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城市热力管道检测系统的设计
2012-08-30徐功文张志军杨磊杜向华
徐功文,张志军,杨磊,杜向华
(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
0 引言
热力管道通常分为供暖热力管道和工业热力管道两类,是社会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大,对城市热力管道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热力管道存在着安全隐患,国内外发生过不同程度的热力管道爆炸事件。2007年7月20的纽约热力管道爆炸,造成多人伤亡和财产损失,交通瘫痪,同时居民误以为是恐怖袭击而造成很大心理影响;国内也发生过多起热力管道爆炸事件。热力管道爆炸,大多是因为管道老化发生漏气、漏水,或者因为雨后积水或大量污水聚在热力管道周围,不断气化形成大量蒸汽聚集难以疏散,压力过高而引起;同时,管道内部压力过大而造成的管道爆炸也时有发生。管道爆炸一方面会对交通、公共设施或路人的生命安全等造成很大的威胁,另一方面也造成水资源和热力资源的浪费。
在德国、瑞典等国家,已经实现远距离控制下的管道状态检测作业,管道内检测技术包括测径器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漏磁检测法等;这些管道内检测技术在石油管道、给排水管道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在热力管道中应用较少。主要因为这些方法都需要停止供热并冷却后进行检测,只能间断进行,易发生停运的事故,并且设备造价较高[1]。
陈书旺,等人根据地下管道的红外成像来检测,这种方法由于其测量的是地表温度,因此受环境影响相当大。另外,当目标与环境的温度差很小的时候,测量极为困难,这也是此方法的局限性[2]。袁朝庆等研究人员根据光纤光栅温度传感技术来检测热力管道泄漏,该方法需要布设光纤,购置光纤光栅网络分析仪,成本较高[3]。
论文设计的城市热力管道检测系统,不存在布线问题,节省成本,测量信息精确度高,而且具有安全性、灵活性、可靠性、可管理等优点。
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热力管道检测系统主要完成管道内流体的实时信息检测、故障报警等任务,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保障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安全,同时也避免热力资源的浪费。本论文基于物联网技术、ZigBee协议构建城市热力管道检测系统,在热力管道的关键部位部署传感器节点,并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所采集的信息,对城市、大型工业公司或居民小区的主供热管道及其重要分支进行实时监控,以达到检测热力管道的目的。
论文设计的检测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节点、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检测平台三部分,如图1所示。
本系统所研发的传感器节点就是一种可以实现自动组网、自动通讯的智能物联网ZigBee无线数传模块,它们能够耐高温、高压,实时采集数据。传感器节点在管道接口处置放于管道内,热力管道一般长度在6m,每隔5根热力管道布置一个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间距离为30m左右。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由采用ZigBee技术的无线通信芯片发送出去。这些传感器只需要很低的功耗,以接力的方式通过无线电波将数据从一个传感器传到另一个传感器,它们的通信效率非常高。数据最后由ZigBee路由节点融合汇聚、通过 ZigBee协调器收集到上位机[4]。
图1 热力管道检测系统结构
在ZigBee网络中,根据距离的远近和障碍物情况布设ZigBee主协调器和路由器。整个ZigBee网络还可以与现有的其它的各种网络连接。例如可以通过互联网监控某个ZigBee网络。
检测平台接收、显示、存储传感器网络送来的温度、流量、压力等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分析,防止意外事故的出现。
2 传感器节点设计
2.1 硬件设计
传感器节点主要完成数据采集、数据接收、数据传输等功能,通过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包括温度、流量、压力等,进行A/D转换,经由处理器处理,最后由射频模块把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相邻的传感器节点。
节点需要集成PIC18F4620控制器、CC2420无线通信芯片、以及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三种类型的传感器。
PIC18F4620是Microchip公司推出的8位微处理器,具有多种省电模式可供选择,降低功耗,具有13个10位A/D转换器、4个定时器、36个I/O接口。CC2420是Chipcon公司推出的2.4GHz ISM公用频道的射频收发器,具有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等特定,可以满足10到100m的通信距离;主要实现物理层的数据收发和底层控制[5]。
微处理器PIC18F4620和CC2420之间通过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接口相连,进行数据交换和命令传递;传感器采用具有I2C总线接口的耐高温、高压的数字智能传感器;微处理器通过I2C总线与传感器模块连接[6]。
CC2420采用低电压供电并具有休眠模式,从休眠模式到激活模式时延短,功耗大大降低;PIC18F4620也是一款点电压供电的设备,具有运行、空闲、休眠等三种功耗管理模式。PIC处理器和CC2420芯片搭建的平台体积小、功耗低,采用两节五号电池供电,休眠待机电流在0.2mA左右[7]。
传感器节点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传感器节点结构
2.2 ZigBee协议栈
图3 ZigBee协议栈架构
