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型和削弱型梁柱节点对钢框架性能的影响*
2012-08-30张超郭兵
张超,郭兵
(1.山东南侨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31;2.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
0 引言
钢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理想破坏模式是梁端形成塑性,不仅可以防止结构的坍塌与倾覆,还可以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从理论上讲,由于梁端弯矩、剪力最大,有利于塑性铰的形成,但数次地震表明[1-4]:传统梁柱节点(见图 1a,包括全焊接连接、栓焊混合连接)在梁端形成塑性铰之前,梁翼缘与柱之间的焊缝很容易率先发生断裂,导致节点脆性破坏,抗震性能较差。
图1 传统梁柱连接节点的类型
为实现强连接弱构件并确保梁端可以形成塑性铰,国际上先后出现了多种抗震改造节点,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5-12]:梁端加强型(如梁端翼缘加宽、梁端加盖板、梁端加腋等)和梁端削弱型(翼缘削弱式、腹板开洞式等),并被各国规范广泛采纳。上述做法中,翼缘加宽型(图1b)和翼缘削弱型(图1c)最具有代表性,前者在日本应用最多,后者在美国应用最多,我国则兼而有之。
采用传统计算方法和一般设计软件分析框架结构的内力时,为简化计算,假设梁柱为刚接、梁为等截面而不考虑节点构造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因此一直存在争议。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进行了框架结构的单向及循环加载有限元分析,探讨了不同类型节点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1 有限元试件
1.1 结构原型
根据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3]并结合工程惯例,采用PKPM软件设计了一个四层空间钢框架结构原型,柱网尺寸为8m×8m,层高为3.9m,框架平面尺寸见图2,梁柱节点、柱脚均为刚接,钢材为Q235。楼面恒载取4.5kN/m2,活载取2.0kN/m2,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框架梁、柱截面分别为H600×250×10×14、H500×350×14×18,柱腹板加劲肋的厚度与梁翼缘相同,节点域满足规范要求。
图2 框架结构原型
图3 有限元试件的计算模型
1.2 有限元试件及计算模型
考虑到水平荷载作用下柱的反弯点位于1/2层高处,为简化计算,可以取标准层作为有限元试件进行研究,如图3所示,其中柱高3.9m,两端铰接;梁上的均布线荷载q取40kN/m,略小于结构原型中的楼面竖向荷载,目的是可以在柱顶施加较大的水平荷载;柱顶水平荷载P即是该楼层在地震作用下的楼层剪力;Δ是层间侧移。
为对比分析扩大型和削弱型两类节点对框架整体性能的影响,共设计了3个试件,各试件之间的唯一区别是节点构造不同,见表1。所有试件的梁翼缘与柱之间均采用全熔透对接焊缝连接,为等强度连接。
表1 有限元试件表
图4 试件节点构造
有限元分析由ANSYS软件完成,所有板件采用SHELL181单元建模,不考虑焊缝缺陷的影响(假设相邻板件为连续体)。钢材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泊松比均按名义值取用,钢材的应力应变关系采用双线性模型,强化阶段的模量取弹性阶段的2%。采用Mises屈服准则和考虑包辛格效应的运动强化模型。
试件的柱两端铰接(图3),梁柱刚接,梁上翼缘施加平面外约束来模拟楼板的作用,柱顶设置侧向支撑。为模拟柱顶的同步侧移,将两个柱顶的水平位移Δ进行耦合。柱顶水平总荷载P的加载方式为位移加载,通过柱顶的耦合点来施加。先进行单向加载,根据计算结果确定试件的屈服荷载(位移)、抗侧刚度、梁端翼缘应力;然后再进行循环加载,探讨其滞回性能,加载步长为屈服位移,每级荷载循环两周,直至试件破坏或达到6倍的屈服位移。
2 计算结果
2.1 单向加载
图5 试件的单向加载曲线
试件的单向加载荷载位移曲线见图5,数据结果见表2。其中Py、Δy分别为试件屈服时的柱顶水平总荷载、柱顶水平位移;K为试件在弹性阶段的抗侧刚度;σf为试件屈服时梁端翼缘的平均轴向应力(可以反应梁翼缘与柱之间焊缝应力的大小)。
表2 单向加载结果
由单向加载结果可以看出:
(1)弹性阶段,试件S1、S2的荷载位移曲线基本重合;弹塑性阶段,S1略微比S2低一些,但S3明显位于S1和S2的下方,说明S3在弹塑性阶段的承载能力偏低。试件S2的屈服荷载最高,S3的屈服荷载最低,两者相差达32.5%。
(2)试件S2的抗侧刚度最高,S3的抗侧刚度最低,两者相差10.6%。
