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筋钢纤维混凝土连梁的变形特点

2012-08-28李光辉

关键词:连梁钢纤维屈服

赵 军,马 鑫,李光辉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随着现代混凝土结构理论的发展和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剪力墙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发生地震时,主要由剪力墙结构来承担和抵抗水平地震作用.从世界各地发生的地震破坏情况来看,作为剪力墙结构中重要构件的连梁最先受到冲击而破坏,连梁作为结构的第一道防线在墙肢屈服之前达到屈服,尽可能发挥其塑性变形能力以及耗散地震能量,可有效减轻整个主体结构的损坏程度,因此如何提高连梁的性能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1-6].

钢纤维能显著改善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抗剪等力学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延性和韧性,增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变形能力和抗震能力[7-9].在钢筋混凝土连梁或者剪力墙中加入钢纤维,将改善连梁或剪力墙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因此,笔者设计了4个不同钢纤维体积率的钢筋混凝土连梁,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

1 试验概况

1.1 试件尺寸

依据文献[10—12]对试件设计的规定,同时,综合考虑剪力墙结构中连梁的尺寸、加载设备和试验空间等因素,取连梁的截面尺寸(长×宽×高)为800 mm ×150 mm ×400 mm,跨高比为2.0,两端各有一片1 000 mm×150 mm×600 mm的剪力墙.整个试件呈工字形,分为连梁和墙肢两部分,总长度为2 000 mm,连梁和墙肢的厚度均为150 mm.所有构件均采用相同的尺寸和配筋形式.具体试件尺寸和配筋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试件尺寸简图

图2 试件配筋简图

1.2 试验参数及原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分别制作普通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两种试件,钢纤维体积率分别为0.0%,0.5%,1.5%,2.5%.C50 混凝土配合比见表1.

表1 C50混凝土配合比 kg/m3

试验原材料:剪切型微扭钢纤维,长径比为42,等效直径为0.76,抗拉强度为760 MPa;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细集料为天然河砂,Ⅱ区中砂;粗集料为5~20 mm连续级配碎石.

1.3 加载装置

采用水平低周反复加载方式,加载时将试件竖立放置,连梁两端剪力墙分别与地梁和加载曲梁连接,水平荷载通过连梁两端的剪力墙传递到连梁上.为模拟实际工程中由剪力墙相对变形引起连梁受力的情况,试验装置在加载曲梁顶面设计了保证水平加载的平行铰,曲梁加载点位于连梁形心位置.

采用荷载-位移混合控制的水平低周反复荷载的加载制度,加载过程分为荷载控制和位移控制两个阶段.在试件屈服之前,采用荷载控制的方式对试件进行加载,所加荷载分级递增并水平往复进行,每级荷载循环1次,当荷载临近试件屈服荷载时增加分级,直至试件屈服.当试件屈服之后,改为位移控制加载,即根据试件屈服时的位移作为位移控制参数,逐级递增,每次位移循环3次,直到构件的承载力下降为极限承载力的80%时停止,认定此时构件已完全破坏.

1.4 测点布置

钢筋的受力状态直接反应构件的受力情况,因此在试验中主要测试了梁端和梁跨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变、纵向构造钢筋应变以及不同位置的箍筋应变,以分析在试验过程中各部位钢筋应变的变化情况.应变片具体位置及编号如图3所示,其中1—20号应变片为箍筋应变片,21—46号应变片为纵向钢筋应变片,括号中编号为与括号外编号相对应的背面钢筋应变片.

为测量连梁在受力过程中的位移情况,在梁受力方向两侧各布置4个位移计来测量加载过程中连梁与剪力墙的相对位移,位移计在连梁各侧的具体布置情况和编号如图4所示.

2 钢筋应变分析

2.1 纵向钢筋应变分析

试件在正向加载过程中的纵向钢筋应变随荷载的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从开始加载到破坏,连梁中钢筋应变的变化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

1)初始加载时,荷载较小,由于混凝土和钢筋共同承受荷载,梁顶、跨中和梁底截面的钢筋应变都比较小.在梁顶出现受弯裂缝之后,随着荷载的变化,连梁两端的纵向受力钢筋呈现梁顶受拉而梁底受压的现象,与连梁的内力分布相一致.由于此时荷载较小,且纵向构造钢筋位于截面中部,其应变很小,在此阶段基本没有太大变化.

2)试件开裂以后,随着荷载的不断增加,梁中受力纵向钢筋应变明显增大,梁顶截面纵向钢筋受拉,梁底截面纵向钢筋受压,但跨中截面纵向钢筋应变很小,符合反弯点受力状况特点.同时随着连梁中钢纤维体积率的增大,在同一荷载阶段受力纵筋的应变有所降低.在这个阶段,纵向构造钢筋主要表现为受拉,但应变较小.

3)随着斜裂缝的发展和两端水平裂缝不断从两端向跨中出现,连梁纵筋的受力也发生变化,梁顶截面的拉应变和梁底截面的压应变明显增大,跨中截面纵筋开始受拉.而对于纵向构造钢筋,梁顶、梁底和跨中截面钢筋都处于受拉状态,且应变明显增大,说明随着钢纤维的加入,增大了构造钢筋参与受力的程度.