ZigBee技术的核心是其协议栈代码,这些代码与硬件平台配合,可以实现数据的收发以及路由计算等功能。本设计采用Microchip公司的ZigBee协议栈,该协议栈是针对该公司的PIC18F系列单片机加CC2420的节点平台架构而设计的,主要用于低功耗、低成本设备的连接,这些功能特点符合热力管道数据采集的需求。协议开发采用MPLAB ICD2仿真器,该仿真器是Microchip公司为PIC18系列单片机设计的一种在线调试开发工具。用C语言来开发,C语言代码效率高、软件调试直观、系统维护升级方便、代码的重复利用率高、便于跨平台移植。
图3为 ZigBee协议栈架构,IEEE 802.15.4满足OSI定义的最下面两层:物理层和 MAC层;ZigBee联盟设计了网络层和应用层。每一个层次有相关代码,在独立的源文件里。服务和API接口在头文件中定义。为了实现模块化,上一层协议会定义完善的API接口,同下一层进行交互。用户应用程序和应用支持子层以及应用层交互;应用层模块提供协议栈管理功能,用户的应用程序通过该模块实现协议栈的管理。应用支持子层提供ZigBee端点设备的接口,通过该层打开或关闭端点,并收发数据;应用支持子层同时还提供间接发送缓冲器,以存储间接帧,直到接收方索取这些数据帧。ZigBee设备对象层负责对远程设备的请求进行接收、处理等工作。
网络层完成网络连接的建立、维护等功能,处理输入、输出的数据;MAC(介质访问层)完成IEEE 802.15.4 规范,同时与物理层进行交互[8]。
3 ZigBee组网过程设计
在无线传输过程中,需要ZigBee协调器配置网络参数、启动网络、维护网络运行,实现采集数据的收发。
首先 ZigBee协调器进行初始化工作,调用aplFormNetwork()函数组建网络;然后协调器发送广播信息给相同信道内的节点,声明自己为协调器,随机选择一个没有冲突的PAN ID(Personal Area Network Identity)广播出去,开始侦听该信道,看有无网络连接请求;传感器节点通过aplJoinNetwork()函数加入ZigBee网络,节点加电后扫描信道找到协调器,申请加入网络,把自己的64位物理地址发送给协调器;如果协调器在判断后允许节点加入,会分配16位地址发送给传感器节点,该地址为节点的唯一标识。至此传感器节点成功地加入到ZigBee网络中[9]。
网络搭建成功后,协调器还要负责和节点之间协调、维护网络运行,发送控制命令。传感器节点把采集的数据放在TxBuffer数据帧中,通过CC2420发送数据包,数据包经由ZigBee路由节点转发到协调器,在APSDE.DATA.indication原语中,协调器定义BYTE类型的数组,该数组存放收到的数据,最终把这些数据送到上位机[10]。
4 上位机程序
ZigBee协调器和上位机通过RS232相连,协调器接收传感器节点发来的采集数据,通过RS232串行总线实时发给上位机;上位机程序收集热力管道的温度、压力、流量等信息,存储于数据库系统。根据历史数据和其他实践经验,在上位机检测系统设置基准线,对热力管道的布控位置进行实时监控,不同的传感器节点配置有不同的网络地址。一旦有数据超出阈值,系统发出报警,并以短信等方式通知管理人员,管理员根据地址信息对热力管道故障点进行定位,以及时排除故障,防止意外事故出现[11]。
5 结论
本文设计、开发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热力管道检测系统,该系统首先基于ZigBee协议开发了传感器节点,该节点集成了流量、温度、压力传感器,传感器采集数据,通过ZigBee芯片发送出去;通过无线传感网,最终发送到上位机检测系统,检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数据并在意外时发出报警。
实现热力管道的检测,既能有效、方便地供应热力资源,减少额外的浪费;又能够保障热力供应的安全实施。该系统的开发与实现,对推广节能减排理念、提倡低碳生活,对促进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建设,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1]刘荣,李孝萍,马孝春.热力管道状态检测技术研究[M].煤气与热力,2011,31(2):A24 -A28.
[2]陈书旺,王明时.地下管道的红外成像检测法[C].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2004:41-44.
[3]袁朝庆.热力管道泄漏光纤光栅检测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7:9-15.
[4]庞娜,程德福.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监测系统设计[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28(1):55 -60.
[5]Xu Gongwen;Zhang Zhijun;Ma Hongwei,et al.Design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nodes of thermal pipeline based on ZigBee[C].MIM 2012.Switzerland:Trans Tech Publications:248 -251.
[6]林少锋,何一.基于CC2420的ZigBee无线网络节点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09.17(3):66-68.
[7]李文仲,,段朝玉.PIC单片机与ZigBee无线网络实战[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8]赵琦,姚庆梅.基于ARM及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通信管理机[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9,24(1):54 -58.
[9]朱博,戴先中,李新德.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场所感知系统初探[J].计算机科学,2012,39(2):216 -221.
[10]唐静,李淼,张建,等.基于ZigBee网络的经济林无线信息监控系统设计[J].仪表技术,2011(3):22 -24.
[11]陈萍,高腾,刘兆峰,等.基于GPRS的热力管网监测软件设计[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26(4):40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