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措并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于凤翔县农产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
2012-08-23张列云刘学利
张列云,刘学利
(陕西省凤翔县农业科技推广中心质检站陕西 凤翔 721400)
凤翔县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海拔595~1678m,年平均气温11.5℃,年平均降雨量601.6mm,年无霜期207d,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农业资源比较丰富。全县辖5镇12乡,233个行政村,总面积1179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其中农业人口46万人,耕地面积76万亩。在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指引和上级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全县农业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坚持“稳定粮油、突出果菜、强抓畜牧、做大劳务”的思路,紧扣“特色、规模、品牌、效益”四个环节,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做大做精优势特色产业,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已基本形成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格局。粮食按照“稳定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量、重视质量”的要求,积极发展粮油生产。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95万亩,其中夏粮面积55万亩,秋粮面积40万亩,粮食连续五年丰收。2008年粮食总产达到30.5万吨,其中夏粮18.7万吨,秋粮11.8万吨。畜牧按照“小群体汇集大规模”的思路,以促进畜牧业向规模化发展。全县牛存栏12万头(奶牛2.5万头,肉牛9.5万头),猪存栏15万头,鸡130万只,羊6万只。累计建成畜牧小区35个,大场10个,发展养殖大户2270户,畜牧业总产值达到7.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1.6%。苹果依托资源优势,扩大基础规模,以建设20万亩优质苹果基地县为目标,在范家寨、横水、田家庄、糜杆桥、董家河、柳林、城关、汉丰等十个乡镇强力推进苹果产业发展,全县苹果面积12万亩,年内新建果园2万亩,到2012年全县果园面积达到20万亩。蔬菜按照“政府引导、区域集中、规模发展、品牌运作、深度开发、网络销售”的思路,全县发展设施日光温室大棚4000多座,中、小拱棚发展到6000多座,城郊露地精细菜面积稳定在6万亩以上。一村一品按照“尽显特色、创新产品、做强品牌、开拓市场”的要求,大力开展“十村示范、百村推进”工程,形成了“北果中菜南牧”三个农业产业带,涌现出了“三秦红”辣椒、“雍洲”苹果、“桂花”蔬菜、“西府”腊驴肉、六营泥塑等一批特色产品和知名品牌。全县有一村一品专业村95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已成为民众关心的重点和热点。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是实现蔬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满足市场消费需求,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让广大民众早日吃上“放心菜”, 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产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安全与否关系重大,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影响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近年来,我县始终以科学发展农业为目标,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化验室建设的步伐,以坚持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主线,以抓好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三大生产环节为重点,始终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生产投入品源头治理,作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不断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持续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多方努力,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及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去年以来,作者深入彪角、横水、南指挥、陈村、范家寨、城关等镇的17个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企业,通过实际查看、走访了解、问卷调查,与食品药品监管、农业、水利、质检、工商、工信等有关部门对接座谈讨论的多种形式,就我县农产品安全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状——群众普遍关注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农产品安全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按照“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着力治本、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创建省级农产品放心县为抓手,以“构建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群众吃上放心农产品”为目标,全面整治,持续推进,使我县农产品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农产品安全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主要表现为:一是机构健全,各乡镇、各农产品安全监管部门均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