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桥下的水泥锥究竟让谁无地自容?

2012-08-29本刊编辑部

学习博览 2012年8期
关键词:市容流浪者流浪汉

本刊编辑部

据7月3日《南方都市报》报道,近日有网友爆料“流浪汉睡桥下影响市容,广州浇筑水泥锥对付”。《南方都市报》记者调查证实,广州白云、天河确有多处天桥和高架桥底,浇筑了水泥锥。有的水泥锥阵不仅锥头尖锐、富有杀伤力,而且存在时间已达五六年之久。街坊称,这些地方曾经流浪汉聚集,自打有了水泥锥,流浪汉被迫迁走了。无独有偶,记者在深圳也发现了类似的水泥锥。深圳河道管理处出面回应称,其设置主要是为了清理“三无人员”,且系“借鉴广州经验”。有网友透露,今年4月起,深圳南山区白石路和沙河西路交界处的天桥下,就出现了这样的水泥尖锥。

事实上,某些城市对包括流浪汉在内的一些群体采取这类“管理”方式并不新鲜。如成都人民南路公交站改造,休息座椅被改成了只能放得下半个屁股的“滑滑椅”。对此成都建委回应称,之所以有如此怪异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流浪人员把座椅当“床”使用,影响城市形象。而就在近日,深圳拟推出市容环境综合考核实施方案,首次将城市道路流浪乞讨人员数量纳入全市57个街道办的考核指标中,当街头出现流浪乞讨、露宿人员将对辖区城管予以扣分。

水泥锥的“城市管理功能”

广州市民黄勇华:流浪汉在桥下安家乱堆乱放,乱扔垃圾,确实影响桥下的环境,并隐藏着各种治安隐患。水泥锥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不仅维护了市容市貌,并且扫除了一些安全隐患,包括违章掉头、违章停车或者横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

广州市民林静:这种水泥锥早在小时候就看到过。应该给一座城市更多的宽容与理解。当年的做法在今天看来是落后甚至是粗暴的,有其历史局限性,我们应该看到城市管理理念更多积极的变迁。

广州市广信律师事务所律师孙俊杰:从扫除治安隐患的角度出发,清除桥底的死角是正确的。事实上,栖居桥底的流浪者中,除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之外,相当部分是流窜犯案的在逃人员及职业行乞者。这部分人若长期窝藏在桥底,处于无管理状态当中,可能增加社会的不安全隐患。因此,清除桥底栖居行为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

互联网信徒王冠雄:广州建委确认,“水泥锥确为防止流浪汉留宿桥底影响市容”。我也恐惧脏乱和治安,但可以靠政府来解决。我不想对孩子说,有一个城市,它甚至冷漠到不给弱者夜宿桥底的机会!

腾讯新闻论坛JrLucifer:刚刚网曝水泥锥的时候,几个人一起去揣测这水泥锥到底是做什么的。有人说是防止司机违规在桥下掉头,有人说是施工队临时创意,更有人认为是新型地标散热系统。当网曝这水泥锥是用来驱赶流浪汉的时,似乎大家也被幽默了一把!可是在这种幽默之下,谁还能笑得出来?

《齐鲁晚报》崔滨:一些城市管理者为所欲为的心态暴露无遗。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管理者会认为城市是属于自己的,为了自己的面子可以任意作为,而包括流浪人员在内的所有城市人群都只是被管制的对象。这颠倒了发展的逻辑,最终出现了以水泥锥驱逐流浪人员的怪现象。

该何去何从?

广州市建委发言人:水泥锥建于十多年前,目的确如网友猜测,是为了防止流浪汉在桥底露宿。最近很多年广州已经没有在桥下建水泥锥了,未来也不会再建。至于现有水泥锥是否会铲除,需要明确责任單位后再作决定。

新浪博主王学进:建议有关部门赶紧把这些有损广州形象的水泥锥荡平,对流浪汉们说声“对不起”,承认这样做侵犯了他们的人权,违背了社会公平和正义,并承诺制定人性化的管理措施来规范流浪汉的衣食住行,再不以维护市容秩序为名做出损害流浪汉权益的行为。

网友“刚罡1970”:如今,应该有主管部门挺身而出,把这些碍眼、添堵的水泥锥清除干净,换上花草,或者将这些地方改作他用。只要不再用别的防范措施替代水泥锥,总比这种做法好一些。城市管理者漠视人性,才是城市建设的最大破坏源。

《天津日报》周志强:真没听说世界上哪个国际化大都市成功消灭了流浪乞讨人员。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 却要创造“光亮得没有阴影”的“完美城市”,未免有些勉强。

网友Caocaocaopi:这个问题涉及更重要的交通安全和治安安全,突然桥底蹿出个流浪汉而引发的交通事故还少么?桥底不但聚集流浪汉,还会聚集吸贩毒人员,因此引发的刑事伤害杀人案还少么?广州建委的做法没有错,只是水泥锥太碍眼而已,后来建绿化带就一举数得了。

网友“韩浩月”:为水泥锥寻找任何存在的理由都是困难的,包括流浪者睡桥下影响市容的说法。流浪者也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如何对待流浪者考验着一个城市的胸怀,水泥锥显然不是胸怀的象征。

城市对待流浪者的态度

网友sunny_txh:为什么那些人好好的,非要在城市流浪?他家乡的人全都没活路了?所以,不能怪城市没有同情心。

网友“独立寒秋”:试想,有温暖的家,谁愿意睡在天桥下!对弱势群体没有一丝怜悯之心的人们,等到哪天你们失业破产,连一个容身避雨的天桥都找不到时,我想也不会有人替你们说话!

