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发展高技术产业的若干思考
2012-08-27叶周福
叶周福
泉州市发展高技术产业的若干思考
叶周福
泉州市统计局
“十一五”期间,泉州市高技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成为泉州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但泉州市高技术产业存在规模偏小、R&D(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缺乏、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该文对“十一五”期间泉州市高技术产业情况进行分析,就如何发展泉州市高技术产业提出几点建议。
高技术产业 现状分析 建议
高技术是相对一般传统技术而言的新兴尖端技术,是以最新科学成就为基础,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起先导作用的知识密集型技术。高技术产业是指用当代尖端技术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产业群,是研究开发投入高、研究开发人员比重大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等行业。泉州市的高技术产业具有智力性、创新性、战略性和环境污染少等优势,从实际运营情况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是泉州市高技术产业的重中之重,是带动泉州市经济发展的龙头力量。
1 泉州市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1.1 发展较快、效益明显
经过“十一五”的努力奋斗,泉州市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工业企业数共84家,主要分布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64家)和医药制造业(12家),年均现价增长达到了30.5%,增幅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快6.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产值,分别占高技术产业产值的70.0%、15.5%和13.2%。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1.81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30.8%。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占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9.8%、16.1%和13.0%。
“十一五”期间,全市高技术产业实现利税年均增长37.7%;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利税总额10.39亿元,医药制造业实现利税总额2.35亿元,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实现利税总额1.83亿元。从利润总额看,总额10.9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10.7%,“十一五”期间全市高技术产业实现利润年均增长42.0%,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7.95亿元,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实现1.63亿元,医药制造业实现1.46亿元,在各自行业中均占较高比例。
1.2 研发投入与产出均有所增加
各个行业的发展中,投入与产出是息息相关的,R&D经费投入和R&D人员投入对新产品产值的影响显著,由于各个行业的特点,投入对产出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截至2010年,泉州市高技术产业R&D人员1038人, 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为516人年,在“十一五”期间保持基本稳定。全市高技术产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为1.43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4.1%,研发投入有所增加。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R&D经费内部支出最多,为1.27亿元,占全部R&D经费内部支出的88.8%。
专利申请量,特别是发明专利申请量可以显示一个地区的科技实力和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十一五”期间泉州市高技术产业专利申请量呈上升趋势,在这些申请中,发明专利申请占专利申请量的39.4%。以行业分类来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专利申请占全部专利申请量的95.6%;发明专利申请数占全部发明专利申请数的91.5%。
1.3 区域发展不平衡
“十一五”期间,泉州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虽然取得了相当的进步,高技术产业产生的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6%,比全省平均水平10.4%低了8.8个百分点。但是从全市高技术产业的分布来看,由于各县(市、区)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企业数的分布并不平衡。高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石狮(占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28.2%)、丰泽(20.2%)、晋江(14.3%)、鲤城(10.4%)、南安(9.8%)和开发区(9.0%),其他县(市、区)占8.1%,德化目前还没有高技术企业。从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本辖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看,鲤城(6.1%)、丰泽(6.0%)、石狮(4.9%)、开发区(3.1%)占比明显高于全市水平。
2 全省九设区市比较分析
近年来,虽然泉州市高技术产业发展较快,但与我省福州、厦门等地市相比,泉州市高技术产业在规模、R&D人员数量、研发投入以及专利申请量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2.1 产业规模、人员、投入等方面比较
2005年,泉州市高技术产业产值为28.68亿元,占全省的1.9%,总量排在厦门、福州、漳州、莆田之后,列九设区市第五位。经过“十一五”五年来的发展,到2010年,泉州市高技术产业产值达108.74亿元,占全省的4.1%,在九设区市中排名第四位;厦门、福州仍分别居第一、二位,高技术产业产值分别是泉州市的12.7倍和8.0倍。
在全省九设区市中,泉州市高技术产业的科技研发人员明显不足。2005年,泉州市高技术产业的R&D人员数为1038人,仅占全省的4.5%;到2010年,泉州市高技术产业的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为516人年,泉州市高技术产业中的R&D人员数、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在九设区中均列第四位。
“十一五”期间,高技术产业R&D经费内部支出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在全省的高技术产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低的,仅占全省的3.2%,低于福州、厦门、漳州和莆田,泉州市仅列第五位。从研发投入占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看,泉州市占比为1.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分别比福州、漳州低1.0和1.4个百分点,与厦门持平。
2.2 专利申请量方面比较