4)进入破坏阶段以后,由于钢纤维体积率的不同,各个试件中纵向钢筋的最终受力应变情况也有较大区别.在钢纤维体积率较小的试件中,直至试件破坏纵向钢筋也没有达到屈服;而随着钢纤维体积率的增加,纵向钢筋在破坏阶段达到屈服.这是由于钢纤维体积率较小时,裂缝发展不太充分,纵向钢筋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随着钢纤维体积率的增加,试件表面形成较密的裂缝体系,使纵筋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图5 连梁纵向钢筋应变图

2.2 箍筋应变分析

正向加载时,不同钢纤维体积率试件中穿过斜裂缝的箍筋的应变变化情况如图6所示.其中系列1为钢纤维体积率1.5%试件中的箍筋应变,系列2为未掺加钢纤维试件中的箍筋应变.由图6可知,系列1和系列2有基本相同的应变变化趋势,在未出现斜裂缝的时候,箍筋应变很小,随着裂缝的出现,箍筋应变会突然增大,最后跨越临界斜裂缝的箍筋会随着裂缝的发展发生屈服.

图6 试件临界裂缝处箍筋应变情况

比较系列1和系列2可以得到,由于钢纤维的加入,箍筋应变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当荷载为140 kN时,普通混凝土试件的箍筋应变明显增大,而钢纤维混凝土试件箍筋在荷载接近240 kN时才出现明显的增大趋势.这主要是由于乱向分布的钢纤维均匀分布于试件的各个部位,当试件开裂以后,跨越裂缝的钢纤维发挥优异的桥架作用,在承担荷载的同时,还能把裂缝两端的应力向周围混凝土中传递;由于钢纤维数量较多,几乎试件所有截面的混凝土都参与受力,形成了典型的混凝土多缝开裂状态,在整个试件表面产生交叉斜裂缝网格体系,使跨越裂缝的箍筋应变大大减小.同时,也使箍筋的延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 侧向位移分析

各试件在加载过程中在连梁同一侧4个测点的位移变化情况如图7所示.在荷载较小时,试件侧向位移沿梁长近似呈线性分布.随着荷载的增加和裂缝的出现,由于弯矩和剪力的作用,侧向位移分布曲线呈现出接近倒S形分布特征,这和梁的弯曲变形截然不同,反映出试件以跨中截面为反弯点的受力状态.同时,侧向位移分布从线性到非线性的变化,反映了连梁中裂缝开展及刚度等的变化情况.

随着荷载的增加,裂缝逐渐开展,连梁刚度不断下降,且随着荷载的增加刚度下降程度增大.通过对图7中各试件位移变化图的比较可见,随着试件中钢纤维体积率的增加,在相同荷载作用下,试件的侧向位移有所减小,但破坏时的极限位移明显增大,使试件的破坏延性有所改善.

图7 连梁随荷载相对位移变化图

4 结语

1)钢纤维体积率影响着钢筋混凝土连梁中纵向钢筋的应变变化.当连梁处于破坏阶段时,钢纤维对裂缝的限制作用使纵向钢筋的抗拉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2)钢纤维的加入,明显降低了同级荷载下跨越裂缝的箍筋应变,并显著提高了箍筋的极限应变.

3)钢纤维的加入,明显降低了试件在同级荷载作用下的侧向位移,并显著增大了试件的极限位移,改善了试件的破坏延性.

[1] Galano L,Vignoli A.Seismic behavior of short coupling beams with different reinforecment layouts[J].ACI Structural Journal,2000,97(6):876 -885.

[2]曹云峰,张彬彬,赵杰林,等.改善洞口连梁抗震性能的一种有效配筋方案[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3,25(5):24-30.

[3]龚炳年,方鄂华.反复荷载下联肢剪力墙结构连系梁的性能[J].建筑结构学报,1988(1):34-40.

[4]张宏战,张瑞瑾,黄承逵.钢纤维高强混凝土连梁抗剪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7(11):15-22.

[5]赵军,马鑫,贾博.钢筋钢纤维混凝土连梁的裂缝和破坏形态[J].中国科技论文,2012(5):343-346.

[6]刘华民.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联肢剪力墙连梁的抗震性能及斜截面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D].重庆:重庆建筑大学,1997.

[7]赵军,高丹盈,杜兴亮.钢纤维混凝土低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4):103-108.

[8]邱计划.钢纤维增强部分混凝土剪力墙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7.

[9]高丹盈,赵军,朱海堂.钢纤维混凝土设计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0]大连理工大学.CECS13∶2009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11]大连理工大学.CECS38∶2004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1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JGJ 101—96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S].出版地、出版社不详,1997.

猜你喜欢

连梁钢纤维屈服
不同纤维长度的混杂钢纤维混凝土本构模型
牙被拔光也不屈服的史良大律师秘书
结合某装配式高层剪力墙结构谈连梁剪压比超限
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The Classic Lines of A Love so Beautiful
关于剪力墙连梁设计中的若干问题分析
早强钢纤维水泥混凝土在S20道路养护中的应用
探讨挂篮悬臂灌注连梁的施工
对连梁设计计算及超限处理的探讨
百折不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