网友“闲散之人”:以道德的标准来看待社会,必然对执政者的做法横挑鼻子竖挑眼。有道德洁癖的正人君子,很容易获得舆论的支持,但让他真正去办事,可能处处碰壁,从而一事无成。

广州市民胡小妮:这就是一个号称国际性大都市的城市的包容与宽恕吗?这就是一个举办过亚运会的城市吗?这样的狼牙吞噬的是什么?是流浪汉的栖息地,还是一个城市的文明与宽容呢?

网友“潜射核弹”:水泥锥刺穿了这个民族的善良和包容。流浪汉也是公民,他们最需要的是扶助和关怀,“以人为本”,难道他们是游离于“人”之外的吗?善待弱者是对一个民族良心的考量。

新浪匿名网友:现在的“要饭的”绝大多数是不愿劳动者,或是觉得要饭还不错者,与之伴生的不光是环境问题,还有小偷小摸、井盖丢失之类的问题。水泥锥的方法,对于保障城市治安、居民安全是有很好效果的,利大于弊。不顾实际现状乱发善心,却拿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只会扰乱人们的思想,结果也许更恶劣。

网友“美丽又快乐”:现在很多所谓的中产、小资,对贫穷的流浪者一点同情心都没有,认为城市就是属于城里人的,乡下人没有本事就不要来。但我觉,得一个人与所有人、所有生物乃至整个宇宙都是连接在一起的,我们就是他人。

《长沙晚报》颜新武:刚毕业那阵,为了找工作,笔者也曾在南方的街头徘徊,面容憔悴衣衫灰暗,口袋里所剩无几。虽没有露宿桥下或街头,但在走累的时候,也曾在街边、桥下暂息。这样的经历,使我对那些森然而立的水泥锥有一种本能的不快。一个无助的人,站在这些水泥锥面前,一定会有更加孤立和被排斥之感,与这个城市的心理距离会越发遥远。

新浪博主执心笔阵:成熟的城市,当能包容不同人的不同文化,流浪者理当谋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水泥锥,不应是他们的命运,更不应是我们的态度。尽管每一个人都追逐感官的愉悦,但在流浪者的生存之忧面前,颠倒价值的次序是可耻的。洁净的桥底,只是安居者的风景,却是漂泊者的生活。为风景牺牲生活,难以称得上是正派社会的作为。终究,水泥锥以其锋锐所直白暗示的“痛感”,无非源自幼稚和僵硬的心,存于职能机构的深处。

《春城晚报》赵勇:一座城市的温度,在于弱者有多大的生存空间,更在于城市管理者有多大的善意去维护这样的空间。一些城市的管理者没有看清楚权力的边界,更没有搞明白权利也有先后顺序。若不是为谋生计,没有人愿意流浪乞讨;若不是无家可归,没有人愿意睡在天桥底下。城市管理者是为这些最弱者提供保护和帮助,还是设立一排排的水泥锥,让他们失去最后的栖身之所——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广州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对于流浪人员,应该关注救助站有没有向他们敞开大门等问题,而不是用这种方法美化市容。立交桥底和人行天桥桥底,其实是“宝地”,用来浇灌水泥锥,既不美观又浪费地方。这些空地可以用来建立公交车总站,以方便乘客辨识,或设立垃圾二次分类站。

著名评论人五岳散人:政府有立锥之心,贫民无立锥之地,社会有锥心之痛。

更多的社会责任

网友“怡然居士”:与其骂政府,不如出点钱和政府一起安定好他们的住处,这才是 “爱人”的表现。桥洞低下流浪汉太多,会对你我人身安全带来不确定的“危害”。往严重方面说,这些流浪汉如果被不良分子或者暴乱分子利用,对我们的危害更大!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广州天桥下水泥锥用于驱赶流浪人员,反映了社会对最底层人群的抛弃,完全违反了广东精神。说到底,还是面子工程和部门政绩表现等观念在作祟,原因则在于政府官员执政理念的偏离、素质低下以及社会精神的缺失。

古奇jsh的微博:万一市民不慎在水泥锥跌倒不是很危险?治理流浪汉更重要的是政策跟上,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对于好吃懒做的,应该进行警告并备案、遣返,再影响市容就罚款;屡教不改应该进行行政拘留。

国际在线赵木木:如何增加社会福利机构的投入,让更多确实身有残疾、丧失劳动能力而又没有家人照顾和社会救助的流浪人群得到生存保障,这才是减少街头流浪人员数量的根本措施。水泥锥只能让他们换个地方,但不能减少流浪人员的数量。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蔡立辉:当务之急是研究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制度,分类管理流浪人员:对有劳动能力的,应引导帮助其正常就业;对失去劳动能力的,应实施积极救助。同时,寻找过渡性安置场所,让无家可归者有容身之所。

广东省佛山市网友清风泛舟:应借鉴香港等地做法,由社工团队收容流浪乞讨人员,解决他们的分流和救助問题。

网友“零星火种”:外国的很多公园都免费开放,流浪者可以在那里过夜。只要持有绿卡的美国公民,还可以领到生活补助。没有了包容的国度,就没有真善美,是看不到希望的。美好的灵魂铸就强大的国家,腐朽冷漠的地方种下的只有怨恨。

文明社会,总能以款款温情,去为飘摇于风雨中的社会弱者驱寒,给他们起码的生存空间。他们的生存权益并非微如草芥,而是裹着尊严的重量,不容剥离,哪怕是有某种铿锵的理由。

猜你喜欢

市容流浪者流浪汉
流浪者成美国防疫“定时炸弹”
一片狼藉
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爱情从这里开始
给你一个温暖的家
过犹不及
“保特佳”表面防护材料的试验分析
浮世绘
流浪者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