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治理因何难于上“青天”
2012-08-24赵彬花
□ 赵彬花
日前,年仅14岁的美国华裔女孩林心瑜成了家喻户晓“世界名人”。小心瑜将原本被废弃的厨房剩余油脂转化成采暖用的生物燃油,造福众多贫困家庭。如此创举,不仅让她受到了奥巴马总统的接见,而且还获得了美国某媒体评选的“青年奇才”殊荣。
在国外,地沟油变废为宝早已不是新鲜事。在加拿大餐桌上从不见“地沟油”,因为厨余废油不会被排入下水道,而是在地面经过严格的回收,并通过一系列处理“再生”成为生物燃料、肥皂和润滑油等产品;2011年,英国汤姆森航空公司用处理后的废弃油作燃料,试航成功。“质变后”的地沟油竟是真正的“清洁能源”:1t传统的航空燃油会产生3t二氧化碳,而由地沟油提炼成的飞机燃油可以减排60%~80%,未来甚至可以达到90%左右,地沟油提炼飞机燃油的转化率可达95%。我国每年产生450万吨地沟油,是全球第二大地沟油“储备国”,如此“资源丰富”的地沟油在中国因何没有被开发转换成燃料,而是更多地“粗加工”走上了餐桌,原因何在?
处理成本高让国内企业望而却步。在一些西方国家,即便处理技术成熟,把废弃油变成航空燃油成本也不低。如荷兰,地沟油回收利用技术已很先进,但是变地沟油为航油的成本是传统航油的3倍,地沟油仍能回收再利用得益于国家高额补贴;在日本,地沟油也是由政府高价回收;为了保证地沟油的合理流向,加拿大政府对厨余废油进行技术支持和设备安装。国外政府的这些举措,彻底改变了地沟油的尴尬处境,并开辟了一条造福国民的通道。
近年来,西方国家积极致力于地沟油转化技术的研发,而我国与国外相比除技术还不够“火候”外,最大的缺失是国家扶持政策不够“给力”。据媒体报道,2011年7月13日,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发文指出,中央财政已预拨3.16亿元补助资金,支持北京市朝阳区等33个城市(区)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然而,整整1年过去了,试点的成效和进展却没了下文。时下,我国管理地沟油的办法是只堵不疏,用禁止散装油的原始办法来防止地沟油流向餐桌,在研发利用地沟油上却“兴趣不大”,因而导致原本可以转化的地沟油“再生”项目在我国备受冷落,民众很少人知道地沟油除了能上餐桌还能上“天”。曾供职于某地沟油研发企业的王先生说,国家应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和政策倾斜,一方面出资支持地沟油提炼燃油的研发;另一方面提高相关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只有这样我国的地沟油治理才能真正有出路。
目前,在全球新能源战略中,我国在风能、太阳能利用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潜力巨大的生物能源开发利用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风、阳光等资源若不去利用也对人无害,而地沟油没有合理去向却成为健康隐患。两相权衡,发展生物能源任务更为紧迫。我国地沟油治理难于上“青天”不仅是能源问题、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发展问题,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