(3)试件屈服时,S1的梁端翼缘轴向应力最高,S2的最低,两者相差11.5%,这主要是由于梁端翼缘扩大,使得翼缘面积增加,应力降低。
2.2 循环加载
试件的循环加载荷载位移曲线见图6,骨架线见图7,数据结果见表3。其中,Pu为试件破坏前柱顶水平总荷载的最大值,Δu为与Pu对应的柱顶水平位移,Ce为能量耗散系数[15]。
图6 试件的循环加载曲线
图7 骨架线
表3 循环加载结果
由循环加载结果可以看出:
(1)全部试件的滞回曲线都非常稳定饱满,正反向加载曲线基本对称,能量耗散系数都大于2.0,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相比较而言,S3的能量耗散系数最低。
(2)试件S2的极限承载力最高,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而S3的最低,两者相差17.6%,这主要是由于S3的梁截面削弱使得该处较早形成塑性铰,降低了极限荷载。
(3)因有限元模型中没有考虑焊缝缺陷的影响,梁柱连接没有发生破坏,试件的破坏模式均为梁端形成塑性铰(梁翼缘和腹杆发生弹塑性屈曲)。
3 结论
单向与循环加载分析表明,采用梁端翼缘扩大型节点的框架的屈服荷载、极限承载力、抗侧刚度都明显高于翼缘削弱型,而且梁端翼缘轴向应力最低,可以降低梁翼缘与柱之间焊缝的应力,有利于实现强连接弱构件。另外,翼缘扩大型节点比削弱型节点构造简单,易于加工。尽管本文分析的试件较少,不足以定量,但仍然可以得出定性结论:对于抗震设防地区的焊接钢框架,梁柱连接宜优先考虑采用翼缘扩大型节点。
[1]Miller D.K.,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Northridge earthquake[J].Engineering Structures,1998,20(4-6):249-260.
[2]Nakashima M.,Inoue K.and Tada M.,Classification of damage to steelbuildingsobserved in the1995 Hyogoken-Nanbu earthquake[J].Engineering Structures,1998,20(4 -6):271-281.
[3]Malley J.O.,SAC steel project:summary of phase 1 testing investigation results[J].Engineering Structures,1998,20(4 -6):300-309.
[4]郭兵,郭秉山,张洪伟.梁柱外伸式端板螺栓连接的M–θ关系[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16(3):1-5.
[5]郭兵,雷淑忠.梁柱节点刚度对无支撑钢框架性能的影响[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25(3):231-235.
[6]Engelhardt M.D.and Sabol T.A.,Reinforcing of steel moment connections with cover plate:benefits and limitations[J].Engineering Structures,1998,20(4-6):510-520.
[7]Plumier A.,The dogbone:back to the future[J].Engineering Journal,AISC,1997,34(2):61 -67.
[8]Popov E.P.,Yang T.S.and Chang S.P.,Design of steel MRF connections before and after 1994 Northridge earthquake[J].Engineering Structures,1998,20(12):1030 -1038.
[9]茹继平,杨娜,杨庆山.翼缘削弱型钢框架梁柱节点的性能研究综述[J].工程力学,2004,21(1):61-66.
[10]谢晓栋,杨娜,杨庆山.钢结构腹板开洞型节点的参数分析[J].工业建筑,2006,36(5):79-82.
[11]王燕,冯双,王玉田.钢框架刚性连接加强型节点滞回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44(5):57-68.
[12]郁有升,王燕.钢框架梁翼缘削弱型节点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9,26(2):168-175.
[13]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4]JGJ 99.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S].北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10.
[15]JGJ101.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