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成像》杂志副主编田捷研究员荣获201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2-08-23贺光军

磁共振成像 2012年6期
关键词:进步奖磁共振成像科技人员

10月29日下午,201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颁奖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全国共有50名科技人员获奖。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田捷研究员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田捷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医学影像分析、针刺机理等方向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在模式识别及其相关领域的理论算法、关键技术、系统设备和实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和学术影响。在分子影像成像理论算法和关键技术方面,提出了组织特异性成像理论模型,显著提高了成像的精度,深度和速度;在针刺机理研究方向,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提出了针刺持续性效应假说,通过所提出的适合针刺自身特点的实验设计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对假说进行了验证,以针刺持续性效应假说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为国际针刺机理研究存在争议的穴位特异性问题提供了影像学证据。

据了解,2012年度何梁何利奖获奖科学家的科技成果和创新业绩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中78%居于国际领先地位。本年度奖励具有5个特点:1、基础科学领域原创成果明显增多;2、产学研合作取得多项重大突破;3、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得到体现;4、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有所提升,今年获奖科学家人均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7.8项;5、获奖人年龄和结构趋于合理,中青年科技人员已成为获奖人主体,近3年获奖人平均年龄连续低于60岁。

何梁何利基金自1994年3月成立并设奖至今,已成功进行19届评选和颁奖活动,先后有1002名优秀科学家获奖,其中,852位科学家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猜你喜欢

进步奖磁共振成像科技人员
2019年PALM展参展商产品技术进步奖获奖名单
我校7项科研成果获2017年度厦门市科技进步奖
我校省科技进步奖取得新突破
北京科技人才拥有指数全国最高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氙同位素应用及生产综述
制造业企业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如何提高基层科技人员撰写田间试验报告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