有成效,新课程理念也得到了广泛的宣传,但在不少中小学教育中美术课的开展仍然存在一定困难。实际上,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总体水平还相当低,并且不均衡。当然,思想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也正视这一过程。但是,还有更多的中小学特别是边远的中小学几乎不开设美术课,中小学的美术课几乎是空白或只是在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时才开设。除个别兴趣浓厚的学生外,其他学生虽然或多或少知道一些古今中外有名的画作、雕塑和艺术家,但一般都比较肤浅,欣赏水平、鉴赏水平几乎为零,更难说通过美术活动来创造美、升华美。而在现今教育环境下,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这些方面并未得到很好地发挥,特别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个重要部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存在:

1、艺术赏析课对培养审美能力的忽视;

2、以“知识技能”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是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误区;

3、对美育本质认识的不够;

4、传统的美术课堂没有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面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这些问题,我们不该有一丝懈怠,应该从基础教育入手,找寻新的有效方法着实解决好这些问题,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此,我仅浅述个人观点 。

2 中小学美术教育创新能力培养措施

近些年来,我国正积极推行德、智、体美、劳的素质教育,提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通过因势利导的美术教育往往能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也就是说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培养学生创造力呢?本人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精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创造力

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在美术教学中,提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采用一个问题多种答案或多种解释的做法;允许学生自由表现,同时鼓励敢想勤思;培养创造性思维首先因该解放学生思想,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定式并且对新思维给予及时肯定、鼓励和正确引导。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针对这一目标而言,头脑风暴是可以采用的教育方式。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头脑风暴法的运用较广,可以针对一个问题采用头脑风暴法,暂时抛弃可能与不可能、现实与非现实、正常与荒诞的思维判断的约束,不要在进行的过程中对一个想法进行评价和批评,只有做到这样,才会取得理想。艺术创新与艺术欣赏又是不可分的,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欣赏本身就是艺术创造的一部分,是观者对艺术作品进行的再创造。

2、因材施教、及时启发、促进创新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为适应社会变革对人才的需要,提倡"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主要针对人们在文化水平、专业素养、性格特征等存在差异而提出的。因此美术教学要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尊重和保护学生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平等温和的语言,诚恳热情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宣泄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积极引导学生发展创造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要引导培养学生具有一双画家的眼睛,善于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

3、建立科学正确的评价机制、 鼓励及促进创新

评价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建立发展的评价体系即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个体差异性。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教师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重视个性的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的《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是以美术为载体,培养具有艺术审美与艺术创造力的人的活动。中小学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教育,作为一种开发智力及潜能,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能够很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未来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创新思维能力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6(14)

[2]郭维维.论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对线条的再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卢迪.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相结合的美术馆教育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4]李齐.中学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8

[5]郇宁,邱法宗,刘银凤,杜旭.中学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伊春林区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S1)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美术教育中小学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