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2-08-25江苏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陈德前

中学数学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李明本题创造性

☉江苏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陈德前

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江苏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陈德前

陈德前,男,1957年生,江苏省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兼职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老师,泰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泰州市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书籍20多本.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理念的重中之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创新精神是指能敏锐地把握机会,并勇于付诸探索实践的精神状态.创新思维是指个人在头脑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新联系或新答案,用以组织某种活动或解决某种问题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对于完成创造性活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因此,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十分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把它贯穿到每一个环节中.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怎样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供研讨.

一、标新立异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

创新思维具有异常、新奇的特点,它不完全依赖于逻辑思维,必须发挥标新立异的想象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注意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鼓励他们在解题时敢于打破常规,不受传统解法限制,大胆地多方向地想象,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培养思维的跳跃性.当学生思维受定势干扰时,可让学生说出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去解决的,为什么,再启发他们想想看有没有其他办法;如学生实在想不出来,教师可以指出定势干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自己克服,从而使学生顺利地向新的方向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例1 李明与王云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若两人同时出发,则经过80分钟两人相遇;如李明出发60分钟后王云再出发,则经过40分钟两人相遇.问李明与王云单独走完AB全程各需要多少小时.

本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绝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设辅助未知数列方程组来求解的,比较复杂,也有部分学生束手无策.在学生思考讨论发言后,教师清楚了产生问题的根源是思维受定势干扰,其实题目中并未有此要求.此时应启发学生另辟蹊径,寻求更简便的解法,鼓励他们不为陈规所局限,善于变通、立异,勇于突破,并启发他们:由题知,第一种情况两人各用了80分钟;第二种情况李明用了100分钟,王云用了40分钟,都走完了全程.从中你可以发现什么结论?由此你可以得到本题的简洁解法吗?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不难发现结论:李明走20分钟所走的路程相当于王云走 40分钟所走的路程.于是简洁解法应运而生:在第一种情况里,王云走的80分钟路程李明要走40分钟,因而李明走完全程共需120分钟即2小时;李明走 80分钟的路程王云要走160分钟,因而王云走完全程共需240分钟即4小时.这样口算即可得到结果,多么的简洁,充分说明了创造性思维的巨大威力!

例2 如果y=(x-1)a2+3a在0≤x≤1时永远是正数,求a的取值范围.

本题学生初看后都感到很棘手,与他们交流后发现:他们都是从a为主元,y=(x-1)a2+3a是关于a的二次函数这个角度(思维定势)来考虑的.发现问题的症结后,教师启发学生:a一定是自变量吗?可否换个角度,变通一下自变量,得到一次函数呢?学生很快发现,x也可以为自变量,从而稍作变形即可得到关于x的一次函数y=a2x+(3a-a2),它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要使函数值在0≤x≤1时永远是正数,只要保证在x=0和x=1时y的值是正数即可以了.当 x=0 时,y=3a-a2;当 x=1 时,y=3a.因此有 3a>0且 3a-a2>0,解得 0<a<3,这就是要求的 a 的取值范围.真是变一变,天地宽.

二、多向发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核心

心理学告诉我们:“集中型思维和发散型思维是构成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成分.对创造性思维来说,两者缺一不可.但是,在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过程和发展中,培养发散型思维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解题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引导学生经常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 3 如 图 1,∠BAC=∠ABD,∠C=∠D,求证:OC=OD.

这是一道基础题,一般学生都能解决,且解法不唯一,是进行“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的好题.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合作交流.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是相辅相成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能把各自的想法、思路更好地表现出来.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又有助于激发新的灵感,提出新的设想.但仅仅是满足于以上的教学是不够的,还可以将题目进行改编,从解法上的“一题多解”到题目条件或结论的“一题多解”,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而且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

(2010年甘肃省中考题)如图1,∠BAC=∠ABD.

(1)要使OC=OD,可以添加的条件为:______或______;

(2)请选择(1)中你所添加的一个条件,证明OC=OD.

例4 写出一个解集是x>2的不等式:________.

三、广泛联想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数学中“由此及彼”的联想能力在培养创新思维的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科学家的重大发明都是广泛联想的结果.伽利略看到人们推车后,从反面提出问题:“如果不用力,车子会怎样?”从而发现了惯性;鲁班被齿叶划破了手和衣服,却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前者是发现一种现象后,立即联想到它的反面,这种联想叫做思维的逆向联想;后者是发现了一种现象后,立即联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现象,这种联想叫做思维的横向联想.它们与思维的正向联想、纵向联想称之为思维的四种联想形式.从“创新”的角度来看,思维的逆向联想和横向联想的培养更值得重视.

例 5 已知方程 A:x2+4mx+3-4m=0,B:x2+(m-1)x+m2=0,C:x2+2mx-2m=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求m的取值范围.

例 6 若(x-z)2-4(x-y)(y-z)=0,试求 x+z与 y的关系.

四、综合应用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

心理学告诉我们:“灵感的形成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而灵感的形成不仅要靠精密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而且要对一个问题拥有足够的资料,要能把代数、几何、三角,概念与运算,理论与实际,数与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综合渗透,解题时注意综合应用,做到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创造性解题,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例7(2009年甘肃省庆阳中考题) 如图2,在宽为20米、长为30米的矩形地面上修建两条同样宽的道路,余下部分作为耕地.若耕地面积需要551m2,则修建的路宽应为( ).

A.1m B.1.5m

C.2m D.2.5m

解析:本题的一般解法是设修建的路宽应为xm,从矩形总面积中减去两条道路的面积,得到方 程 :30 ×20-[30x+(20-x)x]=551,解得x=1,选A.有些考生重复减去交叉部分的面积,得到30×20-30x-20x=551的错误方程.为了减少这种错误,可以考虑特殊图形——利用平移的方法将它转化为规则图形来思考:由题意转化为图3,设道路宽为xm,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30-x)(20-x)=551,整理得x2-50x+49=0,解得 x1=49(舍去),x2=1.所以道路宽为1m,选A.这里在解决实际问题应用题时,灵活应用了几何中平移的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

例 8 在△ABC中,a、b、c是三角形的三边,求证:a2+b2-2abcos(C+60°)=b2+c2-2bccos(A+60°)=c2+a2-2cacos(B+60°).

本题是研究△ABC的边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观察问题的结构特征、数量特征,即可发现:问题的结论形式与余弦定理较接近,只是三个角是原三角形的各个角加上60°,由三个60°的角联想到等边三角形,就可以构造出如图4所示的图形,这样学生就可以创造性地运用图形来巧妙地解决这个问题.

由本例可见,数形结合所产生的“速效”与“高能”的作用甚为巨大!

简证:以△ABC的边AB、AC为边向形外作等边三角形ABD、ACE,则易证△ABD≌△ACE(SAS),所以 BE=CD.再在△ABE、△BCD、△BCE中运用余弦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数学课堂解题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惟有如此,学生的创新思维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1.陈德前.巧补形,妙解题[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2008(11).

2.陈德前.利用图形变换,寻找多种解法[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2009(11).

3.陈德前.中考数学命题中应注意的新问题[J].中学数学研究 (广州),2010(1); 初中数学教与学 (中国人民大学),2010(6).

4.陈德前.含[x]的方程的常用解法[J].中学数学研究(广州),2010(7).

5.陈德前,丁亚琴.数学应用问题的几种建模技巧[J].中学数学(湖北),2009(6).

猜你喜欢

李明本题创造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李明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今天是几月几日
找规律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