高技术产业的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的申请与授权量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出这个产业的技术发展状况,专利的申请与授权量越多,说明这个产业的R&D活动越活跃,技术发展速度越快,新技术新产品的更新换代也越快。泉州市高技术产业专利申请数占全省的6.4%,列九设区市第三位。与位于全省前两位的福州、厦门相比较,无论专利的申请数和在全省所占比例,均有明显不足。
3 存在问题
以上通过对泉州市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的分析,以及全省九设区市高技术产业的比较可以看出,制约和影响泉州市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产业规模偏小、研发投入不足
目前,泉州市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鞋服、建筑建材、食品饮料、工艺制品、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电力生产和供应等行业,高技术产业总量相对较小。同时,泉州市高技术产业缺少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产业集聚效应无法显现。工业产值超亿元的高技术企业仅有20家, 超10亿元的高技术企业仅有2家,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有限,影响了整个高技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近年来,泉州市高技术产业R&D人员队伍虽然保持基本稳定,但是泉州市R&D人员数量仅占全省的4.5%,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泉州市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在研发投入方面也存在投入明显不足的问题。R&D人员的缺乏以及研发投入的明显不足,影响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新产品的研发。
3.2 资金有限、核心技术缺乏
高技术产业的高投入和高风险特性决定了其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政府因财力有限,未能带动形成多元化的融资格局,企业自身依然是技术创新相关科技活动所需资金的主要提供者。R&D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泉州市高技术产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中,企业资金占92.3%,政府资金占5.7%,其他资金占2.0%。
泉州市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不足导致其自主创新能力弱,总体技术水平较低。泉州市的大多数高技术企业处于加工制造价值链低端的生产环节,所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多数受制于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还体现在创新质量不高。在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中,发明专利技术含量最高,最能反映创新能力水平。而泉州市高技术产业发明专利申请占专利申请量的比重仅为39.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为47.7%)。
4 几点建议
当前,泉州市正处在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变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是“十二五”时期推动泉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泉州市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转变的战略性举措。针对制约和影响泉州市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4.1 优化环境,吸引人才,强化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环境也将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泉州市高技术产业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继续在行政审批、简化手续、服务承诺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让、中介服务等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自由流动的创业环境;要继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利用更多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
目前泉州市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还相当缺乏,要积极调整泉州市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合理规划高技术人才的培养规模和结构;要进一步规范人才市场运作机制,创造宽松的引进环境,加快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满足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加快高技术企业产权制度建设,吸引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来泉州创业。
研发投入的多少,直接关系着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高技术产业发展必须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同时建议将R&D经费中的政府资金逐渐纳入到年度预算中,且R&D政府资金的增长速度应不低于R&D经费的增长速度,提高政府资金在R&D经费支出中的比例,优先向对经济、科技有重大影响的行业、项目倾斜,强化政府在经费配置中的宏观管理。
4.2 突出重点,多元化投资
发展高技术产业要突出重点,集中创新资源,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通过资金扶持、融资担保、技改贴息等措施,鼓励高技术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增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加大自主开发和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力度,推动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真正实现由“泉州制造”向“泉州创造”迈进。
高技术产业具有智力性、创新性、战略性和环境污染少等优势,但也具有周期长、风险大、失败率高等特点。因此,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加大对高技术产业资金的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制定和实施促进高技术产业化的金融政策,引入风险投资公司和战略投资者,推动企业改制上市,使资本市场成为科技发展的有力支撑。同时,应广泛吸纳国内外各方面资金加入科技活动中。加强银行金融创新,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鼓励金融部门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引导,金融等多种筹资渠道并存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1] 2005年~2010年福建经济与社会统计年鉴[Z].
[2] 2005年~2010年福建工业能源交通统计年鉴[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