落实各项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二是制度健全,就2011年以来,我县就先后出台了《凤翔县食品安全行政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凤翔县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线索举报人奖励制度》、《凤翔县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为我县农产品安全工作有章可依、依法行政,实现全程监管、无缝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三是网络健全,县食安委向镇、村分别聘请了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并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分解工作任务,落实监管责任,形成了相对健全的监管网络。四是宣传有力,全县各相关部门累计制作展板上百块,发放宣传册、宣传彩页万余份,制作播出食品安全访谈专题节目4期,向省市县重要媒体发表各类信息24条,印发工作简报40期,广泛宣传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有力的宣传了我县食品、农产品安全工作的新进展、新举措、新成效。五是成效显著,各主管部门主动作为,重拳出击,先后开展了问题奶粉、火锅底料、染色馒头、辣椒农产品、食用添加剂、瘦肉精等20多项农产品安全系列专向整治活动,相关农产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县未出现一例重大农产品安全事件。截止目前,全县有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个,白荻沟水库、群力水库水产养殖场取得产地认证,鲢鱼、鳙鱼两种水产品获得了产品认证,生鲜乳收购站26个,生猪屠定点宰场6个,食品、农产品生产企业44家,小作坊58家,食品、农产品经营单位781户,餐饮服务单位498家,各行业食品、农产品从业人员万余人;西凤酒、西府腊驴肉、华龙速冻鸡、雍城面粉4个产品获得陕西省名牌产品,西凤酒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产业已成为兴县富民的主要支柱产业。
调查中,通过在全县范围内采取定向调查与随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53名公务员、79名城区居民和118位农民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从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总体情况看,不论群众收入水平高低、文化素质高低、年龄结构大小,都曾受到过农产品安全问题的侵权,群众普遍关注农产品安全问题;农村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关注相对较低,但受侵害的程度相对较高;农产品安全问题之一是农产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过期农产品、农药高残留和有害物超标。
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种植、养殖违规用药向依然存在。个别种植、养殖户为谋求经济效益,在生产过程中滥用、乱用化肥、农药、生长激素,导致农渔产品有毒、有害物质增多,药物残留量超标。
二是违法、违规生产加工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农产品生产加工户不按标准或无标生产,掺杂掺假、以次充好、滥用添加剂等现象比较突出,甚至存在使用有毒有害原料等行为。如县技术监督局查出的一户肉制品小作坊违法添加工业用亚硝酸钠制售肉制品,三户豆芽小作坊超量添加无根豆芽素,若长期饮用,对人体危害极大。监管人员发现白酒行业成品瓶装酒生产中普遍添加了大量的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等农产品添加剂,但在标识中未作任何标注,也没向质检部门备案,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三是生猪屠宰场建设问题比较突出。我县现有的6户生猪屠宰场大部分为手工屠宰场,硬件设施达不到规定标准,猪舍卫生较差,厂区消毒不及时且无记录防蝇防鼠设施落实不到位,垃圾清理不及时,生猪屠宰台账、病害化处理记录不全,整体卫生状况较差。郭店保利生猪屠宰场厂房简陋,设施陈旧。
四是农产品流通环节经营行为不够规范。由于农产品经营者自律意识不强,大部分已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或进货台账制度的农产品经营户,存在没有按要求严格执行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质量承诺、不合格农产品主动退市等制度,入市农产品质量把关不严。如调查中发现有些农产品经营户存在进销台账记录不完整、登记不明等问题。农村超市、学校周边小卖部“三无”、过期、变质等农产品屡见不鲜。调查中发现陈村某超市货架上摆放的农产品包装袋为“切片膜片”包装袋内却是麻花。
五是餐饮消费环节状况令人担忧。部分餐饮单位卫生制度落实不够到位。一是没有建立严格的农产品原料采购索证和验收制度,个别中小型餐饮单位有使用变质原材料加工农产品情况。二是部分农产品从业人员未经正式培训上岗,农产品安全意识淡薄,综合素质较低,部分农产品从业人员没有健康证明。三是餐具消毒等设施成为摆设,很少或根本不投入使用。四是无照流动摊贩、“夜市排档”问题多多。据了解,无证照流动摊贩、“夜市排档”大多集中于广场、居民小区以及学校周边等人流密集地区,这些无证照流动摊贩、“夜市排档”无保洁、消毒设施,卫生条件差,“三无”、假冒伪劣、过期农产品较多;早夜市、小餐馆、熟食等摊点大多缺乏必要的防蝇、防尘等设施;部分砂锅、米线小吃店使用由废弃旧料做成的塑料桶或原装乳胶漆塑料桶盛菜泡粉,这些塑料桶可能含有聚氯乙烯等可溶性有害、有毒物质;一些群众反映东湖口时有外地车辆捞取“地沟油”现象,这些情况严重威胁着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建议——强力综合整治
调查认为,做好食品、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需要政府高度重视,部门通力合作,企业诚信自律,媒体正确引导,公众成熟消费。建议进一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健全机构,明确责任,完善制度,科学监管,综合整治,强势宣传,突出抓好农产品监管的各个环节,确保全县农产品安全工作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一、建机制 落实责任
