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青年脑卒中后抑郁病人抑郁心理及自理能力的影响的研究

2012-08-23李蕴博刘玉荣刘国辉隋佳彬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神经功能常规

李蕴博,周 英,刘玉荣,刘国辉,隋佳彬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二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在世界范围内我国属于脑卒中高发地区,在我国其发病率表现为北方高于南方,且发病年龄逐步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1]。脑卒中发生后常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青年脑卒中是指45岁以下成人发生的脑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5%~ 15%[2]。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青年脑卒中患者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发病后突然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及家庭造成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同时也给社会造成沉重的压力。患者常常出现更为严重的抑郁状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悲观失望、思维迟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影响了药物和康复的临床疗效。消极的心理状态将会直接降低患侧肢体的恢复,目前治疗上往往只通过常规药物治疗,忽略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护理,因此近年来,我们对青年脑卒中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以期减轻青年脑卒中患者病情和缩短青年脑卒中病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自信心和生存质量,我们选择急性期96例青年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抑郁心理,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和适应社会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自我院2011-08~2012-03住院的青年脑卒中的患 者 96例 ,年龄 28~45岁 ,其 中男 54例 ,女 42例 ,出血 性脑卒中 36例,缺血性脑卒中60例,其中肢体瘫痪及运动障碍60例,语言障碍34例,感觉障碍2例,均为首次初发病例。病程在两周以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 MRI确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排除有意识障碍、智力障碍及既往有精神异常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u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进行测试,入选者 HAMD>17分。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8例 ,护理干预组 ,男 28例 ,女 20例 ,常规治疗 组 ,男 26例 ,女 22例 ,两组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

1.2 治疗及干预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接受上述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

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在我院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我科实行了责任制病房管理,护士包管病人,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护士具备娴熟的专业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取得患者信任。护士尊重、体贴患者,关注患者身心健康,做好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及时,并积极进行心理支持、沟通和健康指导,为患者提供整体的护理服务,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和人文环境。

1.2.1 健康教育与指导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和社会角色等给予恰当的称呼并组织沟通内容,给予通俗易懂的有关疾病的知识,让患者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耐心仔细地讲解患者提出的有关目前所患疾病情况的各种问题,引导患者正确认识所患疾病,帮助他们分析目前存在问题,让他们了解将要采取的治疗方法,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将来的预后情况,向瘫痪病人传授瘫痪肢体的摆放及自身的康复训练等相关知识。

1.2.2 护理干预

探讨患者的性格特点及心理问题,矫正不良性格及调适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给患者提供充分宣泄的机会,加强关怀,帮助其克服抑郁、自卑及焦躁的情绪,耐心倾听患者述说各种症状和烦恼。对患者的进步要及时的给予表扬,适当的口头表扬及奖励机制能激发患者的生活热情,主动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在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同情、安慰,动员和指导家人及朋友给予患者关怀,支持和帮助,鼓励患者,调动其潜在能力。随着治疗的逐渐深入,运用技巧与患者交谈,倾听并发现患者的情绪障碍表现,帮助患者探索自己的内心问题,重新认识到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取得家属的配合,进行康复知识的宣传和如何在家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倡导家属多与患者交流,防止和改变患者的消极言行,调动患者的自我心理防卫功能和主观能动性,促进疾病向良性转化。

1.3 评定方法

治疗前后均请心理医师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u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进行测试。用 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 A),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者的 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见表 1。护理干预组患者 ADL评定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见表 2。

表1 护理干预组及常规治疗组 HAM D评分比较 (±s,n=48)

表1 护理干预组及常规治疗组 HAM D评分比较 (±s,n=48)

组 别 HAMD评分 P常规治疗组 24.35±5.20护理干预组 17.26±4.17 <0.05

表2 护理干预组及常规治疗组 ADL评分比较 (±s,n=48)

表2 护理干预组及常规治疗组 ADL评分比较 (±s,n=48)

组 别 ADL评分 P常规治疗组 57.12±5.63护理干预组 65.26±4.17 <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为目前人类三大死亡病因之一,并且是最主要的致残因素[3]。脑卒中后抑郁以其高发生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脑卒中后抑郁对患者的危害大,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4]。尤其是青年脑卒中患者面临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社会角色或家庭角色的改变,对突发的生理功能引起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丧失难于接受,更容易产生悲观、消极、恐惧、抑郁、焦虑的心理。在急性期有效的护理干预,采用安慰、启发、疏导、暗示、支持、关心等方法解除思想顾虑,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并接纳自己的疾病,接受脑卒中的事实,改变对脑卒中的负面认识,并教给患者脑卒中相关的知识,让患者积极参与到脑卒中的综合治疗中来。能有利于患者改善抑郁情绪,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5]。

本文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HAMD评分及 ADL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推测其可能由于通过急性期的护理干预,使得患者提高了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增加了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信心;调动了患者的治疗的积极性和康复锻炼的主动性,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其神经功能缺损明显降低。护理干预组通过良好的心理支持,使脑卒中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很好的释放,积极树立健康乐观的信念,能乐观的面对现实,积极地接受康复训练,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患者的自身潜能,患者的康复效果逐渐显现出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较快,提高了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护理干预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1]Naess H,Nyland HI,Thomassen L,et al.Incidence and shortterm outcom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young coming of age[J].Neurol,2002,59:6-7

[2]Putaala J,Metso AJ,Metso TM,et al.Analysis of1008consecutive patients aged15-49with first- ever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09,40:1195-1203

[3]王维治,罗祖明.神经内科学 [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6

[4]王艳云,王拥军.心理治疗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4):294-295

[5]黄汉津,郑国庆,储莉.社会支持对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影响 [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4):350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神经功能常规
常规之外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别受限于常规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