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背景下影响学生思维训练的心理障碍分析
2012-08-27河南教育报刊社师广智
☉河南教育报刊社 师广智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创新教育应运而生并得到众多科教界有识之士的普遍重视,思维训练往往被认为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这是非常片面的,其实,思维训练作为各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新颁布的教学大纲中也突出强调了思维训练的重要性[2].据调查,在教学实际过程中,许多教师只讲认知,不讲意向,只注重思维训练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样也会割裂学生心理活动的整体性,破坏学生心理活动的整体效应,因而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训练目的.所以,在创新教育背景下对影响学生思维训练的心理倾向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1.思维训练的心理因素
学习过程伴随着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但归结起来无外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这两个方面.思维训练的过程是培养智力因素的过程,一般是由动机的激发、知识的摄取、知识的领会、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应用五个基本环节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心理因素处在不同的关系之中,又各自发挥着它们应有的作用,其中每一个环节都与一种心理因素相对应.对于这五个环节都起制约作用的是学习意向,即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它将对每一个环节中的心理因素都起着重大的影响.比如,强制而缺少自己意愿的思维训练、缺少兴趣的思维训练都将严重影响思维训练的效果.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常常是由于对数学产生逆反心理而造成的,也有一些是由于害怕困难、缺乏坚强的意志所致.
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使思维训练收到预期的效果,必须要知道学生在思维训练时想些什么,如果忽略思维训练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处于被训练的地位,即便是加班加点,做大量作业,结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中学生数理化》杂志高一版、高二版、高考版每期都刊登了一些单元综合测试题,这是为了促进学生理科思维训练而设置的,但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65%的高一学生喜欢,35%的学生不喜欢;76%的高二学生喜欢,24%的学生不喜欢;90%的高三学生喜欢,10%的学生不喜欢.这是一组很有意思的数据,也是值得深思的一组数据.年级越高,升学压力越大,思维训练的需要也越强.抛开升学因素,我们对不喜欢思维训练的同学又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发现心理障碍对思维训练的影响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2.思维训练的心理障碍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不少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待于提高,尤其在理科思维训练方面更是令人担忧,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据调查,当前在理科思维训练方面,许多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如厌烦、过分紧张、恐惧、焦躁不安、自卑、退缩、忧郁、消极懒惰、缺乏兴趣与信心等.
厌烦,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疲倦型现象.主要表现在思维训练中不主动,情绪消极,拖拉,注意力分散等,认为思维训练枯燥,随之而来的就是思维训练效率下降.厌烦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表现为学生看不到自己的训练成果,没有成就感,从训练中得不到自己渴望的快乐,训练任务过于繁重.
焦躁、紧张是一种消极不安的情绪状态.在思维训练中适度的紧张是有利的,可以提高效率,但过分的紧张则相反.主要表现是害怕对训练进行评价,担心成绩不好会遭到同学的歧视、家长的责备、老师的批评,甚至担心亲戚朋友对自己的关心和询问.成绩好的同学担心如果成绩不理想会影响自己在同学中的声望.他们把成绩或分数看作命根子,所以每次考试,一些同学就特别紧张,甚至影响正常发挥.与过分紧张相反的是有的同学紧张感太差,常常表现为不积极思考,这种态度同样也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训练.
自卑是思维训练的严重障碍.自卑主要表现为羞愧、不安、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合理的处理,很可能影响将来的学习生活,产生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这类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轻视自己,自甘落后,自我消沉.
这些心理障碍直接影响思维训练的各项功效.为了考察学生的心理障碍对思维训练的影响,我们在三门峡市一所高中随机抽取了300名一年级学生,利用《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杂志上刊登的思维训练题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成长记录档案卡,发现这些学生中有195人认同思维训练题,105人不认同.在认同的195人中有25人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焦躁、紧张、缺乏信心等心理障碍倾向,而在不认同的105人中有27人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厌烦、过分紧张、恐惧、焦躁、自卑、缺乏兴趣与信心等心理障碍倾向.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建立了一个2×2列联表:
根据统计学知识,我们可以断定“心理障碍对思维训练有影响”成立,并且这种判断结果出错的可能性约为2.5%,所以我们能够以97.5%的把握认为“心理障碍对思维训练有影响”.当然思维训练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障碍表现复杂,多种多样.要想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障碍,必须找出影响思维训练的真正原因,而后才能在思维训练中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3.影响思维训练的非智力因素
3.1 动机
动机是激励学生去参与训练的心理动因,直接推动学生进行训练的一种内部动力.主要表现,一是外在动机,即受外部因素或情境的支配,如奖与惩、表扬与批评、竞争与合作、升学等;二是内在动机,即受内部因素的支配和推动,如兴趣、求知欲、好奇心、自尊心等;三是任务动机,即不直接受外力推动,也不完全受内心倾向的支配,既不同别人比输赢,也不自我表现,而是把思维训练看成是一种提高思维品质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完成任务就可得到满足.在思维训练中,我们应当按照动机与训练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激发与维持学生的一定的训练动机,以促使他们有效地进行训练.编辑部曾做过一些调查,发现对《中学生数理化》杂志中“单元综合训练”栏目的喜欢与否,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
3.2 兴趣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乐”是快乐,是由兴趣而导致,由兴趣带来欢乐,由快乐而产生热爱之情,有了热爱之情,便有积极持久的学习劲头,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究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趋向.学习兴趣具有定向性,学生往往由自己的兴趣来确定学习什么和不学什么,因此培养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3].在高一阶段,如果忽略了学习兴趣的培养,造成学生对理科学习的失望,由淡漠到抵触,以致形成学习的逆反心理,就会使学生对理科学习产生定向上的错误.不少高中生数学或理化成绩差,就是由此而造成的.现在有一些理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得虽有道理却呆板、演算简洁却枯燥、分析严谨却无味,这是造成一些学生厌学、成绩不好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进一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发他们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情感
所谓情感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任何认知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当然思维训练也不例外.现代心理学认为,情感因素是人们接受信息的“阀门”,在缺乏必须的“丰富激情”的情况下,智力会处于一种“昏睡”状态.由于教师缺少这方面的认识和重视,以致单纯地把教学图解成学生掌握知识的经验过程,没有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有感情的、有性格的个体.客观上只是当做消极接受知识的贮存器.这是教学效果不佳甚至失败的重要原因.