建机制 落实责任是确保农产品安全的前提和基础。一是完善监管网络。根据当前我县农产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不足的状况,建议对农业、水利、质检、工商、工信、农产品药品监管等有关部门的基层监管网络实施全面整合,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执法情况的沟通和信息交流;适当增加监管部门执法人员编制,在各乡镇设立农产品安全办公室,做到定员、定责、定岗,扩大监管区域,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产品安全监管网络。二是健全监管机制。建议建立农产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信息报告制度、案件查处督办制度、重大农产品安全事故督查回访制度等各项农产品制度,逐步形成高效运行的农产品安全综合督查机制,促进监管工作高效有力地运行,真正形成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助、无缝对接的联动机制,切实做到监管工作全覆盖和经常化。三是落实监管责任。建议政府将农产品安全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评价、考核乡镇和相关职能部门。完善责任追究制,将农产品安全纳入行政首长问责范围。通过考核、问责、群众评议等方式,切实把监管责任落到实处,解决杜绝监管部门和责任人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发生。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是农产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发生农产品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由企业承担一切后果和法律责任,依法追究企业法人、管理者和相关人员责任。
二、抓重点,强化监管
抓重点, 强化监管是确保农产品安全的构建环节。农产品安全工作的涉及面比较广,牵扯部门多,从“农田到餐桌”的监管链条长、环节多、处置难度大。因此,农产品安全监管必须抓住生产、流通、餐饮等重点环节加强监管。生产监管要狠抓农产品源头,实现农产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建议县上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凤翔县农产品药品检验检测综合服务中心,完善内部结构,增加内设配备,招聘专业人员,全面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进行跟踪监测,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关。流通监管要切实落实经营企业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制度;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严格实施不合格农产品退市、销毁、公布制度,加大对违法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流通环节经营秩序规范。餐饮监管要实施农产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对餐饮单位农产品、餐具等进行经常性检查、监测机制。要重点对农村集体聚餐,学校师生食堂、幼儿园食堂、学生“小饭桌”、“农家乐”等进行监督检查;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坚决取缔城区大街小巷早餐、夜市流动摊点,使其进入饮食专业市场,制定标准,统一要求,严格管理,确保餐饮环节的农产品清洁卫生安全。同时,建议设立类似“110”运行机制的农产品安全举报投诉电话,落实投诉处理机制,督促各农产品监管部门及时办理投诉案件,并将办结情况答复当事人,使群众反映的问题能迅速解决,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正当权益。
三、出重拳,合力整治
出重拳,合力整治是确保农产品安全的必要手段。各职能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本着“严监管、重引导、强抽检”的工作方针,针对我县农产品安全中的突出问题,经常性开展集中整治行动。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黑窝点的查出打击力度,尤其应开展对豆制品、饮用水、地沟油、肉类等加工黑窝点的专项整治活动,对出现问题的要加大曝光力度。加强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严格猪肉市场准入,采取驻场检查、定点检查等方式对猪肉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进行重点监管,落实检疫责任制,严防病死猪肉、注水猪肉等不合格肉品流入市场。建议县食安委及相关部门建立农产品安全“黑名单”制度,对“黑名单”中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要盯死看牢,对其要定期不定期的开展联合执法;对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饮食摊点,要加强教育引导,适度处罚,限期整改;对无标生产的农产品企业,有关部门要吊销其证照;对无证、无照的企业,要坚决予以取缔;对违法、违规生产加工的企业,要严打重罚,情节严重的要移送司法部门依法查处。
四、强宣传,营造氛围
强宣传,营造氛围是确保农产品安全的有效措施。建议政府把加强农产品安全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来抓,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初步形成政府、企业、行业组织、消费者共同参与的多方位的宣传教育网络体系。通过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辟农产品安全宣传专栏;在中小学设立农产品安全宣教基地;在农贸市场设置宣传图版展示假冒伪劣农产品;组建农产品安全宣讲团,深入农村、企业、居民社区、学校等利用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强势宣传有关农产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宣传农产品安全整治工作取得的成就,努力营造人人关注、人人重视农产品安全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宣传教育力争在我县达到:《农产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得到贯彻和普及,群众的农产品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农产品经营者的法制观念、道德观念、首责意识显著增强,农产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农产品安全监管人员岗位培训规范化、制度化、科学监管能力明显增强;农产品安全的宣传报道信息公开透明,舆论监督及时有效。在全县形成自觉遵守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倡导安全、科学饮食的社会风尚和良好氛围。