情感对教学的影响并不都是正向的,在一定的情况下,学生对待学习的某些情感态度常会对教学发生负面影响.如,畏惧不前的情绪、紧张不安的情绪、师生对立的情绪都会对教学产生消极影响.但是学生的这些情绪,在很多情况下是由学校、教师造成的,如训练方法不当、训练内容过难、学生负担过重、处理问题不客观公正等.
3.4 意志
意志就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同情感一样也能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其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意志促使智力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使其更加广泛和深入;二是意志可以帮助学生排除训练活动中的困难和干扰,维持训练活动的持续进行,以实现预期的目的.
意志是学生取得思维训练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这是由于学生的思维训练也是一个艰苦劳动的过程,它要求学生付出很大的体力、精力和智力,同时要求他们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要具有顽强的意志.
以上所列举的只是一部分调查结果,我们认为有许多情况还要深研究.那么以后如何在课题研究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训练的心理品质呢?
4.思维训练心理品质的激发
4.1 动机的激发
首先要激发思维训练的参与动机,要使学生产生思维训练的需要,不能仅仅只为升学考虑,而应从深层次上去激发,必须打破原来的心理平衡状态,有效地克服学生对于思维训练的自我满足.在思维训练中设置“悬念”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次要提供有效的思维训练的诱因,明确思维训练的目的.由于目的能构成激发动机的诱因,因而,使学生明确思维训练的目的,便能有利于参与动机的形成.第三要满足学生的创新欲望,教师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意愿,让他们去发现、去创新,以满足这种欲望,从而不断强化欲望动机.第四是以成就激发思维训练的参与动机,要注重表扬与批评、反馈与强化,我们要从关心出发,适当地进行表扬与批评,可以构成诱因,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思维训练.注重反馈与强化,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训练结果,包括训练中的正误、应用所学知识的成效,这些都可以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思维训练的参与动机.
4.2 兴趣的培养
兴趣的发生和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志趣的逐步深化的过程.我们应按兴趣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结合思维训练的特点来培养学生参与的兴趣.要使学生在思维训练中取得成功,就要从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知识水平出发,妥善地安排其学习内容,既非轻而易举使学生感到乏味,也非高不可攀使学生丧失信心.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报告会、读书班、黑板报、学科竞赛等,使学生能获得外界的相关信息,引起对课本以外知识世界的极大兴趣.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就能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在主次方面还是应以第一课堂的课堂教学为培养兴趣的主要途径.
开展学科竞赛活动:运用学科竞赛来调动思维训练的积极性,激发进取心,提高学习效率,这是众所周知的,它是激发学习动机的一种诱因.但它对那些估计到自己可能获胜的学生有用,足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而对其他学生则还有可能挫伤其积极性.因此,在学科竞赛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和难易适当.对于这种比赛性的考试,根据考试的目的,一般不宜出偏题、怪题,而应注重知识的灵活性、趣味性.
注重问题的开放性:思维训练同样也要注重开放性,要让学生有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重引导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要注重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就思维训练题目的设计,无论是改造陈题,还是自创新题,设计开放题都应体现某一完整的思想方法,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这是教研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任务.
4.3 情感的激发
一是创造积极的训练氛围,在思维训练中要以积极的情绪、充沛的热情、生动而富有的情趣来影响学生,从而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更好地参与到思维训练中去.二是创设良好的训练情景,良好的情景对于产生良好的情绪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思维训练时,教师不应只是给学生讲一些练习题,而是应通过演示、实验、设计诱发问题,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使他们由衷地产生感情和想象.三是将局部的情感转化为整体的情感,局部的情感是单薄的,只有整体的情感才是深厚的,要把学生对于某一门分科或某个教学内容的好感转移到学科的整体上来,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将局部与整体结合起来,使学生所产生的局部感情由量变到质变,上升到整个学科的自觉学习上来.
4.4 意志的培养
意志培养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最使人关怀的问题,对思维训练来说同样也是最为重要的.我们知道意志体现在克服困难的行动中,为此我们要在树立正确的思维训练目的的同时,加强思维训练的引导.一个失去训练目标的人,每当训练遇上困难时,就会见难而退,更无训练的意志可言.在克服困难的斗争中锻炼意志是很必要的,只有让学生通过克服训练中的困难来培养意志,使他们在与各种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中把意志磨练得更坚强.但要掌握好练习题的难度和分寸,切不能将难度一下提得太高,使学生可望而不可及,以致丧失信心.
强化思维训练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4],要想使广大学生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就必须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种主动性与积极性不是来自智力,也不是来自非智力因素,只有把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把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起来,让它们在统一与交织中获得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1.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相关问题研究.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课题.教科[2007]619号.课题编号:2009-JKGHBG-0955.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姚磊主编.决定孩子前途的11种能力.陈振宣著.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探索[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
3.姚磊主编.决定孩子前途的11种能力[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
4.陈振宣著.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探索[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